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胃良恶性溃疡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殷洪敏;邓国孙;黄敏

    目的 观察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7例胃溃疡患者进行观察,评价图像的清晰度,溃疡轮廓、周边黏膜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结果 97例胃溃疡中,良性61例,恶性36例.对溃疡轮廓、周边黏膜胃小凹及微血管的观察,NBI具有绝对优势,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94.85%、91.67%、96.72%)显著高于常规内镜(84.54%、80.56%、86.89%),P<0.05.结论 NBI对胃溃疡的鉴别优于常规内镜,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 胶囊内镜及超声内镜肠道准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彩兰

    肠道准备是肠道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必要环节,胶囊内镜主要观察部位在小肠,超声内镜是通过超声波进行观察,与传统大肠镜相比,其肠道准备有特殊要求.胶囊内镜的主要检查部位在小肠,同时,因为不能充气注水,肠道的清洁度直接影响胶囊内镜的图像质量[1].所以肠道准备的好坏对胶囊内镜的病变阳性检出率影响很大.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方法
  •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现代诊治--附89例报告

    作者:张安秦;王颀;陈中扬;施军涛;许娟;肖宗辉

    目的:研究纤维乳管内视镜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及合理的治疗模式.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8月-2001年12月不同方法诊治的乳管内乳头状瘤89例,总结乳头状瘤的诊断、易发部位、定位方法以及治疗评价.结果:乳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以血性及浆液性溢液常见,占98.7%,1、2级导管多发,占88.6%.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乳头状瘤有特征性图象,诊断准确率可达91.7%,可以术前定位病变.导管和区段切除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乳管内视镜是目前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佳检查手段,治疗有向微创手术发展的趋势.

  • 乳管内良恶性肿瘤的乳管内视镜下鉴别诊断研究

    作者:许娟;王颀;张安秦;李文萍;施军涛;陈中杨

    目的: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或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管内视镜(fiberoptic ductoscope, FDS)下表现进行观察及分型,探讨FDS下乳管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1998年10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手术病理确诊的22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和50例导管癌患者的FDS图象特征和诊断资料.结果:将其镜下表现分为单乳头型(Ⅰ型)、多乳头型(Ⅱ型)、表面型(Ⅲ型)和混合型(Ⅳ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多见于Ⅰ型和Ⅱ型,导管内癌或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多见于Ⅲ型和Ⅳ型.两者在Ⅰ、Ⅲ、Ⅳ型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Ⅱ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S对两者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9.6%(228/229)和96.0%(48/5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8%(224/229)和82.0%(41/50).结论:FDS能早期发现乳管内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高,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 C臂X线造影定位靶体腺叶切除诊断及治疗乳头溢液

    作者:靳迎军

    非妊娠哺乳期乳腺溢液多属于乳腺导管病理改变症状,此症状虽然常见于良性病变,但较为常见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已被认为系癌前病变.乳头溢液病例中,乳腺癌发生率平均为14.3%,乳腺癌患者中乳头溢液发生率平均为4.0%[1].手术是乳头溢液的主要治疗方法,要求精确定位切除涵盖病变导管的病变腺体和肿块,经过病理发现诊断早期乳腺癌,而精确定位是关键,尤其病变位于乳晕外区,病变隐蔽,临床诊断、定位手术困难[2].2001年9月1日~2003年8月31日,我们应用C臂X-线造影立体定位小叶切除乳腺溢液18例,总结报道如下.

  •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睫神经痛(附50例报告)

    作者:何海燕;陶秀娟;付国英

    鼻睫神经痛在鼻源性头痛的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临床上因该病不能及时确诊,使患者长期在鼻科、眼科、神经内科间徘徊而延误诊治.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月收治鼻、副鼻窦疾病4 200余例,其中确诊为鼻睫神经痛并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者50例,约占鼻科疾病的1.2%,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但亦出现一些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分析报告如下.

