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动静脉畸形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作者:陈斌;邓海辉;谢宗贵;童光东;林敏;王晓萍

    目的:探讨肝动静脉畸形(hepatic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HAVM)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经CT、 MRI、DSA证实的HAVM,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CT、MRI增强扫描可显示畸形的血管团影;动脉期病变肝段边缘呈楔形或三角形一过性灌注异常强化。DSA能清晰地显示供血动脉、迂曲的血管团及引流静脉。动脉栓塞后畸形血管团染色消失。结论 CT、MRI增强及DSA 检查能显示HAVM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介入栓塞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方法效果可靠,但栓塞材料选用液体栓塞剂更为妥当。

  • 儿童颈部动静脉畸形1例

    作者:查正纪

    患者女,9岁,因左侧颌下区无痛性包块1年余,以左侧颌下区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收住院.患儿父亲诉1年前无意中发现患儿左侧颌下区较对侧丰满,触之有一柔软包块,无疼痛,未引起重视,以后包块逐渐增大,于2004年2月11日来我院就诊,门诊穿刺抽出静脉血,诊断为左侧颌下区静脉畸形.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 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头皮大型动静脉畸形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海兵;洪景芳;魏梁锋;王守森;薛亮;张尚明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头皮大型动静脉畸形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大型头皮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经部分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全切除病变.结果 2例病人经介入栓塞深部供血动脉后,手术切除过程中出血少,畸形血管团达全切除,术后无并发症.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对大型头皮动静脉畸形,术前实施介入栓塞,可以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 髓周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李桃;王汉东;杭春华;纪祥军;刘炎;茅磊

    目的 探讨髓周动静脉瘘(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MAVF)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PM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CTA检查在PMAVF中的应用价值及显微手术对脊髓功能的影响.结果 8例病人CTA与DSA诊断完全一致,且CTA在判定瘘口方面也与DSA相同,1例CTA检查阴性病例后经DSA检查明确诊断为PMAVF,1例病人术前仅行DSA检查.术后所有病人复查DSA示瘘口无再通,随访6个月~2年,症状改善7例,稳定2例,加重1例.术后6个月病人Aminoff-Logue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PMAVF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病人下肢运动及大小便功能的改善非常重要.

  • 圆锥动静脉畸形的栓塞和手术治疗

    作者:陈亚坤;齐向前;梅其勇;李一明;韩凯伟;吕立权;黄承光;白如林;侯立军

    目的 总结圆锥动静脉畸形的栓塞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圆锥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保守观察3例;外科治疗23例,其中单纯栓塞9例,先栓塞后手术5例,单纯手术9例.随访18例,时间3~60个月,平均13.0个月,13例症状不同程度好转,3例症状保持稳定,2例加重.术后改良Aminoff-Logue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 圆锥动静脉畸形治疗存在挑战,对合适病例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方法有较好疗效,强调早期治疗.

  • 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於新军;刘灵慧;王黎;陈刚;陈志昇;王向宇

    目的 探讨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接受伽玛刀治疗并随访的AVM病例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Kaplan-Meier分析方法分析其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AVM完全闭塞率为47.4%.治疗过程中出现再出血12例,迟发性脑水肿10例.伽玛刀治疗后的脑AVM闭塞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灶体积、Spetzler-Martin分级、大径/小径比值、边缘剂量、随访时间等因素有关(均P< 0.05),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为独立影响因素(P=0.022).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脑AVM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体积<4mm3、直径< 3cm、大径/小径比值<2、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的AVM伽玛刀治疗闭塞率高,且边缘剂量以20~25 Gy为宜.

  • 脑功能区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张荣伟;袁绍纪;刘子生;卢培刚;刘文祥;钟启胜;吕学明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动静脉畸形(AVM)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功能区AVM的临床资料,其中小型AVM 2例,中型7例,大型3例;5例术前有出血.结果畸形血管团在显微镜下均完全切除.手术引起神经功能缺失4例,其中3例1个月后恢复,1例并发颅内感染后长期偏瘫.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脑功能区AVM的可靠方法.

  •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介入术中破裂1例

    作者:丁明祥;韩志安;谢兵;刘天助;唐晓琴;刘俊秀

    目的 讨论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介入术中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l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时,通过迅速注胶栓塞血管畸形及动脉瘤.结果 成功栓塞畸形血管团及动脉瘤,病人预后良好.结论 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形并动脉瘤病人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时,通过迅速注胶栓塞责任血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1例

    作者:宁锦龙;蒋广元;黄剑峰

    1 病历摘要 (图1~3) 男,33岁,因进行性双下肢乏力半年余,加重伴吞咽困难1个月余入院.颈胸段MRI检查示延髓至T11脊髓空洞,T7,8髓内占位病变.

