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B超诊断婴儿左肾母细胞瘤1例
患儿,女,11个月.因反复血尿8天,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查体:于左腹部扪及一10cm×10cm的包块,活动差,质硬.化验:尿红细胞++++,潜血+++,蛋白++,肾功(-).B超检查:于左肾内下方探及向外突起的一大小约为11.0cm×8.0cm×10.0cm的实性光团(图1),边界规则,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内部回声光点粗大,分布欠均质.肾盏扩张,内径为0.8cm.B超诊断:左肾母细胞瘤.手术所见:于左肾下极见一直径约为11cm的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周围未见转移灶.病理结果:左肾母细胞瘤.讨论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肾胚胎瘤等,为起源于胚胎性生肾组织(后肾始基)的恶性混合瘤.可有家族性或遗传性.常见于幼儿,多数在5岁以前发病,2/3在3岁以内[1].
-
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肺癌肉瘤是1952年初记载的一种罕见的肺恶性混合瘤.由恶性的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组成.
-
101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放疗分析
腮腺恶性肿瘤为头颈部常见肿瘤.我院从1974年1月-1994年12月术后放疗101例腮腺恶性肿瘤.现对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男性58例,女性43例,年龄15岁~68岁,中位年龄45岁.主要病理类型为粘液表皮样癌26例,恶性混合瘤22例,腺样囊腺癌16例,腺癌1 5例,腺泡细胞癌11例,鳞癌7例,未分化癌3例.本组101例中60例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41例为广泛切除术后,包括给予切除全腮腺及直接侵犯的肌肉组织及足够的周围正常组织,对于颈部转移瘤较高的鳞癌和未分化癌行选择性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全部给予放疗.
-
原发性软组织恶性混合瘤1例
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70岁.因右腋窝包块逐渐增大1年,突然增大2个月于2008年12月就诊.自觉右上肢麻木及疼痛感,无发热,无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入院查体:右侧腋窝可见一约6.0cm×8.0cm肿块,形态不规则,分叶状,表面呈红色,光滑,肿块质硬固定,不能活动,边界不清(图1).触之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彩超检查:肿物内呈低回声.
-
鼻咽癌术后护理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1 ].病因与种族易感性(黄种人较白种人患病多)、遗传因素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鼻咽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而鼻咽癌原发灶切除术的适应症为(1)分化较高的鼻咽癌如腺癌鳞癌Ⅰ、Ⅱ级,恶性混合瘤的早期病例.(2)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病灶局限于顶后壁或顶前壁或仅累及咽隐窝边缘而无其他部位浸润、无张口困难体质尚好者.
-
腹膜后巨大恶性混合瘤患儿一例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了1例7岁患儿腹膜后巨大恶性混合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手术前后患儿的心理护理,术前营养支持,防止肿瘤破裂;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加强用药的护理;重视患儿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做到定期复查和定期随访等.
-
鼻中隔恶性混合瘤1例
患者,男,43岁.1988年开始出现左鼻阻塞,逐渐加重,无脓涕,偶有鼻血,曾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滴药治疗.1993年1月因左鼻出血,以"左鼻腔肿物,鼻中隔偏曲"收住某院,并在局部麻醉下行经前鼻孔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鼻中隔恶性混合瘤".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门诊以"鼻中隔肿物待查"收入院.入院后检查:全身一般状况良好,浅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肾检查均属正常.专科检查:鼻外形正常,鼻粘膜呈慢性充血,无脓血分泌物,鼻中隔左偏,于鼻中隔左侧偏曲部后上方有一灰白色,质软肿物,其大小因中隔偏曲所堵,未窥清,表面不光滑,有触痛,触后有少许渗血,中下鼻甲大.CT显示中隔中段有部分隆起,软骨正常,各鼻窦正常.考虑肿瘤未切净,于1993年6月21日全身麻醉下行左鼻侧切开术,见鼻中隔左侧中部有一1cm×0.8 cm大小肿瘤,离肿瘤区约1cm切开粘骨膜,并切透中隔软骨至对侧粘骨膜下,充分剥离止血.将肿瘤及其周围粘膜及附着的中隔软骨剪下,完整保留中隔右侧粘骨膜.鼻腔填塞碘仿纱条.术后经过顺利,鼻腔创面愈合良好.患者术后每年复诊检查,近一次于2000年3月23日复诊.术后已近7年,鼻中隔粘膜光滑,未见肿瘤复发.
