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镜观察黄芪对豚鼠I型超敏反应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秋霞;杨景云;曲昌发;李光;王辉;郗雪艳;李殿俊

    目的:研究黄芪对豚鼠Ⅰ型超敏反应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马血清致敏豚鼠1周后,黄芪粉稀释液(2.7×10-2g/kg体重)胃管给药.2周后发敏,出现典型发敏症状者立即麻醉,取十二指肠下段及肺组织作早期反应材料,发敏后5 h仍存活者,取上述同样组织做晚期反应材料.结果:通过透射电镜(TEM)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Ⅰ型超敏反应早期反应中即有典型的平滑肌收缩,腺体分必增加,毛细血管扩张等功能性障碍,还伴有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性变;肌丝溶解、空泡变;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肿胀,断裂、丢失等现象;同时早期反应的肠粘膜固有层中有较多的凋亡细胞存在.晚期反应中除有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炎症外,尚有少量纤维渗出及Ⅱ型肺泡细胞的增生,可见Ⅱ型肺泡细胞的的凋亡.黄芪能明显抑制Ⅰ型超敏反应的上述早期反应及晚期反应.结论:Ⅰ型超敏反应的早期反应除有功能障碍外,还有器质性损伤(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黄芪对豚鼠Ⅰ型超敏反应有显著治疗作用.

  • 173例哮喘儿童过敏原检测分析

    作者:陈红;杨惠泉;黄玉柱;张文娟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与小儿哮喘之间的关系,了解食物过敏对哮喘反复发作的影响。方法将173例哮喘患儿(观察组)及69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分为月龄≤12个月的婴儿、≤36个月幼儿及>36个月的儿童3个年龄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IgE和总IgE ,检测20项过敏原项目及排除性饮食试验和开放式双盲对照食物激发试验对食物过敏进行确诊,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73例哮喘患儿80例(46.24%)检测有食物特异性IgE阳性。月龄≤12个月的这组中过敏原检测显示阳性率高的是牛奶(42.86%),要远远高于世界范围内常见引起哮喘的吸入性过敏原户尘螨(9.52%),到1岁以后牛奶过敏阳性率显著下降(27.45%),3岁以后更低(23.75%)。而吸入性过敏原户尘螨随年龄增加阳性率逐渐升高,月龄≤12个月组户尘螨呈阳性者仅4例(9.52%),12个月<月龄≤36个月有7例(13.73),>36个月增至41例(51.25%)。结论长期的食物过敏容易发生呼吸道过敏症状,早期进行饮食干预,缓解机体特异性体质,有利于哮喘疾病的控制。

  • 电针对Ⅰ型超敏反应模型大鼠P物质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水平影响

    作者:张杨;赵宏亮;王启秀

    目的:探讨电针对Ⅰ型超敏反应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电针组(10只)、阳性药物组(10只)、模型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应用卵白蛋白对实验大鼠造成Ⅰ型超敏反应模型,模型建立后对电针组、阳性药物组给予相应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P物质浓度,用比色法测定大鼠体内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并通过录像回放观察并统计大鼠的搔抓次数.结果:电针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搔抓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P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1),肥大细胞脱颗粒含量明显减少.电针组和阳性药物组相比,以上两种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Ⅰ型超敏反应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的药理作用评价

    作者:樊晖;田原;关开;付勇强;王珲;王英;孙科峰

    以致敏豚鼠为模型,观察到加味麻黄附子细辛颗粒对卵清蛋白诱发的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和磷酸组胺引起豚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并呈量效关系,高剂量与西药对照药氯雷他定组相似.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气道变应性炎症中的作用

    作者:聂立锦;张新民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常见的气道变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鼻黏膜接触过敏原,以Ⅰ型超敏反应为主的上呼吸道功能紊乱,以鼻黏膜分泌亢进等为主要表现.哮喘是一种慢性的下呼吸道炎症反应,以可逆的通气功能受阻、气道高反应等为特征表现.AR和哮喘常共存发病,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增加,两者遗传和环境等易感诱因相同,且AR是哮喘加重及住院治疗的风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概念[1],将两者视为整体气道变应性炎症疾病,两者具有共同特征如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activity,AHR)、IgE水平升高、速发和迟发相反应、Th2型优势应答及相同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等等.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5羟色胺与环磷酸鸟苷含量检测及意义

    作者:陈宁;吴龙仁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Ⅰ型超敏反应可能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关联[1].因此,吴龙仁等[2]学者对Ⅰ型超敏反应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了Ⅰ型超敏反应参与乙型肝炎特别是急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的结论.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结论,本次检测乙肝患者及对照组 5-羟色胺、C-GMP水平,并测定血清中ALT和AST水平的高低,作出相关性分析.

