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泪囊切开逆行置管治疗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

    作者:钟琳娜;梁素虹

    泪小管断裂后断端往往收缩藏于组织中,尤其是距泪小点6mm以上鼻侧断端,位置较深,新鲜伤口时尚不易寻找,对于陈旧性裂伤则寻找更困难,而反复长时间操作将增加组织损伤,降低吻合术后成功率.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我们采用泪囊切开逆向置管吻合术治疗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外伤时间在3个月以上)患者23例.所有患者自下泪小点冲洗不通畅,上泪小点冲洗通畅.术前均无鼻腔急性感染性疾病.手术方法:1%丁卡因棉片填塞同侧下鼻道.

  • 芋头汁致角膜损伤一例

    作者:黄娟

    患者孙××,女,50岁,因右眼内溅入芋头汁后红、疼痛、畏光、视物模糊半小时就诊.患者于半小时前刮芋头时,右眼内溅入芋头汁,红、疼痛、畏光、视物模糊,自滴氯霉素眼液无好转,故来医院就诊.检查:右眼睑轻度肿胀,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浑浊,荧光素染色阳性,房水清,瞳孔光定位存在,眼底模糊.诊断:右眼化学性烧伤.治疗:予滴1%丁卡因眼液后结膜囊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给予维生素C液,地塞米松氯霉素眼液,素高捷疗眼膏滴眼,2天后症状减轻,5天后痊愈.

  • 冲击波所致兔视神经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陈穗桦;姜涛;黄振平;王理理;郑晓刚;孙桂勤

    冲击波眼损伤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眼外伤,其伤后视力损害尤为明显.迄今为止,冲击波眼损伤的机制仍不清楚,许多实验研究集中于伤后脉络膜改变[1-5],然而脉络膜的变化似乎并不足以解释伤后严重的视功能障碍,对此我们进行此实验研究,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选择和致伤前准备:20只成年灰兔,6月龄,雌雄不限,体重2.5 kg.右眼为实验眼,1%丁卡因表麻下开睑器牵开右眼睑,剪去副眼睑,兔架固定.2.冲击波及致伤:冲击波由激波管产生,电子传感器记录冲击波波值和作用时间,正压峰值(300±28)kPa,持续时间(8.0±0.6)ms.距实验眼角膜1 cm,正向制伤.

  • 丁卡因在咽反射敏感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董海涛;崔婷婷;郭颖;安普根;马林

    目的:观察丁卡因在咽反射敏感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例因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需要口腔修复治疗的咽反射异常敏感患者为研究对象,修复治疗前使用1%丁卡因进行口咽部表面麻醉,观察患者麻醉效果、修复体完成效果、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其它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丁卡因麻醉效果均有效,治疗过程顺利进行,修复体戴入顺利,患者对治疗整体过程满意,未发现丁卡因不良反应.结论:丁卡因可作为解决咽反射敏感患者口腔修复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

  • 丁卡因表面麻醉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文森林;刘大磊;高雷顺;葛士波;郭治刚

    1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因交替性鼻塞伴间断性头痛1年余就诊.患者自1年前开始,每次因着凉后出现鼻塞,呈交替性发作,尤以夜间明显,偶有少许脓涕,伴间断性头痛,无涕中带血,无视物不清,无面部隆起,无耳鸣、耳闷,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且症状逐渐加重.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鼻中隔明显右偏,双侧下鼻甲明显肥大,鼻道未见新生物,双侧上额窦区压痛明显.鼻窦冠状位CT检查显示,鼻中隔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诊断:(1)慢性鼻-鼻窦炎;(2)鼻中隔偏曲.在局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双侧上颌窦窦口扩大、双侧下鼻甲电烧术,给予1%丁卡因棉片行双侧鼻腔表面麻醉2次后,患者出现答非所问、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率140/min,呼吸50次/min,血压90/60 mmHg,考虑为丁卡因引发过敏性休克.立即取出鼻腔内1%丁卡因棉片、停止手术,患者平卧、头低吸氧,给予地塞米松10 mg、盐酸肾上腺素0.5 mg、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g静脉滴注.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推入病房,给予心电监测、吸氧等对症治疗,3h后恢复正常.

