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相关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雯;孟照辉

    血小板活化、聚 集是诱导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至关 重要.然而,现有抗血小板药物虽能降低血栓事件发生,但由于存在抵抗或低应答,不良缺 血事件仍有发生;且这些药物产生的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及预 后.因此,血小板功能研究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研发仍尤为重要.目前研究发现,多种生 物活性肽存在抗血小板活化、聚集等作用.本综述旨在探讨血小板相关活性肽的研究进 展.

  •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者血小板深低温保存后功能变化

    作者:宋雪珍;任小宁;宋雪梅;王明静;王国礼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者自体血小板深低温保存后,血小板功能和数量的变化,为临床使用自体冻存血小板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应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术和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54份来自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同时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患者的自体血小板样本,在-80℃保存30 d,其血小板功能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凝血因子水平(R值)和纤维蛋白原水平(K值,α角)变化不明显,但血小板聚集功能(MA值)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血小板组的CD42b表达率较高,为(92.23±3.59)%;经深低温保存,37℃水浴复融后冰冻保存血小板组的CD42b表达率降低为(52.67±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P<0.05).冰冻保存血小板组PLT较新鲜血小板组减少;而PDW和MPV较新鲜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者采集自体血小板经-80℃冰冻保存和复融,血小板数量有部分减少,但仍然满足回输要求,同时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对预防或治疗严重骨髓抑制期出血具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与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作者:肖琳;李岩

    目的 研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各指标间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1例活动期UC住院患者与200名正常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体积、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分别进行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间的指标统计学分析,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活动期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数量(P<0.05)、血小板体积(P<0.01)、D-二聚体(P<0.01)和纤维蛋白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D二聚体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高(r=0.586972),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血小板数量和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小板数量、血小板体积、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异常可作为疾病活动期的预测指标,D二聚体可随病情加重而增加.

  • 老年人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后分析

    作者:刘勇华;顾金伟;苗乐静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后。方法选取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228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根据斑块形态分成无病变组、结节性斑块组、附壁斑块组。血小板聚集能力评估分为抑制、正常或加速。结果平均随访4 a ,死亡31例,其中16例死于血管事件(脑梗死或缺血性心脏疾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附壁斑块组预后差。结论有附壁斑块和血小板聚集能力加速的受试者其血管事件的预后较差,抗血小板治疗和运动负荷试验检测冠心病应考虑以上因素。

  • 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作者:刘志强;李全志;秦贵军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R1)组50例和黄芪治疗(R2)组86例,治疗疗程3周,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内皮素-1(ET-1)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a)及血栓素B2.(TXB2);并选择26例健康人为对照(N组).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1、GMP-140、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而6-Keto-PGF1a则低于正常人.R1组治疗后血ET-1水平降低,GMP-140、TXB2和uAER显著降低.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变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有关,黄芪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浆内皮素水平.

  •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前血小板功能分析

    作者:王鹏;王实;焦德让;张赛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各项指标并分析破裂急性期与未破裂期的差别,以及决策是否在急诊介入手术中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方法 采用Sonoclot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对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测,分为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即破裂组25例,未破裂组25例,测量计算凝血曲线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 破裂组急性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功能降低,与未破裂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动脉瘤急性期血小板功能低于未破裂组(P<0.05),主要体现在R2和R3这2个曲线段,即纤维蛋白与血小板之间交联后产生的凝血收缩能力,以及进一步凝血收缩到完成的能力,前者低于后者.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血小板功能低于未破裂者,其介入手术给予肝素化及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时需慎重.

  • 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复发的影响

    作者:宋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脑卒中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颗粒膜蛋白选择素(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62p、CD6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降低复发率及脑卒中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活化分子标志物测定

    作者:夏国新;梁锋

    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血管病变.血小板高活化状态引起的微血栓形成在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检测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为T2DM血栓性病变提供实验室资料.

