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空气波压力治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永明;吕涛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仅接受常规下肢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空气波压力治疗,对2组术前及术后KSS评分、凝血综合指数(CI)、肿胀指数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膝关节评分及功能评分术在后2、4周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评分及功能评分术后2、4周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CI术后2周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术后2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2、3周肿胀指数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可促进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并改善高凝状态.

  • 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引流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蔺治凯;杨生森;夏根

    目的 探讨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不同拔管时间对术后总失血量及手术切口愈合的观察,确定佳引流及拔管时间.方法 对收治初次行TKA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12 h拔管)和试验组(24h拔管),每组各40例.于术后24 h记录2组总失血量、引流管总引流量及Hb与Hct,并在拔管后做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同时观察术后患者引流管切口处渗血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 h总失血量及引流管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 h引流量占24引流量的75%.2组术后24 h的Hb与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拔除引流管后引流管出口处渗血者分别有13例和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拔除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TKA后关节腔引流建议在24 h内完成,术后12~ 24 h拔除为佳时机.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延续性照护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梅迎雪;刘风银;姚辉;赵娟;张海娇;马雅茹

    目的 探索一套适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院外延续性照护模式,为实施院外延续性照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以出院计划模式为依据,构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延续性照护模式,并对72例患者自入院至出院后3个月内实施延续性照护.以自我照顾知识水平问卷、HSS膝关节功能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要评价工具,于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出院后4周和出院后12周相比较,患者自我照顾知识水平、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出院计划模式为依据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性照护,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照顾知识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协同护理模式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感染率及满意度的研究

    作者:肖丽;东宝吉;姜侃;黄卫民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对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二次翻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室管理环节、供应室管理环节、病房管理环节、手术团队管理环节相同,术后2~3 d 护士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 CCM,护士分别于患者术后2 w、1个月、3个月、1 a 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功能进行系统评分,了解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为10%,观察组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为1.3%,对照组患者术后翻修率为100%,观察组患者术后翻修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6%,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率,早期发现术后感染,降低患者术后二次翻修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对医院感染控制有指导意义。

  • 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内翻角度与胫骨近端内外侧截骨厚度差值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孟庆鑫;薛卫平;王军;刘滨;郭欣;张民

    目的 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截骨多采取髓外定位.由于术者经验及手术切口较小及铺单较厚等原因,胫骨定位杆的放置容易受到影响,导致胫骨近端截骨不准确,终造成膝畸形纠正不足.本研究通过在术前计算测量病人下肢力线得出膝内翻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靠胫骨近端内侧平台与外侧平台截骨厚度差值,来矫正膝内翻恢复下肢力线,为术中胫骨截骨提供数字化的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本院自2015年至今的膝关节置换患者62例,根据膝内翻角度分为<10°、10-14°、15-20°、>20°四组,术前常规摄下肢全长X线正位片,从股骨头中心至股骨髁中心连线,胫骨近端中心与距骨中心连线,两线夹角为膝内翻角度.根据膝内翻角度,计算胫骨近端内外侧截骨的厚度差,为手术中胫骨截骨提供依据,并与术后拍片测量检验截骨效果结果通过术前术后数据收集、统计及分析,总结4组内翻角度的截骨差值,根据差值作为术前的胫骨截骨指导,与术中测量有少许偏差,但对于手术力线有明显的指导作用.结论 在基层医院,由于没有导航系统帮助,只能根据膝内翻角度,计算胫骨近端内外侧截骨的厚度差.在手术当中以这个高度差为基准截骨,可以确保胫骨近端截骨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胫骨假体的垂直力线安装,无内外翻畸形恢复了下肢力线保证了手术效果.

