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手术后低钠血症3例分析

    作者:常保国;郭秀生

    颈椎手术后低钠血症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临床易被忽视,作者所遇3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4岁.因颈部外伤后四肢麻木、无力5 h,于1998年7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颈5、6骨折、颈髓损伤并高位不全瘫痪.7月25日术前系列检查血钾3.8 mmol/L、钠130 mmol/L、氯106 mmol/L.血钠低,未引起重视.入院后持续颅骨牵引.于7月31日在全麻下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神经症状恢复不明显.8月11日晚出现烦躁、失眠、精神错乱.急查电解质血钾3.8 mmol/L、钠116 mmol/L、氯98 mmol/L,考虑低钠血症,给静脉点滴3%氯化钠,4 d后血钠恢复正常,上述症状消失,于9月4日出院.

  • 前路减压 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作者:宋波;李垠;秦入结;史东平

    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24例,经术后随访,取得较好疗效.

  • 介绍一种新型颈椎前路钢板--安全固定板(secuplate)及临床应用

    作者:马远征;隰建成

    为解决颈椎退变性疾病前路减压术后植骨块移位、融合率低和后突畸形等问题.早期主要是AO小钢板和Caspar钢板(梯形钢板),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是Orion钢板及颈椎自锁钢板(CSLP).近,Scient'X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安全固定板(secuplate)的新型颈椎前路钢板,经临床试用,疗效良好.本文简要介绍其结构原理、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鹭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Ⅰ组(46)和Ⅱ组(46).Ⅰ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进行治疗,Ⅱ组采用自体骨植骨融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使用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者相比,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更值得广泛应用.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

    作者:赵俊华;马双玲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植骨及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及椎间高度维持情况及椎体稳定性.结果:20例获得牢固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未发生骨不连及钢板螺丝钉松动滑脱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内固定应用于颈椎骨折合并截瘫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维持椎间高度,避免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并发症,有利于截瘫的恢复.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手术操作原则,此手术是安全的,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椎管前路减压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

    作者:胡德志;沈祖泓;陈信军;杨林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Z-plate或K-plate钢板内固定、髂骨植骨对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的作用.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以脊柱损伤机制与三柱结构理论结合X线片及CT显示的骨折形态及椎管狭窄情况为手术依据,进行综合分型,采用前路减压Z-plate或K-plate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重建前、中柱.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年5个月,术前后凸成角28.8°术后基本矫正;伤椎高度基本得到恢复,术后5个月植骨融合牢固,无1例不愈合;32例有Frankel分级一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对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具有减压彻底、植骨融合快的优点,并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获得了脊髓神经功能大改善.手术时机以伤后5天-2周为宜.

  • 经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5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宝双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前路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利于骨折块的稳定,并使其达到骨性融合,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 两种前路Hybrid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作者:唐步顺;颜程;张小克;刘奕兵;王超;魏冰

    目的:比较两种前路Hybrid技术治疗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4例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Smith-Robinson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ACDF)加保留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PWCF);B组,ACDF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其中A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60.43±7.52)岁;B组男46例,女18例,年龄(61.61±6.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时间A组13~28(23.0±12.1)个月,B组12~30(24.0±11.5)个月.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A组(P<0.05).共有3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A组14例,B组23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14/60),B组为35.94%(23/64),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得到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相对于B组(ACDF+ACCF),A组(ACDF加PWCF)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后施术椎的前移现象及临床意义

