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长轴及短轴法在PICC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江;阮佳泉;梁旭;李倩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长轴及短轴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患者200例,其中超声长轴引导组100例,短轴引导组100例.比较两种超声引导法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用时、穿刺点皮下渗血或血肿发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穿刺血管内径≤3 mm的患者,长轴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3%,明显高于短轴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血管内径>3 mm的患者,长轴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与短轴组的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轴组穿刺成功平均用时为(33.1±13.2)s,明显少于短轴组的(76.9±13.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轴组穿刺点皮下渗血或血肿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短轴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轴组及短轴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长轴引导法比短轴引导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成功用时少,且并发症少,可以作为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技术.

  •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跃;郭曲;孙卫健;冯佩珍;范晓芳;康莉;顾晓薇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接受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日益增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作为一种建立血管通道的方法,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及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认同[1].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发展迅速,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显著提高,使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成为可能,本组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

    作者:邵春燕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化疗、静脉高营养治疗和术前准备等.尽管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不断改进,但由此导致的并发症如气胸、误伤动脉等仍屡有发生[1].

  • 六神丸加蜂蜜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效果观察

    作者:邓丽纯;彭娜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由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送管体直达上腔静脉中1/3处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在导管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Moureau[1]报道其发生率达15.15%.在临床工作中,作者采用六神丸加蜂蜜外敷配合TDP灯治疗机械性静脉炎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卉;陈爱武;王秀华;许霏

    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以及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全身胃肠营养、全身化疗、紧急安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血液透析、各种介入治疗以及中晚期肿瘤、全身衰竭需长期输液患者.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蒋文萍;方娅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胃肠外营养、输入各种抢救药物的重要通路,目前已被广泛推广,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监护室等重症监护室应用更为广泛.1临床资料2010年3~9月,我科应用中心静脉置管病例86例.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18~78岁,平均58岁.均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或者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及营养治疗患者.其中多数采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少数上述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

  • 中心静脉置管术在ICU中的应用与体会

    作者:赵勇

    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术凭借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成为ICU中必不可少的抢救手段之一.我院ICU中心静脉置管率在95%以上,现将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 彩超引导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范天琼;朱金陵;闵丽霞;崔丽华;朱梅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彩超引导组(n=120例)和体表标志定位组(n=120例),比较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总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血气胸、血肿、静脉血栓、局部感染、导管误置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2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彩超引导组1次穿刺成功率(91.7%)明显高于体表标志定位组(79.2%)(P<0.05),穿刺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体表标志定位组(P<0.05),彩超引导组血气胸、血肿、静脉血栓、局部感染、导管误置等并发症发生率(1.7%)明显低于体表标志定位组(11.7%)(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可明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

  • B超引导下经胸壁段腋静脉与PICC、颈内静脉置管准确性与安全性比较研究

    作者:郭玲;秦英;王国蓉;江群;郭琴;高丽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下经腋静脉、颈内静脉和手臂静脉三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资料,比较三种置管途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相关并发症特点的差异.结果 共1594例病例资料纳入研究,其中PICC组484例,经颈内静脉置入的CVC 902例,经胸壁腋静脉置入的CVC 208例.三组病例资料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一次以上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一次以上送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颈内静脉CVC和腋静脉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6%(3例)、0.4%(4例)和5.3%(11例).结论 超声引导的胸壁段腋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送管成功率较高,与PICC、颈内静脉CVC相差不大,适合在有个体需求,有血管条件的肿瘤患者人群中开展.但应同时重点关注穿刺技术的精准性和并发症的预防以确保置管安全.

  • 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谢德东;周莉娟;陈力;戴领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寻求适用于危重症患者抢救中优的中心静脉置管入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900例危重抢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2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80例,通过对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336例(80%);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56例(95%);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69例(16.4%),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20例(4.2%)。结论在危重症抢救中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

  • 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中腔内心电图P波波形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秦英;郭玲;张文斌;王国蓉;江群

    目的:通过分析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中腔内心电图的P波变化特点,探讨心电图辅助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8月至12月共876例行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参与本研究。全部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术中采用腔内心电监测技术引导送管,终导管留置长度以“Peres’ formula”定位身高长度为准,术后行导管尖端位置X线定位。对腔内心电图P波特征性改变包括P波振幅升高、双相P波及双峰P波获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76例患者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升高率、双向P波和双峰P波获得率分别为94.2%、17.5%和54.6%,特征性P波获得率即获得P波振幅升高、双向P波或双峰P波其中任意一项的比例为97.8%。在P波振幅增高的825例中,置管到位时振幅增加值平均为(4.2±2.6)mv,其中62.8%的患者在送管至“Peres’fomula”定位长度时出现高振幅P波,其余37.2%均提前出现高P波;送管到位时P波的振幅与R波振幅之比P 50为0.4。结论不推荐将腔内心电监测技术作为X线诊断的替代方案用于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判断标准。但该技术在置管操作中对帮助判断导管异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经济、便捷、适用性强,可作为颈内静脉置管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技术应用。

