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侧柏炭不同溶剂提取物对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丽娜;姚卫峰;柳佳;商晶;单鸣秋;张丽;丁安伟

    目的:研究侧柏炭各溶剂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侧柏炭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有效提取物及其可能作用物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LPS诱导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UPLC/Q-TOF-MS法分析侧柏炭各溶剂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丁醇提取物(100 mg·L-1)及乙酸乙酯提取物(100,50 mg·L-1)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显著降低MDA,NO含量,提高SOD活性(P<0.05).4个溶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黄酮总量含量高,水提取物中黄酮总量含量低,正丁醇提取物中的黄酮总量与石油醚提取物相当,只是其所含的槲皮苷、杨梅苷含量仅次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槲皮苷、杨梅苷含量.结论:侧柏炭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拮抗LPS对HUVECs的损伤,为侧柏炭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有效提取物,其所含的槲皮苷、杨梅苷或者多种黄酮类成分可能为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活性物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减少NO的产生,抑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有关.

  • 侧柏炭止血作用活性部位筛选

    作者:刘晨;柳佳;郑传柱;张丽;丁安伟;喻斌

    目的:考察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侧柏炭石油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水部位组分别ig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7d,第7天复制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全血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的量、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量、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查侧柏炭各极性部位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RBC,HGB,HCT明显升高,TT,APTT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FIB的量显著增加,PLT,PCT,MPV,PDW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APTT,明显降低FIB的量,明显降低PDW,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正丁醇部位可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水部位可明显降低血浆黏度,明显缩短TT.但正丁醇和水部位作用程度均不及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主要通过降低血浆和全血低切黏度、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挥其止血作用,为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 侧柏炭对血热出血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柳佳;张丽;姚映芷;丁安伟;喻斌;单鸣秋;姚卫峰

    目的:探讨侧柏炭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干姜水煎剂15 g· kg-1结合5%乙醇给药15 d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对照药,同时给予侧柏炭水煎剂(5.0,10.0g· kg-1)进行治疗,考察大鼠一般体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二便及肛温)变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及红细胞压积(HCT),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凝血仪测定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病理学检查肺组织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体重增长率减慢,饮食量、饮水量、尿量及体温明显增加,粪便量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P<0.01);血浆T4水平升高、T3和rT3浓度明显增加(P<0.05)、TSH浓度下降;WBC,RBC,HGB及HCT明显升高(P<0.05,P<0.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增加(P<0.01);BT,TT,APTT显著延长(P<0.01),FIB含量显著增加(P<0.01).灌胃给予云南白药或侧柏炭后,各组大鼠热象体征有明显改善(P <0.05,P<0.01);凝血功能指标(BT,TT,APTT,FIB),甲状腺功能指标(T4,T3,rT3,TSH),WBC,RBC,HGB,HCT,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渐趋于正常(P <0.05,P<0.01),且光镜下观察发现,各给药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有所改善.结论:侧柏炭可通过抑制甲状腺功能、纠正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改善血热出血大鼠的热象体征及病理性出血,发挥凉血止血功效.

  • 侧柏叶不同炮制品中槲皮苷含量的比较

    作者:陈学松;张涛

    侧柏叶的传统炮制方法有生用、醋炒、盐水炒和蒸制等[1].文献多以其主要成分鞣质、挥发油、总黄酮类作为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2],用色谱法测定侧柏叶各种炮制品的含量目前未见报道.《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侧柏叶的含量测定项以槲皮苷为测定指标,炮制品仅收载侧柏炭[3].本实验采用HPLC测定侧柏叶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槲皮苷的含量变化,为探讨其炮制机制提供更具体的参考依据.

  • 侧柏叶炮制前后成分的对比

    作者:谭晓亮;李瑞海;贾天柱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侧柏叶及其炮制品中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及扁柏双黄酮的含量,对比侧柏叶炮制前后7种成分的含量变化. 方法 采用药典法进行炮制. 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LP-C18(4. 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 2%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0 nm,流速1 mL/min. 结果 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及扁柏双黄酮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5),各组分平均回收率在97. 6% ~101. 1%之间,RSD≤1. 14%(n=6). 炮制后,杨梅苷、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及扁柏双黄酮含量降低,而杨梅素、槲皮素及山柰酚含量相对升高. 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易行,可用于侧柏叶、侧柏炭的含量测定. 侧柏叶炮制前后成分种类和量的改变,表明其炮制过程存在着成分转化过程.

