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化血红素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红蛋白表达影响

    作者:孙江丽;孙志扬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ast,CA)是急救医学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而脑复苏成功与否,是心肺复苏后成功的关键.组织的严重缺血缺氧以及复苏后组织再灌注则是CA后脑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脑红蛋白(nueorglboin,Ngb)是德国学者Burmester等[1]在2000年发现的一种主要位于脑内神经元的携氧球白,能可逆地结合O2,在脑缺血缺氧时,Ngb在神经元中表达增加,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可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性损害.本实验通过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研究复苏后不同时间点Ngb在mRNA水平表达变化规律,探讨Ngb在CA后脑缺血缺氧损伤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也为氯化血红素(Hemin)防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病理机制

    作者:刘郁;张海鹏

    急性脑卒中、心脏骤停,中毒等因素引起的脑缺血缺氧,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因.这种损伤的发生机制近年展开的研究较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聚焦超声辐照百会穴对HIBD大鼠的神经康复作用

    作者:廖丛;周江堡;胡文静;李东;司维;王智彪;张晓萍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穴位治疗对HIBD大鼠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灸组、超声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成HIBD模型.术后7、14、21 d分别用悬吊实验检测大鼠前肢肌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超声组肌力明显优于模型组,GAP-43蛋白及mRNA的表达超声组高于模型组,且超声组和针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聚焦超声穴位治疗可上调GAP-43的表达,促进HIBD大鼠神经功能的康复.

  • 丰富环境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名杨;朱路文;叶涛;姜云飞;唐强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围生期窒息的严重并发症。丰富环境是促进感觉、认知及行为能力提高的居住条件。丰富坏境能在行为学、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三个层面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修复。丰富环境可能通过调控各种因子的分泌与释放,增强突触可塑性,诱导神经元再生,抑制其凋亡,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行为学及形态学的改变。

  • 神经节苷脂-1与康复训练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珂;杨会娟;马俊;候梅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1(GM1)和康复训练对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幼鼠建立HIBD模型,分为对照组、GM1组、康复训练(R)组、GM1+康复训练(GM1+R)组及假手术组。各组大鼠采用悬吊试验、斜坡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进行评定。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额叶皮质神经元活化型caspase-3表达。结果各组间悬吊试验、斜坡试验结果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从高到低依次为假手术组、GM1+R组、R组、GM1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寻找平台潜伏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GM1组较假手术组长(P<0.05)。GM1组和R组的海马、额叶皮质活化型caspase-3水平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GM1组、R组及GM1+R组海马活化型caspase-3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和GM1+R组额叶皮质活化型caspase-3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额皮质活化型caspase-3的表达与悬吊试验、斜坡试验结果正相关(P<0.05),与水迷宫试验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应用GM1对HIBD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联合应用存在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神经元末梢突触后存在大量活化型caspase-3有关。

  • 丰富环境对缺血缺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宋名杨;朱路文;叶涛;姜云飞;赵彬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丰富环境组,各组又分为术后7d、28d两个亚组(n-6).采用Rice-Vannucci经典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干预,丰富环境组予以早期抚触及丰富环境刺激治疗.术后7d、28d采用水迷宫检测方法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结果:术后7d、28d,与模型组比较,丰富环境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BDNF表达升高(P< 0.05),TUNEL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丰富环境能改善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的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损伤幼鼠的行为学及其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作者:全莉娟;陈晓;王珺;应德霞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行为学及其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15日龄SD大鼠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脑损伤模型组: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并置于含8%氧气和92%氮气的缺氧环境中,以此作为脑损伤模型;康复治疗组:造模后连续两周给予触摸(20 min/d)、丰富环境刺激(30 min/d)和平衡木训练(30min/d);假手术组:行左侧颈总动脉分离术后不作结扎及缺氧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康复治疗两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平衡木实验、步伐失误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测定血浆、脑组织和脊髓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治疗组大鼠的平衡木实验评分增加1.6(P<0.01),步伐失误率增加8.07%(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增加18.1s(P<0.01),2min内跨越原平台的次数减少6次(P<0.01),血浆、脑组织和脊髓中CGRP含量分别增加18.94pg/ml、103.38pg/ml和197.26pg/ml(P<0.01);与脑损伤模型组相比,康复治疗组大鼠的平衡木实验得分减少1.8(P<0.01),步伐失误率减少15.59%(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减少10.5s(P<0.05),2min内跨越原平台的次数增加4次(P<0.05),血浆、脑组织和脊髓中CGRP含量分别减少13.91pg/ml、86.57pg/ml和120.16pg/ml(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两周对脑损伤幼鼠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并能增加血浆、脑组织和脊髓中CGRP的含量,但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 视黄酸受体β在针灸提高脑损伤幼鼠运动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张礼萍;邹丽萍;白丽敏;吕忠礼