  •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DRGs支付方式研究

    作者:武雅莉;侯蔚蔚;孙奎兰;王勤;李杰;秦丽丽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总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方法根据患者的伴发症数目将患者分为6组,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组,分析不同分组患者膝关节置换费用的差异.结果:不同伴发症数目的患者总费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3.558,P=0.615,但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伴发症在0~4种时,随着伴发症的增多,总费用呈现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组的患者总费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为-1.763,P=0.078,年龄<70岁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总费用中位数高于年龄≥70岁.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涉及多种伴发症、不同年龄时,按病种付费与DRGs支付基本一致.提示当病情相对复杂时医院医保部门可向医保中心申请把单病种限额结算的病种转为普通病种定额结算,医院应对符合单病种核算的病种病例制定单病种诊疗流程或临床路径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以应对单病种限额结算这种支付模式.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控制方法探讨

    作者:黄擘;何博;盛文辉;陈继峰;刘臻;曹安军

    目的:探讨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5月~2005年11月收治的55例患者的75个膝关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8例施行全麻,47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本文就术中截骨软组织松解及假体安装前的创面处理,术后引流方法等环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一侧全膝置换术中失血80~170ml,平均125ml,术后引流失血180~410ml,平均295ml.两周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膝关节屈伸活动角度:0°~90°.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软组织创面的彻底止血,不盲目扩大松解与剥离,掌握术后引流的方法,对减少全膝置换术中术后大量失血的意义重大.

  • 高龄患者TKA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的应用

    作者:陶晶;王鑫;何斌;唐永冬;孙路

    目的:探讨高龄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年龄大于70岁以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模式方案治疗组及快速康复模式(ERAS)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患者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血红蛋白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RAS组术后住院天数(8.5±1.5)d,低于传统康复组术后住院天数(12.5±2.5)d,两组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一月膝关节HSS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后血红蛋白值均优于传统康复组(P<0.05),ERAS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在高龄骨性关节炎患者TKA围手术期应用可大程度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可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

    作者:王成伟;员淑芳;沈志敏;刘修信;徐昌;王国胜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虽然比髋关节置换开展的晚,但由于它能够满意地改善膝骨关节病晚期造成的严重的畸形、功能障碍及患者低下的生活质量;因而发展速度非常快,且在临床上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治疗结果,国外有学者曾报道过膝关节置换20年的优良率甚至超过全髋关节置换[1].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TKA)的广泛开展,置换技术的不断传播,已有越来越多的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乐于接受这一疗效显著的手术治疗.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作者:李明洁;姜秋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膝关节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1].膝关节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郑晓宁;王福华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合并高血压,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经验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BIS组患者以BIS监测的数据(40~55)调节麻醉深度;经验组根据麻醉医师经验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增高和心率(HR)升快调节麻醉深度.分别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关节置换时(T2)、缝皮时(T3)、拔管时(T4)的MAP和HR、血氧饱和度(SpO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使用、苏醒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T1、T2、T3、T4时间点MAP和HR均有所升高,经验组较BIS组升高明显(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SpO2差异无显著性;BIS组丙泊酚用量及血管活性药使用例数少于经验组;两组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用量差异无显著性;BI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经验组;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IS监测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老年高血压膝关节置换,可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提高麻醉安全性.

  • 倒刺缝线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赵光辉;马建兵;王志远;肖琳

    目的 对比倒刺缝线与可吸收缝线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1例,并将每位患者两侧膝关节随机分组,一侧膝关节术中采用倒刺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实验组),另一侧膝关节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种缝合方式在手术关闭关节囊时间 、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及缝线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倒刺缝线关闭关节囊时间(5.16±0.91)min与可吸收组(9.21±1.36)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倒刺缝线组6.45%,可吸收组9.6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从缝线费用方面比较,倒刺缝线组(780元)与可吸收组(65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倒刺缝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传统可吸收缝线相比,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局部应用联合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的Meta分析

    作者:何峥峰;颜廷卫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局部应用联合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Pubmed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纳入所有关于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应用TXA治疗TKA术后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采用麦考兰系统评价手册中关于RCT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使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 164例患者,其中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应用TXA 575例,对照组589例.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应用TXA可以减少TKA术后输血率(RR=0.34,95%CI:0.23~0.50,P<0.001)、术后总失血量(WMD=-491.22,95%CI:-713.58~-268.88,P<0.000 01),并不增加术后DVT的发生(RR=0.74,P=0.557).结论 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应用TXA可以减少TKA患者术后输血率和失血量而不增加其血栓形成的风险.

