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gp96抗体的初步筛选

    作者:马小兵;畅继武;李成文;李慧忠;王馨

    目的 构建人天然Fab段抗体库,并用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提取纯化的gp96筛选抗gp96特异性抗体,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法 .方法 取4个健康献血员新鲜血液各200 ml,分离淋巴细胞,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合成cDNA,设计多对引物,以PCR扩增抗体轻链和重链Fd段cDNA.轻链PCR产物和噬粒载体pComb3经Sac Ⅰ和Xba Ⅰ酶切,由T4 DNA连接酶连接,电穿孔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XL1-Blue,扩增后提取噬粒,构建轻链库.轻链库和重链Fd段PCR产物经Xho Ⅰ和Spe Ⅰ酶切,以同样方法 连接后转化XL1-Blue,加入辅助噬菌体VCSM13,产生噬菌体抗体全库.提取噬粒酶切鉴定轻链库和全库有无插入片段.分别以噬菌体全库和提取的噬粒为模板,以轻、重链不同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应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从膀胱癌组织中提取纯化gp96,并以此为抗原对构建的抗体库进行3轮筛选.结果 提取的淋巴细胞总RNA及逆转录合成的cDNA质量好,部分重链Fd片段、部分κ轻链和λ轻链cDNA得到扩增.Fab全库库容达6.6×106,酶切和PCR显示有插入片段.用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提取出的gp96进行3轮筛选,抗体库得到68倍的富集.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人天然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可为进一步筛选特异性抗体、肿瘤免疫治疗打下基础.

  • p-mTOR、p-p70S6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作者:陈业刚;杨拓;刘鹏;王建民;孙光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p-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OR通路蛋白p-mTOR、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mTOR、p-p70S6K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结果:p-mTO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3.3%)高于正常黏膜(17.5%),p-mTOR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mTOR表达阳性率(70.5%)高于单发组(31.4%),复发组(70.5%)高于未复发组(31.4%,P<0.01);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阳性率(25.9%)高于正常膀胱黏膜(7.5%,P<0.05),p-p70S6K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p70S6K表达阳性率(45.9%)高于单发组(17.1%),复发组(30.3%)高于未复发组(17.4%,P<0.01);肿瘤分级、分期、数目及p-mTOR表达分别是膀胱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TOR/p-mTOR/p-p70S6K通路的激活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mTOR可以作为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后因子。

  • 复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IMP3和CD44蛋白表达

    作者:李沐寒;邢添瑛;贺慧颖

    目的:评价IMP3和CD44蛋白在复发性膀胱癌中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诊断为尿路上皮癌(UC)的病例,其中筛选出6个月内短期复发组25例和3年以上较长期首次复发组29例.应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短期复发组和较长期首次复发组UC病例中IMP3和CD4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个月内UC复发为25例,6例表达IMP3,且均为高级别UC.3年以上较长期首次UC复发为29例,仅有1例低级别UC表达IMP3.在短期复发组中IMP3阳性率为24%(6/25),表达强度为弱阳性16%(4/25)和强阳性8%(2/25),明显高于较长期首次复发组中阳性率3.45%(1/29)以及表达强度中的弱阳性3.45%(1/29)和强阳性0(0/29).CD44蛋白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P3表达与UC复发患者的肿瘤分期、分级呈正相关,而CD44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呈负相关.IMP3表达与CD44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MP3在UC短期复发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较长期首次复发组.IMP3可作为新的指标,并联合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等因素对膀胱UC患者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短期复发的高危性进行预测.

  • 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超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组长度>200 bp,缺少特异性开放阅读框,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内源性RNA分子.lncRNA可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学水平等方面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多种生物学进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多种lncRNA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膀胱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及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密切相关.本文就膀胱癌中lnc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lncRNA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膀胱癌分子标志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 天津地区汉族人群rs7987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风险相关性

    作者:乔志辉;王仁杰;谢万青;孙岩;吴长利;胡海龙

    目的:探讨rs7987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3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试验组)和384例对照人群(对照组)的基因型进行分型。结果:试验组rs798766 T等位基因频率为15.3%,C等位基因频率为84.7%;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10.5%,C等位基因频率为89.5%,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6;校正OR=1.53;95%CI为1.13~2.08)。与基因型C/C相比,rs798766(C/T+T/T)基因型明显增加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风险(P=0.006;校正OR=1.61;95%CI为1.14~2.25);病理分层分析显示,rs79876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无相关性。结论:Rs798766 T等位基因明显增加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病风险,可能是预测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膀胱癌发病风险的良好基因标记。

  •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 Fascin 和 Ezrin 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孟淑娟;陈小君;尹丰;于永利;王玉华;郑素琴

