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射频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症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冯凯;马宽生;吴乔;丁钧;别平;董家鸿

    目的探索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在全麻、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腹腔镜下及开腹术中对28例临床确诊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行RFA治疗.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PV)、脾静脉(SV)主干的血流动力学指标.10例开腹术中患者于胃网膜右静脉置管测自由门静脉压(free portal press,FPP).结果 18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门静脉及脾静脉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大血流速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有显著差异(P<0.05).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脾静脉血流量较术前减少幅度较大,减少(46.14±10.45)%;门静脉血流量较术前减少幅度较小,减少(35.36±9.17)%;10例患者RFA治疗前FPP(39.13±2.85)cmH2O,治疗后FPP(36.50±2.33)cmH2O,术后FPP较术前明显降低约3~4 cmH2O,治疗前后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现门静脉系统内有血栓形成.结论 RFA治疗脾亢在改善脾亢患者外周血象的同时可明显减少门静脉血流量和降低门脉压力,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减轻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保持一定的脾脉血流也使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大为降低.

  • 射频消融诱导兔VX2肝脏移植瘤细胞凋亡

    作者:赵华栋;包国强;马庆久;鲁建国;楮延魁;何显力;南菁;孙丰斌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对兔VX2肝脏移植瘤的治疗机制.方法通过VX2肿瘤组织混悬液肝内注入法建立兔肝脏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RFA治疗及假性处理,于治疗结束后0、12 h、1、2、4、8、16 d共7个时间点分别切取肿瘤中心组织及边缘组织为检测标本,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并运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毁损区边缘部组织中有大量阳性细胞,中心部分亦有较多的阳性细胞,两者凋亡细胞指数差异非常显著( P <0.01).对照组标本中仅发现极少数阳性细胞,且其中心区与边缘区无统计学差异,其凋亡细胞指数与治疗组标本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01).于不同时间点观察,治疗组细胞凋亡高峰在24h左右,而对照组细胞凋亡则无明显时间分布特征.结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机制.其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肿瘤周边区,时间高峰在RFA作用后24 h左右.

  • 肝癌射频消融致肝内胆管损伤

    作者:付颖;杨薇;陈敏华

    RFA技术自1993年被应用于肝脏实体肿瘤治疗领域,因其具有消融彻底,大限度保留肝实质,风险小,死亡率低,成本效益高,可重复治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认可及重视[1-2].尽管RFA较手术及冷冻等其他局部治疗安全,但其引发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亦不容忽视[3-7].然而肝癌RFA治疗后肝内胆管(以下简称胆管)损伤的报道较少,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肝癌RFA致胆管损伤的报道,以阐明胆管损伤的机制、严重程度、处理及预防措施.

  • 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肝癌

    作者:张远标;洪德飞;黄东胜;范小明;罗祖炎;沈国樑;成剑;张宇华;张军港

    目的 探讨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PAPEP)治疗剩余肝脏体积(FLR)不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2例巨大原发性肝癌(FLR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在PAPEP基础上进行改进,患者在静脉麻醉下,先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波消融(PMA)或经皮射频消融(PRA),同期进行门静脉栓塞术(PVE).术后7~9d复查CT测量FLR,根据患者FLR增生及全身情况,分别行肝右三叶切除术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观察指标:(1)患者PRA+ PVE治疗前标准肝脏体积(SLV)、FLR.(2)PRA +PVE治疗后肝功能、体温、FLR和FLR增生时间.(3)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体温、并发症、FLR、住院时间.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复发情况或其他随访内容,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3月.结果 (1)PRA+ PVE前,2例患者的SLV分别为1 103 mL和1 132 mL,FLR分别为417 mL和297 mL,分别占SLV的37.8%和26.2%.PRA+ PVE治疗后无肝功能改变、无发热.(2) PRA+ PVE术后FLR分别增至652 mL和522 mL,分别占SLV的59.1%和46.1%,增幅分别为56.4%和75.6%,FLR增生时间分别为10d和17 d.2例患者顺利施行肝切除术,术中未输注RBC.(3)病例1术后3d肝功能Alb 28.0 g/L,ALT 63 U/L,AST 39 U/L,TBil 19.0 μmol/L,术后高体温38℃.病例2术后3d肝功能Alb 24.3 g/L,ALT 78 U/L,AST 11U/L,TBil 38.1 μmol/L,术后体温正常.2例患者肝功能均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d复查CT可见患者FLR继续增大.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d和14 d.结论 PAPEP治疗FLR不足的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 经胸腔-膈肌入路的胸腔镜手术治疗转移性肝癌

