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基因变异特征的分析

    作者:王大燕;王健伟;徐倏燊;温乐英;毛宇荣;于修平;洪涛

    目的研究我国轮状病毒流行株NSP4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对近年来从我国不同地区获得的27份人轮状病毒流行株的NSP4基因用RT-PCR进行扩增,克隆后进行全长cDNA序列分析,并利用Clustal×1.8,TreeView32及DNAStar软件与参比株Wa、KUN、AU-1、EW及来自GenBank的OSU、SA11、Hochi、US244、Bristol株的NSP4序列进行分析比较.采用PCR分型方法对VP7血清型进行鉴定,确定轮状病毒G型与NSP4基因型的关系.结果氨基酸同源性比较表明,我国轮状病毒不同流行株NSP4之间同源性为81.7%~99.4%,据此可将27株RV NSP4分为2组,分别以Wa株和KUN株为代表,其中以Wa组为主.组内同源性分别为92.0%~99.4%和92.0%~98.9%,组内变异率分别为0~8.5%及1.2%~8.5%.两组间变异率达16.6%~21.0%.氨基酸进化树提示在Wa组内包括3个亚组.轮状病毒G血清型与NSP4基因型之间的联系不确定.结论我国流行株NSP4基因主要可分为Wa组和KUN组,在Wa组内可形成三个亚组,并且在高变区有特征性的氨基酸位点.NSP4的变异与年份有关而与地域关系不密切.

  • 小睑裂综合征FOXL2基因突变分析及蛋白质结构预测

    作者:林立新;唐胜建;王小柯;孙岩;王艳丽

    目的 对小睑裂综合征(BPES)患者进行FOXL2基因突变筛选,并对基因突变前后的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研究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一、二级结构的影响,探讨该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临床确诊的7例BPES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PCR扩增FOXL2开放性阅读框及5'非翻译区,产物直接或克隆后测序.用PDH和ExPASy软件包对正常及发生突变后的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分析比较它们一、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 我们在1个Ⅱ型小家系的2个患者和1例散发患者中发现了FOXL2 901-930重复插入突变,而在正常人对照中,没有发现该突变.一级结构分析显示,FOXL2突变前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蛋白质等电点没有发生改变.二级结构分析显示,FOXL2为一跨膜蛋白,其聚丙氨酸肽段包含1个α-螺旋区,该螺旋区域位于跨膜区内;发生突变后,聚丙氨酸扩增,螺旋区域长度增加,从而使α-螺旋占整个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比例较突变前增加了4.1%,而β折叠与无规卷曲的比例相应下降.结论 经查实FOXL2 901-930重复插入突变是一新的突变,该突变导致了聚丙氨酸肽段的扩增(222-232插入10);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突变前后其编码蛋白二级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BPES发病密切相关.

  • 重组人促红素异构体唾液酸化程度分析

    作者:李响;史新昌;范文红;周勇;饶春明

    目的 检测分析重组人促红素(rhEPO)各异构体唾液酸化程度.方法 用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检测rhEPO原液的异构体等电点并计算分析异构体上电荷分布规律;用《中国药典》三部附录方法测定rhEPO总唾液酸化程度,再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分析rhEPO各异构体的唾液酸化程度.结果 在等电点3.6~5.1内定义并区分各异构体1~9,分析结果显示,相邻异构体唾液酸化程度相差l唾液酸分子.主要4个异构体(4 ~7)唾液酸化程度分别为13、12、11和10(mol/mol).结论 为rhEPO生物相似性评价提供支持,也为进一步解析rhEPO各异构体唾液酸组成形式分析奠定基础.

  • 稀土离子对BEL-7402细胞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影响

    作者:红枫;王夔;李荣昌;黄沛力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方法,考察了稀土离子作用于BEL-7402细胞后所引起的整个细胞蛋白质构象的变化.结果:在Hepes缓冲液介质中,1.0×10-4 mol*L-1La3+对BEL-7402细胞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作用1 h没有影响;作用2 h和3 h结果类似;作用3 h,1.0×10-4 mol*L-1的不同稀土离子相比较,使Random上升的程度是Yb3+>La3+>Gd3+.提示:稀土离子可使BEL-7402细胞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蛋白质很大一部分氢键作用发生了变化和蛋白质发生了聚集造成的.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翟勇平;宋萍;唐玉梅;于亚平;刘海宁;卢晓洵;杨敏;王学文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是一种与克隆性浆细胞增殖有关的蛋白质构象紊乱疾病.克隆性浆细胞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κ或λ)片段以异常的非溶解纤维状沉积在细胞外,终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1].AL进展迅速,中位生存期仅13.5个月,若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则只有4个月[2].