  • 磷酸组织胺诱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对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金成洙;吴龙仁;朴红心;韩学吉;崔演;尹明实;任淑子;孟繁平

    目的:通过观察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对家兔肝脏有无直接损伤作用,进一步论证Ⅰ型超敏反应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3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3组;对照组只进行正常饲料喂养,实验Ⅰ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4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实验Ⅱ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08 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动态观察以上3个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以上3个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无论是实验Ⅰ组或实验Ⅱ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血清内ALT和AST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但Ⅰ、Ⅱ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肝脏均有不同程的损伤和病理改变,且实验Ⅱ组的损伤和变化大于实验Ⅰ组,而对照组的肝脏则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组织胺对家兔肝脏确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而且随着投予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肝脏的损伤和病理变化也越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Ⅰ型超敏反应导致肝脏病理变化及损伤的见解.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E和IL-4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龙仁;崔鹤松;朴红心;尹明实;太永日;孟繁平

    IgE与白细胞介素4(IL-4)是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和介质,也是检测Ⅰ型超敏反应的重要指标.为了论证Ⅰ型超敏反应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对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结合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浓度的变化,检测了血清内IgE和IL-4含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T-细胞亚群动态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评估病情的探讨

    作者:李迎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其病因是多因素的且复杂,病程冗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病机制目前仍主要认为以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LTD4含量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张继舜;吴龙仁;崔鹤松;朴红心;韩学吉;尹明实;孟繁平

    通过观察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TD4水平及其与肝细胞损害相关性的研究,进一步论证Ⅰ型超敏反应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应用ELISA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2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LTD4、ALT和AST水平,并观察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急性组血清中LTD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慢性组;慢性组血清LTD4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LTD4水平与ALT、AST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LTD4水平可反映肝损害程度,而且对病情和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Ⅰ型超敏反应性炎症的重要指标,LTD4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和肝细胞的免疫损伤过程.

  • 电针对 I型超敏反应模型大鼠组胺及前列腺素 E含量影响

    作者:赵宏亮;张杨;王启秀;陈以国

    目的:研究电针对Ⅰ型超敏反应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每组为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通过卵白蛋白造成Ⅰ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各组给予相应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组胺( HA)及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采用录像回放对大鼠的搔抓次数进行统计。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电针组大鼠搔抓次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中组胺及前列腺素E2含量显著降低(P<0.01),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组和阳性药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电针对I型超敏反应模型中大鼠有一定疗效。

  • 息敏胶囊对IgE产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建民;张凤蕴;高淑英;王丽群;李光;王红;贾宽

    目的探讨息敏胶囊抗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Ⅰ型超敏反应模型组,小剂量息敏胶囊组,大剂量息敏胶囊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以OVA腹腔注射免疫大鼠,采取各组动物抗血清,分别注入正常大鼠皮内,48h后以5%OVA-伊文氏蓝尾静脉注射,观察各组抗血清对正常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结果皮内注射小剂量息敏胶囊组、大剂量息敏胶囊组大鼠抗血清的动物注射部位皮片浸液吸光度明显低于皮内注射模型组大鼠抗血清的动物皮片浸液(分别为P<0.01,P<0.01).结论息敏胶囊能明显减少OVA致敏大鼠IgE抗体的产生,从而抑制Ⅰ型超敏反应.

  • 黑河地区Ⅰ型超敏反应患者变应原检测分析

    作者:杨宏;吕雪莹

    目的:分析黑河地区Ⅰ型超敏反应患者的常见变应原种类,为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300例Ⅰ型超敏反应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采用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变应原点刺试剂,选择常见的39种变应原液.结果:300例Ⅰ型超敏反应患者吸入变应原皮试阳性率以室内尘土、螨高,分别为69.7%和68.3%;枕垫料、春季花粉、蒿属花粉皮试阳性率分别达到57.7%、38.4%、36.7%;食物变应原检测中海鱼、虾、芝麻、鸡蛋、羊肉的阳性率分别为35.7%、35.0%、34.3%、33.7%、32.3%.结论:变应原点刺试验易于操作,有助于寻找变应原,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为进一步的脱敏治疗提供依据.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E和IL-4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林艳丽;王自正;李颖

