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应用安浮特克的护理
真菌感染是临床上较顽固的一类疾病,在长期使用大剂量抗菌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癌药物的肿瘤危重症患者身上,发生条件致病的内脏真菌感染的情况日益严重,尤其是肺部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常常是患者致死的原因之一[1].
-
牙源性囊肿的动物模型
由于大多数牙源性囊肿发生在颌骨内,其生长具有相当的隐匿性,待临床发现时病变往往已存在很长时间,因而仅采用人体病变的手术标本进行研究观察,很难涉及囊肿发生的始动因素和早期改变.通过在动物体内诱发囊肿,模拟人类颌骨囊肿发生发展过程,无疑为认识囊肿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手段.然而迄今为止,旨在模拟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的动物实验均未能获得满意结果,所诱发的囊肿无论在发生条件、组织学形态和后续行为等方面均与人类自然发生的颌骨囊肿相差甚远[1].但这些研究为揭示囊肿生长发育早期变化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间接实验证据.归纳以往的动物实验,主要是采用3种方法来诱发囊肿的,包括上皮种植、牙胚移植和暴露牙髓腔.作者着重回顾了前2种实验方法所诱发的非炎症性囊肿,并就其与人类牙源性囊肿的相关意义进行讨论.
-
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砷
在食品中砷的测定方法目前采用DDC-Ag比色法和砷斑法,前者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操作手续繁琐,所用试制要纯化,后者只是半定量方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矿泉水水质分析中国家已颁布标准,但测定食品中的砷还没有国家标准.本文探索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测定食品中砷的佳仪器条件及氢化物发生条件,探索了介质及还原剂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pb、Sn、Cu、Zn四种元素的干扰情况进行了试验.在测定条件下,砷的线性范围为0~30ng/ml,检出限为0.41ng/ml,回收率95.2%~101.6%,10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5.64%,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食品中砷的检测,获得满意的结果.
-
艾滋病与皮肤肿瘤
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文献报道皮肤肿瘤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学者调查发现,在艾滋病患者中,皮肤肿瘤如卡波西肉瘤(KS)、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Bowen病及恶性黑素瘤(MM)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一般人群均高,且肿瘤生长更快,更具有侵袭力.下面将艾滋病患者经常伴发的皮肤肿瘤作一介绍.
-
食品及生物样品中微量锡的测定
锡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中子活化法、分光光度法以及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本文选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通过对氢化物发生条件及仪器条件的试验,降低了各个参数的影响以及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并对精密度、准确度以及检出限等进行了研究探讨,满足了生物及食品样品中微量锡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
职业病发生条件和发病特点
职业人群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一定就会产生职业性损害,即发生职业性疾病(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伤残或死亡.形成这科结局,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职业人群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产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可有极大差别,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及早识别和合理评价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以及个体危险因素,并针对三者之间的联系,采取措施、阻断其联系,才能预防职业性损害.故对职业人群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要按其所在工作岗位、地点、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时间等,并结合个体危险因素分析,做出综合评价.
-
以泛发性带状疱疹就诊的艾滋病1例
患者由于HIV的感染,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出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并播散.现将该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食品中总砷和总锑
目前,砷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DDC-Ag比色法和砷斑法[1],前者有较高的灵敏度,但重现性不好,后者操作手续繁琐,所用试剂需纯化;锑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孔雀绿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1],前者操作繁琐,条件严格,而且还需要毒性很大的苯进行提取,使该方法难以推广,后者灵敏度较低,仪器价格昂贵.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在环境[2]、地质[3]、卫生[4]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总砷和总锑的佳仪器条件及氢化物发生条件,介质及还原剂用量的影响,并对Bi3+,pb2+、Fe3+、Ca2+、Mg2+等离子的干扰情况进行了试验.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茶叶进行了6次测定,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5%,检出限为0.6μg·L-1;锑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71%,检出限为0.27μg·L-1.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同时检测食品中总砷和总锑,获得较满结果.
-
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3个条件的探讨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此方法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于观察,但在教材和教参中,对该实验的操作条件只是做粗略描述,因此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常常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如镜面发暗,不光亮,甚至不能产生银镜等.鉴于上述问题,我们以此为课题进行开放性探究,对以下3个条件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