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压迫法在预防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压迫颈静脉法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效果.方法 将216例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的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在对照组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压迫颈静脉法,观察两组置管误入颈静脉情况.结果 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压迫颈静脉法进行PICC置管,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
骶前静脉出血处理的新方法--肌肉片压迫电凝法
在直肠手术游离骶前时骶前出血可以非常快速,出血量可以很大甚至可以致命.传统的方法包括术中纱布压迫、以及图钉嵌入等,然而这些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缺点.压迫法需要在24~48 h内拔除纱垫,可以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
压迫法治疗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三例
笔者对3例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了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UGCR),疗效满意.本组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41~70岁.分别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1例行射频消融术,2例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拔管后常规压迫止血.2例在术后第2天,1例在术后第3天诉右腹股沟肿、痛,经B超证实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12例
总结自1998年1月~2001年3月我院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的诊治情况.1 资料与方法1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男、女各6例,病程1~30天,年龄38~70(60.3±9.5)岁.临床表现:搏动性肿块12例,其中伴杂音10例,超声:大瘤体6.1*!cm×3.9*!cm,小2.0*!cm×0.7*!cm.造影术后发生6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后6例.诊断:超声检查发现穿刺部位血管外假腔与股动脉相通,Doppler示来回血流信号.超声引导压迫法:超声探头指引下压迫假腔与股动脉相通处,使血流信号消失,一般压迫30分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平卧24小时.
-
超声波引导下压迫法与注射凝血酶法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比较
-
超声波引导下压迫法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法治疗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先心房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与外科手术治疗心室间隔缺损对比研究
-
超声波引导下压迫法与注射凝血酶法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比较
目的评价和比较超声引导下压迫法(UGCR)和注射凝血酶法(UGTI)治疗心导管术后股动脉P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心导管术后股动脉PSA的临床特征,以及序惯接受UGCR和UGTI法治疗的经过和结果.男5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5±5.2)岁.发现股动脉PSA至接受治疗为平均(2.6±3.7)d,PSA平均直径(3.5±1.5)cm.
-
局部压迫法防治新生儿头颅血肿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分娩时胎儿在子宫中,颅顶盖和产母骨盆间接地相摩擦或婴儿产生时因产道强韧而胎头受压,或器械助产而使颅骨膜下的血管破裂,血液储积于患处造成的.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2.6~10%,男性高于女性,初产尤其是高龄初产妇多见.治疗上采取保守治疗,期待自行吸收,不主张穿刺,只有继发感染,血肿化脓,则需切开引流.对于较大的头颅血肿,吸收时间长,吸收同时会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因此新生儿头颅血肿的防治更有意义,我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特此提出与同道们商榷.
-
手术修补与超声多普勒引导下压迫法治疗医源性假性股动脉瘤
随着现代血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医源性假性股动脉瘤(iatrogenic femoral pseudoaneurysm,IFP)在临床上也逐步增多,其主要表现为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搏动性肿块、局部疼痛、淤斑等.手术修补和超声多普勒引导下压迫法(ultrasound-guided compression,UGC)是治疗IFP的主要手段[1].本研究于1999年12月~2003年12月共治疗16例IFP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就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评价.
-
球囊压迫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应用改良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共500例,其中包括双侧三叉神经痛8例及家族性三叉神经痛5例.年龄26~91岁,平均65.3岁.疼痛持续时间为8个月-38年,平均7.4年.均为经药物治疗无效或过敏及已经产生并发症者.多数患者在本次治疗前曾接受过其他外科治疗,其中包括微血管减压手术(MVD)36例,选择性射频热凝术(RF)64例,伽玛刀治疗12例.
-
长时间压迫法治疗白内障手术麻醉时眶内出血
白内障手术麻醉时发生眶内出血并不少见,1995年以来,作者在285例白内障手术中,遇8眼这种眶内出血病人,采用长时间压迫法结合采用长效麻醉剂,有效治疗眶内出血,降低眶内压并能继续完成手术操作,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一例
朱××,男,4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年加重5月而于1999年2月12日入院.检查:右眼视力数指/30cm(-16DS=0.06),左眼数指/眼前(-16DS=0.02).双眼核性晶状体浑浊,左眼明显.诊断:双眼并发性白内障,高度近视.A超测眼轴右为29.16mm,左为30.59mm.于2月18日在球后阻滞麻醉下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常规角膜缘切口,开罐式截囊,水分离晶状体核时发现核巨大,故扩大切口至180度,压迫法娩出晶状体核.此时发现眼压升高、前房消失,晶状体后囊与角膜内皮接触.由瞳孔区可见玻璃体腔内颞上侧有一球状棕黑色隆起,不断扩大,未超中线.疑为脉络膜上腔出血,立即关闭切口,前房注入林格氏液形成前房,同时于颞上侧赤道部巩膜做放射状切开,引流出大量新鲜积血,隆起脉络膜范围较小,眼压下降.
-
膀胱颈口气囊自动压迫法在前列腺切除术中止血作用观察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是开放手术中泌尿外科医生采用多的方法,我院于2000年开始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改用膀胱颈口气囊自动压迫止血法代替膀胱颈荷包缝合等法71例,取得良好效果.认为该方法简便易行,容易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现报告如下:
-
茎乳孔穿刺压迫法治疗面肌痉挛28例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面部发生不规则的肌肉收缩性疾病,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又称为半面痉挛.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常用的方法有茎乳孔面神经阻滞、无水酒精破坏术,前种方法易复发,后种方法因神经破坏后可致长久面瘫,病人不易接受.面神经梳理术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不易临床推广,而且术后可能发生行路不稳、面瘫、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等并发症[1].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0年12月采用茎乳孔穿刺压迫法治疗面肌痉挛病人28例,现将治疗方法总结讨论如下.
-
三腔二囊管在产科出血中的应用
产科出血是危及孕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以来,对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法控制产科出血21例,现报道如下。
-
经股动脉肝癌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压迫器的护理体会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数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非手术治疗[1]。临床有80%左右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介入治疗,是常被采用的手段,现如今已成为治疗肝癌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介入疗法成了患者的救命稻草。以往的介入术后通常采用手工压迫法达到止血目的,需制动24小时,患者经常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渗血,为预防以上并发症发生,血管压迫器在股动脉止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冷藏水囊压迫法治疗阴道大血肿23例体会
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产后阴道血肿23例,均采用冷藏水囊压迫法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
本文23例阴道血肿病例中,第1产20例,占86.95%;第2产3例,占13.04%。由院外转来15例,占65.21%;本院分娩8例,占34.78%。 -
压迫疗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假性动脉瘤4例
观察采用局部压迫法治疗2例桡动脉假性动脉瘤和2例足背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均取得成功.
-
前列腺摘除术后前列腺窝气囊递减压迫法23例报告
我院1998年~2001年6月,收治前列腺增生症126例,行开放前列腺摘除术52例,其中23 例前列腺摘除术后将气囊置于前列腺窝,并行递减压迫法,另29例将气囊置于膀胱,通过对比,前列腺窝气囊递减压迫法比气囊置于膀胱,术后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明显缩短,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