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

    作者:宋卫东;李德;刘尚礼;沈慧勇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较少见.在儿童又称Kohler病,在成年人出现则被命名为Müller-Weiss病[1].常常是由于创伤、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等原因破坏营养舟状骨的血运,导致软骨内骨化(软骨形成与成骨作用)异常或骨细胞死亡而出现.由于该病发病率低,且与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难以鉴别,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易产生混淆.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思城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渐进性破坏髋关节功能的疾病,早期股骨头坏死如得到有效治疗,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合适的微环境下对股骨头坏死局部有促进成骨和成血管作用,缓解或防止股骨头坏死的进一步恶化.近年来,BMSCs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该文就当前骨科临床中使用BMSCs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各种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指导.

  • 骨质疏松症研究现状

    作者:李龙鹤;欧明

    当今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研究大多集中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方面.治疗上也以如何补钙、防钙丢失为主.实质上人体骨骼并非由钙组成,在骨骼中有机成份起着重要作用,尤如钢筋混凝土,骨盐是砂石而有机成份就是钢筋.造成骨密度改变的根本因素是成骨作用与破骨作用失衡的结果,而BMD反映的是矿物质密度.有机成份占骨骼的干重35%,主要为胶原.

  • 骨形态发生蛋白9促成骨的分子机制

    作者:罗进勇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 th factor-β, TGF-β)超家族的成员,因其具有诱导骨形成的能力而得名。在人类中,BM Ps家族至少包括15个以上的成员,其中具有促成骨作用的(成骨性 BM Ps )包括BM P2、BM P4、BM P6和BM P7,而 BM P2和 BM P7已经在临床用于促进脊柱融合。近年发现,BM Ps中的成员BMP9又称生长分化因子2(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2,GDF2)也具有诱导成骨分化和骨形成的能力,而BM P9促成骨的相关分子机制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析。

  • 浅析成纤维细胞在骨折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

    作者:李雪梅

    骨折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愈合过程从组织学上可概括为血肿和炎症期、初始骨痂反应期、软骨形成期和骨形成改建期四个阶段,各阶段涉及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其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在骨折修复过程中所起作用目前引起广大学者的注意,有学者设想诱导体内分布广泛、取材方便、培养传代易行、分裂增殖迅速的成纤维细胞使其具备成骨功能,然后与合适的生物材料载体复合,回植机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成骨作用,可成为自体骨移植的理想替代材料.本文就成纤维细胞的组织特点及与骨折修复的关系作以下探讨.

  • 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实验研究

    作者:李彦林;郭洪涛;韩睿;杨浩;王永年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双相陶瓷样生物骨(biphasic ceramic-like biologic bone,BCB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 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股骨、胫骨骨髓,分离培养第3代BMSCs,将密度为1×107个/mL细胞悬液20μL接种至15 mm×5 mm×5 mm BCBB骨块,复合培养8 d构建组织工程BCBB.另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8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 kg,随机分成A、B、C、D 4组(n=12),制备兔双侧桡骨1.5 cm骨缺损模型.各组骨缺损处分别植入不同材料,A组:植入复合有BMSCs的组织工程BCBB:B组:单纯植入BCBB;C组:植入自体髂骨;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12、24周取材,经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测,评价组织工程BCBB的成骨作用.结果 X线片观察:A、B组术后4周,材料密度较宿主骨高,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清楚;8周A、B组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模糊;12周A组材料边缘部分密度接近桡骨,中份有部分高密度影,B组大部分材料呈高密度影;24周A组髓腔再通,少量未吸收的材料密度增高,B组材料仍有部分高密度影;C组术后4周植骨与宿主骨分界模糊,8周形成髓腔,12周完成髓腔改建,24周植骨部位密度与宿主骨一致,未见残余高密度影;D组各时间点均未见骨连接或髓腔再通.X线片评分:A组术后12、24周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各时间点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A组材料内有新骨形成及新骨贴附材料生长,而B组见新骨贴附材料生长,随时间推移材料逐渐降解吸收,新骨形成增多.A组术后12、24周新骨形成面积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在各时间点均少于C组(P<0.05).结论 组织工程BCBB成骨能力强于单纯BCBB,BCBB可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 硫酸乙酰肝素成骨作用及成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朱杰;陈敬华;邵伟;王瑞;刘仪