    作者:谢建新;陈其昕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后施术椎的前移现象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男88例,女76例;年龄38~74岁,平均56.2岁;颈前路C4椎体次全切除术31例,C5椎体次全切除术87例,C6椎体次全切除术46例.CT矢状位分别测量手术前后施术椎椎管后壁与相邻上椎体前上缘和下椎体前下缘连线的直线距离,计算两者的差值,以评估施术椎发生前移的程度.运用快速聚类法,将施术椎的移位距离作为变量,根据前移距离的大小,90例归为前移距离较大组,74例归为前移距离较小组.对施术椎前移与颈椎术后曲度改变及施术节段的关系进行分析;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观察患者改善率,并对施术椎前移与椎管对角线直径和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6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5个月.施术椎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前移,其中大值3.52 mm,小值1.12 mm,平均(2.14±1.02)mm.根据聚类结果,前移平均距离(3.07±0.21)mm归为在前移距离较大组(90例,54.9%);前移平均距离(1.55±0.32) mm归为前移距离较小组(74例,45.1%);施术椎前移与各施术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996);施术椎的前移距离与颈椎曲度指数存在正相关性(r=0.724);前移距离较大组的颈椎管对角线径减少发生率高于前移距离较小组(x2=4.45,P=0.035);疗效不满意组中出现施术椎前移距离较大患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疗效满意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可出现施术椎不同程度前移,明显前移可能造成脊髓的再压迫,影响手术疗效.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

    作者:占蓓蕾;叶舟

    目的:比较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以及保留椎体后侧壁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分别采用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6~75岁,平均52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5~72岁,平均48.6岁);保留椎体后侧壁减压植骨融合术(38例,男27例,女¨例;年龄33~76岁,平均50.6岁)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3种方法的治疗结果.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5年7个月,平均2.5年.3组患者术后3、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改善率,A组比B、C组较术后3个月时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3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症状改善维持时间短,且常反复发作.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与保留椎体后侧壁植骨融合术症状反复较少,疗效维持时间长.

  • 颈椎前路减压异体骨笼植入术

    作者:赵新建;廖绪强;关宏业;杨林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间盘切除、异体骨笼植入治疗颈椎椎间盘病变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7~72岁,平均47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平均随访23.2个月,不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且取得了骨愈合,并能维持颈椎解剖关系,无局部及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

    作者:赵学平

    我院1996年6月~1998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Kaneda或Ⅰ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9例,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8~48岁。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2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类型根据损伤机制、X线片、CT检查分类,均为屈曲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平面T121例,L14例,L22例,L31例,L41例。合并伤:肋骨骨折1例,横突骨折2例。神经损伤类型按Frankel分类[1]:C级1例,D级8例。2 手术要点 采用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依据CT显示骨折碎片突入椎管的情况,根据前方致压物偏左或偏右而选择手术入路侧别。侧卧位,胸12腰1切除第12后肋胸膜外途径,腰2、3、4采用肾切口腹膜外途径。准确定位,在椎体侧方切断,结扎腰椎血管,显露伤椎及其上下各一椎体的正侧方。用尖嘴咬骨钳逐步咬除骨折椎的一侧椎弓根,显露硬脊膜侧方,在硬膜前可看到向后移位压迫脊髓的椎体碎片及上、下位的椎间盘,在直视下小心切除突入椎管的碎骨块及伤椎上、下方的椎间盘。压迫解除后,硬膜囊隆起,搏动恢复。在病椎上下椎体的正侧方打入4支脚椎体钢板,用打孔锥经椎体钢板孔向椎体钻钉道,后换成相应长度的椎体螺钉。借助螺钉钻入器矫正旋转、成角及侧方移位,安装螺棒、螺帽。再次调整Kaneda固定器,进一步复位。后在两棒之间安装横向棒桥,以增加三维稳定性。或减压、复位后,选用合适Ⅰ型钢板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并植骨。

  • 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33例

    作者:李建国;刘保和

    我院于1991年~1996年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的病人3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3例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0~56岁;病椎T5~1213例,L1~420例;压砸伤25例,坠落伤6例,车祸2例,全为粉碎型骨折;完全性截瘫23例,不完全性瘫10例;前路减压2例,后路减压31例.内固定材料:脊突双钢板21例,Luque棒8例,椎体钉2例,Dick钉1例,1例未做内固定.受伤距手术时间,短3小时,长5688小时,平均223.4小时.

  • 64例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王东伟

    目的 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回顾64 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观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全部病例椎间植骨均牢固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保持满意,钢板螺钉未松动,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恢复率为94%.结论 采用脊髓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病及颈椎损伤17例

    作者:俞胜宝;胡四生

    目的:探讨颈椎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疾病及颈椎损伤17例.结果:本组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颈椎植骨处牢固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可使颈椎术后即刻稳定,植骨块更牢靠,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并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减少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神经损害.

