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在诊断冠心病缺血心肌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铭;谭理连;全显跃;梁文;李树欣;黄勇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缺血心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核素灌注显像诊断可逆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及13例正常人,进行320排螺旋CT静息及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肌灌注扫描,根据静息及负荷灌注心肌图像变化判断心肌灌注缺损性质,测量相应心肌密度值,对检测结果 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正常人静息及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图像密度与心肌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逆性心肌缺血与正常心肌的心肌密度测量值在静息、负荷状态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心肌 灌注多巴酚丁胺负荷诱导能较好地鉴别可逆性心肌灌注异常,与核素心肌灌注结果 有高度相关性,能为临床提供冠心病心肌循环血流信息,对冠心病的诊治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MCE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雨雄;范锐斌;马绍春;唐良秋

    目的 评价MCE药物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9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常规超声心动图、基础状态下和中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的心肌声学造影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49例患者中冠脉造影15例异常,15例异常患者基础状态下,66.7%的冠状动脉病变其相应的心肌阶段组织灌注水平较正常减低,33.3%的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灌注水平与正常相似.负荷状态下,几乎所有冠状动脉病变,其相应的心肌阶段组织灌注水平异常,且灌注异常阶段增多,计分减少.结论 MCE药物负荷试验可以作为一项安全、敏感的冠状动脉疾病检查方法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

  •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

    作者:李日健;吴铿;赵红梅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泰嘉)对急性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泰嘉)50 mg,Q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粒,Qd,疗程1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功能、心肌灌注和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前两组心绞痛指标、心功能指标、心肌灌注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心绞痛疗效:治疗后发作频率、长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心功能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和降低BNP值(P<0.05~0.01).(4)心肌灌注:核素心肌显像治疗组疗效显著,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及心肌缺血.(5)不良反应:两组无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泰嘉)能够明显改善ACS PCI后心肌灌注和心肌缺血,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 康斯特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国栋;陈欣欣;曹凡;崔彦芹

    目的 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作为心脏停搏液与晶体停搏液作用的比较.方法 2012年4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行体外循环心外直视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在6个月以内共106例,术中应用ST.Thomas Ⅱ晶体停搏液(A组)24例,应用HTK液(B组)82例.病种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单心室、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等.灌注方法:两组麻醉方式相同,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肛温30℃时阻断升主动脉,同时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A组按20ml/kg体重灌注ST.Thomas Ⅱ晶体停搏液一次;HTK液组用5~8℃的HTK液以80~90mmHg的压力灌注到心脏停搏后改为30~40mmHg的压力维持,共灌注6min,如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180min,或出现心电活动再进行2~3 min灌注.观察的指标:在麻醉后、术后24小时及72小时外周血血清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B(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和手术时升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的自动复跳率、术后监护天数、术前及术后当天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 自发性复跳率和术后监护的天数无明显差别,术后当天左室EFB组优于A组,B组术后24小时血清cTnⅠ及CKMB、LDH浓度低于A组,但术后72小时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K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ST.Thomas Ⅱ液.

  •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状况对其长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汤裕华;钱建芬;林银康;周霖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状况对左心功能和结构改变的长期影响.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周内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根据造影剂充盈强度分为灌注正常(14例)、灌注稀疏(18例)、灌注缺损(11例)组.随访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时段LVEF、LVIDD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时,灌注缺损组LVEF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LVIDD 3组间无明显差异;而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灌注缺损组LVIDD明显大于另外两组(P<0.05).与术后1周比较,灌注缺损组LVEF术后12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LVIDD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增大(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较差时,其左心收缩功能减弱、左室内径变大;早期行MCE检测有利于对其长期左心收缩功能改变及左室重构的评估.

  • 直接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雷晓明;李韶南;黄慧芳;刘震;陈平安

    目的:探讨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09 年12 月至2010 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CCU 住院诊断为STEMI 的患者162 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80 例)和对照组(82 例),阿托伐他汀组直接PCI 术前给予80 mg 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术前则不给予任何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指标:术后2 h ST 段回落(STR);校正TIMI 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以及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活性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纤溶活性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CK-MB 峰值低于对照组,术后1 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结论: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能改善术后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保护缺血心肌,其机制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相关.