  •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作者:赵辉;田大为;黄晓华

    目的:探讨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一期可活动关节骨水泥旷置术+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治疗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52~73岁,平均62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并置入自制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假体。术后患者早期部分负重,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8周,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再置入翻修假体。结果7例患者平均骨水泥旷置13周(11.5~14.2周),其中5例患者不需要任何帮助行走,2例需要手仗辅助行走。经二期翻修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9~22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及新的感染,伤口愈合良好,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s,KSS)85分(77~90分),功能评分91分(85~94分),活动度为120°(113~135°)。结论采用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假体能够保留部分关节活动度,有效控制感染,为二期再置换假体提供良好的膝关节结构和功能条件。

  • 人工膝关节置换5例体会

    作者:吴淑玺

    我院于2000年3月~2001年12月施行5例8膝人工膝关节置换.经14个月~3年时间随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数字化3D打印截骨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贺统;李凡;杨晶;倪鹏辉;杨宇;刘大鹏

    目的 探究3D打印截骨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精准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10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6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多排双源螺旋CT平扫,利用计算机软件Mimics 17.0对患者下肢CT导出的DICOM格式数据进行骨骼数据建模,测量力线和畸形角度,重建骨骼模型;使用UG(Unigraphies) NX 8.5进行数字化截骨导向器设计和术前模拟截骨操作;术中使用SLA 3D打印机制造导向器进行截骨定位,安装假体,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术前、术后4周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关节间隙平行等宽,膝关节畸形得以矫正,术后4周HSS评分为(86.2±2.53)分,关节活动度ROM为(101.7±2.54)°,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为(1.93±0.31)°.患者均恢复满意膝关节活动度和正常的下肢生物学力线.结论 数字化3D打印截骨导向器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截骨精准性,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肥胖患者膝关节置换的挑战与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朱元莉;蔡聪;肖骏;李锋;赵利波

    目的 探讨对于肥胖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评估其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以我科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同一手术组医生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23例(28膝)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合并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23例(24膝)非肥胖患者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评估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系统.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前两组间KSS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中1例切口因脂肪液化而延迟愈合,1例患者未按要求服用抗凝药物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均获得治愈.结论 对于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合并肥胖的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合理治疗术前合并症,熟练术中操作技术以及进行系统的术后管理,可达到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 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

    作者:余新平;刘康;梁建基;何智勇;王金军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手术特点及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法。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对6例 A型血友病性晚期膝关节炎患者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Amold分期Ⅳ期5例,Ⅴ期1例。观察围手术期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过程、效果及膝关节置换术特点,对手术前及术后2年时患膝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系统中的膝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无关节内出血、皮肤裂开,晚期无关节出血、假体松动、下沉,AKS膝评分从术前(57.7±5.6)分上升至术后2年时(97.0±1.4)分,功能评分从(65.0±6.3)分升至(92.5±4.2)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需在确保凝血因子理想活性的前提下进行,手术难度较大,但效果满意,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炎安全、理想的措施。

  • 严重膝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舒馨;张育民;宋伟;李辉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18 例(25膝)严重膝外翻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X线测量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进行HSS评分.手术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HS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FTA角由术前的25.5°(18°~39°)降低至4.7°(1°~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2.1°(67°~95°)提高到107.3°(100°~120°);HSS评分由术前的24.5分(16~38分)提高到89.3分(84~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的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髌股关节压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涛;杜梦楠;高石军;李彤;康凯;王欣;李涛;董军

    目的 研究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关节压力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在58~69岁,平均年龄为63.4岁,使用压敏片测量假体置换前后不同屈曲角度(30° 、60° 、90°及120°)时髌股关节生物应力情况.术后根据测得的压迹形状分为哑铃组和彗星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前痛及髌骨评分等情况随访1~1.5年,平均13.4个月,并将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一般情况 、术前HSS、ROM及假体置换前髌股关节应力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压迹形状分组,14例患者纳入哑铃组,髌股关节压力分布正常,影像学显示髌骨无明显倾斜;10例患者纳入彗星组,其中7例患者髌股压力分布过于趋于外侧接触面,余3例压力分布主要趋于内侧接触面.术后影像学显示:10例彗星组患者髌骨有不同程度倾斜,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 、ROM及膝前痛等情况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哑铃组kujala评分 、ROM优于彗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股关节压力对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一定的影响,术中应注意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调整.

531 条记录 24/27 页 « 12...19202122232425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