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比超声辅助与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气管切开(surgical tracheotomy,ST)的手术一直是临床上危重病患者救治常见的手术之一。1985年 Ciaglia等[1]首先报道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该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至少出现了6种 PDT 技术[2],由于其创伤小,床旁操作,操作相对简单,出血量少,因此经皮气管切开术是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的主要方式。PDT 的操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3],套管针穿刺进针过深可损伤气管后壁,甚至造成气管食管瘘[4],定位不准确,可能导致造口不能一次性完成,反复操作可能对气管损伤的概率增加[5],因此如何使得穿刺定位准确,损伤减少,这是在具体临床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学者研究通过纤支镜引导在直视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可使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而且操作快捷准确[6]。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超声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7-8]。本研究拟对比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与超声引导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现报道如下。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用套管针穿刺的优越性在于:该材料柔软,对血管刺激性小,能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便于肢体活动,不宜脱出,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1].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后果,特别是长期置管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2,3].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
静脉套管针退针芯时用指压法防止血液外溢
静脉套管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是抢救危重患者和需要手术及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中应用较多.以往在静脉套管针穿刺成功后,由于指压部位不当,造成穿刺成功退针芯时血液外溢,既影响连接输液器又影响穿刺部位的清洁,尤其遇到HBsAg阳性及有血液传播性传染病患者时,存在被感染的危险.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科采用恰当的指压部位,可有效预防静脉套管针穿刺成功后退针芯时的血液外溢.
-
静脉套管针退针芯时用指压法防止血液外溢
静脉套管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是抢救危重患者和需要手术及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中应用较多.以往在静脉套管针穿刺成功后,由于指压部位不当,造成穿刺成功退针芯时血液外溢,既影响连接输液器又影响穿刺部位的清洁,尤其遇到HBsAg阳性及有血液传播性传染病患者时,存在被感染的危险.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科采用恰当的指压部位,可有效预防静脉套管针穿刺成功后退针芯时的血液外溢.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1999年9月至2003年1月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小肺癌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7.3岁.查体或检查其他疾病发现无症状者13例,咳嗽20例,气短4例,胸痛5例,咯血3例,声嘶1例,发热1例.使用Siemens Somatom系列CT机定位,美国MD公司TECH型套管针穿刺病灶,经CT扫描确认套管针进入病灶后,选用21G、18G或16G自动活检针取材3~5次,送涂片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
-
肝外伤后严重胆瘘自愈一例
患儿男,4岁.因车祸致腹部闭合伤、左尺桡骨远端骨折急诊入院.入院时血压121/50 mmHg,血色素10.8 g/dl,腹穿可抽出大量不凝血,经输液后生命体征平稳.入院后第3天,患儿血色素、血压持续下降,经输液、输血不见好转,血色素降至5.3 g/dl,血压100/50 mmHg,故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内血性液1500 ml,肠壁黄染,肝右叶膈面裂伤长5 cm,深2 cm.清除坏死组织,大网膜填塞创面缝合创面,术后腹腔引流仅少量渗液(每天3~5 ml).第6天腹部B超发现左下腹大量积液(考虑因体位因素引流至左下腹),于左下腹麦氏点行套管针穿刺留置,引流出黄褐色液体1890 ml.术后每天经左下腹引流出胆汁性腹水150~400 ml,初为黄褐色,后为金黄色.B超显示积液局限于左下腹,于术后第27天停止穿刺引流.
-
腹腔镜术后腹壁切口疝一例
患者男,53岁.因右下腹隐痛3个月、突发下腹剧痛1d于2001年9月5日入院.病前3个月曾行经腹腔镜肝囊肿开窗、阑尾切除术,术中在麦氏点用10mm套管针穿刺开孔,并经该孔放置胶管引流,术后5d拔管.体格检查:腹平,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均阳性,以右下腹原穿刺部位重,肠鸣音正常.
