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RCC1,p53和bcl-2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郑瑞锋;罗俊波;王彦威;文海英;申培红

    目的 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抑癌基因p53(p53)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并制备组织芯片,进行ERCC1,p53和bcl-2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其血清中ERCC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RECIST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因素及3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5.81%和25.58%(P<0.01);bcl-2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5.28%和25%(P<0.05);p53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3.85%和29.79%(P<0.05).以ERCC1阴性,同时bcl-2阴性和p53阳性表达的患者人数为多,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RCC1阴性表达同时bcl-2阳性表达和p53阴性表达的患者采用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高,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C1,bcl-2和p53基因均为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差,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C1,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 ERCC1表达与食管癌铂类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丁晓权

    目的 探讨ERCC1表达(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与食管癌铂类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60例,根据患者ERCC1表达情况分为阴性表达组(85例)和阳性表达组(75例).给予所有患者含铂类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检测ERCC1表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阴性组与阳性组化疗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阴性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 ERCC1表达与食管癌铂类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性,但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生存期短.

  • EGFR、ERCC1、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长国;赵小云;马侦;杜悦;孙凯;张煦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表观遗传乃至基因表达等层面的研究有7可喜的成果,发现了许多分子标记物,EGFR、ERCC1、p53是重要的三种,研究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风险评估,有利于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 VEGFR、ERCC1mRNA表达量对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鸿雁;赵忠民;王文慧;庄庆媛

    目的:探讨VEGFR、ERCC1mRNA表达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完全性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取其术后病理标本,检测VEGFR以及ERCC1表达情况,分析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VEGFR mRNA表达阳性25例,合并ERCC1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13例,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转移12例(92.3%),合并 ERCC1表达阴性的 NSCLC 患者12例,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转移8例(66.6%);VEGFR mRNA 表达阴性15例,合并ERCC1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2例,合并ERCC1表达阴性的NSCLC患者13例,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转移患者6例。结论:VEGFR mRNA的表达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EGFR mRNA表达阳性合并ERCC1表达阳性者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

    关键词: VEGFR ERCC1 肺癌 预后
  • 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紫燕;张翼;张士虎

    目的:探讨ERC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4例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ERCC1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而与性别有关。 ERCC1高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33.3%(8/24),ERCC1低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60.0%(12/20),ERCC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ERCC1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提示ERCC1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无关。 ERCC1基因在胃癌中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关键词: 胃癌 q-PCR ERCC1 预后
  •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玉亮;吴君荣;赵惠柳;黄昭东;梁艺华;黄玲莎;朱波

    目的 探讨核酸切除修复基因1(E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并研究ERCC1基因多态性和肝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肝细胞癌患者及对照组各65例,采用SNaPshot技术对ERCC1基因rs735482,rs1046282,rs3212948三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卡方检验分析上述三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情况与及其与肝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以上三个SNP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肝癌的发病风险关系进行分析,以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对照组中三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温平衡规律.病例组ERCC1基因rs1046282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别为:CC为8(12.31%),CT为30(46.15%),TT为27(41.54%);对照组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CC为22(33.85%),CT为25 (38.46%),TT为18(27.69%),CC、CT、TT基因型在两组中的频数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4);与CC基因型比较,携带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T(CT +TT)的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增加了2.218倍(P=0.017).rs3212948和rs7354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患病风险性不存在相关性(P>0.05),以上三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组织ERCC1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CC1基因rs1046282位点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且携带突变T等位基因比携带C等位基因患肝癌的风险率高.尚未发现ERCC1基因rs735482,rs3212948位点突变与肝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这三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不相关.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RRM1表达水平与含铂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鑫;支修益

    目的:探讨ERCC1及RRM1的表达在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24例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活检组织标本中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疗效、预后的相关性.124例均为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三代药物联合化疗的初治患者.结果:ERCC1、RRM1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3例(35%)和50例(40%).ERCC1及RRM1的表达与疗效相关,ERCC1表达阴性者疗效达PR的患者(54%)明显高于阳性者(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同样,RRM1表达阴性患者疗效为PR的明显高于RRM1阳性者(53% vs 34%,P=0.042).ERCC1和RRM1同时阴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同时阳性表达者(11.7个月vs9.2个月,P=0.025),多因素分析表明,ERCC1为独立的预后预测因素(P=0.0066).结论:ERCC1的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含铂治疗方案疗效相关.

