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和降冲剂对实验性胆汁反流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红漫;黄启福;田德禄;严京;李伯光;贾旭;王玉芬

    用去氧胆酸钠诱发实验性慢性胃炎,观察大鼠病理形态变化以及和降冲剂和西沙必利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其病变特征与人类胆汁反流性胃炎甚为相似,炎细胞浸润程度3个月、6个月模型基本一致,经和降冲剂和西沙必利处理有明显的疗效.

  • 胆汁反流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鸿;侯家玉

    通过施行大鼠胃空肠吻合术加十二指肠横断,建立胆汁反流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观察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粘膜萎缩并初步分析其损伤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后14、20周组大鼠胃粘膜出现萎缩性改变,病理形态学积分显著增高;胃液pH和总胆汁酸、血清胃泌素均有明显升高,胃粘膜PGE2明显降低.说明长期胆汁反流可引起胃粘膜萎缩性改变,其早期萎缩改变的原因与胆汁反流减少粘膜保护因子PGE2,损伤胃粘膜防御机能,以及引起胃肠内分泌激素的失调有关.

  • 多潘立酮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24 h胆汁的影响

    作者:吴艳梅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胃内24 h胆汁的影响。方法搜集60例胆汁性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多潘立酮片和铝碳酸镁片治疗,对照组行铝碳酸镁治疗,疗程4周。评价疗效,复查24 h胃内胆汁反流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胆汁反流次数及胆汁反流持续大于5 min的次数、长反流时间、反流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降低胃内胆汁反流指标,能有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 通腑降逆、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陈小红

    目的 观察通腑降逆、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腑降逆、疏肝利胆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各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腑降逆、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 HP 感染的关系探讨

    作者:吴炳卓

    目的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18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并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使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进行根治HP治疗.对两组的HP根治率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论证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HP根治率、临床总有效率为88.17%、8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98%、42.5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原因,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并HP感染时,要首先进行根治HP感染的治疗.

  • 铝碳酸镁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莉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和伊托必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经胃镜及临床症状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166例,并随机平分为2组.Ⅰ组:口服铝碳酸镁片每次1.0g,每日3次.同时口服盐酸伊托必利胶囊每次50时,每日3次;Ⅱ组:口服铝碳酸镁片每次1.0g,每日3次.同时口服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观察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的变化,并复查胃镜以评估病变的好转情况.结果 I组治疗4周后各项症状积分及胃镜下所见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总有效率为89.16%,Ⅱ组总有效率为67.4%,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铝碳酸镁可结合胃内胆汁,与促动力药伊托必利合用,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案.

  • 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相关性

    作者:张中极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200例来该院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经胃镜检查确定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胆汁反流阳性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病率均明显低于胆汁反流阴性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7.3%vs18.2%,12.2%vs3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汁反流有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91例

    作者:张风岭;周东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9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加解郁和胃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为推广.

  • 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燕华;康莉;雷辉;李新宇;郄增旺;王乃京

    目的 探讨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8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原因、不同术式、不同炎性反应程度、术后时间、是否存在胆汁反流等因素与残胃Hp感染的关系,并分析残胃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9例患者中残胃Hp感染29例,Hp阳性率为32.6%(29/89).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穿孔)、胃溃疡(并发出血/穿孔)、胃癌、平滑肌肉瘤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Hp阳胜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Ⅰ与BillrothⅡ术后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炎和吻合口炎随着炎性反应程度的加重(中度以下和中重度),Hp阳性率升高,中度以下和中重度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胃炎:27.3%(12/44)比57.1%(16/28),吻合口炎:25.0%(10/40)比50.0%(18/36),P< 0.05].胃大部切除术后距离胃镜检查≤10年和>10年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43.9%(18/41)、22.9%(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3,P=0.035).胃镜下有明显胆汁反流患者Hp阳性率低于无明显胆汁反流患者[22.2%(10/45)比43.2%(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9,P=0.03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炎性反应程度(中重度)和有胆汁反流与残胃Hp感染有相关性,炎性反应程度(中重度)为残胃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24,95% CI:1.22~ 1.56,P=0.01),有胆汁反流为残胃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0.76,95% CI:0.58 ~ 0.99,P=0.04).结论 残胃Hp感染可促进并加重残胃黏膜炎性反应,残胃Hp感染和胆汁反流均可导致残胃黏膜病变,二者可为独立致病因素,也可同时致病,规范根除残胃Hp感染十分重要,还应对残胃定期行胃镜、Hp、病理组织学等检查.