    作者:姚宏伟;修典荣;孙涛;蒋斌;马朝来;原春辉;王可毅;沈祯云

    针对经腹腔手术难于操作的转移性癌,尤其是位于膈下肝段的肿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的经胸腔-膈肌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转移癌部位经胸壁的肋间隙放置3根穿刺套管,术中在膈肌表面使用胸腔镜超声确定转移癌的部位并切开相应部位的膈肌,分离膈肌与肝脏间的粘连;经肝脏表面使用术中超声再次确定转移癌的部位并标记;使用电刀、超声刀及血管闭合器切除转移癌,或者行RFA治疗转移癌;完成肝脏手术后缝合关闭膈肌切口.3例患者中1例行手术切除,2例行RFA治疗.3例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00、170、22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0、100、10 mL,围手术期均未输血.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6、3天出院.3例患者随访28、12、7个月,未见肝脏和肝外脏器肿瘤复发.针对位于膈下的转移性肝癌,经胸腔-膈肌入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的近期疗效良好.

  • 胆道镜胆管腔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肝总管恶性狭窄

    作者:郭跃华;鲍世韵;陈阳

    新兴的胆管腔内RFA治疗胆道恶性狭窄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均是通过ERC或PTC途径置入射频导管,在X线监视下完成.2014年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左肝内胆管腺癌侵犯肝总管并狭窄患者,入院前3个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取胆管壁组织送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反应性增生可能性大.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入院前1周患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呈浓茶色,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肝总管狭窄扩张、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胆道外科支架置入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胆管腺癌.因幽门粘连成角,无法行十二指肠镜放置胆道内支架管引流,经T管窦道在胆道镜直视下顺利施行了肝总管恶性狭窄胆管腔内RFA,定位准确,实时监控,保证了后期的重复治疗.

  • 射频消融辅助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脾囊肿

    作者:冯春林;冷凯;陈炜;曾鹏飞;郑晓华;刘强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反复上腹隐痛3年.再发作4d于2011年10月20日入院.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上腹隐痛,疼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无放射痛及牵扯痛,疼痛与体位无关.曾于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未规律服药.4d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性质及部位同前,无呕血,黑便,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就诊于我院,以"腹痛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饮食尚可,大小便无异常,体质量无变化.否认外伤及牧区生活史.

  • 射频凝固器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夏锋;马宽生;李晓武;王曙光;别平

    目的 探讨射频凝固器与传统钳夹法行肝癌肝切除术对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3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65例采用射频凝固器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设立为射频凝固器组;同时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Child-Pugh分级在肝癌数据库中配对选取65例临床病理特征类似的采用传统钳夹法进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设立为传统钳夹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加范围表示,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当例数< 10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断肝时间和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28 min(12~55 min)和10 min(0~ 15 min),明显短于传统钳夹组的45min(25 ~92m in)和15 min(10~3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9.05,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50ml(50 ~350ml)和0ml,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450 ml (250~ 2500 ml)和550 ml(0~20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P<0.05);射频凝固器组65例患者未输血,显著多于传统钳夹组的48例(x2=19.58,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术后第3、7天AST和TBil,术后第3天PT、Clavien外科并发症分级、住院时间分别为302 U/L(89 ~823 U/L)、54 U/L(16 ~325 U/L)、37 μmol/L(18~112 μmol/L)、24 μmol/L(9~66 μmol/L)、15 s(11 ~20 s)、22%(14/65)、12 d(8 ~36 d),与传统钳夹组的253 U/L(63~876 U/L)、62 U/L(22 ~ 376 U/L)、41 μmol/L(19 ~ 105 μmol/L)、25tμmol/L(11 ~59 μmol/L)、14 s(11 ~21 s)、26% (17/65)、13 d(9 ~35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59,1.93,3.96,1.58,2.35,x2=0.381,F=1.58,P>0.05);射频凝固器并发症发生率为17%(11/65),显著低于传统钳夹组的52%(3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8,P<0.05).其中射频凝固组只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22例.但射频凝固器组有8例患者发生断面包裹性积液,其中5例需穿刺引流.传统钳夹组有2例患者发生肝功能不全;射频凝固器组有2例患者发生血红蛋白尿.结论 与传统钳夹法比较,射频凝固器行肝切除术具有出血少、安全、快捷的优点.

