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鞘内预先应用L-NAME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c-fos表达

    作者:李平;薛富善;何农;孙海燕;李成文;杨泉涌;刘鲲鹏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w-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20~310 g、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的SD大鼠60只,在其左足底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40μl建立炎性痛模型.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前15 min,通过预先置入的导管向大鼠鞘内注射容量均为10μl的L-NAME 250 μg(FL组)或生理盐水(FN组).分别在注射后1 h、4 h、8 h、12 h和24 h处死动物,在每一时间点每组处死的动物数均6只.另有4只大鼠在左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 h后处死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同侧脊髓后角内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大鼠脊髓后角内出现了迅疾和持久的c-fos表达增强反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脊髓后角深层fos阳性(fos-like immunoreactivity,FLI)神经元数目的增加更加显著.与FN组相比,FL组大鼠脊髓后角内FLI神经元数目在浅层减少23.1%~51.8%,而在深层则减少46.3%~58.3%.结论:鞘内预先应用L-NAME可有效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诱发的脊髓后角c-fos表达增加,尤其是对脊髓后角深层c-fos表达的选择性抑制为显著.

  • 米诺环素抑制面部福尔马林炎性疼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fos的表达

    作者:朱东望;刘洪臣;鄂玲玲

    目的:观察腹腔预先注射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面部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操作对照组(n=10)和福尔马林实验组(n=40).福尔马林实验组大鼠在其左上唇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建立炎性痛模型,在注射福尔马林前1h预先腹腔注射容量均为15ml的米诺环素(45mg/1kg)或生理盐水,以预先注射药物和成活时间不同(1或2h)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蛋白定量分析各组大鼠同侧Vc核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在面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大鼠Vc核内迅速出现c-fos表达增加,而且c-fos的表达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强.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预先腹腔注射米诺环素组c-fos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预先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可有效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诱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c-fos的表达.

  • 白屈菜碱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何志敏;佟继铭;宫凤春

    白屈菜碱(chelidonine,C20H19O5N)是从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全草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本实验通过小鼠扭体法、热板法、福尔马林试验对白屈菜碱的镇痛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 在脊髓水平由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引起的抗痛作用中阿片样物质只对前者起介导作用:大鼠福尔马林试验的电生理观察

    作者:马骏毅

  • 福尔马林皮下注入引起大鼠脊髓背角表层神经元Fos蛋白和蛋白激酶Cβ亚型的共同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法研究

    作者:聂红;王瑞;张瑞新;祁金顺;乔健天

    目的:研究慢性伤害性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表层神经元中Fos蛋白和蛋白激酶C β亚型的表达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大鼠一侧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1 h后,脊髓腰段背角神经元中Fos蛋白和蛋白激酶C β亚型(PKCβ)的表达及二者的共存情况.结果:1)注射侧背角表层中有大量Fos蛋白样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出现,且其中一半以上同时有PKCβ样免疫反应的增强,而背角表层中有PKCβ样免疫反应增强的神经元中,只有1/5同时有Fos蛋白样阳性反应出现;2)在注射侧背角Ⅴ~Ⅶ层中也有少量Fos蛋白样阳性反应神经元出现,但它们都不出现PKCβ-LI反应的增强.结论:背角表层中的双标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与慢性伤害性输入引起的脊髓过敏状态的形成有关.

  • 一种简易的大鼠福尔马林试验自动检测系统

    作者:李杨;袁斌;唐敬师;向日葵

    在大鼠建立了一种用自动检测系统对福尔马林试验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并用该方法观察了皮下注射吗啡和纳洛酮对福尔马林诱发的行为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用自动检测系统记录到的福尔马林诱发反应为典型的双时相反应,它与用传统的人工评估法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皮下注射吗啡明显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痛行为反应,而注射纳洛酮则可完全翻转吗啡的抑制效应.表明用自动检测系统对福尔马林试验进行定量评估是一种简便、客观、可靠、高效的实验模式.

