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毒所致的发作性睡病

    作者:戚静;刘坚

    目的 加强对中毒所致的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方法 对2例中毒后出现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发作性睡病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中毒所致的发作性睡病属继发性.白天发作性嗜睡、猝倒、睡眠瘫痪以及睡眠幻觉是该病的4个主要症状.发作性睡病与病理性REM睡眠相关.结论 中毒也可能导致发作性睡病,但可能不被识别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必要加强对发作性睡病以及REM睡眠的认识.

  • 以类似发作性睡病为表现的脑梗死临床分析和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作者:许自强

    目的:探讨以类似发作性睡病为表现的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例以类似发作性睡病为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结果:脑梗死责任血管皆包含有丘脑结节动脉,梗死部位皆包含有丘脑网状核;皆出现了睡眠时间延长,同时累及丘脑前核、丘脑底核、未定带时睡眠时间延长明显;累及丘脑前核后可出现智能减退,其中以近记忆力减退为主.结论:脑梗死累及丘脑前核外侧区的网状核时可致类似发作性睡病的表现,同时累及丘脑前核、丘脑底核、未定带时可致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累及丘脑前核时可致近记忆力明显减退.

  • 发作性睡病治验3则

    作者:夏如宁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为时短暂、反复发作的不可遏制的嗜睡,有时伴有猝倒、睡眠麻痹及入睡幻觉.其发病原因不明.笔者近年采用益肾助阳、健脾化湿、通络开窍等法治疗3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 温肾助阳,健脾醒脑苗某,男,39岁,1996年5月12日初诊.突发性嗜睡反复发作1年余.

  • 凌方明教授临证验案3则

    作者:彭宣军

    凌方明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疑难杂病,疗效显著,现将其验案3则介绍如下.1 发作性睡病李某,男,25岁,2007年6月12日初诊.主诉:突发性嗜睡反复发作5年余.

  • 040发作性睡病丘脑和下丘脑葡萄糖代谢低下

    作者: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下丘脑
  • 儿童发作性睡病1例SPECT表现及电针治疗

    作者:欧阳钢;东贵荣;贾少微

    1临床资料患者女,8岁,2002年4月30日早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嗜睡,呼之不醒达3个多小时,当时未引起重视,后时常发作.

  •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及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在其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秀娥;郭晓红;李月春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 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在发作性睡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临床医生对具有不典型表现的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门诊诊断的2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资料,并同时进行PSG及MSLT检查。监测指标:睡眠结构及睡眠潜伏期,5次小睡的平均睡眠潜伏期及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s movement, REM)出现的次数,始发的REM及出现次数。结果白天过度嗜睡或发作性的日睡眠占100%,猝倒占65.0%,入睡前幻觉占35.0%,睡眠瘫痪占45.0%。20例患者PSG睡眠潜伏期及REM睡眠潜伏期缩短,有2例睡眠潜伏期小于5 min。有始发的REM睡眠8例。非快速期眼动睡眠III+IV期睡眠比例减少,I期睡眠比例增多。20例MSLT平均睡眠潜伏期均小于5 min。16例出现2次(包括2次)以上始发的REM睡眠。结论发作性睡病有明确家族史及具有典型四联征表现者少见,PSG有异常改变,但MSLT更有助于诊断。

  • 发作性睡病35例临床分析

    作者:柏晓利;王芷沅

    发作性睡病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其特点为不可抗拒的入睡,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1].我院心理门诊1995年12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35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 老年性发作性睡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洁;何俏;涂江龙;刘昊;邓丽影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多在青少年时期起病且持续终生不加重的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1].发作性睡病这一概念于1880年由法国内科医师Gelineauin[1]首次提出,典型临床表现为四联征:日间过度嗜睡、猝倒、睡眠瘫痪、睡眠幻觉.

  • 摩擦癖合并发作性睡病1例报告

    作者:尹平;潘小平;邓慧琨

    1 资料患者,男性,28岁,未婚,无职业.因"无法克制地经常在公共汽车上用阴茎顶触异性臀部10年及白天难以抗拒睡眠9年"行心理咨询.

  • 32例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鞠俊;赵建波;李晓燕;石秀玉;张玮娜;邹丽萍

    目的 加强对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均有日间不可抗拒的入睡发作,26例(81.3%)存在猝倒发作,11例(34.4%)存在睡眠幻觉,仅2例(6.25%)存在睡眠瘫痪表现.患儿多以日间睡眠增多为起病症状,大多数患儿有夜间睡眠紊乱、易激惹的临床表现,性格改变、食欲及体重增加、青春期提前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在患儿中阳性率较低,可能与患儿年龄小、病程短等因素有关. 结论 不可抗拒的入睡发作、猝倒发作是中国儿童发作性睡病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多导睡眠图和MSLT可明确诊断.

