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颞肌筋膜骨膜剥离器在颞部开颅术中的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由于颅内压高,病情发展快,要求迅速开颅手术治疗,术中每一步骤必须干脆利落.笔者自行设计制作的颞肌筋膜骨膜剥离器应用于剥离颞肌筋膜骨膜时符合此要求.自2004年1月~2004年6月,在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采用该剥离器于骨膜下剥离颞肌及其筋膜,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7例,现报道如下.
-
带肌肉颞肌筋膜修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暴露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暴露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暴露患者应用带肌肉的颞肌筋膜覆盖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13例患者12例一次成功,1例因感染2次手术成功.结论 带肌肉的颞肌筋膜,抗感染能力强,韧性好,对创面要求低易于成活是一种较好的材料.
-
眼轮匝肌多点缝扎固定联合颞肌筋膜移植鱼尾纹除皱术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的多点缝扎固定联合颞肌筋膜移植隔离减轻或消除鱼尾纹的效果.方法 自2005~2009年,86例美容就医者接受了消除鱼尾纹的手术治疗,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岁.对外眦角部位的眼轮匝肌进行精细分离,露出完整和层次清晰的肌肉组织,通过对外缘眼轮匝肌向外上方的适度缝合悬吊,提升眼轮匝肌在上、下睑部以及外侧部的肌肉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眼轮匝肌的收缩力度.对眼轮匝肌和深部组织多点缝扎固定,将眼轮匝肌的收缩力进行分解和中断,使其肌力不足以整体带动肌肉的长弧度的运动收缩.在手术涉及的组织完全愈合后,其肌力不足以牵动表面的皮肤产生皱褶和皱纹,鱼尾纹消失.结果 86例中获随访50例,随访3~28个月,效果明显持久,无血肿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受术者满意.2例出现1侧眉毛暂时性运动丧失,3个月后均自然恢复,1例出现真皮缝合后的皮下结节炎症,经过取出缝线后治愈.结论 采用眼轮匝肌多点缝扎固定和颞肌筋膜眼轮匝肌表面填充隔离,消除或减轻了鱼尾纹,手术简单可靠,组织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受术者易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鱼尾纹除皱方法.
-
中线位颅骨缺损伴额窦损伤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严重颅面外伤后中线位颅骨缺损伴额窦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中线位颅骨缺损伴额窦损伤的患者行额窦刮治术,以游离颞肌筋膜封闭额窦顶部,10例患者同时行钛修复体植入修补颅骨缺损,1例行二期颅骨缺损修补.结果 9例患者植入钛修复体修复颅骨缺损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二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额窦炎感染取出颅骨缺损修复体,并行额窦鼻腔吻合手术.结论 对于颅骨缺损伴额窦损伤的患者,如无明显感染或轻度感染,可以一期刮除残留额窦黏膜,以游离颞肌筋膜封闭额窦顶部,同时行颅骨缺损修补;对于伴有严重感染的额窦残窦炎,需彻底刮除残留额窦黏膜,以游离颞肌筋膜封闭额窦顶部,二期再行颅骨缺损修补.
-
颅骨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患者 男,53岁.因左额肿块逐渐增大6个月入院.该患者1997年因"胃出血"在外院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病理结果未能查实.查体:左额肿块约4 cm×3 cm,质韧,移动度小,皮肤色泽正常.耳后、颈项、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不肿大.头颅CT:左额骨呈虫蚀状骨质破坏,内外板皮质不连续,外板见类三角状骨膜增生,肿物向颅内生长,相邻近脑实质受压(图1).全麻下手术.术中见:肿瘤贯穿颅骨,向外侵犯颞肌筋膜,向内与硬脑膜粘连,压迫脑皮质,没有侵入脑实质内.肿瘤呈紫色,质韧,境界清,无明显包膜.将肿瘤及周边3 cm的颅骨和肉眼所见累及的颞肌筋膜、硬膜一并切除.修补硬膜及缺损的颅骨.病理:肿瘤细胞为小圆形,形态大小较为一致,呈实性巢团,菊形团样或弥漫性排列(图2).间质血窦丰富,肿瘤组织侵犯骨组织及颞肌筋膜.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 -),轴突体素Syn(+)(图3),CD56(+).诊断:神经内分泌癌,肿瘤侵犯骨组织及颞肌筋膜.术后头颅X线平片见颅骨多发斑点片骨质破坏.B超见肝内遍布大小不等类圆形高回声团块.术后8d转肿瘤医院进一步治疗.