  • 刺激大鼠大脑脚对福尔马林诱发的脊髓背角神经元持续性痛反应的影响

    作者:尤浩军;袁斌;唐敬师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单个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观察了刺激大脑脚(CP)对外周感受野内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50 μl)诱发的背角广动力范围型(WDR)神经元的晚时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CP对福尔马林诱发的晚时相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强度-效应关系,提示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对持续性痛具有下行调控作用.

  • TRPV1介导甲醛激活初级传入伤害性感受器细胞的作用

    作者:田丽娟;杜意如;萧勇;吕卓敏;于耀清;崔秀玉;陈军

    福尔马林致痛模型是化学伤害性刺激引起急性和持续性痛常用的动物模型.本研究旨在细胞和整体水平上证明TRPV1受体是否参与甲醛溶液(甲醛是福尔马林溶液的主要成分)对初级伤害性感受器细胞的激活过程.运用电流钳记录的92个背根神经节细胞中,大约有34%的中、小细胞对甲醛溶液敏感,产生动作电位的发放,其产生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是(367.34±32.96)s,并且单个动作电位复极化相具有伤害性感受器细胞的特征性,如动作电位间期较长、复极化相有"驼峰"以及较长的后超极化相.在同时给予FRPV1受体抑制剂Capsazepine(CPZ)时,甲醛溶液诱发背根神经节细胞产生的放电可以被阻断,但对细胞膜去极化不能完全阻断.在激光共聚焦钙成像中记录的160个背根神经节细胞中,有32%的细胞对甲醛溶液敏感,可以产生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同时加入CPZ后,67%的这些甲醛敏感性细胞的胞内钙浓度升高可以被抑制.在电压钳状态下,甲醛溶液可以诱发背根神经节细胞产生内向电流,大约有41%的细胞对甲醛溶液敏感,实验证明甲醛溶液诱发产生内向电流的幅度呈剂量依赖.当同时给予CPZ时比TRPA1受体选择性抑制剂HC-030031抑制内向电流的幅度明显.利用行为学技术方法证明足底注射CPZ可以明显抑制福尔屿林溶液所致的第一相全程和第二相内仅第25~25 min的自发缩足反射.以上结果提示,甲醛溶液选择性地激活一个亚群的初级传入伤害性感受器细胞,甲醛激活的动作电位的发放主要参与福尔马林诱发的第一相伤害性感受的产生.本实验进一步证明甲醛激活初级伤害性感受器细胞可能是通过TRPV1受体和/或TRPA1受体参与介导的.

  • 电刺激和损毁丘脑中央下核对大鼠福尔马林诱发伤害性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杨;袁斌;唐敬师

    本文旨在研究丘脑中央下核(thalamic nucleus submedius,Sm)是否参与持续伤害感受性调制.以自动运动检测系统记录大鼠一侧后爪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诱发的伤害性行为(烦乱反应)为指标,观察电刺激和电解损毁Sm对烦乱反应的效应.结果显示,电刺激(100μA,5min)同侧或对侧Sm明显抑制福尔马林诱发的第二时相的烦乱反应,而刺激Sm外邻近结构(超过0.5mm)对烦乱反应无明显效应.电解损毁双侧Sm对第一或第二时相的烦乱反应均无影响.结果提示,Sm不仅参与急性时相性伤害感受性调制,也参与持续性伤害感受性调制.本研究为Sm参与下行痛调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 蛋白激酶C部分参与伤害性刺激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引起的c-fos蛋白的表达而可能不参与阿片受体对脊髓痛感受的调制

    作者:聂红;王航;张瑞新;高旺才;乔健天

    实验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鞘内分别注入蛋白激酶(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Chel)、纳洛酮(Nal)、或二者同时注入后,由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脊髓腰膨大背角中c-fos蛋白样免疫活性(Fos-LI)神经元数目的改变.结果发现:(1)鞘内注入Chel可显著降低福尔马林注射侧脊髓背角中Fos-LI神经元的数目,同空白对照组(鞘内注入生理盐水或10%的DMSO)相比,降低60.3%(P<0.001);(2)鞘内注入Nal后,福尔马林注射侧背角中Fos-LI神经元显著增加,同对照组相比,增加46.0%(P<0.01),而以背角深层增加为明显;(3)在鞘内同时注入Chel和Nal后,与单独注入Nal组相比,脊髓背角中Fos-LI神经元的数目显著降低(降低53.2%),此数值与上述单独注入Chel时引起Fos-LI神经元降低的百分率近似.结果提示:(1)PKC只参与脊髓背角中部分Fos-LI神经元中c-fos蛋白的表达;(2)PKC可能不参与背角中同时激活的μ-(以及部分δ-)阿片受体对脊髓伤害性感受的调制.