  • RIP3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及其表达对MCF7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

    作者:路灿;徐惠君;贾勇圣;佟仲生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RIP3基因的乳腺癌细胞株,并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及对MCF7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种乳腺癌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RIP3 mRNA的表达。以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 cDNA为模板,PCR扩增RIP3基因cDNA全长,将合成的RIP3编码区序列,克隆入mCherry载体的N末端,构建重组质粒mCherry-RIP3,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钙法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感染MCF7细胞,杀稻瘟菌素(4 mg/L)维持筛选,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荧光显微镜等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效率及蛋白定位。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aspase抑制剂Z-VAD-FMK处理下mCherry-RIP3-MCF7细胞的死亡形态及比例。结果 RIP3 mRNA在乳腺癌细胞中普遍低表达。RIP3基因成功克隆入载体。过表达mCherry-RIP3基因的MCF7细胞可见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定位于胞质。目的基因RIP3在转染细胞中为过表达。mCherry-RIP3转染后增强MCF7细胞对TNF-α联合Z-VAD-FMK诱导的细胞坏死的敏感性。结论成功构建RIP3基因过表达重组质粒,获得外源性RIP3稳定过表达的乳腺癌MCF7细胞株,mCherry-RIP3定位于胞质,并在TNF-α介导的程序性坏死中起作用。

  • 蛋白质构象教学中的联系和延伸

    作者:赵莉莉;汪军梅;解用虹

    为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联系和适度的延伸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空洞和乏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讲授"蛋白质构象"为例,进行了尝试.

  • 抗氧化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伟;张卓勇;许明;王建营;胡文祥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起因均与自由基有关.人体由于受到外源辐射、体内酶促或非酶促反应与一些有毒药物及毒物侵害都会产生自由基,适量的自由基可显示出独特的生理作用,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可损伤生物大分子脂肪、蛋白质、核酸分子,生成丙二醛等有害物质,影响生物膜功能或破坏蛋白质构象,引起机体损伤变性,产生生理病理变化.生物体内抗氧化作用主要是通过清除过量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系列病变而完成的.因此,研制和开发高效低毒的抗氧化性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综述了近些年来抗氧化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 蛋白质构象设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穿入的抑制物

    作者:

  •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毅;周冠怀;陈红专

    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是一种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亚砜类、吡咯酮类、醇类、表面活性剂、脂肪酸及其酯等16大类[1].由于它能增加药物透皮吸收,因此常用于激素、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高血压药及中药等局部透皮制剂中.其作用机制主要有改变角质层的微结构;增加脂质流动性;作用于一种或数种脂质成分和改变蛋白质构象等几个方面[2].本文就近几年PE研究的新进展,包括促进经皮吸收的新方法、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与其他透皮吸收促进剂的联合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PICK1蛋白83位点氨基酸对PDZ结构域的影响

    作者:冯永;乔木;卢宇婷;蒋亚建;王娜;朱丽君

    目的:研究PICK1 (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 kinase 1)蛋白PDZ结构域内83位点赖氨酸( K83)对PICK1和AMPA受体GluR2亚单位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对PICK1 PDZ结构域和GluR2 C末端4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对接模拟,然后将K83进行虚拟点突变,计算并观察突变后结构和键能的改变.利用实验室已有的野生型全长PICK1 cDNA质粒为模板,构建点突变质粒,与野生型GluR2共转到HEK293T细胞,观察两者在细胞内定位和分布的改变.结果:当野生型PICK1与GluR2共转染时,HEK293T细胞有大量PICK1和GluR2共定位的集簇(cluster).当我们把构建的PICK1突变体与GluR2共转染时,不同的突变体表现出不一样的改变.结论:改变K83位点的氨基酸结构,很可能会改变PICK1 PDZ结构域与GluR2 C末端结合所形成的疏水、氢键、静电相互作用,使得PDZ结构域与GluR2 C末端的结合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 无痛型心肌梗死与低血钠

    作者:沙立人

    目的探讨无痛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与低血钠的关系,无痛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心梗疼痛组与无痛组之间的血钠水平、住院病死率及伴发病,并求取低钠率和无痛率随年龄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无痛组入院首次血钠水平明显低于疼痛组(P<0.01);无痛组住院病死率大于疼痛组(P<0.01);无痛组的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伴发率大干疼痛组(P<0.01和P<0.05);患者低钠率与无痛率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0.987(P<0.01)和r=0.996(P<0.01).结论无痛型心梗与低血钠具有内在联系,受体构象可为此提供解读;纠正低钠血症可挽救更多的生命.