  • 前路椎体次全切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的应用

    作者:吴轲;杨庆国;申才良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减压范围.方法: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56例,其中完全切除骨化者47例,用"漂浮法"处理者9例,并针对不同个体及病变特点采用不同的减压范围.结果:54例获得3个月~6a随访,平均28个月.植骨均于术后3~5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8.5分提高到术后14.1,平均改善率74%,优良率80.2%.结论:行椎体次全切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时应针对不同个体及病变特点采用不同的足够的减压范围,可以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佳的疗效.

  • 前路单节段内固定治疗不同爆裂程度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喻振兴;丁真奇;康两期;沙漠;梁勃威;王江泽

    目的 探讨前路单节段融合固定治疗不同爆裂程度Denis B型骨折的脊椎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扩大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骨折范围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收集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T11-L3),采用椎体切除法建立L1 Denis B型不同爆裂程度骨折模型,根据损伤程度分为4组(n=6),依次为A组(正常组):无骨折;B组(轻度组):椎体爆裂程度<1/2单节固定;C组(中度组):椎体爆裂程度>1/2单节固定;D组(重度组):椎体完全爆裂双节段固定,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机加载8.0 Nm扭矩,依次测定各组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运动范围(ROM).结果 C组屈伸、侧弯及旋转ROM与B组比较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屈伸、侧弯及旋转ROM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旋转ROM值降低,下降范围约59%~81%,P<0.05,而屈伸、侧弯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单节段内固定能为椎体爆裂程度>1/2胸腰椎Denis B型骨折提供有效的初始生物力学稳定性,其屈伸、侧弯及旋转稳定性与爆裂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临床上对椎体爆裂程度>1/2胸腰椎Denis B型骨折在能容纳螺钉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前路单节段固定.

  • 自体血回输技术在下腰椎严重爆裂骨折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戴梦玲;刘观燚

    下腰椎(L3~5)骨折在胸腰椎骨折中仅占4%[1],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往往需要前路减压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但由于前后联合入路,创伤大,出血多,因此,要求术中及时补充血容量.宁波市第六医院对这一类术中出血多的手术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临床疗效满意.

  • 胸腰椎暴裂性骨折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贝红艳;顾向军;张优娜

    胸腰椎前路Z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是世界上坚固的内固定系统之一,近年来临床上应用Z-Plate内固定系统行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取得了良好效果[1].我院自1997年6月来开展此项手术共2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 JR型颈椎钛合金喷陶空心螺纹融合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孙元;江霞;王珍君;姜延洲

    本研究目的在于研制用于治疗急性或陈旧性颈椎损伤、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实行前路减压,扩大椎间隙的融合器.1 研制方法1.1 选材用能经受磁共振无伪影的TC4钛合金,它具有高强度(σb=800-900mPa)、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材质应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材质单,一般采用轧棒和旋锻棒Φ14-18mm,使假体能承载0.3T以上.1.2 设计按颈椎生理结构及国人C3-C7各椎体尺寸系列,设计出易安装、固定牢、能撑开椎间隙至原高度、有利于植骨融合、促进骨生长的系列融合器产品.配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的工具,使手术快捷完成.主要特点:①符合解剖形态:采用锥形或圆桶空心结构,外有对称螺纹.锥度6°-8°,除了桶拧入外并加撑开1mm,共约扩大间隙40%左右,以减少脊髓压迫症状.②融合器效果好,孔隙大:在与上下椎体接触部开Φ6.5mm大孔,侧面开Φ3mm小孔,孔隙由24%增大到30%以上.前部隔板为0.8mm,设有5个Φ2-2.5mm孔,既防骨块掉出也增血运,促进骨生长.表面有Al203涂层,骨易生长.③型号规格齐全:主要尺寸Φ14mm,长10mm,12mm,一般患者均可采用;特殊患者用Φ12mm,16mm,长13-16mm.④器械简单实用:设计选用脊柱外科的环锯、导辊、咬骨钳、刮匙等工具,另加攻丝头(Φ14mm,12mm,16mm),改锥等工具.

445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