  • 鸡矢藤注射液和野木瓜注射液对大鼠足底皮下化学组织损伤诱致自发痛、痛敏和炎症的作用

    作者:彭小莉;高喜玲;陈军;黄熙;陈会生

    研究市售中药制剂鸡矢藤注射液和野木瓜注射液有无抗伤害及抗炎作用.采用两种持续性痛动物实验模型--蜜蜂毒(bee venom,BV)模型和福尔马林(formalin,F)模型,评价鸡矢藤注射液和野木瓜注射液系统给药对持续性自发痛反应、原发性热和机械痛敏及炎症反应的作用效果.成年清醒大鼠足底皮下注射BV(0.2%,50μl)不仅可诱发注射侧长达1 h以上的、持续的、单相性的自发痛反应(其表现为自发缩足反射行为)和之后出现的持续3-4 d的原发性热和机械痛敏现象,而且注射爪出现明显的红、肿等炎症反应.皮下注射F(2.5%,50μl)则产生双相性自发痛反应.与盐水组比较,致痛前系统给予0.32、1.6和9.0 ml/kg三个剂量的500%鸡矢藤注射液或250%野木瓜注射液,对BV或F诱致的1 h自发缩足反射次数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致痛5 min后分别给予鸡矢藤或野木瓜注射液对BV或F诱发的自发痛反应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然而,致痛前或致痛后静脉注射鸡矢藤注射液或野木瓜注射液对BV诱致的原发性热/机械痛敏及炎症反应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纳洛酮(一种非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不能翻转鸡矢藤或野木瓜注射液对BV产生的自发痛反应的镇痛作用,提示其镇痛作用不是由内源性阿片受体介导.本研究结果证实鸡矢藤或野木瓜注射液能预防和缓解临床持续性自发痛,但是对原发性热/机械痛敏及炎症反应均无抗伤害效应和抗炎作用.在中药镇痛抗炎有效成分的筛选和评价中,BV模型是一个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 中药"克炎痛"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作者:张惠琴;李金华;张玉英;俞光第;印其章

    目的研究中药"克炎痛"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两种急性痛测痛方法(电刺激鼠尾-嘶叫法,钾离子透入-甩尾法),两种病理性痛测痛方法(福尔马林试验和佐剂性关节炎局部测痛)和一种内脏痛模型(扭体反应).结果克炎痛对急性痛和由福尔马林引起的局限性炎症痛有确切的镇痛作用,并以醋提制剂的镇痛作用更明显,而对关节炎炎症局部痛和内脏痛并无镇痛作用.另外,此药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结论中药克炎痛对急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消肿功效,但只能外用.

  • 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下调甲醛炎性痛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P物质的表达

    作者:鲁显福;耿晓娟;张励才;曾因明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对甲醛炎性痛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在脊髓背角及远位触液神经元(the distal cerebrospinal fluid contacting neuron,dCSF-C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CB-HRP大鼠侧脑室注射示踪标记dCSF-CN;48 h后先鞘内注射0.5%左旋布比卡因10 μl(并以鞘内注射10 μl人工脑脊液作对照),大鼠左后掌足跖部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建立炎性痛模型,记录大鼠舔足时间,1 h后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评估机械痛敏;免疫组织化学光镜镜检及免疫电镜镜检P物质在脊髓背角(L4~5)及dCSF-CN的表达.结果 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减少大鼠福尔马林试验的舔足时间(P<0.01), MWT值无变化(与基础值对比,P>0.05),SP在脊髓背角及dCSF-CN的表达弱于对照组(P<0.01).结论 鞘内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减低脊髓伤害性疼痛反应及下调SP在dCSF-CN的表达.