    目的 对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在骨形成和骨重建方面的作用进行讨论,综述其成骨机制的新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HS体外作用于成骨细胞系、HS和HS复合支架材料作用于骨缺损动物模型以及HS蛋白聚糖影响骨骼发育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HS长链通过非共价结合方式和参与骨折愈合的生长因子结合,尤其是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如FGFs、BMP、TGF-β)等,保护这些生长因子免受蛋白酶降解,并可直接参与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和骨细胞功能调节.HS调控成骨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刺激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提高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促进骨基质形成、维持骨基质稳定和加速骨基质矿化.结论 HS的成骨作用显著,随着对其安全性的不断探索完善,HS可能成为临床治疗骨缺损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有效手段,并有望为骨组织工程技术提供更多选择.

  • 成骨过程中微小RNAs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子洪;林森浩;黄应雄;张俊隆;傅明

    目的 对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在成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争议以及研究方向作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成骨过程中miRNAs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miRNAs是近来成骨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资料显示其在骨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确切机制尚未清楚.结论 通过应用miRNAs技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将可能获取成骨细胞分化中的miRNAs调控机制,也有利于建立成骨效果比较的研究模型.

  • 以生物衍生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李裕标;杨志明;秦廷武;李秀群

    目的 检测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后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移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以生物衍生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组织工程骨以兔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抗原自消化、部分脱钙、冻干后的异体骨为支架材料于体外构建.将健康新西兰白兔48只制成1 cm长桡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D 4组,每组12只,分别用部分脱钙冻干骨(partial demineralized freeze-dried bone,PDFDB)、组织工程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植入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1、2、4周取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种材料移植早期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通过常规组织学检测观察2、4、8、12周时4种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 B组术后2周材料孔隙内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可见骨、软骨混合性新生物形成,周边分布有破骨细胞,部分网架呈蚕食状被破坏吸收.术后4周,形成的新生骨过渡为编织骨.A、B组材料植入后1、2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4周CD4+T细胞较术前轻度偏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CD4+和CD8+T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D组术后1、2、4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术前及其他各组同期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PDFDB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物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高,但不影响其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生物衍生骨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

  • 陶瓷样异种骨的制备及复合骨髓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彦林;曾才铭;王宏邦;李世和;赵晓霞;韩睿

    为寻找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将市售新鲜猪肋骨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得类似人骨的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系统的陶瓷样异种骨(CXB).用CXB与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混合培养;用CXB与自体红骨髓(BM)复合移植于兔的骶棘肌内,经相差显微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CXB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附着及增殖无不良影响,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CXB加BM植入肌内后第2周开始成骨,并随时间而增加.至24周时有明显的新骨形成,其新骨生成过程与羟基磷灰石(HA)加BM复合移植相似,但其降解快,形成典型的松质骨结构早,而单纯植入CXB则无新骨形成.探讨了复合移植的成骨机理及临床意义.

  • 骨髓的成骨作用及复合移植综述

    作者:李彦林;曾才铭

    早在1869年,Goujon就观察到自体红骨髓异位移植后具有成骨作用.自体骨髓移植后成骨作用显著,不产生排斥反应,来源充足,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且轻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骨髓成骨的细胞起源、骨髓体内外培养、单纯骨髓移植、骨髓复合移植及其成骨机理作一综述.

  • 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彦林;杨浩;韩睿;李林芝;李秀群;李世和;赵晓霞

    目的评价3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方法将6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10 mm节段性骨缺损,并随机分为A、B、C、D和E组,每组12只,其中A组植入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omposite fully deproteinised bone,CFDB)、B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C组植入部分脱钙骨(partially decalcified bone,PD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D组自体髂骨移植,E组以空白缺损为对照,于术后4、8、12及24周取材,通过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评价3种材料的成骨作用. 结果 X线摄片观察:A、B与C组4周时材料密度较高;8周时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模糊;12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24周时B组髓腔再通,C组缺损区域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有少许高密度影,A组缺损区域有较多高密度影.X线片评分4周和8周时各材料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周时B组和C组高于A组(P<0.05);24周时D组>B组>C组>A组(P<0.05).经组织学形态观察可见4周和8周时新骨贴附材料生长;以后新骨增多;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24周时成骨量D组>B组>C组>A组(P<0.05). 结论 PDP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佳, PDCB效果次之,CFDB效果欠佳.但3种生物骨衍生材料均较自体骨效果差.

