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亚甲蓝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冯国勋;王石林;魏学明;吴欣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e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发病率低,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的腹部血管性疾病,即使在发病率很低的肠系膜供血不全性疾病中,也仅占5%~15%[1,2].MVT多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占90%[3].由于MVT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较难明确诊断,病死率高,据报道MVT的病死率为14%~35%[4].现将我科近12年收治的MVT病例报告如下.

  • 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宋敏;赵树铭;刘凤君;郭辉;蒋天伦

    目的 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主要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以及血浆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 将16袋400 mL全血成分分得的新鲜血浆均分为两份,分别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MB进行病毒灭活,对照组不加MB但仍然进行病毒灭活光照过滤,检测各阶段标本凝血因子Ⅷ(FⅧ):C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FⅧ:C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病毒灭活后实验组血浆中FⅧ及Fib损失较大且含量未达制备冷沉淀的理论要求.结论 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中FⅧ及Fib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其损耗主要来自MB光化学反应,血浆病毒灭活后不宜用于制备冷沉淀.

  • 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刘鹏;林巍;林刚;陈晶;战跃福;陈建强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小结节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分组,实验组(A组)为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定位,实验对照组(B组)为术前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空白对照组(C组)为术前未定位直接行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术,统计各组的术前定位时间、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定位费用、术中探查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平均住院时间,通过对比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前定位时间:A组(17.55±1.94) min,B组(18.66±2.73) min;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A组10.34%,B组37.50%;术前定位费用:A组(1 227.07±97.05)元,B组(3 605.00±245.88)元;术中探查时间:A组(6.14±1.62)min,B组(5.88±1.79)min,C组(14.34±2.45)min;手术时间:A组(124.55±15.36)min,B组(129.81±22.00) min,C组(142.43±20.21)min;中转开胸率:A组3.45%,B组9.38%,C组45.71%;平均住院时间:A组(9.72±2.36)d,B组(10.31±1.60)d,C组(11.63±2.70)d.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定位费用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探查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平均住院时间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定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肺小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灵活的定位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作者:祝琴;孙治君

    目的:通过严格的筛查条件对早期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分析前哨淋巴结(SLN)对腋窝淋巴结状态预测的准确性。方法联合核素和亚甲蓝对266例全程在该科治疗的早期乳腺癌行SLNB ,然后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以病理检查为标准了解影响SLNB的相关因素。结果 SLN检出率100%,准确率98.50%,假阴性率4.44%,灵敏度95.56%;SLN的准确率与肿块大小、病理类型及腋窝淋巴结情况有相关性(P<0.01);SLN的假阴性率和肿块的位置相关(P<0.05)。结论核素联合亚甲蓝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行SLNB是可行的,SLNB可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态。

  • 亚甲蓝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业全;陈雪;陈万宁;杨清清;刘倩

    目的 探讨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94例,根据不同内镜检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04例行亚甲蓝色素内镜检查的为实验组,对照组90例行普通胃镜检查,比较亚甲蓝色素内镜和普通内镜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腺上皮肠化、不典型增生及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腺上皮增生和腺瘤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甲蓝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更高,有助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及诊断,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

  •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凤君;林武存;王甜甜;王泽容;刘璐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MB)法病毒灭活血浆在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方法 (1)建立MB法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操作规程;(2)用血凝仪检测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内FⅧ、Fib的含量(n=16);(3)电子秤称量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容量(n=25);(4)1%比例抽查并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输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病毒灭活后血浆内FⅧ、Fib含量和血浆容量与灭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血浆容量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血培养检测未见细菌生长;临床输注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MB法病毒灭活血浆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无菌操作.

  • 亚甲蓝和纳米炭混悬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利杰;李庄

    目的:比较亚甲蓝和纳米炭混悬液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的成功率及临床值.方法:从2007年5月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中抽取86例(T1 T2),按注射染料的类型不同随机分为亚甲蓝组和纳米炭混悬液组,其中亚甲蓝组44例和纳米炭混悬液组42例.染料被分4点注入,乳晕周围皮下和乳腺组织中.30分钟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将前哨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亚甲蓝组44例检出前哨淋巴结(Sentiel Lymph Nodes,SLN)41例(91.18%),SLNB的灵敏度为92.31%(12/13),准确率为90.91%(40/44),假阴性率为7.69%(1/13),假阳性率为0.纳米炭混悬液组42例,检出SLN40例(95.24%),SLNB的灵敏度为91.67%(11/12),准确率为92.86%(39/42),假阴性率为8.33%(1/12),假阳性率为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亚甲蓝行乳腺癌SLNB的准确率和灵敏度与纳米炭混悬液相当,而亚甲蓝费用低廉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亚甲蓝光敏效应对血液中细菌的灭活效果研究