  • 定量门控201Tl心肌灌注显像测量左心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秋莲;徐浩

    目的:探讨定量门控201Tl心肌灌注显像测量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2例不同左心室功能受试者于3日内完成201Tl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心血池显像测量,比较两者测量的左心室功能参数的相关性;选择128例患冠心病风险概率极低者(小于10%)行201Tl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建立201Tl心肌灌注显像测量静息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正常参考值;选择113例不同左心室功能受试者于7日内完成201Tl心肌灌注显像和二维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评价两者测量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的符合程度.结果:201Tl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心血池显像测量32例不同左心室功能受试者的3项静息左心室功能参数结果分别为:左心室射血分数[(0.58±0.02)、(0.60±0.02)]、舒张末期容积[(67±5)mL、(79±6)mL]、收缩末期容积[(30±5)mL、(33±4)mL],两者比较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0.87、0.96,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均为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正常参考值等于或超过0.43.201Tl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室壁运动与二维超声心动描记术的结果中等符合(Kappa值=0.52,P<0.01).结论:201Tl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地评价左心室功能,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CT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肌灌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艺静;孙艳秋

    随着高端CT机型的出现,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评估从单一的冠状动脉形态学改变过渡到联合心肌功能学评价心肌缺血和是否需要血运重建.CT对心功能的评估与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等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文从CT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灌注成像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面展开综述.

  • 心肺复苏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周荣斌

    1 引言 自从1960年Kouwenhoven首次报道闭胸标准心肺复苏的方法和原理后,人们在心肺复苏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努力对提高复苏效果甚微。对许多人来说,闭胸标准心肺复苏只是不成功的挽救生命的后努力。院外心脏停搏的存活率在1%~18%之间,院内心脏停搏的存活率在0~28.9%之间,平均为14%。造成这种严酷的现实重要原因是现行的心肺复苏技术方法的落后,研究证实,闭胸标准心肺复苏只能提供正常心肌灌注血流的15%至20%和脑生理灌注血流的25%~30%。这样,闭胸标准心肺复苏多只能作为更有效治疗的一个桥梁,这种概念推动了更有效的电除颤、复苏技术和药物应用研究的进展。

  •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60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

    作者:蒙绪宁;卢志红;王孟杰;陆红梅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患者110例,年龄28~60岁,平均(46.2±8.1)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早期应用组(A组,在获取PCI知情同意后立即开始使用替罗非班者)和PCI即刻使用组(B组,在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每组均5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和梗死区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分级、血小板聚集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PCI前TIMI 3级和TMPG3级获得率分别为30.9%和34.5%,B组分别为12.7%和12.7%;PCI后A组分别为94.5%和80%,B组分别为84.7%和52.7%,两组PCI前TIMI 3级、TMPG3级及PCI后TMP3、TIMI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对≤60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尽早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改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血流及心肌微循环灌注,且未增加术后30 d重度出血的概率.

  •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对心肌的保护

    作者:谢晓勇;何巍

    自从1956年Lillehei等[1]首次将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成功地用于临床以来,该方法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近来研究发现,经冠状动脉顺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虽操作简单,心脏停跳快,但对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心肌灌注不良[2];而逆行灌注能为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心肌提供良好保护[3],这又重新激起人们对逆行灌注的兴趣.例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开展的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就是近年来一项新的心肌保护技术,此手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心脏无须停跳,避免了中低温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所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均证实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4~6].本文就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解剖学基础、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灌注方法作一综述.

  • 早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邹筱冬;吴同果;崔进;黄丽萍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后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AC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瑞舒伐他汀标准剂量组(标准组)和强化治疗组(强化组),每组50例,两组均按常规方法行PCI,并于术前7 d 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标准组服用10 mg/d,强化组20 mg/d。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 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观察手术前后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肌酐、肌酐清除率(Cc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强化组TIMI血流改善好于标准组( P<0.05),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明显低于标准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血清hs-CRP、P选择素和ICAM-1表达水平均上升,但强化组各项指标升高水平低于标准组(P<0.05)。强化组术后24 h、48 h血肌酐水平低于标准组(P<0.05),肌酐清除率高于标准组(P<0.01),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改善ACS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无复流、炎症反应的发生,并且加快肾功能恢复,降低CIN发病率,从而起到更有效保护心肾的功能。

  • 心肌声学造影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永寿;郭盛兰

    心肌声学造影,也称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简称MCE),是诊断微循环水平心肌灌注的新技术,它采用特制的微气泡造影剂直接经冠状动脉或外周静脉注入,随冠脉血流灌注到心肌微血管床时,应用二维乃至三维或多普勒超声技术增强含血心肌的显像,从而观察心肌血流灌注,确定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区,评价心肌存活性及冠脉血流储备,并且还可以用于标靶特定组织及局部药物或基因的转导.近年来无创性的MCE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现将MCE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延迟PTCA及支架术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近期疗效

