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辅助BiPAP鼻罩式机械通气治疗严重左心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米红

    [目的]观察BiPAP鼻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严重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予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ST-D-20呼吸机经鼻罩双向正压通气,以流量触发,压力支持,所给吸气压8~15 cmH2O,氧浓度28%~35%,患者尽量闭口呼吸.对照组在予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经鼻导管给氧.[结果]观察组经鼻罩式机械通气后所有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缓解,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血压无影响,呼吸困难开始缓解时间为10min~3h;对照组在相应时间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4.29%.[结论]BiPAP鼻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左心衰竭的有效辅助方法.

  • 丹参川芎嗪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肺心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烨;李清英;罗绍友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配合无创正压通气(N PPV )治疗老年肺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肺心病患者204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NPPV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各指标及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肺动脉收缩压(mPAP)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氧分压(PaO2 )水平、pH值以及心功能各项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配合NPPV治疗老年肺心病 ,临床效果显著.

  • 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进

    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患者肺部做工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它能有效改善急慢性肺通气不足[1],降低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2].

  • 手控呼气末正压呼吸救治ARDS1例

    作者:胡勇;吕立平;杨洋

    患者,男,81岁,因右上腹疼痛伴黄疸6d入院.查体:T39.8℃,P120次/min,R24次/min,BP80/50mm Hg(1mm Hg=0.133kPa),心肺(-).一般情况差,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腹膜炎体征明显.WBC15×109/L,N0.98;血总胆红质179mmol/L,直接胆红质113.38mmol/L.B超:肝内外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

  • 小潮气量不同通气方式在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雁;杨渊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ASAⅠ ~ Ⅱ级,单肺通气时在保证每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按不同的通气方式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全潮气量通气[潮气量(VT)10 m L/kg,呼吸频率(RR)12 bpm],Ⅱ组小潮气量复合健侧肺PEEP(VT 6 mL/kg,RR 20 bpm,PEEP 5 mm H2O),Ⅲ组小潮气量复合健侧肺PEEP和患侧肺CPAP(VT 6 mL/kg,RR 20 bpm,PEEP 5 mm H2O,CPAP 4 mm H2O).在双肺全潮气量通气30 min后(T0)、单肺通气30 min后(T1)、恢复双肺通气30 min后(T2),记录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和气道锋压(Ppeak)变化,并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 、Ⅲ组T1时PaO2和PaCO2明显升高(P<0.05),Ppeak明显下降(P<0.05),MBP、HR无明显变化(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在T1时PaO2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麻黄碱、阿托品使用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肺通气时小潮气量复合PEEP和CPAP可改善动脉氧合,降低Ppeak.

  • 全身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星宇;刘艳秋;陈惠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拟行上腹部手术的46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潮气量,观察组采取小潮气量复合3 cm H2 O PEEP ,两组均采取间歇正压通气(IPPV )。于患者术前(T0)、麻醉插管后30 min(T1)及拔管后15 min(T2)时分别采集患者动脉血液行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中气道峰压(Ppeek)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T2时PaO2为(83.58±2.43)mm Hg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aDO2为(21.50±2.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时Ppeek为(11.27±1.22)cm H2 O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术后低氧血症,有利于其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付金玉;李科伦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NIPPV组(4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卧床休息、吸氧及药物治疗;NIPPV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NIPPV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h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h各项参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h两组除pH值外,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58.3%)(P<0.05);治疗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43.4±10.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1.8±1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早期应用NIPPV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治

    作者:李明兰;蒋晋安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2~15岁OSAHS儿童患者1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特点.行扁桃体切除和(或)经口内窥镜引导下腺样体切除109例,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3例,保守治疗6例,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109例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复查PSG: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下降、夜间血氧饱和度较前明显改善.结论:儿童OSAHS有其自身的特点,PSC是诊断的依据,纤维鼻咽镜检查及鼻咽侧位片有助于手术适应症确定.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手段,CPAP可以作为OSAHS重症患儿的术前术后的治疗方法.经内窥镜引导下电动吸切器行腺样体切除术具有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切除彻底,可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特点.

  • 不同时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赛

    目的:探讨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入院时即行NIPPV治疗作为早期组,41例患者首选使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12 h后疗效欠佳而使用NIPPV治疗作为晚期组。另有同为急诊住院但未使用NIPPV治疗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使用治疗24 h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及B型脑钠肽的变化情况,比较各组治疗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早期组及晚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早期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IPPV是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有效手段,常规治疗早期联用NIPPV较晚期使用疗效更佳。

  • 正压通气患者脱机前后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作者:李红;温智萍

    目的 探讨机械正压通气状态下患者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简便易行的准确方法.方法 对46例机械正压通气患者进行脱机前后CVP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相关检验,检验脱机前后CVP值与呼气末正压(PEEP)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辅助控制间歇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IPPV/AC+PEEP)模式通气患者脱机前后的CVP差值与PEEP值,经线性回归相关检验建立回归方程为;y=-0.941+0.994x,即PEEP值每增加1 cmH2O(1 cmH2O=0.1 kPa),脱机前后CVP差值增加0.994 cmH2O,二者呈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机械正压通气患者监测CVP时,不必断开呼吸机,所测得的CVP值对临床医生判断病情及补液治疗仍有指导意义.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杨洁;吴军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参数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PaCO2、PaO2和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 肺淋巴循环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智(综述);贺大璞(审校)