    目的:对 Fascin 和 Ezrin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二者的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 -P 法检测 Fascin 和 Ezrin 在10例膀胱癌旁黏膜及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统计分析二者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Fascin 在1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均不表达,Ezrin 在10例癌旁黏膜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10%,二者在10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77%。二者的表达均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均<0.05),与患者的性别及肿瘤是否多发无关(P 均>0.05)。二者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为正相关(r =0.9124,P <0.05)。结论推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 Fascin 与 Ezrin 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 Fascin 和 Ezrin 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关系

    作者:杜君晓;郑素琴

    ①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3)突变分布特点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之间的关系.②方法 对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FGFR3基因突变,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38例pTa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有26例发生了FGFR3突变,8例pT1期中有2例发生了FGFR3突变,而在5例高分期肿瘤中未发现一例突变;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28例FGFR3突变肿瘤中仅有5例发现复发,对应的23例非突变患者中13例发生了复发.按分期比较时,FGFR3突变是一个有力预测复发的因素.④结论 FGFR3突变在低分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突变率高,预期复发率低.

  •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绿激光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勇;徐志刚;程文广

    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选择性绿激光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电切组与激光组,每组39例,电切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激光组患者采用选择性绿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存分析对3年内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总体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电切组手术时间、输血率以及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术中穿孔均高于激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出血量术后冲洗量、低于电切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89%)高于激光组(28.21%),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恶心、呕吐、发热,不同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3年内生存率(89.74%)低于激光组(94.87%)、复发率(25.64%)高于激光组(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平均复发时间高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曲线以及整体生存曲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9,P=0.428;χ2=0.583,P=0.445).结论:选择性绿激光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创伤小、出血量少,临床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效果优于传统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有效方法.

  •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TIP30/CC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涛;李燕;孙福振;王刚;刘俊江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TIP30/ CC3基因的相关表达以及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于2010至2014年存有的完整临床以及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50例以及癌旁组织50例,通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以及50例癌旁组织进行相应的检测,分析其中的 TIP30/CC3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分析 TIP30/ CC3基因和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特征以及临床特点的相关联系,同时对TIP30/ CC3基因的相关表达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对患者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以及癌旁组织中的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进行对比。结果 TIP30/ CC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现出一种低表达状态,但在患者的癌旁组织中呈现出高表达状态。癌旁组织中 TIP30/ CC3的平均光密度以及阳性面积率高于膀胱尿路上皮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 TIP30/ CC3基因和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及临床的 UICC 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作为一种抑癌基因,TIP30/ CC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低表达情况极有可能促进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以及发展,在临床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治疗以及预防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过程中需要关注 TIP30/ CC3基因的表达。

  • S100A4和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冀建波;程育胜;姚宏

    膀胱癌是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病理类型中以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多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膀胱癌的预后并不乐观,其复发和转移是膀胱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近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在膀胱癌中存在着某些与肿瘤复发和转移相关的基因,S100A4是与多种肿瘤复发和转移相关的因子,它能与P53结合,使P53蛋白失去对肿瘤细胞周期的调控及促凋亡作用,终二者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本研究通过检测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S100A4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希望能够为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长链非编码RNA ANRIL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

    作者:刘莉;解大龙;张辉;刘重远

    目的 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BUC) 中长链非编码RNA Antisense Noncoding RNA在INK4 Locus (ANRIL) 基因的表达, 研究ANRIL基因对BUC细胞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 实时定量PCR法检测84例BUC组织和T24细胞系中ANRIL基因的表达.统计分析ANRIL基因在BUC组织的表达与BUC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ANRIL抑制剂 (ss-ANRIL) 沉默T24细胞中ANRIL的表达,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T24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 ANRIL基因在BUC组织的表达显著上调.ANRIL基因在T24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V-HUC-1中的表达.而且, ANRIL基因在高病理分级、侵袭肌层以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的BUC组织中的表达更高.转染ss-ANRIL能够显著抑制T24细胞中ANRIL的表达, 而ANRIL沉默能够显著抑制T24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ANRIL在BUC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 且于BUC的侵袭转移相关, 其表达沉默能够抑制BUC细胞的侵袭能力.