-
脱细胞真皮基质与颞肌筋膜在Ⅰ型鼓室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与颞肌筋膜在Ⅰ型鼓室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60例(60耳),局麻下显微镜下耳内切口,内植法完成Ⅰ型鼓室成形术,其中32例(32耳)采用ADM,28例(28耳)采用颞肌筋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听力恢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21.78和-8.920,P均<0.05),鼓膜愈合成功率和术后听力提高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DM修复鼓膜与颞肌筋膜修复疗效相当,但是使用ADM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避免开创2次手术区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1例
患者男性,49岁.8个月前,因喷嚏后出现清水样涕,无色透明,清水样涕持续存在,用力时加重,在外院经CT及流出液生化检查诊断为脑脊液鼻漏.5个月前及3个月前,两次在内窥镜下以阔筋膜修补漏孔,但每次均在术后不久又发生脑脊液鼻漏,手术失败.来我院时,经鼻内窥镜检查可见左侧鼻腔鼻中隔中部及嗅裂区黄褐色团块组织,无血运,为上次手术修补之筋膜,蝶筛隐窝处可见清亮液体溢出.CT片示筛顶中线偏左侧颅骨损伤.手术修补:全麻下,经鼻内窥镜直视下清除嗅裂区团块组织,可见清亮液体溢出,降低头位、压颈静脉,量增多,搏动性.筛钳开放上鼻甲前端至筛顶,上鼻甲与中鼻甲相交处之筛顶为漏出部位,清除局部粘膜组织,显露骨性筛板见两处裂隙有清亮液体溢出.稍扩大裂隙,显露至正常硬脑膜,取颞肌筋膜及肌肉,将肌肉剪碎压至筛板漏出部位,封闭漏孔,再压入颞筋膜、庆大霉素明胶海绵、碘仿纱条.手术后,卧床一周.15天后取出碘仿纱条.内窥镜检查:左侧筛顶干燥,少量结痂,未做处理.出院后随访三个月,无脑脊液鼻漏复发.
-
鼓室成形术后并发Bell′s面瘫1例
患者男,31岁.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于2000年4月20日全麻下行右鼓室成形术.术中行乳突轮廓化,保留外耳道后壁,经面神经隐窝处理后鼓室病变.开放上鼓室取出部分腐蚀的砧骨,剪下槌骨头,磨制成高脚杯状成形听骨链,一端磨出臼穴,连接镫骨头,另一端磨出横沟,连接槌骨柄,完成听骨链成形术.经耳道后上壁掀起鼓环,处理紧张部边缘穿孔,探通咽鼓管,取颞肌筋膜完成鼓室成形术.乳突腔留置一枚引流管,手术进行顺利.术后第3日拔出乳突引流管,7日拆线,12日取出耳道填塞物.术后听力比术前明显提高,无任何并发症,术后15日一期愈合出院.出院后第7日,病人乘骑摩托车觉受风着凉,嗣后右面颈部麻木感,未介意.次日发现右眼闭合无力,口角牵向左侧,急返医院诊治.经门诊检查:右面部静态口眼歪斜,皱额不能,闭目不严,微笑口角明显牵向左侧,吹哨漏气.流泪试验阳性,舌前2/3味觉减退,镫骨肌声反射消失.耳后无红肿,乳突无压痛,耳道无渗出,鼓膜愈合良好.入院诊断:鼓室成形术后并发Bell's面瘫,但不除外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给予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7日后面瘫加重,经面神经电图测试,变性面神经百分数100%,决定行面神经探查术.手术探查.经前次手术刀口进入乳突腔,见充满新生肉芽组织.剥出肉芽组织,沿外耳道后壁探查面神经隐窝及上鼓室.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剥离肉芽组织,成形听骨连接尚好.检查各段面神经骨管,骨质完整均无暴露.用小尖钩挑开匙突处鼓室段薄薄的骨板,见面神经水肿膨出,用小骨钳撬除鼓室段面神经骨管.于颧根剪断外耳道皮肤,保留鼓-耳道皮瓣,去除外耳道后壁及上鼓室外侧壁,用金刚石钻头磨除面神经乳突段及膝部骨管,探查面神经无明显水肿.沿匙突向内上方磨开天盖骨质直至暴露膝状神经节,见神经节明显水肿、膨隆.沿膝状神经节向下用小镰刀斜行切开面神经鞘膜,行面神经减压.取一条颞肌筋膜片刮薄浸入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后展平,置于暴露的膝状神经节和面神经之上,滴2滴鲜血.取颞肌筋膜置于鼓膜下方,铺于上鼓室,将耳道皮瓣压覆筋膜之上.二瓣法耳甲腔成形,将骨肌筋膜瓣分别固定于上鼓室外侧壁缺损处与乳突腔下方,完成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
颞肌筋膜加表层带蒂皮瓣夹层移植修补鼓膜穿孔
-