-
一种改良的开放式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
1971年Hasson发明了开放式腹腔镜第一穿刺方法,迄今被认为是安全的手术操作.但由于进行该手术需要专用的手术器械,操作略为繁琐,在腹腔镜手术范围扩大,手术例数明显增多(半天手术日可以完成4~5台附件手术)情况下,特别在进行急诊腹腔镜手术时,开放式腹腔镜手术方法受到限制,多数医师选择闭合式气腹针穿刺和套管针穿刺.操作不熟练者或新学习腹腔镜手术的医师仍然畏惧盲目的脐孔第一穿刺.在手术和教学实践中,作者发明了改良的开放式脐孔穿刺方法--套管鞘直接插入法.此法在接受腹腔镜手术培训的医师中实践近千例,无失败、无并发症,特别适用于腹腔镜手术初学者.
-
超声刀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多用单、双极电切术[1].我院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CISH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手术方法采取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腹部及外阴、阴道消毒铺巾,置导尿管.脐孔直接插入气腹针,输入CO2气体至腹内压达11.25 mm Hg(1 mm Hg=0.133 kPa),脐轮上缘作0.5 cm切口,5 mm套管针穿刺、置镜.再取双侧髂前上棘内侧3 cm处,以两个10 mm套管针行第2、3穿刺,助手经阴道将子宫校正棒由宫颈穿入宫腔并穿透宫底固定.如行右侧圆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离断,将校正棒向左侧拉,使组织有一定的张力.右下腹操作孔放入超声刀,无损伤抓钳从左下腹操作孔放入帮助固定子宫.
-
套管针穿刺抽气治疗少量气胸30例
我科于1996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套管针(Braun 牌,1.7 mm×55 mm)抽气治疗少量气胸30例,使气胸吸收时间大大缩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时机和效果
自发性气胸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原发性气胸是由于胸膜下微小疱或肺大疱破裂所致.继发性气胸是发生在肺或胸膜疾病的基础上,形成肺大疱或直接损伤胸膜所致.临床通常采取卧床、吸氧、镇静、胸腔套管针穿刺抽气、胸膜腔闭式排气引流、药物胸膜粘连术等非手术疗法和开胸手术进行治疗.
-
静脉切开术配合双套管针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 45 例临床应用
在急救病人中,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静脉液路,快速输液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病人失血,血管硬化等因素,进行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有时手法熟练的护士反复操作半小时也无法穿刺成功.这时医生就必须进行静脉切开.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静脉切开术配合双套管针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 45 例效果较好.
-
治疗盆腔脓肿的新方法
应用套管针穿刺插入导管行闭合性冲洗引流,治疗单纯感染性盆腔低位脓肿15例,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并对作用机理作了比较详细的探讨。盆腔内和全身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互相影响问题、如盆腔内注入甲硝唑液静点青霉素就有协同作用。盆腔感染控制后,若以病理及治病菌的残存考虑再口服有效抗菌素以1周为宜。
-
颈外静脉穿刺套管针在烧伤抢救中的应用
我科1999年1月-2000年5月对20例重度烧伤患者行颈外静脉套管针穿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大年龄50岁,小年龄9个月,总计颈外静脉穿刺34次,应用套管时间3~10d.