  • 沉默TUG1基因上调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

    作者:高博;孙天牧;解大龙;张辉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Taurine Up-Regulated 1(TUG1)基因调控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G)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CDDP)的敏感性.方法 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UG1基因在CDDP耐药的BUC细胞T24/CDDP中的表达.RNA干扰沉默T24/CDDP细胞中TUG1的表达.增强型CCK8法检测T24/CDDP细胞的增殖活力以及对CDDP的敏感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T24/CDDP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T24细胞相比,TUG1基因在T24/CDDP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TUG1沉默能够提高T24/CDDP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并增强CDDP诱导的细胞毒效应,即抑制T24/CDDP细胞的增殖活力,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TUG1基因与BUC的化疗耐药相关,其表达沉默能够提高BUC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

  • Rab11过表达促进人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宫雪;刘嘉;刘屹立;薛东炜;刘春来;王平

    目的 探讨Rab11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在BIU-87细胞系中转染Rab11过表达质粒,用CCK8、细胞周期检测及基质胶侵袭实验分析了Rab11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了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D1、cyclin E及侵袭相关因子MMP9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Rab11过表达能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并能促进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1、cyclin E及侵袭相关因子MMP9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 Rab11可能作为癌蛋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病机制,成为治疗膀胱癌的靶点.

  • miR-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

    作者:陈小楠;陈兆富;李世杰;张峰;吴斌

    目的 研究miR-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miR-1在膀胱癌发病的作用.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60例配对的新鲜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的表达,统计分析miR-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应用CCK8法检测miR-1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miR-1在膀胱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且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4)患者组织中的miR-l表达显著低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Ta-T1).miR-1异常低表达与膀胱癌复发或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miR-1能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 miR-1在膀胱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及预后预测因子.

  • 人精氨酸/丝氨酸丰富剪接因子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苏允伟;祝兴旺;刘屹立;王平

    目的 探讨人精氨酸/丝氨酸丰富剪接因子1(SRSF1)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0例正常膀胱尿路上皮中SRSF1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分析SRSF1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复发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 SRSF1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83(34/41),而对照组的阳性率为10.0%(1/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SF1的阳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初发和复发、是否转移显著相关(P<0.05);但在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肿瘤数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SRSF1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SRSF1可能通过与肿瘤基因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周期及凋亡等多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SRSF1可用于膀胱上皮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复发、转移的一项重要指标.

  • 榄香烯与表柔比星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

    作者:崔军;宋永胜;郭启振

    目的 观察榄香烯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16例,均为单发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Ta,T1),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榄香烯(治疗组,52例)、表柔比星(对照组,64例)行膀胱内灌注,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 榄香烯组复发率为15.4%,表柔比星组复发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烯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表柔比星组(9.6% vs.42.2%,P<0.05).结论 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 TRIM2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秀伟;徐慧慧;薛东炜

    目的:检测转录调节因子1α(TRIM2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RIM2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RIM24在41.7%(30/72)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且其过表达与肿瘤T分期(P=0.029)和分化(P=0.043)相关。结论 TRIM2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过表达,且其过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相关,可能成为治疗人类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候选靶基因。

  • 抑制Rab11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宫雪;于柳;祝兴旺;刘嘉;刘屹立;王平

    目的 探讨抑制Rabll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Rabll siRNA转染于人膀胱癌T24细胞系,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干扰效率.通过CCK8、细胞周期检测及基质胶侵袭实验,分析抑制Rabll表达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及实时PCR检测抑制Rabll表达对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l、cyclinE及侵袭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抑制Rabll蛋白表达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下调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Dl、 cyclinE及侵袭相关因子MMP9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结论Rabll可能作为肿瘤蛋白参与膀胱癌的疾病进展.

  • 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琼;王贻兵;杨腾飞

    目的:探究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组织DEK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2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6例健康者(对照组)尿中的DEK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中DE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3%,P<0.05);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DEK的阳性表达率(86%)高于浸润性(55%,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DEK相对表达量(0.834)明显高于对照组(0.242,P<0.05);以对照组尿液中DEK的相对表达量作为标准,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可达82.1%。结论 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和尿液中呈现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癌症早期DEK蛋白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症晚期。组织中和尿液中DEK表达认为是潜在的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肿瘤标记物。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言廷;郭晓慧;白晶;朱德淳;王金国

    尿路上皮癌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包括肾盂尿路上皮癌、输尿管尿路上皮癌及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以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率高,输尿管镜下或膀胱镜下取病理活检是目前确诊尿路上皮癌的金标准。然而,输尿管镜或膀胱镜为有创性检查,患者耐受性差,且易出现血尿、排尿疼痛等并发症。因此,寻找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可疑尿路上皮癌患者无论是早期筛查、辅助诊断、复发监测,还是减少有创性检查的次数,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尿脱落细胞学为尿路上皮癌的常规无创检查方法,其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不尽如人意。随着人们对尿路上皮癌遗传学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已经证实尿液中的脱落细胞3号、7号、17号及9号染色体 p21位点异常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现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应用 FISH 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的特异性与尿脱落细胞学相当,而敏感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2-5]。本项研究拟用FISH 技术检测可疑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3号、7号、17号及9号染色体 p21位点的畸变情况,并与尿脱落细胞学进行比较,探讨 FISH 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223 条记录 4/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