  • 睡眠的"药"匙--睡眠医学,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作者: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其中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等也逐渐被认识.在国际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 发作性睡病的药物治疗

    作者:韩芳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以难以控制的嗜睡、发乍性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

  • 儿童发作性睡病误诊分析

    作者:沈兴;陈红英;陈艾;郭渠莲

    目的:探讨儿童发作性睡病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7例儿童发作性睡病误诊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7例中误诊为癫痫4例、病毒性脑炎2例、痣症1例,全部患儿睡眠脑电图监测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均<5 min,至少2次直接进入快速眼动期睡眠,予口服盐酸派醋甲酯治疗.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误诊原因为对本病认识不足.

  • 提高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潘集阳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指在白天出现不可控制的发作性短暂性睡眠,常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该病早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其患病率约为0.002%~0.16%[1],无明显性别差异.该病从儿童早期到老年期均可发病,以15~25岁为发病高峰,可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生活的各方面,严重者可酿成意外危及生命.

  • 发作性睡病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作者:梁大华;刘建红;谢宇萍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及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睡眠监测的特征。方法观察发作性睡病组和OSAHS组各15例,分别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MSLT)及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分析睡眠潜伏期、睡眠初期出现快眼动睡眠相(REM)次数(SOREMP)、总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OSAHS组比较,发作性睡病组平均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3.93±2.99)min vs (10.39±2.01)min,P<0.01];SOREMP明显增多[(2.87±0.83)次 vs (0.27±0.59)次,(P<0.01)];睡眠总时间减少[(395.77±47.74)min vs (495.95±29.15)min,(P<0.01)];睡眠有效率降低[(75.95±4.37)%vs (82.81±2.81)%,(P<0.01)]。而OSAHS组AHI高于发作性睡病组[(25.85±3.61)次/h vs (0.79±1.08)次h/,(P<0.01)]。结论与OSAHS相比,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睡眠结构紊乱,即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SOREMP增多;PSG显示其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有效率降低、无睡眠呼吸紊乱,而OSAHS存在明显睡眠呼吸障碍。 MSLT联合PSG检查在发作性睡病及OSAH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发作性睡病7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航;刘建红;雷志坚;梁碧芳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7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无明确诱因及阳性家族史;均有白天过度嗜睡,其中2例伴猝倒,6例有入睡幻觉及3例睡瘫症,有典型四联症仅1例;首发症状为白天过度嗜睡4例,猝倒伴白天过度嗜睡2例,睡眠打鼾伴白天过度嗜睡1例.以白天过度嗜睡就诊者5例,以猝倒就诊者1例,以打鼾就诊者1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殊改变.7例患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联合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PSG结果示睡眠潜伏期均<10 min,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均<20 min,仅1例合并打鼾者提示有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余未见睡眠呼吸暂停及夜间睡眠缺氧,MSLT中所有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都小于5 min,其中5例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始发REM睡眠(sleep onset rapid eye movement periods,SOREMPs),2例未见SOREMPs、但平均快速动眼睡眠 (REM)潜伏期均<10 min.结论 提高对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的认识,是及早正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整夜PSG联合MSLT将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新药—莫达非尼

    作者:刘晓琰;施安国;王平全

    发作性睡病 [1]( 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在白天不能保持清醒或警醒状态,出现无法遏制的睡眠发作和猝倒,以致于干扰白天正常的活动。该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临床上应用药物和非药物联合治疗。以前,药物治疗仅有哌醋甲酯( methylphenidate)和右旋苯异丙胺( dextroamphetamine),但其成瘾性、耐受性和不良反应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莫达非尼( modafinil)是一种非苯丙胺类的新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其化学名为 2- [(二苯甲基 )-

  • orexin/hypocretin与发作性睡病

    作者:蔡卓冶

    发现orexin/hypocretin已经10多年,作为体内重要的内源性物质之一,研究发现其与发作性睡病密切相关.国内关于orexin/hypocretin与发作性睡病的研究较少,本文对orexin/hypocretin系统,hypocretin与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介绍,并对发作性睡病患者hypocretin神经元减少的神经元变性、免疫学、理化因素途径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徐秀娟;黄志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NRL)由Gelineau于1880年首先报道,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以具有异常睡眠倾向为特征的综合征,它包括白天过度睡眠、夜间睡眠不安以及病理性快速眼动相(REM)睡眠的表现。

280 条记录 12/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