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耳前瘘管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方式,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8月-2012年11月采用以颞筋膜浅层、耳轮软骨膜及颅耳沟皮下为手术界限的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治疗的187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87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181例,乙级愈合6例,随访1-7年,4例复发,复发率约2.1%(4/187)。结论确定一个耳前瘘管手术切除的界限对于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具有操作简便、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的优势,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潜在病变的寻找。
-
自体颞肌筋膜修复角巩膜瘘一例
1 病例患者,女,58岁.因右眼红、异物感、流泪伴视物模糊2d于2014年3月7日入院.20余年前,患者工作中不慎被镊子戳伤右眼,当时即感右眼疼痛、流泪,眼白下方发现小黑点,无明显视物模糊,未予治疗.体格检查:全身检查情况未见异常.
-
鼻内镜下自体颞肌筋膜包裹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应用自体颞肌筋膜包裹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鼻中隔穿孔患者的资料,其中传统术式组30例,三明治式组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并行鼻腔冲洗治疗改善鼻腔黏膜状况。传统术式组行鼻中隔穿孔前切口,分离中隔黏膜移位修补穿孔;三明治式组行耳后颞肌附着处皮肤切口切取2倍以上穿孔直径的颞肌筋膜,行鼻中隔前端切口,分离鼻中隔黏软骨膜至穿孔四周,并在穿孔四周制作新鲜创面,以颞肌筋膜包裹自体筛骨垂直板形成硬性支撑“三明治”式修补物嵌插入黏软骨膜下封闭鼻中隔穿孔;术后均予抗感染及鼻腔保湿治疗。记录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三明治式组术中的出血量(mL:3.6±1.2 vs 13.4±2.9)、手术时间(min:25.2±6.3 vs 46.5±10.3)、损伤黏膜范围(mm2:10.2±3.2 vs 20.5±5.3)及术后黏膜修复时间(d:19.5±3.9 vs 30.2±3.1)均小于传统术式组(P<0.05);三明治式组的修补成功率高于传统术式组(90.00%vs 46.67%,χ2=9.780,P<0.01);随访6个月~1年,均未见穿孔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应用颞肌筋膜包裹自体筛骨垂直板,形成硬性支撑“三明治”式修补物封闭修补鼻中隔穿孔,可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的鼻中隔,疗效肯定。
-
颞肌筋膜在颈部瘘管修补术中的应用
颈部瘘管多见于颈部手术后的患者,常见的颈部瘘管有咽-皮肤瘘(咽瘘),喉-皮肤瘘(喉瘘),气管-皮肤瘘(气管瘘),气管-食管瘘,多数瘘管经长时间换药后可逐渐愈合,但临床上经常能见到部分患者由于颈部放疗、局部感染、张力过大等原因瘘管长期不愈合,单纯缝合瘘管常常不能一期愈合,反复手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与精神负担.我们1990-2009年采用颞肌筋膜修补颈部瘘管2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鼻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与颞肌筋膜鼓膜修补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与颞肌筋膜鼓膜修补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两种移植材料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127例(139耳)行自体脂肪鼓膜修补与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大小鼓膜穿孔的愈合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总愈合率为90.6%(126/139),其中较大穿孔(直径>3mm)颞肌筋膜修补的愈合率明显高于自体脂肪修补,小穿孔(直径<3mm)两者的愈合率相当.结论: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鼓膜小穿孔患者有较好的疗效.颞肌筋膜鼓膜修补尤适用于大穿孔患者.