  • 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尿11-脱氢血栓素B2水平测定对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治疗作用的价值

    作者:玉光哲;金英玉;辛晓敏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抗血小板试验联合报告( Antiplatele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1]第一、二、三报告的结论认为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以降低25%的心脑血管病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脑梗死.但临床治疗中仍有部分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血栓性事件.本文主要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反复脑梗死和一次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的作用,同时利用尿11-脱氢-血栓素B2(11-dehydrothromboxane B2)水平变化观察体内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功能的程度,为临床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

  • 血小板功能变化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李玉明;耿莉;李敬兰

    分别检测5种血栓性疾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和糖尿病)的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聚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以及全血、血浆粘度等指标. 结果显示:上述5种疾病的血小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和类型变化. 所有检测项目中变化明显的是β-TG和血小板粘附性, 其次为PF4和TXB2, 再次为血小板聚集性和6-keto-PGF1α. 这一发现有助于医师评估上述试验价值以及根据实验条件选择敏感试验.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性因子与内皮和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马彩娜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性分为2组,一组给予依那西普(10 mg,研究组),另外一组给予安慰剂(0.9%氯化钠,对照组)处理,分别测定2组患者基线和24 h后白细胞数量、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血小板活化、外周血管舒缩和纤溶功能.结果:研究组TNF-a拮抗剂治疗后(24h),患者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TNF-α浓度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较治疗前(基线时)相比显著增加[(31.4±5.5)%:(20.4±4.4)%,t=7.96,P<0.001];TNF-α拮抗剂治疗24 h后t-PA活性显著性降低[(0.50±0.14) IU/ml:(0.42±o.09) IU/ml,t=2.45,P=0.009].结论: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进而降低系统性炎症,可导致血小板激活而不影响外周血管舒缩功能或纤溶功能,因此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等水平并不能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从中获益.

  • 白细胞过滤对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和体外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丹;王敏;杨鹏;完晓菊;潘健;张循善

    目的:研究经血小板滤器去除手工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后对血小板的质量及体外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新鲜全血中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用床边型白细胞过滤输血器滤除白细胞,分别用细胞计数、离心、血小板质量检测技术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测定过滤前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CD62p表达率、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等指标,并观察临床输注反应.结果:经床边型血小板滤器除去白细胞后,浓缩血小板回收率为90.32%,白细胞去除率为98.21%.除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有明显下降外,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低渗休克反应和CD62p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浓缩手工血小板去除白细胞,过滤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相关要求,可以明显降低临床输注反应的发生.

  • 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志军;柯元南;程文立;于长安;温见艳;杨鹏;陈旺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氯沙坦、复方丹参滴丸、前列腺素E1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阿乐,10 mg·kg-1·d-1)、氯沙坦组(科素亚,20 mg·kg-1·d-1)、复方丹参滴丸组(160 mg·kg-1·d-1)、前列腺素E1(凯时,4 μg·kg-1·d-1)注射液组干预组.分组进行干预后检测6组大鼠的血脂: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GMP140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高脂血症组CHO、LDL-C、HDL-C/CHO分别是1.846 vs 13.779 mmol·L-1,0.164 vs 10.680 mmol·L-1、0.583 vs 0.195.GMP140、CD62P水平分别为10.655 vs 27.045 μg·L-1、10.089% vs 25.169%,差别显著.阿托伐他汀组CHO、LDL-C、HDL-C/CHO、GMP140、CD62P为7.053 mmol·L-1、4.659 mmol·L-1、0.31、13.371 μg·L-1和9.983%.氯沙坦组上述指标是14.570 mmol·L-1、11.393 mmol·L-1、0.216、20.665 μg·L-1和20.144%.复方丹参滴丸及前列腺E1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0.927 mmol·L-1、8.081 mmol·L-1、0.239,13.999 μg·L-1、10.476%和14.962 mmol·L-1,11.074 mmol·L-1、0.255、21.040 μg·L-1和17.089%.结论:高脂血症能够促使血小板活化,阿托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能够改善血小板的功能、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化.科素亚、复方丹参滴丸、前列腺素E1均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和复方丹参滴丸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强于氯沙坦和前列腺素E1.阿托伐他汀及复方丹参滴丸效果相似,氯沙坦与前列腺素E1组效果相似.