  • GABAA受体部分介导丙泊酚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的致痛觉过敏作用

    作者:王擒云;杨建平;戴体俊;张慧娟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大鼠伤害性感受的影响及GABAA受体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组,丙泊酚(Propofol,Pro)和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采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entrolateral portion of the PAG,vlPAG)注射.行为学实验采用热板法和福尔马林实验,分别以舔后爪潜伏时间(Hot-plate latency,HPL)和疼痛(累计)评分为指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福尔马林单侧足底皮下注射诱发的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行为学部分:两种疼痛模型中丙泊酚(10 g·L-1)vlPAG注射引起痛敏(P<0.01).热板法实验中,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的痛敏作用可被相同部位预先注射25 mg·L-1 Bic在10和20 min时间点分别拮抗70%和71%(均P<0.01),在30和40 min完全拮抗.在福尔马林实验中,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使福尔马林疼痛评分增加,此作用可被Bic(25 mg·L-1)在60 min拮抗57%(P<0.05).免疫组化部分中,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使福尔马林引起的脊髓背角各层FL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 Bic vlPAG微量注射(25 mg·L-1)可部分拮抗丙泊酚vlPAG微量注射的作用(P<0.01).结论在大鼠vlPAG微量注射丙泊酚能产生痛敏作用;GABAA受体部分介导了丙泊酚的以上作用.

  • 非甾体抗炎药的脊髓镇痛作用及机制

    作者:陈露;戴俐明

    目的研究NSAIDs的脊髓镇痛作用及与PGs、NO、EAA的关系。方法选用Asp、Ind、KT、KPF并采用热水缩尾法、福尔马林试验、冰醋酸扭体法。结果在热痛模型上,10~100 ng PGE1可使小鼠痛阈显著下降。福尔马林试验,1 μg PGE1可显著抑制其Ⅰ、Ⅱ相反应,100 ng可抑制其Ⅰ相反应,而0.1、10 ng无作用。100、1 000 ng PGE1可降低小鼠扭体次数,呈镇痛作用,而0.1、10 ng无明显效果。热痛模型上,NSAIDs脊髓与全身给药的有效剂量比为1∶20。每只小鼠ith 10、1 000 ng PGE1可以拮抗NSAIDs的镇痛作用。而在福尔马林和扭体试验中,ith PGE1不能拮抗其作用。扭体试验中,ith L-Glu(1 mg*kg-1)和L-Arg(0.2 mg*kg-1)预处理可以翻转NSAIDs的镇痛作用。结论在脊髓水平,PGE1对不同性质疼痛调控作用不同。NSAIDs对不同性质疼痛的镇痛机制有本质的区别,对热痛可能通过抑制PGs合成,对炎性痛则可能与NO、EAA有关。主题词消炎药,非甾类;镇痛;前列地尔;一氧化氮中图分类号 R971.1;R614

  • 口溃宁颗粒对小鼠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作者:陈萍;王爱武;王福文

    目的:探讨口溃宁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探讨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扭体法和福尔马林致痛试验研究镇痛作用.结果:口溃宁颗粒可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度,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福尔马林致痛试验的第二时相的疼痛强度.结论:口溃宁颗粒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鞘内注射对大鼠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李钧;张阳德;刘殿奎;刘勇;齐贵新;唐静波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鞘内注射对大鼠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伤害作用机制.方法 在15只健康SD大鼠的左后足掌面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高剂量布托啡诺组(25.0μg)、低剂量布托啡诺组(12.5μg)、以及空白对照组.采用计算60min内大鼠注射足疼痛行为总计反应时间来确定疼痛行为学.所有大鼠均在注射后1.5 h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Ls节段脊髓背角NMDA受体的表达.结果 高剂量布托啡诺组的大鼠引起福尔马林试验第1和第2时相的注射足疼痛行为的总计反应时间减少(P<0.01),且福尔马林致痛大鼠Ls脊髓背角NMDA受体表达降低(P<0.01);低剂量布托啡诺组及对照组对福尔马林第1和第2时相都没有影响.结论 该研究结果 揭示鞘内预先注射布托啡诺能够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产生明显的抗伤害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抗伤害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激活产生;NMDA受体抑制机制是否与布托啡诺激活κ受体或μ受体有关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 μ-阿片受体参与介导丘脑中央下核内吗啡抑制的诱发性炎性痛