  • 肾性血尿的中医药治疗

    作者:邹丽红

    肾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是指肾小球疾病(尤其是肾小球肾炎)所引起的血尿.中医则将其称为"溺血""溲血"等,属于血证范畴.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 侧柏炭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露;单鸣秋;张丽;丁安伟

    侧柏叶系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经炒炭炮制而成侧柏炭,其寒凉之性趋于平和,更胜于收涩止血,效果明显,被视为中医临床凉血止血之要药.本文通过对侧柏炭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 HPLC法同时测定侧柏叶、侧柏炭中的7种成分

    作者:谭晓亮;李瑞海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侧柏叶、侧柏炭中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的含有量.方法 侧柏叶、侧柏炭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L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体积流量1 mL/min.结果 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的标准曲线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6%~101.1%,RSD< 1.14%(n=6).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侧柏叶、侧柏炭的含有量测定.

  • HPLC测定侧柏炭中槲皮苷与槲皮素的含量

    作者:江波;孙立立;杨书斌;钟方晓

    目的:建立HPLC测定侧柏炭中槲皮苷与槲皮素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Lichrospher 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水-甲醇-乙腈-磷酸(72:32:12:1),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L·min-1,柱温:室温.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槲皮苷和槲皮素进样量分别在0.041~0.41μg和0.076~0.764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9%和99.07%,RSD分别为2.96%(n=5)和1.44%(n=5).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0.61%(n=5)和0.50%(n=5).稳定性试验RSD分别为1.04%(n=5)和0.42%(n=5).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1.17%(n=5)和1.62%(n=5).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侧柏炭中槲皮苷与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 侧柏炭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单鸣秋;姚晓东;丁安伟

    目的:建立侧柏炭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0·5‰三氟乙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75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各被测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结果:共有14个共有峰,10批被测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在0.178~0.963,并得出了侧柏炭的对照指纹图谱.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专属性地研究侧柏炭的指纹图谱,为有效地控制该饮片的内在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正交实验法优化侧柏炭炮制工艺研究

    作者:赵婷;刘力;冯双全;王长虹;王峥涛

    目的:优化侧柏炭炮制工艺为侧柏炭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槲皮素、槲皮苷含量变化为指标,考察炒炭温度、炒炭时间、炒炭药材量对侧柏炭炒炭工艺的影响.结果:侧柏炭佳炒炭工艺为:取侧柏叶5 kg,炒炭的温度为450℃,炒炭时间为20 min.结论:优化工艺适合侧柏炭的炮制生产.

  • 侧柏叶及侧柏炭饮片吸附力的比较

    作者:陈超;单鸣秋;丁安伟

    目的:通过对侧柏叶及侧柏炭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探讨侧柏叶及侧柏炭的止血机理.方法:利用饮片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侧柏叶及侧柏炭吸附力的大小.结果:线性范围为0.0084105~0.084105mg(r=0.9993),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2.68%,饮片吸附力大小为侧柏炭侧柏叶.结论:吸附力的变化可能是侧柏炭止血效果较侧柏叶好的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

  • 侧柏叶炮制前后总黄酮的含量变化

    作者:于生;单鸣秋;丁安伟;张丽

    目的 建立侧柏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侧柏叶、侧柏炭的总黄酮进行定量研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侧柏叶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采用石油醚脱脂,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侧柏叶中的总黄酮,NaN02-A1(NO3)3-NaOH为显色系统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范围0.205~3.28 mg,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6%,RSD=0.85%(n=6),侧柏叶总黄酮含量为4.29%,侧柏炭总黄酮含量为3.15%.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侧柏叶炒炭后总黄酮舍量降低.