  • 大型脑干动静脉畸形伴动静脉瘘出血的治疗

    作者:郭希高;刘杰明;李子坚

    1病例报告男性,13岁,因头痛2h,昏迷lh,于1998年2月1日第一次入院,询问病史,患儿自幼即有行走不稳.入院查体:深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2mm,右侧4mm,光反射消失;左侧肢体软瘫,右侧肢体硬瘫.急诊头颅CT示脑干出血(桥脑、中脑交界处)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诊行脑室外引流,术中见脑脊液压力异常升高,术后第2天转至中度昏迷,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第4天头颅CT示扩大的脑室有明显缩小.

  • 脊髓动静脉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柴秋英;吕凤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月-6月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人22例,取得满意效果,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10例;年龄32~68岁.根据术前DSA,将脊髓动静脉畸形分类: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1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2例,硬脊膜下髓周动静脉瘘4例;其中颈段4例,胸段10例,腰骶段8例.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进行性加重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双下肢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大小便障碍等.术前JOA评分:7~9分6例,10~12分16例.

  • 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复杂难治性脑动静脉畸形

    作者:齐铁伟;陈晓雷;吴新建;林佳平;郭少雷;石忠松;黄正松

    目的探讨复杂难治性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9年11月~2003年12月治疗Spetzler分级Ⅲ级以上脑AVM的33例临床资料.Spetzler分级Ⅲ级22例,Ⅳ级9例,Ⅴ级2例.脑AVM体积大为7.0 cm×8.6 cm×6.1 cm,小为2.5 cm×3.0 cm×2.8 cm.所有病例均接受了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结果33例中31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余2例中度致残.术后行MRI、MRA及DSA检查,未见血管流空影像及畸形血管影像.术后6个月内行DSA血管造影检查证实33例脑AVM完全切除,未见畸形血管影像.结论Spetzler分级Ⅲ级以上脑AVM是难治性疾病.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小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郭少雷;梁丰;王凌雁;齐铁伟;黄正松;何科君;杨毅兵;罗安琪

    目的 评价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7例小脑AVM,记录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和相关并发症,出院前复查MRI和DSA,出院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结果 17例手术均全切除AVM,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后组脑神经功能损伤1例、共济失调l例、术后出血l例;其余14例(14/17)患者治疗后情况比入院时改善或持平.出院的mRS评分,小于3分15例(15/17);随访0.5~5.0年的mRS评分,均小于3分.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小脑AVM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 显微手术及γ-刀治疗大脑表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英;杨丽新;胡裕全;李学时;陈刚;刘德平;江博雄;杨李轩;蔡梅钦;吴声伶

    目的比较大脑表浅动静脉畸形(AVMs)显微手术与γ-刀治疗的疗效.方法显微手术治疗31例,γ-刀治疗46例.通过血管造影、CT等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管闭塞率、再出血率、新的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结果31例(100%)显微手术后血管巢均完全消失,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2例(6.4%),无术后再出血.46例γ-刀治疗后,26例(56.5%)显示血管巢消失,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4例(8.7%),术后再出血5例(10.8%),死亡2例(4.3%).结论治疗大脑表浅AVNs,显微手术优于γ-刀治疗.

  • 有占位效应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 (附31例报告)

    作者:潘军;漆松涛;黄胜平;冯文峰;林宜生

    目的探讨有占位效应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临床特点与产生的原因.方法分析31例未破裂cAVM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脑血管造影表现,对有占位效应cAVM和无占位效应cAVM的特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1例有占位效应cAVM,占该组病人的35.5%,其病灶体积[(72±36)cm3]明显大于无占位效应cAVM[(22±20)cm3],Spetzler-Martin(SM)分级多为Ⅳ~V级(与无占位效应组比较分别为8/11和7/20);病灶内多见扭曲扩张的静脉或静脉球(分别为9/11和2/20);血管造影时造影剂通过病灶时间[(0.95±0.14)s]长于无占位效应cAVM[(0.78±0.15)s],并常见静脉滞留现象.结论cAVM占位效应并不一定是出血的表现,有占位效应的cAVM常常体积较大、SM分级高.占位效应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病灶内扭曲扩张的静脉或静脉球、病灶的体积、引流静脉回流不畅是产生占位效应的主要因素.