  • IDH1、ERCC1和MGMT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超;王佳;梁振;孟庆印

    目的 研究IDH1、ERCC1和MGMT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84例胶质瘤IDH1、ERCC1和MGMT的表达.结果 IDH1和ERCC1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随病理级别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1在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分别与ERCC1和MGMT有相关性,而ERCC1和MGMT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IDH1、ERCC1的检测可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并可以将其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检测ERCC1和MGMT可针对性选用化疗药物,对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 ERCC1-C19007T基因多态性与中晚期食管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

    作者:柏启州;于珺;苟云久;贺生亮;李永顺;黄长荣;汪诚风

    目的 定量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l)C-19007T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中晚期食管癌患者ERCCl-C19007T基因多态性与基于铂类药物方案化疗敏感性的相关研究,以临床化疗有效率(完全缓解十部分缓解)作为化疗敏感评价指标,采用Reviewm5.2及Statal 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odd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基因型之间(CT vs CC:OR=3.31,95%CI:1.94-5.64);(CT vs TT:OR=5.48,95%CI:3.21-9.35);(CT vs CC+TT:OR=4.06,95%CI:2.66-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ERCCl-C19007T基因多态性与中晚期食管癌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C1-C1900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食管癌铂类药物化疗耐药相关.

  • 56例结直肠癌患者ERCC1/TYMS基因表达和KRAS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岗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常见的预后基因ERCC1、TYMS基因表达水平与KRAS、BRAF、PI3K基因突变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预后及药物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取其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标本,通过液相芯片法同时检测ERCC1和TYMSmRNA表达水平,液相芯片法检测KRAS、BRAF、PI3K基因突变,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基因表达与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ERCC1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ERCC1mRNA的表达水平越高(P=0.004 9).56例患者中,18例发生KRAS突变(32.1%),2例发生BRAF突变(3.6%),10例发生PI3K突变(17.9%),KRAS突变与患者年龄同样也存在正相关(P=0.001),年龄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突变.BRAF突变与分化程度负相关(P=0.027),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更容易出现BRAF突变.KRAS突变与ERCC1基因表达成正相关:存在KRAS突变的患者,ERCC1基因表达趋向于高表达(P=0.001).结论:结直肠癌预后因子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KRAS突变相关,提示了KRAS突变可能是调控ERCC1表达的重要因素,这为研究化疗药物耐药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可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和RRM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伟;宋伟安;路平;李军;胡艳正;尚立群;李学昌;文锋;刘军强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ERCC1、RRM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86例NSCLC手术后标本中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CC1、RRM1蛋白表达检测.回顾性分析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期与肿瘤组织中ERCC1、RRM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86例手术根治性切除NSCLC组织中ERCC1、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9%、36.1%.ERCC1和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28.5个月)和1、2年生存率(94.3%、62.6%)与阴性患者(30.0个月,94.3%、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25.0个月)和1、2年生存率(86.6%、55.8%)低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31.2个月,98.2%、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完全切除NSCLC的患者预后与肿瘤组织中RRM1蛋白表达相关.

  • 结肠癌中p53和ERCC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代云;杨列;蒋丽;郑国华

    目的:研究p53和ERCC1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经外科手术的原发性结肠癌标本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计算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p53在人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1%(82/12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其中与TNM分期、浸润程度关联性大(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如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CC1在人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8%(58/12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其中与浸润程度关联性大(P﹤0.05),而与其他病理因素如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p53和ER-C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促进其发生、发展过程。结肠癌中p53和ERCC1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升高,可能用于结肠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 胃癌的Lauren分型与ERCC1、BRCA1、XRCC1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周易;朴正爱;王海;阎欣;李萍;范丽昕