  • 侧柏炭炮制程度的研究

    作者:张华;邢书东

    侧柏叶是柏科植物侧柏的枝梢及叶,临床常用侧柏炭以增强其止血作用.关于侧柏炭的炮制程度,传统及<中国药典>(2000年版)要求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作者对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等8家正规医院临床用侧柏炭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外部呈焦褐色、黑褐色或焦黑色不等,而内部分别呈褐色、焦褐色或黑褐色,没有内部呈焦黄色的侧柏炭.侧柏炭的炮制程度对其止血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到底孰优孰劣?本文以鞣质作为含量指标,以凝血时间作为药理指标,对不同程度的侧柏炭进行了探讨,为侧柏炭的炮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侧柏叶炮制机制初探

    作者:谭晓亮;李瑞海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为指标对侧柏叶和炮制品进行HPLC含量测定,对比侧柏叶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烘法、炒法、炒法进行炮制。含测条件,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LP-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0 nm,流速为1 ml· min-1,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7.6%~101.1%,RSD≤1.14%(n=6)。侧柏叶中杨梅苷、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经炮制后含量均降低,而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相对升高。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易行,可用于侧柏叶和炮制品的含量测定。含测结果表明,炮制过程存在成分转化过程。

  • 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研究

    作者:薛露;刘晨;丁安伟;张丽;陈佩东;单鸣秋

    目的:观察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CMC-Na,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阳性组、剔除前组、剔除后组、成分群低剂量组和成分群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8d,于第7天复制出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量(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的量、全血黏度、环氧合酶2(COX-2)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群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TT,TT显著延长(P<0.01,P<0.05),PT显著缩短(P<0.05),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PLT,PDW,MPV显著增加(P<0.01,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6-keto-PGF1α显著降低(P<0.01),TXB2显著升高(P<0.01);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1),RBC,PLT和HGB明显升高(P<0.01),C0X-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黄酮类成分群可明显缩短APTT,TT(P<0.01,P<0.05),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明显降低PDW和PLT(P<0.01,P<0.05),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6-keto-PGF1α显著升高(P<0.01,P<0.05),TXB2显著降低(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RBC、HCT、HGB及全血低切黏度(P<0.01,P<0.05),C0X-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剔除后组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主要通过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全血低切黏度等发挥其凉血止血作用,是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 凉血解毒方加减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兰菁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方加减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解毒方加减灌肠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健康调查表(SF-36)得分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F-36得分在角色限制、机体疼痛、健康状况、情绪职能、心理健康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解毒方加减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安全有效。

  • 内科血证证治经验浅介

    作者:魏永生

    内科范围出血诸证为临床所常见,中医诊疗颇具特色.笔者多年来诊治此证,尚感应手.今就个人对内科血证辨治经验及体会,作一粗浅介绍.1 泄热宁络案吴某,男,49岁,工人,有胃溃疡病史,平日嗜饮,昨午餐饮酒过量,即感胃脘胀闷作痛,先吐食物,继呕紫红胃液,夹有血块约400mL.刻诊:仍感恶心,便秘色黑,苔黄腻、舌红绛,脉濡数.此因胃有积热,暴饮伤络,血从上溢.治以清胃泻火,泻心汤加味.处方:生大黄、黄芩各6g,黄连3g,乌贼骨、侧柏炭、茜草、苏子、枳壳各10g.2剂.服上药后,吐血得止,大便亦通,苔黄腻稍退,胃脘有灼热感.乃胃中积热未清,原方加葛花10g,紫丹参12g.续服3剂,以资巩固.

  • 润肠通便汤治疗痔术后排便困难160例

    作者:柴峰;曹绥平;霍莉蓉;王艳榆

    我们将自拟润肠通便汤应用于痔术后排便困难,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0例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15~65岁;痔术后3~6天104例,7~9天34例,10~12天22例.其中肠胃积热124例,气血亏虚36例.方药组成及用法:火麻仁20 g,当归15 g,肉苁蓉15 g,杏仁10 g,酒白芍10 g,大黄10 g,枳实6 g,厚朴6 g,元参12 g,生地10 g,麦冬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前半小时服.便后肛门疼痛甚者加秦艽、防风各10 g;腹痛胸痞者加木香5 g,炮姜3 g;食后呃逆加陈皮10 g,砂仁5 g;大便出血加槐米、地榆炭、侧柏炭各10 g;临厕努挣乏力,神疲气短者加党参、炙黄芪各15 g,焦白术10 g,去生地、元参、麦冬、枳实.治疗结果:本组160例只用润肠通便汤,未用其它泻下药物,130例服用1~3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0例连服9剂症状减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