  • 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的功能

    作者:Rabenstein D L;赵丽娟;樊志萍;边玲

    内源肝素在肥大细胞内,是肥大细胞分泌颗粒的主要组成成分.内源肝素在医学上作为抗凝血剂使用,并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疾病中被作为首选药物.硫酸乙酰肝素(HS)在动物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且结构多样,同样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包括细胞黏附、调控细胞生长和增殖、发育过程和血液凝固、细胞表面结合脂蛋白脂肪酶和其它蛋白质、血管发生、病毒入侵和肿瘤转移.HS同样保护蛋白质不被降解,调控蛋白质通过基底膜转移,介导蛋白质内置.研究发现细胞表面的HS蛋白聚糖(HSPG)是动态的,它能快速向细胞表面转移并快速返回(t1/21-4h),并通过细胞变化改变HS的结构以应答细胞外信号因子,例如,生长因子.肝素和HS的作用机制涉及它们与蛋白质的非共价结合,以在蛋白质构象中发挥变化,促进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在细胞表面分离并作为生长因子的复合受体发挥作用.因为肝素和HS在调节生物活性方面的作用,在综述一些肝素和HS的功能之前,本文将探讨蛋白质-肝素相互作用的一些重要特点.

  • 家兔晶状体拉曼光谱实验研究

    作者:方立铭;李国柱;桂常青;张鹤

    目的:研究健康家兔晶状体拉曼光谱与晶状体蛋白构象的关系.方法:采用532nm激光激发健康家兔晶状体.测定其拉曼谱峰并计算酪氨酸残基双峰的强度比.结果:归属了家兔晶状体拉曼光谱中出现的谱峰并讨论了晶状体蛋白侧链酪氨酸的微环境.结论:家兔晶状体蛋白二级结构以折叠为主,而酪氨酸残基则大部分暴露在外.

  • 细粒棘球蚴ZW-5蛋白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

    作者:郭伶娜;朱佳佳;朱明星;赵巍

    运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和预测细粒棘球蚴ZW-5蛋白的生物信息.预测zw-5基因的信号肽和蛋白跨膜区域;通过软件模拟生成蛋白三级结构图像,并初步了解细粒棘球蚴ZW-5蛋白与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ZW-5蛋白含有207个氨基酸残基,是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ZW-5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域,α螺旋为主要折叠形式;该蛋白含有一个BTB结构域,并与Act57B、Act88F、Act87E、Act57B、BEAF-32等蛋白形成相互作用网络.

  •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余琳;马桂璋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是将随机多肽文库表达于丝状噬菌体的表面,并通过亲和筛选的方法找到目的基因及其表达的肽段.该技术在抗原表位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疫苗的研制和多肽药物的开发等方面都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 来源于CD14+的树突细胞分化过程中膜脂分子运动及蛋白质构象的变化

    作者:

    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免疫系统中功能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它具有独特的向T细胞呈递抗原的能力.为了研究DC分化过程中细胞膜性质和细胞蛋白质构象的变化,以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有更好的理解.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得到CD14+单核细胞,用人GM-CSF和IL-4诱导其分化为未成熟的DC后,加入TNF-α使其成熟.用荧光偏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各发育阶段细胞膜流动性及其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在CD14+单核细胞分化为未成熟和成熟DC过程中,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蛋白质的α-螺旋、β-片层、β-弯曲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均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成熟DC的膜脂分子运动比单核细胞和未成熟DC更为活跃,同时蛋白质的构.象的主要成分也显著减少.

  • Akt的PH结构域与其调节区的结合

    作者:季少平;沈岚;王吉村;刘新平;药立波

    目的从人T细胞中克隆Akt的PH结构域及其调节区基因并进行6-his和GST融合表达,研究二者的体外结合情况,为进一步研究Akt的调节区在其分子激活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方法以RT-PCR的方法从人T细胞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测序证明序列正确. 再将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A 和pGEX-4T-1中. 以IPTG诱导,获得Akt的PH结构域及其调节区与6-his和GST的融合表达. 表达的PH结构域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耦联的琼脂糖珠纯化,以pull-down法检测该PH结构域与6-his调节区的结合. 结果 Akt的PH结构域和调节区基因序列完全正确,得到与GST和6-his的融合表达,表达产物有较高可溶性. 结论 SDS-PAGE检测到 PH结构域可在体外与调节区特异地结合.

  • 人白介素16与HIV-1的CD4受体的相互作用

    作者:杨洁;刘次全

    目的:研究人白介素-16和HIV-1病毒受体CD4(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作用机理.方法:人白介素-16的结构保守区由SYBYL软件中的Biopolymer模块建立,其非保守区由LOOP SEARCH方法建立.结果:人白介素-16首先形成二聚体,然后与CD4的二聚体进一步形成HIL-16与CD4的复合物二聚体。接着,该复合物二聚体通过二硫键(Cys31-Cys31)形成HIL-16与CD4复合物的四聚体。结论:该相互作用模型有助于推测白介素-16的作用机制,也有益于全新抗艾滋病药物的合理设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