-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方法改进
脑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检测、评价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具有准确、直观等特点。因其所具备的特点,故脑血管造影在研究中也被广泛用于检测CVS的有无、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等。是研究血管痉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也有较多报告称在兔、猫、鼠等小动物模型上脑血管造影死亡率较高。我们在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家兔在造影后经常死亡,或出现昏迷、偏瘫、血尿等并发症,对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改进了以往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插管至主动脉弓的造影方法,参照临床应用的经肱动脉穿刺逆行椎基底动脉造影方法,采用22号套管针穿刺腋动脉法行基底动脉造影。具体方法为:家兔麻醉后,仰卧位,穿刺侧前肢上部(腋部)备皮。消毒后,纵行切口约1.0cm,分离出腋动脉及肱动脉上段0.6cm,穿一根4号丝线,轻提起远侧血管,以利穿刺。以22号套管针穿刺腋动脉,拔出针蕊后有血液喷出。连联之通后可注入2ml生理盐水。抽取造影剂(Angiography)2ml加入0.5ml生理盐水快速推入。造影术毕可再次向血管内推入生理盐水5ml,拔针,压迫局部血管止血,无效时可结扎血管。我们以此法对28只家兔行60次血管造影,无一动物死亡或出现造影并发症。所有动物多于造影后40分钟苏醒,醒后动物运动均正常,可进食、饮水。无肢瘫及造影侧肢体缺血表现。仅有两只动物在解剖血管时误伤神经,术后造影侧前肢末节下垂,但并不影响动物正常运动,肌力也正常。造影结果基底动脉显影清晰,并可见到wiuis环显形。由于解剖上特点,腋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延续,兔前肢侧支循环十分丰富,结扎腋动脉并不可引起前肢缺血表现,椎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由于腋动脉、椎动脉开口处与锁骨下动脉近端及主动脉弓间存在压力阶差,故造影时造影剂多直接进入椎动脉,较少由锁骨下动脉及主动脉弓处流失。故可大大的减少造影剂的用量(仅为他法1/2左右)。从而减低造影剂的毒副作用。又由于该法无血管内插管等因素的干扰,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避免血管内插管所带来的损害及干扰。并且本法具有简便易行、损伤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因此我们认为腋动脉穿刺基底动脉造影方法可较好的解决兔模型造影死亡率高的问题。
-
大量输液(血)于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麻醉一例
患者,女,49岁。术前诊断:(1)多发性肝囊肿、肝功能不全;(2)先天性多发性肾囊肿(双侧)肾功能不全。ASAⅣ级。术前给予利尿、保肝对症处理,拟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术。麻醉管理:选择静-吸复合麻醉。术前药未用,面罩吸氧,以18号套管针穿刺建立静脉通道,滴入东莨菪碱0.3mg、咪唑安定5mg,待病人入睡后完成桡动脉(左侧)穿刺置管测动脉压,静脉注射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1mg、异丙酚5ml(50mg)、琥珀胆碱100mg,完成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频率14次/分,吸入氧浓度为50%,潮气量450ml,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2mm Hg,鼻咽温度36.0℃,SpO2100%,直接动脉压128/90mm Hg,给予维库溴铵6mg、芬太尼0.1mg静脉注射,中心静脉压为16mm Hg。
-
介绍一种用贝朗套管针穿刺时血液不外溢方法
套管针在临床护理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套管针的型号与品牌也很多.现介绍一种使用贝朗套管针穿刺过程中避免血液一并溢出的预防手法.按照贝朗套管针穿刺指导进行操作时,有时会出现虽然按压了穿刺血管,但抽出针芯的同时还是有血液随之溢出,此现象会一时让人手足无措,并污染穿刺部位.为此,我在使用贝朗安全留置针过程中对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避免了套管针穿刺成功后退针时血液溢出现象.
-
套管针穿刺方法改进
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血管硬化、管腔狭窄,给护士穿刺造成了困难.肿瘤科采用新方法,大大提高了套管针的穿刺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
康惠尔贴膜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静脉炎是病人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1].目前认为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和疼痛主要为刺激性强和浓度较高药物对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本组均采用套管针穿刺,不易损伤血管.但留置针可刺激血管内膜,使渗透压改变,从而导致炎性因子渗出,引起局部肿胀,并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2,3].2005年以来我科将康惠尔透明贴敷料用于治疗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实验性血管痉挛模型造影方法的改进
脑血管造影是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检测、评价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具有准确、直观等特点.故脑血管造影在研究中也被广泛用于检测CVS的有无、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等,是研究血管痉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也有报告称在兔、猫、鼠等小动物模型上脑血管造影死亡率较高.我们在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家兔在造影后经常死亡,或出现昏迷、偏瘫、血尿等并发症,对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改进了以往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插管至主动脉搏弓的造影方法,参照临床应用的经肱动脉穿刺逆行椎基底动脉造影方法,采用2号套管针穿刺动脉法行基底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