    作者:杨智杰;秦达念

    目的:探明丘脑中央下核(Sm)内给予吗啡诱发大鼠炎性痛抑制效应的阿片受体类型.方法:建立福尔马林诱发炎性疼痛的动物模型,神经核团内微量注射拟定药物,采用福尔马林试验人工评分法进行疼痛分数评价.结果:福尔马林诱发的晚时相反应(炎性持续痛)的疼痛分数值可因单侧Sm内供给吗啡(5.0 μg,0.5 μL)后明显变小(抑制作用),μ-阿片受体拮抗剂(β-FNA,0.1 μg)可完全翻转吗啡诱发的抑制效应,δ-阿片受体拮抗剂(naltrindole,0.3 μg)和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0.1 μg)均不能取消吗啡产生的抑制效应.结论:Sm内给予吗啡产生的抗炎性痛效应是由μ-阿片受体介导的.

  • 丘脑中央下核内给予吗啡对福尔马林诱发炎性持续痛的抑制效应

    作者:杨智杰;秦达念

    目的:研究丘脑中央下核(Sm)内给予吗啡对福尔马林诱发大鼠炎性持续痛的效应.方法:采用福尔马林(体积分数5%,50 μL)足底注射刺激,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用自动检测系统记录大鼠的伤害性行为.结果:福尔马林诱发的晚时相反应(炎性持续痛)可被单侧Sm内供给吗啡(5.0 μg)明显抑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1.0 μg)可完全翻转吗啡诱发的抑制效应.结论:Sm内给予吗啡对福尔马林诱发的炎性持续痛产生明确的抗伤害效应.

  • 白芷的抗持续性伤害作用的评价:蜜蜂毒模型和福尔马林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彭小莉;高喜玲;陈军;黄熙;陈会生

    本研究采用新的具有多样临床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试验和传统的福尔马林试验模型,比较研究了中药白芷(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对外周组织损伤诱致的持续性自发痛和痛敏有无镇痛作用.在用生理盐水灌胃的条件下,向成年大鼠皮下注射蜜蜂毒(BV)可立即诱发注射侧持续自发缩足反射行为(约1 h),而当致痛前分别按10 ml/kg给予0.1 g/ml、0.4 g/ml和2.0g/ml三个剂量的白芷水煎剂后,BV诱致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被显著抑制(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致痛前给予0.4 g/ml的白芷水煎剂对福尔马林(F)诱致的双相性自发缩足反射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两种模型上,白芷的抗伤害作用无差异.生理盐水灌胃时,在BV注射2~4 h后注射部位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与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显著下降,提示有原发性热和机械性痛敏现象.与盐水组相比,致痛前给予三个剂量的白芷水煎剂时,后2个剂量可有效抑制原发性热痛敏(P<0.05),而只有在致痛前给予2.0 g/ml剂量白芷水煎剂时,原发性机械痛敏方可被显著抑制(P<0.05).但是,致痛后给予三个剂量白芷水煎剂后,对BV诱致的原发性热痛敏和原发性机械痛敏均无显著影响.非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不能翻转白芷水煎剂对蜜蜂毒产生的自发痛反应和热痛敏的镇痛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白芷能有效地预防化学组织损伤诱致的持续自发痛,且呈剂量相关性,对原发性热和机械痛敏也有抑制作用,但以预防效果为好;白芷的镇痛作用不是由内源性阿片受体介导.在BV模型和F模型上,白芷的抗伤害作用没有差异.在中药镇痛有效成分的筛选和评价中,BV模型是一个更为理想的实验动物痛模型.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