  • 右心房心电图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观察结果

    作者:卢文江;范丹;兰志勋;徐广民;邓佳

    目的:评价右心房心电图( right- artrial ECG,RAECG)引导与常规技术( convenitional placement techniques, CT)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置的到位率及其他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经数字随机表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右心房心电图引导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A组,n=20)、传统常规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B组,n=20),穿刺结束即刻通过C臂或床旁X-胸片观察导管的走向,记录各组患者导管尖端位置,导管平均置入深度以及导管异位情况。结果 A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8例,2例异位于右颈内静脉,导管位置精确率90%,B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4例,6例异位于右颈内静脉,导管位置精确率7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导管置入平均深度(11.3±1.2)cm,B组患者导管置入平均深度(14.45±1.6)c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穿刺时间、误穿动脉、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房心电图引导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置的到位率优于传统置管法,且导管置入深度少于传统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与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比较

    作者:刘蔓莉;皮婧静;杨斌;崔路可;龚蓉;程弓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筛选终末期肾功能不全(ESRD)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共120例,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每组30例,比较1次穿刺置管成功例数、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动脉穿刺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间短,更为安全,推荐采用;体表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技术熟练,对并发症正确处理,仍可以开展.

  • 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并发小脑梗死1例

    作者:周琰;康焰;梁国鹏;张中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个月,为作骨髓移植于2004年2月9日入我院血液科.既往体健,体重88kg.查体:T36.7℃,P84次/min,BP135/90mmHg,神清;辅助检查:血常规:Hb 150g/L,WBC10.91×109/L,PLT 190×109/L,凝血检查:PT 15.4s,APTT 39.2s.2月15日在局麻下行中心静脉置管,令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左侧,肩背部垫一个10cm小枕,两肩后展.

  •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式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林;王晓红;吴桂明

    目的 探讨寻找安全有效的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45例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171例,股静脉置管74例,其中盲穿置管169例,彩超定点引导穿刺置管76例.分析两种置管方式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盲穿患者近期并发症中误伤动脉6例(3.6%),局部血肿4例(2.4%),渗血3例(1.8%),误伤胸导管1例(0.6%),气胸1例(0.6%).影超定点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69例,未发生近期并发症.两种方式比较(P<0.05).结论 彩超定点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辅助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建立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凡;王涛;程悦;郭东阳;魏萌;张光明;莫立稳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下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减少置管近期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肾内科近9年的中心静脉置管术,统计使用盲穿、B超定位、B超引导三种方法穿刺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的例数、一次成功率和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人为从时间上划分为二个阶段,分别观察二阶段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和误穿动脉发生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66例中颈内静脉置管术617例,股静脉置管术245例,颈外静脉置管术4例;常规盲穿512例,其中一次成功421例(82.2%),发生局部血肿10例(1.9%),误穿动脉33例(6.4%),伤及神经4例(0.8%),皮下气肿 1例(0.2%);B超定位257例,其中一次成功238(92.6%),发生血肿1例(0.4%),误穿动脉2例(0.8%),未发生其他并发症;B超引导97例,一次成功92例(94.8%),未发生并发症;与常规盲穿比较,超声定位和引导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比二阶段结果,第二阶段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第一阶段(P<0.01),误穿动脉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P<0.05).结论 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有创性操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采用超声辅助穿刺能有效降低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 PICC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作者:边志衡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静脉置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血管定位准确、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倍受护理工作者及患者的欢迎.

  • 三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孙娜

    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已广泛应用于大手术及危重病人手术的抢救,不同途径导管放置及护理,临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寻找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置管途径和方法,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在右侧锁骨下静脉、右侧颈内静脉和右侧股静脉三种不同途径的置管方法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经颈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作者:刘文梅;林爱华;危笑珍;陈丽婵

    经颈中心静脉置管术作为一种监测、治疗的手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若操作不当,也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需引起关注.本文就经颈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谈几点体会.

  •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监护室的应用

    作者:谢巧庆;李思勤;梁海华;蓝丽芳;郑淑君

    在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开放静脉是其主要医疗手段之一.以往常用周围静脉[1],虽然操作简单,易于护理,但难长久保留,反复穿刺对患儿刺激大,尤其在一些极低出生体重儿,很难找到可供穿刺的血管,输入液体的渗透压亦受到限制.

154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