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进针方法的比较观察
静脉穿刺是指将无菌针头刺入血管内进行采血、注射、输液的一种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操作,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老年人血管硬化,易滑动,按常规穿刺,针类不易刺入血管,常导致穿刺失败.作者通过对108例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采取不同进针方法的比较,发现采用针头与皮肤呈45度角的直刺血管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现介绍如下:
-
直径<2 cm肺结节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应用分析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肺部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2 cm的肿块穿刺较易成功,但对于<2 cm的小结节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增加其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逐渐被重视.穿刺方法和操作熟练的程度都是关键.本研究36例直径<2 cm的肺结节先由小针引导定好方向和距离,再用穿刺针穿刺,取得较好的穿刺成功率,报告如下.
-
负压原理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采用负压原理,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9月296例患儿采用返折输液管下段穿破皮肤后放开形成的负压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按常规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负压原理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地保护患儿血管,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
留置静脉套管针穿刺方法的改进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院在临床上对长期输液病人使用了留置套管针输液,既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但由于该操作程序与传统的穿刺方法不同,故此我们通过了临床实践,在正规操作的基础上,对应用套管针输液中的具体环节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心理因素
静脉穿刺是护士日常工作中基本的一项操作,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是操作者手法、技巧和熟练程度的问题,同时与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有关.根据笔者多年来的临床观察,影响穿刺成功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几种.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征及其护理
静脉留置针(头皮式套管针)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因此通过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征.现就本人在临床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
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的一点体会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现总结几点提高浅静脉穿刺的方法.(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患者肘关节上及腕关节上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抽血,经我科同事们多次临床实践,一针见血率达99%,对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的患者.
-
介绍一种婴幼儿桡动脉穿刺的固定方法
动脉穿刺术是儿童重症监护工作中比较常见又难度较大的一项操作,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有股动脉和桡动脉,由于婴幼儿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位置较为接近,而且股动脉搏动也不是很明显,所以每次穿刺抽取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率几乎很接近.而临床上行血气分析检查必须采取动脉血,所得结果才能作为临床病情判断的依据,特别是一些呼吸道疾患和行呼吸机应用的患者.所以为了获得更高的阳性率,我科对1个月-3岁的婴幼儿基本从桡动脉处采取动脉血.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穿刺时的固定方法,不仅能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也能完成.
-
"指压法"静脉穿刺对水肿患者的应用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也是护士从事治疗工作基础的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穿刺成功与否,除了与技术因素和外界因素有关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对静脉暴露不明显的水肿患者,易导致整个操作失败,为了提高水肿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笔者采用"指压法"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品管圈对提高急危重患者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探讨
目的 :探讨运用品管圈方法 在提高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作用及实施方法.方法:将2017年10-12月310例动脉采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3-5月332例动脉采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动脉采血穿刺失败的例数 、 发生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两组在穿刺成功率 、 标本采集时间 、 医生满意度等,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值由改善前的21.3% 上升至82.5%.结论 :品管圈的实施,规范了动脉采血穿刺前的评估 、 操作流程 、 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了护士分析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单手操作退针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单手操作退针在提升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66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比较两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回血率为97.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9%;对照组回血率为78.8%、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7.0%,对照组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手操作退针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
穿刺点上下压脉带结扎法在微循环不良患儿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穿刺点上下同时结扎压脉带对提高微循环不良患儿输液穿刺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诊科2015年1-12月的300例微循环不良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压脉带结扎穿刺法,观察组采用穿刺点上下方双压脉带结扎法.结果 两种不同压脉带的结扎方法,在静脉充盈度、静脉回血率、穿刺的成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上下方同时结扎压脉带的穿刺成功率高于普通的结扎方法(P<0.05).结论 穿刺点上下压脉带结扎法在循环不良患儿输液中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循证护理在逆行穿刺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目的:检索有力的证据来开展护理工作,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充分利用血管、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04 ~12月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在我院呼吸科住院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135例.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浅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127例,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开展循证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循证护理后,静脉的使用率明显大于开展循证护理前且不影响关节活动,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结论:循证护理的开展,提高护理基础操作技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逆向穿刺浅静脉留置针 循证护理 穿刺成功率 满意度 -
真空静脉采血器在 PICU的应用体会
在PICU患儿治疗过程中,为明确诊断,争取抢救时机及协助治疗,常需采血检验。真空采血法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无需手动抽回血,计量准确,标注方便,无菌程度高,密闭性能好,对血液成分破坏小,标本运送方便等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将真空采血法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
护士心理素质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静脉穿刺(静脉输液和输血)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是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状态的重要措施,熟练掌握及准确地运用静脉穿刺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治疗疾病及挽救生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影响护士心理素质从而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原因.
-
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顺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顺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80例患儿,以入院前、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而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总顺从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5,P=0.013).试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77.5%(x2=7.314,P=0.007).试验组患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为97.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2.5%(x2=5.000,P=0.025).结论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顺从性,大大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正压Y型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正压Y型静脉留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实施正压Y型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予以持续质量改进方式管理.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留置针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正压Y型静脉留置针管理中应用CQI管理效果显著,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导管堵塞、穿刺失败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使护理人员对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更加全面.
-
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行静脉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试验组结合静脉输液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的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静脉输液患儿依从性、提高成功率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
新生儿三指定位法股静脉穿刺术
临床上习用的股静脉穿刺术是以股动脉搏动点作为参照依据,即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3cm处扪及股动脉搏动明显部位后,在其内侧约0.5cm处穿刺。成人股动脉搏动明显,且能很好配合,股静脉穿点易于确定,穿刺成功率较高;但新生儿则不然,股动脉搏动不明显,不能配合,确定股静脉穿刺点常常比较困难,穿刺成功率较低。笔者在武汉同济医院婴儿室老师的指导下,设计、采用三指定位方法施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穿刺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5年5月至2000年8月,在我院产科和武汉同济医院婴儿室采用三指定位法股静脉穿刺采血34例(其中武汉同济医院婴儿室8例,本院产科26例),男婴20例,女婴14例,其中左侧19例,右侧15例,均为出生7d内的新生儿。1次穿刺成功32例(94.12%),胖、瘦新生儿各1例穿刺未见回血,将针退至皮下调整针与股静脉走向角度后穿刺成功(5.88%),总成功率为100%。2 操作方法 将新生儿仰卧位置于治疗台上,穿刺时臀下垫一15cm×10cm×1.5cm小枕,大腿略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90°。左侧股静脉穿刺,采血者左手握住新生儿左大腿,左手中、拇指分别置于大腿内、外缘隆起点,其两点连线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左手食指置于两点连线的中点,指尖指向脐部。进针点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cm食指尖上方,针尖朝向脐部,右手以执弓式持注射器与大腿纵轴夹角呈30°~45°斜行刺入,进针后左手离开原定点位置协助右手回抽筒栓采血。一般进针2cm左右即可进入股静脉。右侧股静脉穿刺,左手中、拇指分别置于大腿外、内侧隆起点,其它均与左侧相同。
-
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的技术操作,也是治疗和抢救急危重症患儿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由于小儿好动、不合作及血管较细等特点,穿刺失败较为常见.若其穿刺成功率较低,将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治疗和护理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医患之间的纠纷.现将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