  • 射频消融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晋云;王振洲;杨玲;罗丁

    目的 探讨RFA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25例行RFA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癌RFA治疗,RFA术后1周根据超声造影结果规划的治疗靶点行低频超声辐射治疗.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造影检查,并检测肝功能和血AFP水平.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25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16例肿瘤缩小,平均体积较治疗前缩小30%;治疗后6个月,17例肿瘤缩小,平均体积较治疗前缩小50%;7例肿瘤有所缩小,但周边存留血流信号;1例肿瘤无缩小.25例患者AST、TBil、AFP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13.79,257.07,P<0.05);治疗后6个月ALT、AST、TBil、AFP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7,27.19,21.02,333.46,P <0.05).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生命质量评分:84.0%(21/25)的患者良好,8.0%(2/25)较好,4.0%(1/25)一般,4.0%(1/25)较差.KPS评分:76.0%(19/25)的患者体力状况改善,20.0%(5/25)稳定,4.0% (1/25)下降.两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600,18.960,P <0.05).结论 RFA联合低频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保护肝功能,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 射频消融后行肝动脉造影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评估

    作者:杜娟琳

    目的 探析射频消融(RFA)后行肝动脉造影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大肝癌患者21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12例和研究组10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动脉造影下单纯TACE治疗,研究组在TACE治疗前联合应用RFA.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水平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治疗后3个月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及对照组客观有效率(ORR)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的DCR及治疗后3个月的ORR和DCR均高于对照组(χ2=5.839、18.083、17.891,P=0.016、0.000、0.000).与治疗前1周比较,治疗后1周两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有一过性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ALT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AFP)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治疗后1周、1个月研究组AFP水平低于对照组(t=12.015、7.437,P=0.000、0.000),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ALT、TBIL差异均无显著性(t=0.563、0.156,P=0.574、0.876;t=0.876、0.769,P=0.937、0.937).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 RFA后行肝动脉造影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疗效,降低AFP水平.

  • 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永波;何建新;董立朋;谭龙;邹磊;姚黎程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射频组(35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和手术组(35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检测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血清SOD、GSH及MDA水平.结果 射频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射频组患者术后血清SOD、GSH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组,血清MDA水平则低于手术组(P<0.05).射频组术后疼痛、感染以及腹腔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而两组术后发热、胆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患者血清SOD及GSH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血清MDA水平则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P<0.05).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率与手术切除术相似,但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缓解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比较单纯与结合椎体内射频消融的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祥铠;郑丰裕

    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椎体成形术与结合椎体内射频消融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减少骨水泥渗漏、恢复椎体高度及缓解疼痛症状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接受椎体成形术的109例患者,男32例,女77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7.0岁.分为单纯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组和 PVP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FRA)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完成.PVP组52例,处理66个伤椎;联合组57例,处理69个伤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骨水泥总体渗漏和血管渗漏等指标.结果 109例患者中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联合组低于PV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大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8.9%,对照组26个椎体(37.7%),联合组13个椎体(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渗漏发生率8.9%,对照组10个椎体(14.5%),联合组2个椎体(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椎体内射频消融的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能够降低骨水泥注入过程中的渗漏,尤其是椎旁血管的渗漏.

