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经皮肝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的初步应用
门静脉化疗栓塞是肝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的治疗及预防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肝转移均有一定的疗效[1-2].作者自2004年8月~2008年8月共对29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经皮肝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port-catheter system,PCS)植入术,为门静脉规律性化疗建立了良好的给药途径.
-
阴道超声对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因盆腔静脉淤血引起腹盆腔坠痛、腰背疼痛、深部性交痛、月经量多、白带增多等妇科临床症状称为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由于PCS患者自觉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易与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常见病的症状混淆[1],以往临床多采用盆腔静脉造影或腹腔镜等有创性检查方法对PCS患者进行诊断.近年我院采用经阴道超声对妇科体检及就诊患者行PCS筛查,结果报道如下.
-
妇科手术20例病人自控镇静研究
现代医学发展模式趋向于让病人主动参与,充分尊重病人的心理意愿,病人自控镇静术(patient-con-trolled-sedation,PCS)因此而逐步发展起来.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在局部或区域麻醉时应用异丙酚镇静可取得安全而有效的镇静效果.本文对比研究病人自控镇静与常规哌替啶的镇静效果,探讨PCS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1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在PCS病因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对31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post 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上31例患者在术前均接受B超、术中接受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检查,并在术后对病变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对比B超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的诊断准确性,探讨ERCP在PCS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中,胆管结石、十二指肠憩室合并乳头炎、胆囊管结石、胆管狭窄、胆管硬化为31例PCS患者的病因,其总体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的结果(P<0.05).结论 胆管结石、十二指肠憩室合并乳头炎是PCS的为常见的病因,总结其相关特征症状并尽早诊治,对于有效防治PCS具有重要作用,而ERCP可精确定位病灶、正确分析病因,与B超检查相比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在PCS的病因诊断中加以应用.
-
肺癌肉瘤的诊治进展
肺癌肉瘤(pulmonary carcinosarcoma,PCS)是同时存在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混合性恶性肺部肿瘤.2004年WHO依据肺肿瘤病理形态学特征,规定其属于肺恶性上皮细胞瘤中肺肉瘤样癌的一种亚型[1].PCS中的恶性间叶成分是异源性的,肿瘤中恶性的骨、软骨、骨骼肌成分是诊断PCS的重要依据[2].癌肉瘤主要多发于子宫、乳腺、鼻咽、食管和皮肤等部位,肺部的癌肉瘤极少见,占全部肺癌比例的0.3%~1.3%[3].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postsurs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是胃大部切除手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之一[1,2].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0.6%~7.0%,国内为5%~10%[3].PGS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现对我科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CS的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PC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采用中药柴枳健脾汤结合内镜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疗效.35例患者中,中药结合内镜治疗28例,中药及内科基本治疗7例.结果:35例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住院时间10~14 d,平均8.5 d.结论:PCS病因以胆总管结石为主,采用中药柴枳健脾汤结合西医药物、内镜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PCs、SDF-1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PCs、SDF-lα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SDF-1α含量;采用FMA和MBI评分法检测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并进行记录,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及BM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和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FMA[(59.65±17.24)分]和MBI[(64.13±15.31)分]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PCs和SDF-1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Cs和SDF-1α均比治疗前有所升高,观察组PCs为(1.53±0.12)pg/ml、SDF-1α为(1811.23±10.45)pg/ml,和对照组比较,升高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PCs、SDF-1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PC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因胆囊切除术造成的 PCS综合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40例胆囊切除综合症患者中,胆道因素32例,占82.5%;胆外因素6例,占15%;其他因素占2.5%。其中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5例,手术方法治疗35例。所有患者临床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 PCS)病因复杂,胆道结石的残留是造成术后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注意术前的全面检查和术后的回访,是防止PCS发生的关键。大部分PCS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224例分析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由于盆腔静脉曲张淤血引起的一种妇科疾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临床表现为"三痛二多一少",即慢性下腹坠痛、腰骶痛、深部性交痛,月经、白带多及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由于症状和体征常不相符,易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PCS 224例,通过对超声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探讨其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疏肝利胆汤加减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10月,应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P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舒胆片,观察组应用疏肝利胆汤加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结果:1个疗程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0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48%;对照组证候总积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PCS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经锁骨下动脉途径植入药盒导管化疗的护理
随着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大量中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1].2008年开始,我科尝试对一些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胃癌等中晚期肿瘤患者实施行经左锁骨下动脉途径药盒导管系统(percutaneous portcatheter system,pcs)植入术,术后经药盒对肿瘤局部进行序贯化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整个手术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
有前次剖宫产史产妇再次分娩方式的探讨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7 955例长宁区中心医院分娩的孕妇进行了前次剖宫产史(PCS)调查,以探讨PCS孕妇再次分娩的处理方式.一般资料:本组孕妇分娩者17 955例,年龄17~45(28.87±2.95)岁,孕周30~43(38.43±2.11)周.对在本院分娩的产妇病史、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着重对有PCS产妇进行分析,并与无剖宫产史的产妇作比较.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两组百分率对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治疗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是指胆囊切除术后由于肝外胆管解剖与生理功能紊乱所致的右上腹疼痛、阻塞性黄疸及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胆总管狭窄、胆管残余结石、胆管口括约肌狭窄或功能紊乱、胆囊管残留过长等是其常见病因.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行胆囊切除术2 017例,发生PCS并接受治疗者94例,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 cystomy syndrome,PCS)为胆囊切除后仍有右上腹胀痛或绞痛,可伴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自2004年6月至2008年2月我们使用清热利胆剂结合西医抗炎、解痉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25例,疗效满意.
-
关于胆囊切除后胆道动力障碍的护理
胆囊切除后胆道动力障碍(PCBD)是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曾归纳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自8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大多数PCS都可以发现具体的器质性病变,因而PCBD一直未受重视.
-
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盆腔瘀血综合征(PCs)是以盆腔静脉曲张瘀血为病理基础,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949年由Tay-lor首先总结病例资料并对病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防治进行描述,所以又称为Taylor综合征[1] .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112例病因分析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 cystectomy syndrome,PCS)也称胆囊摘除后遗症、再发性胆道综合征,是指胆囊切除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或重新出现轻微而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不适、右上腹疼痛,甚至典型的胆绞痛等.
-
血液透析联合结肠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结肠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并分析其起效机制.方法 将2017年2月-2017年8月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尿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联合结肠透析,持续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相关蛋白水平、钙磷乘积、透析相关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躯体部分评分.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7%、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Hcy、IS、PCS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Hcy、IS、PC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躯体部分评分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结肠透析可以减轻尿毒症患者躯体症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相关蛋白水平,这可能与其提高透析的质量,有效地清除毒素,降低尿毒症引起的组织损害有关.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绞痛的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绞痛发作较少,常于术后2周~3个月内发生,每次发作持续10分钟~1小时,均经过B超检查.所有病例均为突发剧烈右上腹绞痛,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无住院治疗.临床往往以胆囊术后综合征(PCS)概括,不易引起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重视.现回顾性分析2005年开展LC,共发生胆胶痛35例,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