    IgE与白细胞介素-4(IL-4)是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和介质,也是检测I型超敏反应的重要指标.为了论证Ⅰ型超敏反应与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关系,对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结合血清透明质酸(HA)浓度的变化,检测了血清内IgE和IL-4含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漳州地区930例过敏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陆璇;洪和泉;陈印春;李裕权

    目的 分析漳州地区皮肤过敏患者对食入性与吸入性过敏原的过敏情况以及过敏原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作为过敏原地区流行病学的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漳州市皮肤病防治院门诊皮肤过敏患者930例,按患者性别及年龄大小进行分组,应用德国Mediwiss敏筛(Allergy Screen)过敏原免疫印迹定量检测系统对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sIgE进行检测.结果 吸入性过敏原sIgE检出率较食入性过敏原sIgE高,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0.9%和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入性过敏原sIgE中,以尘螨sIgE的检测阳性率高,为46.56%;而在食入性过敏原sIgE中,虾sIgE检测阳性率高,为15.48%.结论 漳州地区吸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食入性过敏原.该地区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户尘螨;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虾,在儿童组鸡蛋白和牛奶为主要过敏原.

  • TSLP和TRPV1通路对邻苯二甲酸酯诱发Allergic March的介导作用

    作者:马萍;杨旭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国内外使用量大的增塑剂,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流行病学研究发现PAEs是一种明确的“儿童持久过敏症(Allergic March)”的环境诱导剂,对PAEs与Allergic March的关系进行分子毒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PAEs致人体免疫毒性的分子机理.本文拟以“环境相关疾病导向性分子毒理学研究策略”为工具,展开对“氧化应激-TSLP/TRPV1-Ⅰ型超敏反应分子通路”科学假说进行详细的解说:即PAEs诱发Allergic March的过程分为上、中、下游分子事件.上游事件为PAEs通过氧化应激通路导致ROS水平上升和GSH水平下降;中游事件为①ROS水平上升致使TSLP分子通路活化,②GSH水平下降致使TRPV1分子通路活化,两条通路的活化均可以导致IL-4和T-IgE水平的上升;下游分子事件为IL-4和T-IgE水平的上升诱导Ⅰ型超敏反应在不同器官的发生.

  • 消敏颗粒对Ⅰ型超敏反应模型大鼠血清IgE含量及脾细胞IFN-γ mRNA,IL-4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忻红;王惠国;关洪全

    目的 研究消敏颗粒抗大鼠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用卵白蛋白与AI(OH)悬液的混合液致敏和诱发,制成Ⅰ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消敏颗粒低、高剂量组、扑尔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动物实验.采用ELISA法测定致敏大鼠血清IgE含量.采用RT-PCR 方法,检测致敏大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 mRNA、IL-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消敏颗粒可降低血清总IgE含量,可促进IFN-γ及mRNA表达,抑制IL-4 mRNA表达(P<0.01或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敏颗粒具有抗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 荆防颗粒对大鼠Ⅰ型超敏反应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作者:谢舜辉;郑慕雄;陈昌鹏;陈玉兴

    目的:观察荆防颗粒对大鼠Ⅰ型超敏反应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卵白蛋白(OVA 1 mg)与Al(OH)3悬液(1 mL)的混合液进行复制Ⅰ型超敏反应模型,观察荆防颗粒对大鼠Ⅰ型超敏反应模型的影响;4-氨基吡啶皮下注射诱发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观察荆防颗粒的抑制作用.结果:荆防颗粒明显降低Ⅰ型超敏反应大鼠血清IgE含量,显著降低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含量.结论:荆防颗粒能明显抑制大鼠Ⅰ型超敏反应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 尘螨过敏特异性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作者:麦韵屏;张冠荣;符力

    螨过敏性疾病是人体因吸入或接触螨类过敏原引起的由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由于尘螨的强致敏性和广泛分布特征,由其导致的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达10% ~25%,且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升高的趋势[1-2],因此对于尘螨过敏的研究一直是变态反应学研究的热点.特异性过敏原检测是过敏性疾病病因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临床上对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探讨和应用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本文将重点阐述过敏原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 以讲授Ⅰ型超敏反应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法在免疫学教学中的优势

    作者:杨如松

    高职院校迅猛发展,规范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目前的首要任务,探索一种有别于本科教育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相应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如何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培养出合格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是时代赋予医学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高职高专医护专业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学好其它临床课程的基础.而免疫学理论相对独立,名词概念新颖陌生,内容抽象,特别是学术界对分子水平的理论不断研究和深入,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也不断渗入教材,使学生觉得初次接触免疫学知识,学习较为困难.

50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