  • 关节镜下骨刺切除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跟痛症

    作者:闵红巍;刘克敏;徐峰;顾蕊;亓攀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刺切除结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18例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关节镜下骨刺切除结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患足的疼痛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个月。VAS 平均评分从术前的(7.17±0.38)分降至术后的(2.01±0.16)分,AOFAS 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的(57.69±10.94)分升至术后的(86.89±8.19)分,术前术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骨刺切除结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作者:葛顺杰;陆茂德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7年10月应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5 例,男22 例,女13 例;年龄35~55 岁,平均42.5 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28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VAS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随访3~30个月,平均12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分标准,优14 例,良15 例,可4 例,差2 例,优良率85.71%.术前VAS评分平均(6.68±0.45)分,术后第2天平均(2.24±0.72)分,随访时平均(1.95±0.65)分,术后及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出现有脊髓、神经、血管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起效快及近、中期疗效满意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方法.

  •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宋建东;李停;李海东;石勇;吴恒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32个间盘,通过该方法降低间盘内压,使突出部分回缩,缓解压迫,达到了治疗的目的.结果 随访6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SF36评分显著增高,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迅速缓解症状.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尚不肯定.

  • 椎间孔镜下精准定位射频消融治疗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元彬;张智;郑佳状;陈宇;汪凡栋;廖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精准定位射频消融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行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28~60岁,病程8~24个月,平均15.7个月。手术效果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cNab评定。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5~75 min,平均55mim;术中出血量5~10 mL,平均8.5 m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中术后无脑脊液漏、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术前与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6±1.1)分、(2.5 ± 0.5)分、(2.6±0.7)分、(3.0±0.2)分、(2.7 ± 0.6)分,均P<0.0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MacNab评分手术优良率>90%。结论通过椎间孔镜下精准定位射频消融术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效果肯定,定位精确,并发症少。

  • 应用高频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秦海江;张永战;尹利强;蔡向伟;张建;李晋惠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微创手术系统,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对21例包容性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应用高频微创手术系统,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2 ~55岁,平均37.5岁;单节段15例,双节段6例,其中L4-5(14节),L5S1(13节),对治疗前和术后2~3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下肢痛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30 ~ 55 min,平均46 min.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3d、3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1.10±0.65)分、(1.22±0.70)分、(1.15±0.75)分和(0.98±0.85)分,与术前腰痛VAS评分(5.30±1.5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25±0.69)分、(1.43±0.90)分、(1.32±0.84)分和(0.99±0.57)分,与术前(6.85±1.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优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 (8/21).结论 应用双极射频微创手术系统“三合一”技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临床疗效满意,但其远期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

  • 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作者:隰建成;马远征;胡明;崔旭;赵文亮;穆小静

    目的 探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处置对策.方法 选择自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应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 例,其中男16 例,女20 例;年龄18~77 岁,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年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8个月,36 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并发症包括:a)导针断裂1 例;b)神经根挫伤1 例.术后并发症包括:a)术后水肿反应24 例;b)终板炎1 例;c)椎间隙感染1 例;d)手术局部血肿1 例.结论 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和谨慎的术中操作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颈腰综合征

    作者:隰建成;白一冰;穆小静;马远征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颈腰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颈腰综合征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8~77岁,平均39岁.并对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疼痛功能指数(2.0版本)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60例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oimax椎间孔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肿瘤引起的疼痛

    作者:宋子卫;李贵谦

    目的 观察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疼痛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对8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123个椎体应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6~18个月,平均13.6个月.对患者术前、术后3d、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评分及评估分级.结果 VAS评分术前为(8.09±1.18)分,术后3d为(1.80±0.60)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缓解优良率均大于80%.术后82例患者123个病变椎体病理结果证实为骨转移瘤,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037 条记录 195/202 页 « 12...192193194195196197198...2012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