    作者:胡小兵;熊鸿燕;宋建勇;王思雄

    目的观察亚甲蓝(MB)光敏效应对血液中细菌的灭活效果.方法采用定量杀菌试验观察杀菌效果.结果 MB光敏效应作用40 min,对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灭活指数分别为5.20、2.21、0.83和1.08;当血液按1/4稀释后,可使血液中的绿脓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浓度分别下降4.05、2.09和3.04个对数级.结论 MB光敏效应对血液中革兰阴性菌的灭活效果要优于革兰阳性菌.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280例

    作者:赵建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对280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外用中药膏剂和0.2%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280例中,治愈195例,占69.64%;显效42例,占15.00%;好转31例,占11.07%;无效12例,占4.28%,总有效率95.7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荐.

  • 磺化聚醚砜对光敏剂-亚甲蓝的吸附去除研究Ⅱ.磺化聚醚砜对血浆中亚甲蓝的吸附去除研究

    作者:田猛;孙晓青;钟锐;黄小华;黄方;孙树东;乐以伦

    研究了磺化聚醚砜吸附柱对血浆中亚甲蓝的吸附效果,并检测了流经吸附柱的牛血清白蛋白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过柱前后血浆中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磺化聚醚砜对亚甲蓝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聚醚砜对亚甲蓝的吸附效果;其对白蛋白的吸附较小;对血浆中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磺化聚醚砜对光敏剂-亚甲蓝的吸附去除研究 I.磺化聚醚砜的制备及其对水中亚甲蓝的吸附

    作者:钟锐;孙晓青;田猛;黄小华;孙树东;黄方;乐以伦

    采用气体三氧化硫法制备了磺化聚醚砜,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比较了聚醚砜和磺化聚醚砜两种吸附柱对水中亚甲蓝的吸附效果,并考察了不同流速和离子强度等条件对磺化聚醚砜吸附柱吸附和脱附亚甲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磺化聚醚砜对亚甲蓝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聚醚砜;磺化聚醚砜吸附柱在水溶液中对亚甲蓝的吸附去除能力明显大于在生理盐水中的情况,而脱附则是用生理盐水效果更好.

  • 血液净化吸附剂CAA去除血浆亚甲蓝对人血浆正常成分的影响

    作者:马育;夏云;杨晓兰;于明安

    亚甲蓝光处理法可以灭活血浆中多种病毒,随后去除亚甲蓝可以减少其产生的副作用 .本研究考查了交联琼脂包嵌凹凸棒珠CAA去除血浆亚甲蓝后对人血浆中部分成分的影响. 通过测定对照试样和过柱血浆中的部分生化指标、凝血指标及阳离子浓度变化,评价了CAA 的生物医学性能.血浆经CAA作用前后生化指标、钾、钠离子浓度指标几乎无变化;钙镁离 子浓度的增加和血氨浓度降低明显;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有明显延长(由42 s至53 s) .结果表明,CAA吸附剂保留了血浆的大多数重要性质,能有效去除血浆亚甲蓝而不会引起临床意义上的不良变化.

  • 几种吸附剂对血浆中亚甲蓝的去除研究

    作者:马育;杨晓兰;汤先觉;景淑华

    研究了交联琼脂糖包嵌活性炭CAAC-I和包膜活性炭CAAC-II及交联琼脂包嵌凹凸棒CAA对血浆中亚甲蓝(MB)的吸附性能,试图探索可用于有效去除血浆病毒光敏灭活药物MB的血液净化材料.试验表明,CAAC-I和CAA对血浆MB的吸附迅速而彻底,CAAC-II的吸附较慢.考查了一定MB浓度的血浆流过一定体积的CAA经历的吸附时间和吸附率的关系.对于MB含量为1 μmol*L-1的人血浆,25℃时按1 ml*min-1的速度流过10 ml CAA,可以使200 ml血浆中的MB降低95%以上.

  • 127.亚甲蓝-光灭活血浆替代新鲜冰冻血浆用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血浆置换

    作者:

  • 亚甲蓝和红光处理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功能活性的改变

    作者:

  • 用蒸馏水替代血浆溶解亚甲蓝进行质控的方法可行性探讨

    作者:李海云

    目的 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附录F.19方法对我站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含量项目进行检测方法验证和用蒸馏水替代血浆溶解亚甲蓝进行质控的方法可行性探讨.方法 分别检测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的标准质控血浆固相萃取后比色、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的水溶液固相萃取后同法比色和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1%乙酸甲醇溶液同法直接比色,三组数据相比较,检验固相萃取操作对亚甲蓝萃取程度影响.结果 与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的1%乙酸甲醇溶液直接比色相比,含有等量亚甲蓝水溶液和含有同浓度亚甲蓝的血浆经过Waters Oasis HLB小柱固相萃取到1%乙酸甲醇溶液中,再用分光光度计比色结果相比,亚甲蓝萃取率回收率在92.9%以上,且线性度好.结论 1)固相萃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亚甲蓝方法具有良好亚甲蓝回收率和可重复性,作为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含量常规质控方法是有效可行的.2)同样浓度的亚甲蓝蒸馏水介质和在血浆介质中固相萃取后检测得到亚甲蓝含量值基本一致,表明在血浆缺乏时,可用蒸馏水或1%乙酸甲醇代替血浆做亚甲蓝释放含量检测.