    目的:本实验以围生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为模型,采用电针灸干预,从神经再生的角度入手,探讨视黄酸受体β在电针灸对于脑损伤幼鼠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围生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模型,共分3组:假手术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组和脑损伤后针灸组.采用电针灸仪针刺百会穴和大椎穴2周,在21天对幼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记法检测视黄酸受体B(RARB)在大鼠脑内定量定位的表达变化.结果:①生后21天进行的神经行为学评定表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削弱了幼鼠的运动功能,而2周的电针灸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改善(P<0.05).②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脑损伤后RARB表达明显降低,而电针灸后RARβ表达升高(P<0.05).结论:2周的电针灸提高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运动功能.RARB表达的变化从新的角度解释了电针灸有益于脑损伤幼鼠康复的神经再生机制.

  • 胎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时一氧化氮合酶与线粒体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抑制剂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华;姚珍薇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与线粒体介导凋亡过程中能量代谢、细胞色素C和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相互关系及其抑制剂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建立胎鼠宫内窘迫模型.②分为5组:对照组、急性缺血组、治疗1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2组.③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细胞色素C的胞浆释放量;检测胎鼠脑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表达量[以吸光度(A)值表示],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分析不同时段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细胞色素C胞浆释放量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的变化趋势.结果 ①急性缺血组在5 min,15 min两个时间点nNOS A值明显高于治疗1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两组nNOS 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iNOS活性明显高于治疗2组(P<0.05),且两组i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急性缺血组缺血5 min,15 min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缺血30 min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虽高于急性缺血组,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2组各时间点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2组的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④在5min,15min两个时间点,急性缺血组及治疗1组的细胞色素C胞浆释放量和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缺血30 min时,治疗1组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计数较急性缺血组虽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2组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治疗2组各时间点的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与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计数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①nNOS和iNOS介导了宫内窘迫不同阶段的胎鼠脑神经细胞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损害、细胞色素C的胞浆释放及caspase-3表达的增加.②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在一定时间内对胎鼠脑急性缺血期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和神经细胞凋亡有预防作用.而氨基胍(AG)对胎鼠脑缺血再灌注期的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和神经细胞凋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内质网和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联合作用

    作者:卢敏;张华;漆洪波

    凋亡,即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决定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人类许多疾病都与其相关,如爱滋病、神经变性性疾病、骨髓发育不全综合征、酒精中毒性肝病、缺血性损伤,尤其宫内窘迫所致胎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神经细胞的凋亡,更是目前关的焦点,凋亡程度与胎儿乃至新生儿的脑发育、智力发育密切相关.

  • 干细胞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

    作者:母得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存活患儿中约25%遗留后遗症[1].HIE不良预后与其独有特点有关.首先,HIE病因是围生期窒息,常损伤严重;其次,因患儿处于发育期,相对较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可致较严重的神经损害[2];此外,诊断相对困难,部分患儿只能进行回顾性诊断,故治疗滞后;而且,除亚低温可改善中度HIE患儿预后外,目前对该病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3].因此,探讨对HIE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新生儿科专家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新生动物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 HI)性损伤的基础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诱导干细胞(induce stem cells)的内源性增殖或移植外源性干细胞,治疗因损伤所致神经元死亡的替代疗法,可能成为今后治疗HIE的有效方法,因此具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 核转录因子κB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于秋红;薛连璧;张红霞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保持静息状态,当细胞受到外界信号刺激后NF-κB被激活,参与一系列病理和生理过程的调控.本文主要探讨NF-κB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扮演的角色.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脑缺血缺氧损伤发生后NF-κB被激活并引起细胞死亡,亦有人提出NF-κB活性下降可能加重脑缺血缺氧,诱导神经元死亡,NF-κB活化则为神经保护作用.NF-κB活化到底起损伤还是保护作用仍有争议.

  • 红细胞生成素:一种新的神经保护剂

    作者:陈婷方;侯冰;任长虹;吴祖泽;张成岗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作为细胞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在体内和体外均显示出显著的神经保护功能.该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抗凋亡、抗氧化、促进血管再生等机制实现.大剂量EPO能通过血脑屏障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EPO经人工改造后可消除造血系统不良反应.EPO的临床应用有望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在缺氧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梁卫兰;吴希如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常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一直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近的研究表明,神经细胞过度兴奋、Ca2+内流是缺血缺氧性脑神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主要环节[1].因此,探讨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细胞过度兴奋、损伤的保护途径,对于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有重要的指导价值.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本研究利用体外神经细胞缺氧模型,观察了NMDA受体阻断剂AP-5和MK801在缺氧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 p66Shc基因敲除对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孔祥溢;关健;王任直