-
游离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治疗体会
鼻中隔穿孔常由于手术、外伤、炎症、药物或不明原因引起,在临床上较常见.行修补手术难度大,常因渗血并发结痂而导致手术成功率低.我科采用游离颞肌筋膜加减张缝合修补鼻中隔穿孔7例,其中6例成功,1例遗留小穿孔.现报道如下.
-
标准外伤大骨瓣术中应用颞肌筋膜减张修补硬脑膜治疗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
重型额颢叶脑挫裂伤是神经外科的危急重症之一,可导致急性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进而易发生脑疝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手术.2005年8月至2009年7月我院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联合颞肌筋膜减张修补硬脑膜术治疗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60例,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
伴有乳突骨质破坏的外耳道胆脂瘤4例
患者1女性,26岁.因"反复耳闷胀感伴耳钝痛半年"于1999年6月就诊于我科.检查:右外耳道可见大量胆脂瘤样上皮及肉芽组织堆积,鼓膜结构窥视不清.听力检查证实为右耳轻度传导性聋.颞骨CT扫描显示右外耳道骨部软组织团块,伴外耳道后壁乳突骨质破坏.遂行外耳道成形术及耳甲成形术.术中见鼓膜内陷粘连,未见穿孔,去除病灶并磨除破损骨壁,缺损部位以颞肌筋膜覆盖以达上皮化.术后给予咽鼓管吹张,听力好转.术后病理提示为外耳道胆脂瘤.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
减压术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脑疝病人的疗效分析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颅内血肿,大部分由于对冲性损伤所致,常伴有广泛而严重的脑挫裂伤。我们对238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脑疝病人行急诊开颅手术,其中113例行常规骨窗减压术,125例行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现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见表1 二、手术方法 1.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对于单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均做单侧额颞顶大问号头皮切口,在血肿甚处钻孔,咬骨钳扩大骨窗并切开其下硬脑膜,先清除部分硬脑膜下血肿适当减压,然后继续扩大骨窗。骨窗大小不必以切口大小为准,而应以脑受压情况确定,剪开硬脑膜清除血肿后脑组织不嵌顿于骨缘为妥,多为8cm×12cm的骨窗能满足要求。应尽可能咬除额颞底侧骨板,下缘直达颅底,并一定得咬除蝶骨嵴返折部。对于极度脑膨出者还应视情况做适当的内减压,双侧血肿则做双侧减压,但不必两侧均做大骨瓣减压。硬脑膜和颞肌筋膜一律不予缝合。 2.常规骨窗手术:在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明显处做马蹄形切口,手术方法与大骨瓣组基本相同,但骨窗较小,约在6cm×8cm左右,且部分病例蝶骨嵴返折部难以彻底咬除。
-
巨大型颅鼻沟通瘤一期手术一例