-
左嚼肌间隙恶性混合瘤1例报告
混合瘤因其组织像具有多形性,故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病史较长者,若近期出现生长迅速、疼痛,常提示恶性变,好发于腮腺,可位于腮腺浅叶或深叶组织内,而位于嚼肌间隙者临床上十分罕见.现将我科收治左嚼肌间隙恶性混合瘤1例报告如下:
-
肾胚胎瘤灰阶超声表现26例分析
肾胚胎瘤-成肾细胞瘤(Nephroblastoma,Wilms' tumor)是婴幼儿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胚胎性恶性混合瘤.本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缺乏主诉条件,早期发现有一定困难.近年来灰阶超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直接显示肾脏影象和诊断肾脏病变的新方法,从而有可能提供肾胚胎瘤术前诊断.我们在近一年B型超声工作中见到肾胚胎瘤25例,并得到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并试图在大体病理基础上对肾胚胎瘤的各种超声表现加以探讨.
-
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通过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1、探讨多形性腺瘤伴细胞生长活跃,原位癌及其亚型之间的差异.2、对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细胞增殖活性及癌基因方面的联合指标进行测定,加深对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方法选用多形性腺瘤伴细胞生长活跃36例、恶性混合瘤9例、侵袭性癌26例、良性多形性腺瘤18例重新连续节片,作特染AgNORs,免疫组化PCNA、Ki-67、p53、VEGF并复习临床资料.结果多形性腺瘤内癌及其亚型,AgNORs及Ki67、PCNA、VEGF、p53表达阳性,而癌旁组织表达为可疑阳性或阴性.结论根据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细胞增殖活性、VEGF、p53的检测,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原位癌、侵袭性癌及恶性混合瘤病理学诊断标准及其鉴别诊断.
-
颌下腺鳞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报告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又称恶性混合瘤 ,其发病部位以腮腺常见,癌普组织类型以腺癌、未分化癌,粘液表皮样癌多见,癌变成分为鳞癌较少见,我科收治一例颌下腺鳞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病人,报告如下:
-
1例泪腺多形性腺癌的护理
泪腺恶性混合瘤又称泪腺多形性腺癌,据Font(1978)、宋国祥(1988)等报告,发病率约占泪腺窝原发性肿瘤的13%~22.5%,初诊为良性混合瘤,手术不全切除后复发,再次手术后短期又发生症状和体征,泪腺区肿胀多年,近来短期症状体征明显加重,肿瘤生长快,肿物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切面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质脆,镜下见含有良性混合瘤及癌两种成份,良性部分呈岛状排列,恶性部分为中、低分化腺癌,间质透明变性,一旦确诊,应立即施行眶内容物剜除术,受累的眶骨亦应切除干净以求根治,术后辅以放疗[1].现就我科2006年3月收治的1例眼眶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应用重组腺病毒以及125I粒子治疗难治性腮腺癌患者一例护理
腮腺癌是发生于腮腺的恶性肿瘤,属于涎腺癌中发生率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多于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以耳垂为中心的下方或后方有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呈结节状.腮腺恶性肿瘤少见,以恶性混合瘤为多.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商品名:安柯瑞)是一类删除EIB-55kD和E3区基因片段(78.3-85.8mu)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颗粒.它主要的适应症是对常规放疗或放疗加化疗治疗无效,并以5-FU、顺铂化疗方案进行姑息治疗的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化疗方案联合使用.我科于2011年8月收治了一例腮腺癌患者,经过半年、多次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一例腮腺恶性混合瘤病人的健康教育与出院后家庭访视
我科于2005年2月26日收住一名腮腺恶性混合瘤病人,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改善了患者因医学知识缺乏带来的情感和精神方面的障碍,而且协助患者发挥自身潜能,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照顾能力,达到佳独立状态.病人出院后进行家庭访视4次,给予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胆囊恶性混合瘤伴结石1例报告
胆囊恶性混合瘤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1岁,维吾尔族.腹痛1周入院.B超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化验室检查血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均阳性.临床以胆囊癌?胆囊息肉?行切除术.术中见胆囊有一实性肿块,自胆囊壁延伸入邻近肝组织内,切除受累部分肝组织及胆囊,予以化疗,6周后死亡.病理检查:巨检胆囊15cm×10cm×5.5cm,被一实性肿块取代.切面:灰白并见多个灰白色瘤结.瘤组织质软、脆、有灶状出血及坏死,并有软骨样区域.除了胆囊颈腔内有一椭圆形结石以外,整个胆囊腔为肿瘤所充塞.肿瘤由多形性细胞构成,瘤细胞浆稀少,核异形性明显,常见巨核.有明确的鳞化或腺体分化,并有肉瘤样梭形细胞或星状区域,在致密区可见软骨样基质,并有奇异的多形性软骨细胞.送检肝组织内均有大量肿瘤组织浸润或转移.病理诊断:胆囊恶性混合瘤伴结石;肝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