  • 丁卡因过敏2例

    作者:孙国德

    1 病例报告例1 患者男,43岁.经鼻腔行垂体瘤切除术后2天,因鼻出血行双前鼻孔填塞,填塞前用1%丁卡因与3%麻黄素混合液行鼻腔黏膜麻醉,0.5 h后,双鼻腔溢出淡咖啡样分泌物,鼻翼及其两侧皮肤肿胀、并有水泡形成,上唇肿胀.24 h后抽出双鼻腔内凡士林纱条,见鼻腔黏膜坏死脱落.给予呋麻液及复方薄荷油交替点鼻,4天后皮肤水泡吸收、结痂.15天后脱痂并形成瘢痕,鼻翼仍肿胀,鼻腔黏膜恢复正常.25天后复诊,见双前鼻孔狭窄,直径约0.2 cm,考虑为鼻前庭皮肤坏死瘢痕形成所致,即给予前鼻孔扩张.目前仍在扩张中.

  • 作者:

    关键词:
  • 丁卡因表面麻醉所致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作者:蒋丽萍;龙开和;刘良发;方耀云

    目的:探讨丁卡因表面麻醉所致全身不良反应的病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不良反应者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和预后,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结果:11例不良反应者通过应急措施(吸氧、静脉输液、肌注和静注地塞米松等),全部抢救成功,无1例发生意外.结论:丁卡因不良反应发生与用药过量,患者对药物低耐量以及患者精神紧张有关,严格控制药物用量,适当应用镇静药和在丁卡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等措施可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三种方式丁卡因麻醉在电子喉镜检查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卫卫;李念胜;于志良;于海清

    目的 观察及评价在电子喉镜检查时三种不同方式丁卡因麻醉的效果.方法 121例需要进行电子喉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38例)、B组(43例)、C组(40例).三组均采用丁卡因麻醉,A组采用喷枪法,B组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法,C组采用断续雾化吸入法.比较三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B、C组恶心、呛咳反应患者数(3、2例)及无法完成全程检查的患者数(1、0例)少于A组(9、6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恶心、呛咳反应及无法完成全程检查的患者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丁卡因用量(38.0±2.1)mg少于A、B组(50.2±2.2)、(50.0±0.0)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丁卡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三种麻醉方法 中以间断式气动雾化吸入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丁卡因在预防气管插管拔管期应激反应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田春梅;高瑞英;佟香芝

    目的 观察丁卡因在预防气管插管拔管期应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46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二组手术前均给予肌内注射安定,阿托品,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胺诱导麻醉.观察组23例患者插管前应用1%丁卡因会厌、声门及气管内表面麻醉,2 min后再行插管.观察二组患者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1 min、5min患者HP、SBP、DB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插管前后HP、SBP、D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变化较观察组明显,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丁卡因在预防气管插管拔管期应激反应中的效果显著,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 丁卡因表面麻醉所致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作者:蒋丽萍;龙开和;刘良发;方耀云

    目的:探讨丁卡因表面麻醉所致全身不良反应的病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11/2560)不良反应者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和顶后,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结果:11例不良反应者通过应急措施(吸氧、静脉输液、肌注和静注地塞米松等),全部抢救成功、无一例发生意外.结论:丁卡因不良反应发生与用药过量、患者对药物低耐量以及患者精神紧张有关;严格控制药物用量,适当应用镇静药和在丁卡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等措施可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给予吸氧、静脉输液、地塞米松肌注或静注等能有效缓解不良反应.

  • 复方替硝唑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作者:游枫慧;吴雪梅;曾晓芳;黄显;郭碧娜;姜春娇

    替硝唑是继甲硝唑后研制的抗原虫及抗厌氧菌新药,疗效更高、疗程更短、耐受性更好.丁卡因具有较强的局麻作用,适用于表面麻醉和黏膜麻醉,二者合用治疗口腔溃疡,具有消炎止痛及抗菌的双重效果.我们采用卡波姆为基质,制备了复方替硝唑口腔溃疡凝胶剂,该制剂可延长药物在黏膜表面的滞留时间,增强了药物的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丁卡因在耳鼻喉科手术前咽喉喷雾法的优点