    作者:胡仁欣;李新华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延迟经皮冠状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心肌灌注及左心室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初次AMI患者56例分为PTCA及支架植入组(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治疗组在AMI后15~30d行延迟PTCA治疗.治疗组术前1~3 天、对照组AMI后第15~30天行第1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心脏超声检查,该检查后1月、6 月各复查1次.结果:治疗组术后1月、6月梗死区域的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 .01) ;术后差别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第2、3次检查均较第1次有明显好转(P<0.01) .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1月、6月后治疗组在射血分数、左室扩大和室壁运动异常积分同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1).在室壁瘤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表明AMI患者梗死后梗死区域内尚有存活心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能使梗死区内更多的心肌存活.AMI发病后积极进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对改善左室功能和心肌供血和近期预后是有益的.

  • 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冬生;栾献亭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不同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分为正常组47例、偏高组33例、极高组20例,比较各组PCI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T波倒置、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PCI术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入院随机血糖的升高,正常组、偏高组、极高组PCI术后1 h心电图ST段迅速下降的比例依次降低(P<0.01),T波倒置的比例也依次逐渐降低(P<0.05).随血糖的升高,正常组、偏高组、极高组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为0~1级构成比依次逐渐升高,而2~3级构成比依次下降(P<0.01).三组术后30 d LVEF均较同组术前明显升高,但正常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血糖偏高组和极高组(P<0.01).随血糖的升高,正常组、偏高组、极高组PCI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及病死率依次升高(P<0.05).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会对A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 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关系的研究

    作者:何贵新;谭炜

    目的 探讨靶血管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行急诊PCI术、并行血栓抽吸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男性11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9.7±22.8)岁.冠脉造影前,经动脉鞘取血3 mL;PCI术前,采用Export XT血栓抽吸导管在靶血管内抽吸血栓、过滤栓子等成分,分离血清备用.按照常规方法植入支架.主要终点为术后心肌呈色分级,次要终点为ST段回落幅度.血清TNF-α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 MBG 0~1级患者局部TNF-α浓度为(340.7±55.4)pg/L,MBG 2级为(207.5±42.1)pg/L,MBG 3级为(137.3±33.2)pg/L,差异有显著性(P=0.00).ST段回落≥70%患者局部TNF-α浓度为(159.2±52.4)pg/L,ST段回落<70%为(308.6±43.9)pg/L,差异有显著性(P=0.00).外周动脉血中的TNF-α浓度与MBG分级、ST段是否完全回落没有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TNF-α高四分位区间是心肌灌注不良的唯一预测因子,与低的四分位区间相比,发生心肌灌注不良的几率增加2.1倍(95%置信区间:1.17~7.8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靶血管局部TNF-α浓度升高与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有关,全身的TNF-α浓度对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不显著.

  • 高危ACS患者PCI术前早期和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

    作者:黄国鹏;宋文信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或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78例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PCI术前4~6 h给予替罗非班,n=39)与即刻组(PCI术中导丝通过病变时立即给予替罗非班,n=39),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聚集率(PAR)、心电图ST段改变、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给药前相比,两组患者给药后cTnI、CK-MB均明显增高(P<0.01),PAR显著降低(P<0.01),但给药后两组患者此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以及TMPG分级均显著改善(P<0.01),且术后早期组患者TMPG分级显著优于即刻组(P<0.05);给药后两组患者ST段压低程度显著减轻(P<0.01),缺血导联数目显著减少(P<0.01),且给药后早期组患者ST段压低程度显著低于即刻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高危ACS患者PCI围手术期能够有效增加心肌灌注,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 前列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农田;李水花;樊明振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渭南市第二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98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观察组在PCI围手术期应用前列地尔,对照组则不予应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分级情况,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PCI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Ⅱ~Ⅲ级及心肌灌注分级Ⅱ~Ⅲ级的比例分别为92.93%和94.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4%和8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为(53.6±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5.4)%,血清BNP水平为(142.7±50.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4±72.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PCI术围手术期应用前列地尔可以明显提高PCI术后的心肌灌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蓝津;吴万芬;陆山河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4),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其中观察组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则不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的变化,同时比较出血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2~3级比例为95.83%,与对照组的93.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TMPG2~3级的比例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

  •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文治勇;刘超;黎玉环;陈红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75例符合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在PCI基础上加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行PCI,观察两组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临床预后.结果 治疗组在PCI术前后冠脉TIMI以及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7 d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肌钙蛋白I(cTnI)峰值、住院天数、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STEMI行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地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414 条记录 18/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