  • 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勤;宫苹

    生理状态下,骨吸收与骨形成过程的动态平衡对维持骨组织功能至关重要.而在骨损伤状态下,如何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促进骨愈合过程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l)在骨代谢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RAMP1广泛存在于骨组织中,它可以与不同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合,修饰受体行为,调节相应的配体作用.此外,它还能进一步参与到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中,影响成骨相关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成骨相关细胞增殖、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本文就近年来RAMP l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 nell-1型基因成骨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刘琦

    nel样Ⅰ型基因是一种在颅缝早闭者早闭区过度表达的新型基因,因其具有极强的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和促进新骨形成的生物学功能,被作为新型生长因子用于骨组织工程.本文就nel样Ⅰ型基因成骨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机械张力对颅面骨缝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淑娟;陈扬熙

    颅面骨缝是颅面部的主要生长区,骨缝受到张应力的刺激后,骨缝将发生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反应.上颌骨的前牵引和腭中缝的扩大就是利用骨缝的生长改建刺激骨生长以协调上下颌骨的关系.了解骨缝在受到机械张力刺激后发生适应性改建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于寻找佳的矫治时机,缩短疗程,防止复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机械张力对颅面骨缝成骨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载体对骨形成蛋白诱导成骨作用的影响

    作者:吴昊;谢昊

    骨形成蛋白(BMP)具有很强的成骨能力,目前常将BMP与载体复合用于骨缺损的修复.然而载体本身亦会对BMP的生物学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载体对骨形成蛋白成骨作用的影响作一综述.

  •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病理生理意义

    作者:李纾;汪说之;樊明文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本文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一般特性及其在牙周组织中表这的意义两方面来论述其生物学特性及在牙齿发育、牙周组织自身的稳定及修复重建中的成骨方面的特殊作用.

  • 体外诱导的成骨细胞与金属材料界面的初步研究

    作者:郁春华;张保卫;张修银;高建新

    目的研究体外诱导成骨细胞的特性及其与金属材料贴附形成的界面.方法采用成年犬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并置入金属材料,借助相差显微镜、生化检测、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体外成骨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显示出强大的成骨活性,并无论在光滑表面还是粗糙表面都能与材料贴附形成较好界面,且在应变量大的张应力区分布较紧密.结论经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作为成骨细胞的来源,并能在金属材料表面贴附形成界面,且实验所采用的喷砂粗化处理对其影响并不显著,但材料的应变程度及应力性质可能与之有一定的关系.

  • XW630促进去势大鼠骨组织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费伟;王大章;郑虎;翁玲玲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新药XW630在去势大鼠骨组织成骨中的作用.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即Sham组、OVX组、OVX加雌酚酮组和OVX加XW630组,每组3只.术后30、60、90 d各处死1组动物,取两侧胫骨作HE和SEM组织学观察,取1侧股骨作三点弯曲力学强度测试.结果:HE和SEM观察发现,OVX组胫骨干骺端术后30 d即呈骨丢失状态,并持续至整个观察期.应用雌酚酮和XW630治疗后,干骺端骨小梁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修复现象,整个观察期内XW630组成骨活动明显较雌酚酮治疗组活跃. 整个观察期内,OVX组股骨三点弯曲强度呈下降趋势,与Sham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个治疗组骨强度则呈上升趋势,与OVX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XW630能有效地促进去势大鼠骨组织的成骨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 RGD肽在种植体表面涂层的成骨作用

    作者:汪皖

    RGD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存在于细胞外基质成份中,它用于种植体表面涂层,能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分化、增殖,加速种植体周围骨沉积、提高骨结合程度.本文就近年来RGD肽涂层种植体成骨作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112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