  • 垂体腺瘤合并左额AVM1例报告

    作者:胡志强;董齐;初明;韩风平

    垂体腺瘤合并动脉瘤或胶质瘤合并动静脉畸形临床时有报道,但是报告垂体腺瘤合并动静脉畸形极为罕见,本文介绍1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右额动静脉畸形.

  • 颅脑外伤致大脑镰动静脉畸形破裂1例

    作者:郭庆雷;孙培乐

    患者,男,60岁,农民.因枕部着地摔伤后头痛10天,左下肢全瘫5天入院.患者外伤后昏迷约3 min,醒后感头痛,恶心,未呕吐,左下肢活动不灵活,当地医院颅脑CT检查示纵裂积血,右额硬膜下少量血肿,给予保守治疗.5天前头痛加重,伴频繁喷射性呕吐,左下肢完全瘫痪,遂转本院治疗.检查:神清,耳鼻口腔无溢液,眼球活动度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抵抗感,左下肢皮肤感觉迟钝,肌力0级,肌张力稍高,Babinski征阳性.复查颅脑CT:纵裂内大脑镰右侧积血,右额硬膜下少量血肿,右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左移.于当日行血肿清除术,术中见右额硬膜下薄层血凝块,纵裂右镰旁被血凝块填充,吸除血液块约40 mL,在额部大脑镰中下部见一约1 cm×1 cm大小的血管团,入上矢状窦的引流静脉已破裂,供血来自大脑镰下方的大脑前动脉的分支,电灼供血动脉后,完整切除该血管团.病理诊断:动静脉畸形.

  • 自发性脑出血影像诊断

    作者:杨智云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损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单纯脑实质内出血影像诊断不难,CT平扫即可确定.但出血原因复杂,由于血肿常掩盖了病变实质,不容易辨别,需结合临床、选择适当的影像检查方法,综合分析和判断.一些少见和不典型病例需要临床医生、影像科医生一起会诊和讨论分析.本篇报道的1例多发性转移瘤合并出血是一个很好的病例,单纯影像诊断可能误诊或漏诊,回顾性综合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是可以得到正确的诊断.本文简单介绍脑实质出血的影像征象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帮助临床分析出血的原因.

  • 影响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疗效的临床因素分析

    作者:胡观成;邹安琪;刘小健;屈家虎

    目的 探讨影响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疗效的临床因素. 方法 收集自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1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7d、术后6月改良的Rankin量表神经功能状态评分为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标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患者的性别、年龄、颅内出血、畸形血管团位置、畸形血管团大小、深静脉引流、Spetzler-Martin分级及动脉瘤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 结果 术后近期有29例(26.1%)患者出现了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无颅内出血、有深静脉引流、畸形血管团大、畸形血管团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高及伴发动脉瘤与术后近期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呈显著相关性(P<0.05),性别、年龄与术后近期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无显著相关性(P>0.05).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术后7d与术后6月的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有深静脉引流、病灶位于功能区、畸形血管团大、无颅内出血及伴发动脉瘤的患者,术后近期容易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术前对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程度的确定可对进一步的治疗方案起指导作用.

  • 经颅多普勒预判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作者:许伟;石玉良;邹友权

    目的 研究大型动静脉畸形(AVM)的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检测指标,为预判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发生提供判断依据. 方法 对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70例大型AVM病人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动态TCD观察,按照术后是否发生NPPB而分为NPPB组(12例)和对照组(58例),每组内又按AVM供血动脉系统不同分为A[颈内动脉(ICA)单纯供血]、B[椎/基底动脉(VA/BA)单纯供血]、C(ICA和VA/BA双重供血)三类,将对照组和NPPB组的各项TCD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NPPB组中的12例病例均为ICA系统主要供血,其中A类的40例中有6例出现术中NPPB;而直径超过6 cm的巨大型AVM的10例(C类)中,由ICA主要供血的6例均发生术后NPPB.TCD检查结果显示12例NPPB病人术前大脑中动脉(MCA)和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150 cm/s,收缩期峰值>190 cm/s,脉动指数(PI)<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大脑后动脉(PCA)和VA/BA术前、术中较对照组基本保持不变或仅略微增加. 结论 对于由ICA系统单纯或优势供血的大型、巨大型AVM,如果术前检测ACA和MCA的Vm值>125 cm/s,应高度警惕NPPB的发生.而TCD作为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能很好的预判NPPB的发生,改善病人预后.

587 条记录 24/30 页 « 12...21222324252627...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