    目的 探讨胃癌不同Lauren分型中ERCC1、BRCA1、XRCC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胃癌根治术且术后接受含铂方案辅助化疗、资料完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检测手术标本的ERCC1、BRCA1、XRCC1表达情况,分析Lauren分型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ERCC1、BRCA1、XRCC1在不同Lauren分型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肠型胃癌男性82%高于女性的18%;弥漫型胃癌女性59%高于男性的4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肿瘤部位上,肠型以近端胃为多,弥漫型则以远端胃居多(P=0.03);肿瘤分化程度上,肠型胃癌分化较好,而弥漫型胃癌分化较差(P=0.000);ERCC1在肠型胃癌表达率为27%,低于弥漫型胃癌的52%(P=0.049);XRCC1在肠型胃癌表达率为30%,低于弥漫型胃癌的59%(P=0.025);BRCA1在肠型胃癌表达率为18%低于弥漫型胃癌的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肠型胃癌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20个月,弥漫型患者中位DFS为13个月(P=0.04).结论 Lauren分型弥漫型胃癌分化差,预后差,ERCC1及XRCC1表达率较肠型胃癌高,可能与铂类耐药相关.

  • DNA修复基因在鼻咽癌的表达及铂类化疗耐药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绍俊

    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化疗常用的化疗方案,在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肿瘤细胞对化疗耐药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化疗疗效,导致鼻咽癌生存率一直偏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是多方面的,包括细胞内药物蓄积减少,药物灭活增强(如谷胱甘肽和金属硫蛋白),对DNA损伤的耐受性增加或损伤后的修复功能增强(DRC),肿瘤细胞对DDP作用DNA后形成的Pt-DNA的耐受性增加,其中DNA修复功能增强起着重要作用,是导致对铂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1].研究认为,DNA修复是细胞遗传基础稳定的关键,DNA修复能力的下降将导致肿瘤易感性的增加[2].

  • 鼻咽癌患者ERCC1 Asn118Asn多态性与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翟传岭;朱延启;徐洪涛;杨风伟;王文君;高志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Asn118Asn多态性对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01-12-2013-01-12枣庄市肿瘤医院放疗科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46例,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剂量为68~70 Gy,3个月后进行短期疗效评价和急性放射损伤评价,基因型测定采用Real-Time Taqman荧光探针法,用近期疗效表示放疗敏感性.每3个月通过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ERCC1 Asn118Asn各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期无显著性关联,与患者组织类型相关,TT基因型携带者更易患有低分化鳞癌,x2—12.31,P=0.015.失访5例,余者5年生存率为59.6%.低分化鳞癌具有更高比例的TT基因型,放疗敏感性与分化程度(x2=11.35,P=0.003)和ERCC1 T等位基因(x2 =6.54,P=0.038)相关,ERCC1 TT基因型与患者总生存相关,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TT基因型携带者死亡风险增加1.87倍,HR=2.87,95%CI为1.44~5.73,P=0.003.ERCC1 Asn118Asn各基因型与3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无显著性关联,x2 =3.55,P=0.169;TT基因型携带者出现3级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的风险显著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x2—7.20,P=0.027,OR=0.19,95%CI为0.05~0.71.结论 ERCC1 Asn118Asn TT基因型携带者鼻咽鳞癌放疗放疗敏感性降低,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RCC1和RRM1基因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探讨

    作者:郭珺;王哲海;刘琳;张百江;刘利妍;石焕;刘希斌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reductase subunit M1,RRM1)表达情况,探讨ERCC1和RRM1表达状态与NSCLC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患者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山东省肿瘤医院外科六病区2008-08-01-2012-08-31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确诊为NSCLC ⅡA~ⅢA期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针对肿瘤的治疗措施,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状况,术后均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进行辅助化疗,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NSCLC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RRM1阴性表达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23.1和24.7个月,显著优于RRM1阳性表达患者的16.4和19.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和0.026;而ERCC1阴性表达患者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17.5个月,与ERCC1阳性表达患者的19.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分期及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ERCC1及RRM1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RRM1基因表达情况可作为NP方案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 肺腺癌间质增生与ERCC1和BRCA1表达及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东关;宋利强;周晓秋;孙希印;王琳琳;李新功;李青