  • 心肺转流对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萍;陆静;姜萍

    目的 应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心脏手术心肺转流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麻醉前病情分级ASA Ⅰ~Ⅲ级,心脏手术患者30例,其中瓣膜置换术18例、室缺修补术12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肝素化后10min(3mg/kg)(T2)、CPB后10min(T3)及鱼精蛋白拮抗后10min(T4)抽血,检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son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和血小板功能并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与Tl相比,12点的凝血速率及sonACT嘎显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降低(P<0.05);13点的sonACT明显延长,凝血速率和血小板功能显著下降,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1);T4点的sonACT明显延长、血小板功能明显升高(P<0.01),凝血速率无明显变化,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 心肺转流可显著影响血小板功能,心脏手术中监测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不同透析膜对透析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曾红兵;孙世澜

    为探讨不同透析膜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将2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2 例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B组8例用酮仿膜(CU)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透析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及GPⅡb/Ⅲa的改变.结果发现:CU组透析后血小板GPⅠb及GPⅡb/Ⅲa(未活化)较透析前明显增高(分别为2.58±0.33与2.87±0. 46 ,P<0.05; 1.65±0.28与2.29±0.81,P<0.05),而PMMA组透析后与透析前GPⅠb及GPⅡb/Ⅲa(未活化)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85±0.48与2.96±0. 42,P>0.05;1.66±0.19与2.13±0.63,P>0.05),透析后患者血小板用ADP 活化后,其GPⅡb/Ⅲa的表达量较透析前有所下降,以CU 组为重.结论:使用 CU 透析器进行血透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导致部分血小板活化,GPⅠb及GPⅡb/Ⅲa表达增高,而 PMMA膜则不易导致血小板活化.

  • 20例小儿血小板异常升高临床分析

    作者:曹宝芳

    我们通过对20例血小板异常升高患儿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异常升高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6~2008年收治血小板异常升高患儿20例,血小板计数范围在400×109~600×109之间,排除药物、脾脏切除等因素.符合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标准:①血小板计数增多;②血小板功能正常;③骨髓像正常;④有原发诱因如发热、运动等.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个月至10岁.就诊时伴随发热,热程超过1月10例;肝脾肿大5例;淋巴结肿大3例;无明显原因关节疼痛2例.

  • 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血小板功能变化

    作者:左和宁;刘凌云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时的功能变化.方法 血小板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ELISA法检测GMPl40的变化,放免法测定肝纤指标(HA、FN、IV-C).结果 慢性肝病肝纤维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肝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结论 血小板参与肝纤维化,血小板三项参数的检测可以作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补充指标.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作者:唐勇军;殷小成;岳少杰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后,绝大多数患儿血小板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我们对32例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的功能、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脊柱手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谭秀娟;薛晓英;卓海珍;曹殿青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ANH)在脊柱手术中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20例,术前行颈内静脉穿刺采自体血,同时于外周静脉输入等量的胶体液(万汶),术中连续监测HR, SPO2, Bp 及尿量变化,分别于采血前( T0),采血后15 min (T1),输血前(T2),输血后15 min(T3),抽取桡动脉血查HB, HCT, LAC,并采用Sonoclot分析仪测定激活凝血酶原时间( ACT),凝血速率( CR),血小板功能( PF)。记录术中晶胶体液输入量,出血量和尿量。结果与T0相比, T1的HB, HCT显著下降(P<0.01), CR、 PF显著下降(P<0.01),与T2相比, T3的HB, HCT显著回升, CR、 PF显著升高(P<0.01), LAC, AC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脊柱手术患者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凝血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 121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观察

    作者:龚文胜;叶素丹;陈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聚集(PAgT)功能异常及其同出血、肝功损害的关系.方法用血小板聚集计测PAgT.设肝硬化组121例,对照组52例.结果肝硬化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组与未血出组PAgT无显著性差异;Child B、C级组测定值较A级显著降低.结论 PAgT的检测可作为肝硬化病情严重性的观察指标.

    关键词: 肝硬化 血小板功能
276 条记录 10/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