  • 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含量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作者:杨夏;翟春燕;白旭华

    目前亚甲蓝光化学照射技术(methylene blue plus light,MBP)照射血浆以灭活病毒,已在采供血机构广泛应用.资料表明血浆病毒滴度降低程度与所用亚甲蓝浓度有直接关系,但进入人体的亚甲蓝过多,会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且血浆的色泽也会由于亚甲蓝的过量存在而偏蓝,不易被患者接受[1].严格控制过滤前即光化学照射过程中血浆亚甲蓝的浓度水平,和过滤后即光化学照射后通过滤器滤除亚甲蓝血浆中亚甲蓝的残留浓度成为MBP法血浆病毒灭活的重要质量控制标准.我们反复实践,结合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抽检实际工作状况,建立了1套适用于常规工作、准确、稳定的检测方法和简便、有效的工作流程,报道如下.

  • 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对血浆蛋白浓度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作者:沈莉;李建民;梁晓虎;张爱红;孙晓红;张义兵;赵晓霞;田会

    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其病毒滴度减少程度与所用的紫外光照强度和亚甲蓝浓度直接相关[1,2].我们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前后血浆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以及照射后过滤吸咐亚甲蓝的血浆经速冻并终制备成冷沉淀制品中凝血因子的变化.

  • 1年保存期内病毒灭活新鲜血浆中凝血因子的质量调查

    作者:柏则蓉;葛健民;梁启忠;李长清;杨春晖;边国慧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后对1年保存期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30(人)份全血(400 ml/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将每份制备成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100ml/份),分成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分别检测保存0(制备期<1个月检测)、6、8、10、12个月后的2组各自的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及Fg含量变化.结果 与未灭活组相比,灭活组除FⅦ∶C含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他6种凝血因子含量在保存期内均明显下降(尤其FⅧ∶C和Fg下降为明显);0、6、8、10、12个月保存时间的FⅧ∶C含量(%)分别为灭活前58.7±20.1、59.6±34.0、52.0±35.3、57.5±34.7、54.1±31.2和灭活后45.8±13.9、49.3±23.5、44.6±21.7、49.7±22.9、43.9±20.7(均为P<0.05),Fg含量(mg/dl)分别为灭活前225.3±72.3、277.9±64.2、272.3±74.9、262.6±70.8、287.55±83.0)和灭活后188.8±54.7、205.8±54.0、205.8±54.0、220.2±66.7、202.2±56.8(均为P<0.05).保存0和12个月相比,FⅩ:C含量(%)分别为93.0±30.5 vs 83.1±18.0(P <0.05).结论 新鲜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处理后,1年冰冻保存期内起7种凝血因子含量相对稳定;MBP对凝血因子活性造成了一定损伤(尤其是Fg和FⅧ:C),但除FⅧ∶C外,其他凝血因子含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对血浆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核酸降解的研究

    作者:郑岚;黄宇闻;曹文俊;倪小菊;莫琴;王迅;钱开诚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核酸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e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灭活病毒前后的变化,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MB-P对基因组各结构区段的降解作用.方法含HCV的血浆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MB,经约30000Lux强度的荧光照射后,在不同作用时间点取样;将HCV全基因组序列分为互相重叠的8个区段,分别进行RT-PCR,分析基因组核酸的完整性;同时运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RT-PCR)技术观察核酸降解的动力学变化.结果基因组各区段RT-PCR结果发现,经过不同的光照时间,HCV基因组各区段的稳定性不同,第2、4、5、6区段对MB-P作用较敏感,基因组5'端区段和3'端区段经MB-P作用后的稳定性高于基因组其它区段;RT-PCR结果显示,随着光照时间延长,可被检测到的病毒核酸拷贝数逐渐下降.结论MB-P灭活过程中HCV基因组核酸被降解,而且基因组不同区段对光化学作用的反应性不同,提示RNA降解可能是病毒灭活的重要机制;检测病毒核酸稳定性以监测病毒灭活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843 条记录 34/43 页 « 12...31323334353637...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