    目的:探讨肺腺癌间质增生对肿瘤耐药的影响.方法:选择东营市人民医院2006-01-01-2012-12-30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肺腺癌患者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按IASLC/ATS/ERS肺腺癌分类,根据间质增生程度分成间质增生0级(肺泡间隔或原位腺癌间质的宽度),Ⅰ级(肺泡间隔宽度2倍),Ⅱ级(肺泡间隔间质宽度3倍),Ⅲ级(>肺泡间隔间质宽度3倍).268例患者中共264例患者接受化疗,并被纳入分析.检测肿瘤ERCC1和BRCA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肺腺癌间质增生对耐药的影响.结果:ERCC1和BRCA1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性别、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亚型和肿瘤分期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肺腺癌间质增生Ⅰ级,ERCC1阳性组与阴性组有效率分别为31.03%和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级,有效率分别为47.91%和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有效率分别为19.05%和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增生Ⅰ级,BRCA1阳性组与阴性组有效率分别为53.85%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有效率分别为61.39%和89.47%,P<0.05;Ⅲ级,有效率分别为16.00%和2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和BRCA1的表达与肺腺癌的亚型和分期无明显相关性.间质增生程度低的肺腺癌,以铂类为主的治疗有效率高;间质增生程度高的病例,疗效较低.肺腺癌的间质增生是独立于肿瘤细胞耐药之外影响肿瘤耐药的重要因素.

  • 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与ERCC1和BRCA1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梅芳;欧阳学农;余宗阳;丁振;章津敏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 EGFR突变与ERCC1、BRCA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NSCLC患者151例,应用RT-PCR方法检测EGFR突变,采用免疫组化DAB法检测ERCC1、BRCA1蛋白表达,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对EGFR突变状态与ERCC1、BRCA1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1例患者中,EGFR突变37例,ERCC1低、中、高表达率分别为43.2% (16/37)、54.1%(20/37)和2.7%(1/37),EGFR突变与ERCC1表达有相关性,P=0.009;BRCA1低、中、高表达率分别为43.2%(16/37)、48.6%0(18/37)和8.1%(3/37),EGFR突变与BRCA1表达无相关性,P=0.323.结论:NSCLC EGFR突变与ERCC1蛋白表达有相关性,与BRCA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

  • 大黄素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对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颉;傅建民;石剑;谢建生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素对乳腺癌MCF-7/Adr细胞株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对细胞中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大黄素逆转细胞耐药与ERCC1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进行药敏试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MCF-7/Adr对多柔比星和顺铂的耐药倍数分别为21和11倍,在加入10μg/mL大黄素后,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2.86和1.79.10和20μg/mL大黄素处理MCF-7/Adr后第2、4、6、10天,ERCC1蛋白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在20 μg/mL浓度下降低相对明显.结论:大黄素具有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同时还下调了ERCC1的表达水平,并显示了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 汉族晚期大肠癌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敏感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梁军;吕红英;张克;梁华

    目的:探讨ERCC1 Asn118Asn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一线化疗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6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T-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突变频率为:C/C 53.23%(33/62),C/T37.10%(23/62),T/T 9.67%(6/62);XRCC1 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50.00%(31/62),G/A 37.10%(23/62),A/A 12.90%(8/62).62例患者化疗2~3个周期后评价临床获益率为54.84%.ER-CC1基因Asn118Asn基因型C/C与C/T+T/T在化疗获益组和化疗不敏感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9,P=0.021.XRCC1基因Arg399Gln基因型G/G与G/A+A/A在化疗获益组和化疗不敏感组中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P=0.021.两者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 C/C和XRCC1 G/G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性是同时携带ERCC1 C/T+T/T和XRCC1 G/A+A/A基因型患者的11.333倍,P=0.002.结论:ERCC1Asn118Asn、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关.

224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