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紫锥菊干根中挥发性成分
目前作为紫锥菊药用品种开发研究的菊科紫锥菊属植物主要有3种(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狭叶紫锥菊E.angustifolia和淡白紫锥菊E.pallida).紫锥菊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功效的植物,已有综述和专业文献对其活性成分及产品活性的治疗效果与检测分析进行了报道,其提取物因具有良好的免疫刺激性、细菌生物抑制活性、抗炎及伤口康复等效果而被广泛用作一种免疫促进剂.其实,紫锥菊挥发性成分在其药理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关于该药用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分析研究鲜见报道.
-
绿脓假单胞菌抗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的初步研究
近年来绿脓假单胞菌(Pa)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逐年上升,且多重耐药严重.据文献报道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中,Ⅰ类整合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3'保守端有消毒剂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耐药基因(qacE△1)和磺胺耐药基因(sulⅠ) .为防细菌定植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目前临床所使用的Ⅱ代导管均覆有氯己定-磺胺.为了解医院感染Pa中是否存在氯己定和-磺胺类耐药基因,我们对临床分离的39株Pa进行了qacE△1与 sulⅠ基因检测.
-
抗菌金属植入材料的研究进展
传统金属植入材料(如不锈钢、钛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综合力学性能和生物环境下的抗腐蚀性,已被广泛大量应用于临床.但有统计数据提示,美国每年200万例院内感染病例中大约一半与植入物有关,英国每年植入物相关感染大约花费700~1100万英镑[1-2].研究证实,植入物感染与植入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有关,而且随着细菌抗生素耐药的增多,植入物相关的感染已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3-4].研制一种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具有抗细菌感染的新一代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医用金属植入材料,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该研究涉及医学和材料学等交叉学科,本文拟从医学的角度对目前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又称绿脓杆菌,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的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由其引起的院内感染往往治疗难度极大,几乎具有目前已知的细菌主要耐药机制,已成为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代表[1-2]。PA感染是治疗的难题,归其原因,在于其广泛而多重的耐药性。因此,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相关基因的情况,有助于临床研发更有效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PA的耐药机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各种外排泵系统的过度表达、外膜通透性的降低、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的产生、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以及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等。由于这些机制可以共存,故PA往往具有多重耐药性。本文主要对上述几种耐药机制的相关耐药基因的进展作一综述。
-
基因芯片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细菌学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突破了以往单个或数个基因研究的局限,在细菌功能基因组学、药物作用靶点、细菌-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细菌进化等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初步揭示了细菌生物功能多样性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但相关的研究尚有待深入.
-
铜绿假单胞菌细胞-细胞信号系统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是人类三大机会致病菌之一,其固有的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耐受性使治疗十分困难。本文综述了该菌致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细胞-细胞信号系统与该菌细胞密度依赖性毒力因子的产生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相互关系,并阐述了研制干扰细胞-细胞信号系统以降低该茵毒力、破坏生物膜形成的药物将是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
-
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s)是一种常见院内感染,其防治也比普通尿路感染困难.1 CAUTIs的流行病学及其危害性约30% -40%医院感染与泌尿系有关,其中41%进行过导尿[1][2].CAUTIs的高发病率和难治性与尿管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形成有关[3],此时细菌比游离状态的相同细菌抗抗生素的能力强1000倍[2].使用抗生素不能有效阻止细菌生物膜形成[4].Van Deventer等发现76例G-杆菌全身感染性脓毒血症的住院患者中有50%是留置尿管的患者,其病死率将高达13% ~30% ,菌尿患者的病死率是无菌尿者的3倍[4].尿路留管会引起CAUTIs及具有结石的导管包壳形成,结石和梗阻又加重了尿路感染[5],远期可能形成尿道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