    作者:李宏

    目的 探究麻醉药丁卡因在耳鼻喉科手术前咽喉喷雾的优点及临床对比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耳鼻喉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分别施行普鲁卡因咽喉喷雾法和丁卡因咽喉喷雾法,分析比较两组麻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研究探讨丁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在耳鼻喉科手术中的优点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Ⅰ级例数大于对照组,Ⅱ级和Ⅲ级例数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卡因在避免其毒性作用的前提下,相较普鲁卡因用于耳鼻喉科手术前局部麻醉具有一定的优势,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素格;闫格

    氯普鲁卡因是继普鲁卡因、丁卡因之后新一代脂类局部麻醉药,具有起效快、麻醉效能强及毒性低的特点.我院自2004年3月始,将盐酸氯普鲁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叙述如下.

  • 腰麻后顽固性头痛治疗1例

    作者:卢启胜;朱晓玲

    1病例资料患者杨艾荣,女,44岁,体重51kg,AsAⅡ级,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失血性盆血.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宫术.于L2-3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插入2.5G腰麻针,见有脑脊液流出,注入由1%丁卡因2ml,10%葡萄糖1ml,麻黄碱1ml配成的0.5%丁卡因重比重液,留置硬膜外导管.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手术历时2小时,术毕按腰麻后常规护理.

  • 丁卡因对膀胱灌注丝裂霉素止痛作用的探讨

    作者:郑梅珍

    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常用于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也用于治疗膀胱肿瘤.然而,在膀胱灌注丝裂霉素过程中,部分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及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尤以膀胱肿瘤晚期不能手术的病人和术后第一次灌注的病人更为明显.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灌注前用0.5%丁卡因作膀胱粘膜表面麻醉,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硬膜外阻滞并发症1例报告

    作者:赵丽芬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诊断急性阑尾炎,拟行阑尾切除术.术前检查除血常规示白细胞略偏高外,血压、心电图等均属正常.行硬膜外阻滞麻醉,选T11~12间隙穿刺,置管顺利,回吸无血;即注2%利多卡因试验量4ml,平卧后测平面为T8以下,自诉两下肢有发热感觉,但肢体能动,生命体征平稳,追加0.25%丁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9ml,5分钟后开始手术,切皮时无痛,手术进腹时病人疼痛,术者感觉肌紧张,肌松欠佳,即追加上述混合液3ml,4分钟后血压降至86/45mmHg,即静注麻黄碱10mg,然后血压回升至原来的108/60mmHg水平.关腹时术者说腹肌很松.手术经过顺利,历时25分钟.

  • 布比卡因与丁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宝君

    目的 比较盐酸布比卡因与盐酸丁卡因比重液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拟行急诊剖宫产产妇,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B组(n=20)为0.75%布比卡因2 ml+50%葡萄糖0.5ml;D组(n=20)为1%丁卡因1 ml+10%葡萄糖1ml+麻黄素30 mg(1∶ 1∶ 1)液.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蛛网膜下腔给药,观察不同时间段感觉高阻滞平面、HR、SBP的变化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比对.结果 B组起效平稳不良反应少(P<0.05),D组血压、心率波动较B组明显(P<0.05),恶心呕吐发生者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布比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加以50%葡萄糖液增大了比重,对循环影响小、安全、不良反应少.

  • 奈普生栓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魏娜;许轶曼

    目的:探讨奈普生栓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及镇痛作用.方法:随机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肛塞袭普生栓1枚及口服米索前列醇片1片30min后行人工流产术50例.B组:宫颈采用直径为8mm的棉签浸湿2%丁卡因放置于进宫颈内口处5min后行人工流产术50例.结果:A组用药后宫颈扩张效果良好,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奈普生栓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有较好的扩张宫颈及镇痛作用,且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较低.

  • 丁卡因过敏反应报道1例

    作者:栗淑凤;冯海

    患者男性,50岁,因双侧鼻息肉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心肺功能正常,一般情况好,拟在表面麻醉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术.术前应用1%丁卡因棉片麻醉2次,取出棉片准备手术时,患者出现气急,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双上肢抽搐震颤,呼吸26次/min,浅而不规则,面色苍白,脉细弱,120~150次/min,血压10/7kp.

323 条记录 2/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