    目前,研究人员尚未对肺淋巴系统的结构和肺淋巴循环所参与的生理病理过程取得全面的认识。本文从肺淋巴循环的解剖、作为器官组成部分的肺淋巴循环参与体液引流并平衡肺部和腹部的体液及炎症过程中的淋巴液成分定性研究上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无创NIPPV联合咖啡因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撤机应用分析

    作者:闭宏娟;梁燕婷;韦秋芬

    目的 探讨经鼻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茶碱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撤离有创呼吸机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新生儿监护室孕周小于或等于32周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70例,撤机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NIPPV联合咖啡因治疗,对照组给予NCPAP联合氨茶碱治疗,并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治疗组撤离有创呼吸机后1、12 h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2),而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0).(2)并发症: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联合咖啡因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撤机拔管后,可以改善患儿的血气氧合指标,且重新上机例数较氨茶碱对照组少,从而提高了撤机成功率,但不会升高NEC、BPD、ROP病死率,对于减轻有创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 NIPPV在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治疗中对肺功能、动脉血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屹;曹优文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中对肺功能、动脉血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诊治的COPD患者1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2组分别采用常规临床综合治疗和NIPPV治疗,对比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肺功能变化、血气分析变化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治疗12个月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个月的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时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明显高于治疗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时SGRQ评分明显低于治疗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个月SGR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次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治疗12个月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呼吸道感染率,进而减少再次住院次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无创正压通气在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敏;陈攀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急诊科接受NIPPV治疗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常规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血浆脑钠肽(BNP)、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后30 min,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动脉氧分压/吸入氧体积分数(PaO2/FiO2)、HR、RR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BNP、APACHEⅡ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呼吸不协调,行气管插管.结论 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早期应用NIPPV,可快速改善患者氧合状态,稳定呼吸、循环,减轻心肌损伤.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冠心病房颤疗效观察

    作者:孙平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OSAHS伴冠心病房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生活干预(控制饮食、睡眠体位改变、适当运动、戒烟酒)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生活干预(控制饮食、睡眠体位改变、适当运动、戒烟酒)等。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1,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冠心病房颤突发事件,盐酸胺碘酮、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及相关呼吸机并发症等。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生活干预等治疗方法是控制OSAHS伴冠心病房颤临床症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可消除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减少冠心病房颤发生次数,从而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

  • 无创通气联合不同时机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登媛;周向东

    目的:比较无创通气联合不同时机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无创通气治疗同时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于无创通气治疗间歇期给予氧气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28/30)]、pH 值(7.40±0.06)、动脉血氧分压[(82.93±12.36)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2.00±6.92)mm Hg]、心率[(92.50±5.40)次/分]、呼吸频率[(16.00±3.00)次/分]、用力1秒呼气量[(3.20±0.50)V/L]及6分钟步行试验[(260.00±30.00)m]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6.7%(17/30),7.38±0.14,(79.75±12.76)、(65.03±8.90)mm Hg,(95.60±7.70)、(20.00±4.00)次/分,(2.90±0.50)V/L,(240.00±25.00)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同时联合雾化吸入药液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疗效。

  • BiPAP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作者:刘晓俊;杨恂;官和立;高凌云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BiPAP的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拒绝使用BiPAP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4.88%(2/41),与对照组[发生率为31.25%(1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5).结论 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是一种有效、简便、无创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 胸腺肽联合对氨基水杨酸治疗复治性肺结核

    作者:胡亚平;肖红云;刘涛;黄明英;吴祥福;石永英

    随着肺结核患者增多,结核耐药菌株增加,复治及难治性肺结核相应增多,成为结核治疗的一大难题,常规的抗痨治疗疗效不佳,十分棘手.2004年6月~2005年6月,采用胸腺肽加对氨基水杨酸钠(PAS)联合治疗复治性肺结核4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反比通气和PEEP对肺损伤TNF-α,IL-8,ET-1的影响

    作者:秦鑫;刘又宁;陈良安;陈天狮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中TNF-α, IL-8, ET-1的影响. 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 IRV组,呼吸频率30次/min,I:E=3:1,潮气量12 mL/kg,PEEP=0;PEEP组,呼吸频率40次/min,I:E=1:2,潮气量10 mL/kg,PEEP=20 cmH2O(1 cmH2O=0.098 kPa). 两组均以容量控制通气. 吸氧浓度(FiO2)=0.5. 在0, 30, 60, 90及120 min由右颈外静脉导管采集混合静脉血各3 mL,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内皮素1(ET-1)的含量. 实验结束后放血处死动物,右肺用于肺湿质量/干质量比率测定. 结果:两组BALF中TNF-α,IL-8,ET-1浓度,IRV组明显高于PEEP组(P均<0.05);两组血清中TNF-α,IL-8,ET-1浓度,在肺损伤后30 min均显著升高,明显高于肺损伤前(P<0.05). 各组随着时间延长,三种细胞因子逐渐增加. PEEP组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低于对应时间点的IRV组(P均<0.05);PEEP组肺干质量占肺湿质量(62±1)%,显著低于IRV组的(79±1)%(P<0.01). BALF中三种因子含量也与肺水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1=0.8972, r2=0.9518, r3=0.8978). 结论:PEEP比IRV能更好地减少急性肺损伤的肺部炎症反应.

342 条记录 15/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