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脑膜减张缝合在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1999年1月~2002年5月,笔者采用硬脑膜减张缝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96例颅脑创伤患者,效果良好.
-
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临床分析
1998年1月-2003年7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62例,以入院时GCS≤8分为诊断标准,出院时GOS分级评价治疗结果.
-
脑诱发电位对颅脑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附101例报告
我们采用脑诱发电位仪研究脊髓损伤发现,颅脑创伤患者头部CT未见异常,而脑诱发电位则有异常改变,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
低钠血症是重型颅脑创伤的常见并发症.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351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者45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手术的意义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系指GCS评分≤8分的危重症患者,其临床特点为病情严重、发展速度快、预后差.绝大部分患者都需手术治疗.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10月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56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34例分析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为非心源性的暴发性肺水肿,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患者多预后不良,病死率极高.
-
百分评分法在急性颅脑创伤中的应用
选择我院199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救治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1 862例,筛选出颅脑创伤4项主要体征,采用百分制评分方法(简称百分法),探讨不同类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在百分数线的数据,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
急性颅脑创伤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重型颅脑创伤后出现的心肌损伤已经尸检结果所证实,但对存活的颅脑创伤患者目前尚无直接的病理资料,国外学者曾通过对血清酶学的检测以了解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心肌损伤的程度[1].
-
正确认识和应用亚低温疗法
早在1938年,美国Temple大学医学院的Fay等神经外科医师即已在临床上采用冰水袋和冬天开窗的方式进行低温疗法,以治疗颅脑创伤患者.此后的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出低温的有效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及我国的一些神经外科中心有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振奋.
-
镁离子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作用
近几年,人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镁离子(Mg2+)作为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在颅脑创伤后的脑组织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实验研究证实,Mg2+可预防及减轻颅脑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
-
颅脑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几乎在所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均需考虑患者的营养问题.患者营养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其疗程和康复状况,尤其是手术前后的营养状态对手术效果、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预后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
硅胶膜在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2-2004年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并硅胶膜隔离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20例,其中生存并行颅骨修补者16例,疗效满意.
-
自体颅骨瓣腹壁下保存原位移植修补颅骨缺损
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6月采用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颅骨瓣埋藏保存于左下腹壁皮下的方法治疗41例颅脑创伤患者,其中7例(17.07%)因伤情严重死亡,7例(17.07%)长期昏迷、严重病残者放弃颅骨瓣原位移植修补颅骨缺损,其余27例均择期取出骨瓣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疗效满意.
-
大鼠脑创伤后皮质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对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大脑皮质作为脑损伤后易损区,伤后出现神经细胞延迟性死亡,从而出现长期运动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缺血性脑损伤,而有关脑创伤后这一领域的确切机制尚无全面的报道.因此,本研究利用Marmarou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及NSS评分对大鼠脑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进行探讨,同时应用美洛宁进行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颅脑创伤患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途径.
-
体位转换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研究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率极高,即使在存活者中也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对患者进行规范的体位转换护理是预防压创与肺炎重要、方便、有效的措施.
-
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监护31例临床护理体会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监护是颅脑新近开展的颅脑创伤治疗中常用监护措施,国内外的颅脑创伤治疗指南对这种监护措施也一致推荐。通过颅内压监护,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对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治疗等有重要帮助,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然而,临床常用的颅内压监护多为一种有创的监护措施,因而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共对31例进行临床护理,现将护理要点及体会报道如下。
-
颅脑创伤合并肝硬化腹水1例护理体会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肝病,病程长、疗效慢,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同时也造成了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世界范围内年发病率约为100/10万,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死率很高.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主要是门静脉的压力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循环障碍,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等.做好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对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现将1例肝硬化合并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治疗量异丙嗪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心悸、全身皮疹伴瘙痒15min”来院,来院前45min在家自服阿莫西林胶囊500mg。入院查体体温(T)36.5℃,心率(HR)86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40/85mmHg,意识清,全身风团样皮疹,躯干部明显,双肺呼吸音清晰,心脏节律整齐,无杂音,腹平软,四肢活动自如,心电图未见异常。诊断“阿莫西林过敏”,予吸氧、肌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及维生素C输液观察,20min左右患者症状缓解,皮疹逐渐消退。约30min时患者出现四肢震颤,无畏寒、发热,不伴兴奋,躁动及吞咽困难,无语言障碍。查体:T36.6℃,HR78次/min,R18次/min,BP130/85mmHg,意识清,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正常,四肢肌力及腱反射正常,四肢阵发性震颤,余未见异常。考虑“异丙嗪致锥体外系反应”,因患者无明显痛苦,且又能耐受,未予特殊处理。30min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经留院观察1h,明术后配合标准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降低继发癫痫的概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秦国强等[22]采用不同时机(伤后15d内、16d~30d内、31d后)及不同疗程(1,2,3及3个以上疗程,1次/d,10d为1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后发现,伤后15d内及持续3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治愈显效率高,为高压氧的治疗时机和方法提供了临床参考。 -
颅底骨折患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颅底骨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占颅骨骨折的1/3以上,绝大多数为线样骨折,且伴有黏膜瘀斑、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因此做好颅底骨折患者的全程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因素都有很大的帮助.基层医院颅脑创伤患者多,相对颅底骨折的患者也较多,我科从2006年-2008年对200余例颅底骨折患者实行了标准健康教育,大大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
颅脑损伤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交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颅脑创伤发生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资料统计显示颅脑创伤在全身各部位创伤中仅次于四肢骨折,而致死率和致残率均位居首位,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近年来国内在颅脑创伤基础及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明显提高,死残率有所下降。本文就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近况作一综述。
1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后的急性期往往伴有颅内压增高,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脑疝,且脑组织由于长时间受压后可导致不可逆脑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有助于解除颅内高压,为原发性脑损伤的恢复提供条件,且有利于避免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国外有学者认为早期诊治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并提出了1h以内的“黄金救治时间”[2]。目前,认为手术指征主要包括:开放性颅脑创伤;急性颅内占位性血肿、中线移位明显;意识进行性恶化;伴有脑受压的粉碎性凹陷型颅骨骨折;伴有瞳孔散大者[3]。对颅脑创伤患者进行头颅动态CT观察颅内环池、四叠池、中线、脑室等变化,对早期病情判断、预后预测及指导临床救治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动态CT观察显示基底池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移位超过10 mm者,及时行血肿清除、开放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病死率,且部分患者能获得良好恢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