  • 36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内镜分析

    作者:叶惠江;钱培红

    目的 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特征,以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361例内镜检查见黏液糊黄染和黏膜附着胆汁斑患者,进行内镜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测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分析其与胆汁反流的关系.结果 有65.1%的病例内镜下可诊断为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组织学上有4.7%表现为胃小凹增生;25.3%病例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论 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常见内镜下表现,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不以胃小凹增生为特征;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偏低.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杨海春

    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全部84例反流性胃炎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均具备以下条件:①持续或频发的上腹痛,餐后加重,反复胆汁性呕吐或恶心;②胃镜检查证实胃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且有胆汁反流;③经过上消化道钡透、胃镜、B超等检查,除外了胆囊、胆管、肝等病的干扰因素;④无胃部手术史.84例患者中年龄大者72岁,小者18岁,病程长者20年,短者8个月.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治疗组53例(中西药结合)乙组为对照组31例(西药).

  • 综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

    作者:李孝保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6.03%[1],胆汁反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变化的原因之一,有效治疗本病对防止胃黏膜萎缩并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000年以来,本院应用吗丁啉、硫糖铝等综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探讨

    作者:林英;王淑珍

    目的 探讨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子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快速尿素酶检查和病理染色诊断HP感染,并进行x2检验.结果 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阳性率26.09%,48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阳性率62.1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原因主要与胃液内高浓度胆汁有关;胆汁反流性胃炎与HP相关性胃炎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慢性炎症.

  • 吗丁啉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常青;蒋继焦;陈瑞贞;谢丽娜;黄湘霞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酸相关性疾病,与食管廓清能力下降、胃蛋白酶、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胆汁反流等因素相关。而研究证实,单纯性促动力治疗或抑酸治疗往往疗效欠佳,故积极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1]。为了深入探究吗丁啉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现对我院收治的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平行研究,报道如下。

  • 铝碳酸镁在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袁浩壬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胃溃疡伴胆汁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胃炎散联合小檗碱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效果观察

    作者:应林刚

    急性单纯性胃炎指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引起的广泛性或局限性的胃黏膜急性炎症。该病症状、体征不尽相同,病因多样,包括急性应激、药物、缺血、胆汁反流和感染等[1]。临床上将急性单纯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以前两种较常见[2]。近年来,我院采用胃炎散联合小檗碱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获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慢性浅表性胃炎

    作者: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指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是慢性胃炎发展的初阶段.主要病因为刺激性食物和药物、细菌或病毒及其毒素、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精神因素等.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嗳气等;或酸相关性症状,如饥饿性上腹疼痛、反酸等.症状时轻时重,常因受凉、进食过凉、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或饮酒饱餐后症状加重.合并糜烂时,可出现反复小量出血,表现为黑便、呕血或便潜血阳性,可伴有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药物治疗

    作者:朱美玲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对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方法 选择2007~2008两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78例患者,结合既往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胆囊疾病的52例,占29.2%,胃手术后的39例,占21.9%;不明原因87例,占48.9%.另外,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56例,阳性率29.9%,而同期21936例胃镜检查者中Hp阳性12771例,阳性率58.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中胆囊疾病和胃术后为其两大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及抗胆汁反流的生理屏障减弱或丧失的结果.另外,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感染率低.

  • 胃动素与青壮年胆汁反流的关系探讨

    作者:章丽金;郑晓玲;林志辉;方超英

    目的 探讨胃动素与青壮年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 对45例青壮年胆汁反流患者幽门区黏膜胃动素含量进行测定,与4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测定胆汁反流组胃液胆汁酸浓度.结果 青壮年胆汁反流患者的幽门区黏膜胃动素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与胃液胆汁酸浓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青壮年胆汁反流胃炎患者胃黏膜中胃动素含量降低,可能是其发病的机制之一.

  •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虹;刘宾;姜佳丽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位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行上消化管内镜检查和24 h食管内胆汁反流监测,其中54位同时接受24 h食管内pH值监测检查.根据年龄将观察对象分成≥65岁组(即老年组)和<65岁组(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体重超标和病程情况,并对内镜下食管炎程度、食管食管裂孔疝合并率以及胆汁和酸反流等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老年组中有48%的患者和49%的对照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现象;老年组患者的病程较对照组长(P<0.05),重度食管炎的发生率高达35%,这可能与老年组有较高的食管裂孔疝合并率(65%)有关;老年组GERD患者,无论胆红素吸收值>0.14总时间百分比,还是立位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P<0.05),但两组之间卧位、餐后胆汁反流时间百分比以及酸反流无明显差异.老年组混合反流发生率高于<65岁组(76%verus 18%,P<0.05).结论老年人GERD发病与肥胖、食管裂孔疝有关,其特点为病程较长并且伴有酸与胆汁的混合反流.长时间、高浓度的胆汁反流与酸反流同时存在可能是造成食管粘膜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338 条记录 4/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