    目的 探讨p66Shc基因敲除对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 将C57小鼠分为假手术组(野生型,sham operation,SO)、HIBI野生型组(hypoxic-ischemic wild type,HI-WT)和HIBI-p66Shc基因敲除组(hypoxic-ischemic knock-out,HIKO),每组20只.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浸入低氧环境的方法制备小鼠HIBI模型.随后对各组小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HIBI损伤灶体积、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和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进行测量和比对.结果 HIBI造模24 h后,HIKO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87±0.30)低于HIWT组小鼠(2.49±0.26),HIKO组小鼠脑梗死灶体积[(22.66±4.20)mm3]小于HIWT组小鼠[(27.31±3.23)mm3],HIKO组小鼠血清NSE含量[(8.97±0.74)ng/ml]显著低于HIWT组小鼠[(11.26±0.68)ng/ml],HIKO组小鼠脑组织IL-1β含量[(1.72±0.30)ng/ml]显著低于HIWT组小鼠[(2.07±0.28)ng/ml],P均<0.05.结论 p66Shc基因敲除可通过降低小鼠HIBI发生后脑组织IL-1β的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 四川省1999年医学科研进展(下)

    作者:宋永莉;杨莉

    1.新生儿围生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SPECT脑血流显像和临床研究四川省人民医院采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先进技术,在国内率先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正常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儿、HIBD患儿的CBF变化.该研究有以下创新及发现:(1)建立了新生儿99mTc-ECD SPECT脑血流显像的常规方法,从12例正常新生儿获得的脑血流显像的图像特征和CBF的分布规律,与成人和儿童比较有明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生儿的实际状况,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 天麻素改善氯化钴诱导大鼠缺氧性脑神经元损伤的效果

    作者:鲍月宁;曹传宇

    目的 研究天麻素对氯化钴诱导大鼠缺氧性脑神经元损伤的修复作用,为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7d后按照培养皿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天麻素组及天麻素对照组,并实施相应处理.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神经元相对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EphA4表达的差异.结果 空白对照组神经元细胞相对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模型组神经元细胞相对活力显著低于天麻素组、天麻素对照组,天麻素组神经元细胞相对活力显著低于天麻素对照组(P<0.01).模型组神经元细胞LDH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天麻素组、天麻素对照组神经元细胞LDH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模型组神经元平均累积吸光度(IOD)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空白对照组神经元平均IOD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天麻素能够显著降低大鼠缺氧损伤神经元EphA4表达水平,抑制神经元细胞LDH活性,增强细胞相对活力,对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妊娠糖尿病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发生HIE、低血糖脑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霖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E)、低血糖脑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足月分娩的GDM孕妇197例.按照HbA1c水平将其分为A组(HbA1c<5.5%,n=39)、B组(HbA1c=5.5%~6.5%,n=114)和C组(HbA1c>6.5%,n=44).比较各组新生儿发生脑损例数与脑损伤种类情况,分析HbA1c水平与新生儿脑损的相关性.结果 :C组新生儿脑损发生率为70.45%,均高于A、B组的28.20%、40.35%,且B组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M孕妇HbA1c水平与新生儿HIE及低血糖脑损均呈正相关(r=0.401、0.389,P<0.05).结论 :新生儿发生脑损风险随着GDM孕妇HbA1c水平升高而增加.

  • 我国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研究文献作者合作度分析

    作者:范建华;梁敏;陈明明;陈丽容;潘小霞

    目的:通过对我国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实验研究的作者研究能力和合作关系的分析,揭示我国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历程.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获取国内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的题目和摘要,以Endnote格式导出,BICOMB抽取和整理关键词信息生成矩阵,借助Ucinet的NetDraw可视化软件绘制图谱.结果:共有1 731位作者在1998-2015年期间从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相关实验研究,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的47位作者共发文188篇.对188篇文献所有合著作者关系进行聚类分析,从22个研究团队中选出5个研究团队.结论:我国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实验研究起步较晚,各团队研究特色鲜明,团队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同时应加强针灸和康复训练在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瓦斯爆炸伤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αmRNA与c-fos基因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桂芝;任文杰;秦祖暄;王小民;吴松远;刘雅;刘林洪;刘良明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mRNA(PKCαmRNA)与c-fos基因蛋白(c-fos)的表达在瓦斯爆炸致大鼠脑损伤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瓦斯爆炸伤大鼠实验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αmRNA,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c-fos基因蛋白.结果PKCαmRNA与c-fos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均有少许表达.大脑皮质、海马PKCαmRNA 24 h、48 h及72 h组的表达明显增强,且48 h达高峰(P<0.01);脑皮质、海马c-fos基因蛋白0.5 h表达开始有明显增加,4 h达高峰,以后强度逐渐降低,第5日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瓦斯爆炸伤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可促进脑神经细胞蛋白激酶CαmRNA的表达,PKCαmRNA可调节c-fos基因的表达,二者均参与了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