患者,男,60岁,因鼻塞伴间隙性鼻出血2个月,在当地医院作头颅CT检查,提示颅鼻沟通性占位转我院。体检:神志清,全身银屑病,双侧嗅觉丧失,双侧鼻道均见肿瘤阻塞,表面呈暗红色,有少许糜烂面,易出血。头颅MRI检查发现前颅窝有肿瘤占位并破坏筛板延伸到筛窦、蝶窦及鼻腔内。直径达13cm。诊断为颅鼻沟通瘤,性质待定。于2000年5月15日在全麻下手术。手术分两步,首先开颅切除颅内肿瘤,做前额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开颅中取左侧颞骨2.5cm×4cm大小留作颅底重建修补用。术中发现左前颅底有巨大肿瘤约有7cm×6cm×5cm大小,肿瘤表面有包膜、供血丰富、脆、基底部与筛板连在一起,另一部分突入左额叶脑内,肿瘤底部将筛板破坏约有2.5cm×3.5cm大小并延伸到筛窦内,分块切除肿瘤,尽量通过破坏的筛板处切除筛窦内的肿瘤,并用菌必灭浸泡明胶海绵填入筛窦内,然后用医用耳脑胶将大于筛板破坏范围的颞肌筋膜贴覆在缺损区,将预先取下的颞骨修裁成与筛板缺损一样大小,用医用耳脑胶贴覆在缺损处的颞肌筋膜上,再将左侧的硬脑膜翻转贴在重建颅底的颞骨板上,并用脑胶粘牢。反复用含菌必灭的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将带有帽状腱膜下层的骨膜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后颅骨复位关颅结束颅内手术。第二步,在左侧鼻梁与内眦间做一直切口约3cm,切除左上颌骨额突及鼻骨后外侧缘,切开鼻粘膜,然后在鼻腔镜下分块切除鼻腔内的肿瘤及两筛窦的肿瘤,在见到颅内手术中填入的明胶海绵而中止筛窦手术,沿蝶窦开口处切除部分蝶窦前壁,用取瘤钳分块切除蝶窦的肿瘤,检查肿瘤全切除后,用含菌必灭的明胶海绵填入蝶窦及筛窦腔内,结束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第15天用鼻腔镜检查鼻腔,见鼻粘膜愈合好,筛窦内填入的明胶海绵开始溶解,无肿瘤残留,无脑脊液鼻漏。病理报告:嗅神经母细胞瘤向脑膜肉瘤分化。术后20天出院,随访2个月无脑脊液鼻漏。讨论 颅鼻沟通瘤是指侵犯颅腔和鼻窦、鼻腔的颅鼻部肿瘤,其起源分为颅源型、鼻源型和骨源型。颅源型肿瘤以脑膜瘤和神经纤维瘤为主。鼻源型肿瘤除少数血管纤维瘤和感觉神经细胞瘤外,多系恶性肿瘤,且多属原发性。骨源型起源于骨组织的肿瘤,良性居多,少数为恶性,如骨肉瘤。 本例为颅源型,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向脑膜肉瘤分化,比较少见。颅鼻沟通瘤因同时累及颅内、鼻窦及鼻腔,手术比较复杂。由于硬脑膜和颅骨的破坏,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脑膜炎、硬脑膜外脓肿或脑脓肿,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本例我们在一次手术中分二步完成手术,获得成功。
-
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脑脊液鼻漏是由于脑膜破裂,脑脊液自颅骨生理或病理的缝隙、缺损进入鼻腔或鼻窦的疾病,往往继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范围已经拓展至鼻神经外科领域。本文应用鼻内窥镜技术成功进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 1,王×,男性, 28岁,患者 3个月前因车祸致脑外伤、颅底骨折、左额骨粉碎性骨折而入院治疗,车祸 2个月后左右鼻腔先后有清水样液体漏出,左侧量多,右侧量少,诊断脑脊液鼻漏,经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等保守治疗 1个月无效而收入院。鼻内窥镜检查左侧筛板中段粘膜呈粉红色,见清亮脑脊液漏出,右侧中鼻道见少量清亮液体漏出。局麻下经鼻内窥镜先后行左侧、右侧脑脊液鼻漏修补,左侧筛板瘘口周围粘膜用刮匙搔刮后取中鼻甲粘膜修补。右侧先行筛窦切除术,见右侧筛顶有脑膜破损 0.5× 0.5cm,周围有肉芽生长,刮除肉芽造成新鲜创面后取颞肌肌浆、颞肌筋膜修补, 1周后抽除纱条,未见鼻漏。观察 18月未见脑脊液鼻漏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