  •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溃疡愈合及复发的影响

    作者:王亚峰

    目的 分析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溃疡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抽剥联合浅表静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手术基础上采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131、51.153,P<0.01).2组患者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6例复发,复发率为17.14%;观察组患者无复发.结论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曲张溃疡面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刘中涛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榷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56例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部麻醉后,于影像学监视下,实施靶向穿刺操作,经皮椎间孔镜下,实施直接减压及髓核摘除术.运用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就手术疗效予以评估. 结果 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相比于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2个月后,ODI由术前平均72.3%下降至19.6%,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MacNab标准对术后疗效优良率实施评定,即为92.86%. 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于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采用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予以治疗,近期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靶向穿刺乃为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及首要前提.

  • 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

    作者:冯飞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治疗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2015年8月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50例,均实施微创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PCNL组50例、URL组50例、RLU组50例.将3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 结果 3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57.25±4.34)mL、(53.13±4.38)mL、(57.81±4.31)mL;MPCNL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RLU组和URL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RLU组和U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LU组和URL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RL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00%,8.00%,MPCNL组分别为100.00%和0.00%;RLU组分别为78.00%和 8.00%.手术时间比较:URL组< MPCNL组<RLU组,分别对应(36.24±12.67)min、(58.53±15.25)min、(86.24±20.67)min,组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体外震波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确切,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以MPCNL结石清除率高,URL手术时间短,可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

    作者:王一平

    随着胃镜设备及附件和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愈来愈多临床医生在不断地探讨内镜下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目前不断有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报道,如微波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注射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目前公认的是后两种方法.

  • 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佳敏;钟丹丹;谢传高;陈清宇;陈焰;杜勤;蔡建庭

    目的:研究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患者在吞服胶囊后立即肌注胃复安针10 mg,对照组患者不予注射胃复安针.观察2组患者的胶囊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等项目.结果:各有58例患者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51例完成全小肠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7.9%,对照组有48例完成全小肠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2.8%.对照组和干预组胶囊平均胃通过时间分别为( 32.45±29.63) min和(45.81 ±40.01) min,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肠通过时间分别为(252.69±113.29) min和(258.75±83.83) min,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吞服胶囊内镜后肌注胃复安针10 mg可明显缩短胶囊胃通过时间,不影响小肠通过时间,可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 双气囊内镜在10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李华;曹海军;陈文果;章宏;单国栋;李霖;张冰凌;姜玲玲;陈洪潭;丁凯丽;方英;程瑛;吴忱姣;厉有名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double balloon endoscopy,DB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因OGIB而行DBE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103例患者共行116次DBE检查,86次经口进镜,30次经肛进镜.DBE总共检出阳性病灶66例(64.1%).28例(27.2%)患者接受手术探查或治疗,终有94例明确诊断.本组患者常见病变为小肠肿瘤32例(31.1%),其次为血管畸形23例(22.3%),其他有单纯性溃疡10例(9.7%)、克罗恩病7例(6.8%)、憩室5例(4.9%)、过敏性紫癜腹型5例(4.9%)等.病灶位于常规胃镜能检出部位4例,近段小肠(十二指肠三、四段及空肠)58例(56.3%),远段小肠(回肠)31例(30.1%),空回肠同时病变1例.近段小肠病变检出率高于远端小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肠肿瘤和血管畸形为OGIB常见疾病,近段小肠病变较远段小肠多见.DBE对OGIB诊断价值较高且安全可靠.

  • 胶囊内镜检查17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芳芳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它是让受检查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查者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其病情作出诊断,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我院内镜室2006年7月~2007年6月,共行胶囊内镜检查17例,为消化道小肠疾病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经皮纤支镜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董九龙;徐新娟

    目的:分析经皮纤支镜下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三峡大学仁和医院ICU100例危重患者实施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60例采用纤支镜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对照组46例采用胃镜Introducer法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耐受性、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患者一般指标改变、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研究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患者术后认为难以忍受胃镜Introducer法造瘘术,12% 患者认为难以忍受纤支镜Introducer法.结论:经皮纤支镜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床边可操作.危重患者更适合采用该技术行胃肠内营养更简便、安全,且并发症少.

  • 慢性鼻-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术后三种材料填充的止痛及止血效果比较

    作者:张雄

    [目的]比较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术后三种材料填充的止痛及止血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3例C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1例.三组患者均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A组术后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充止血,B组应用AVF膨胀止血海绵止血,C组应用自制辅舒良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比较三组术后4h、12 h、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出血率、黏膜上皮化进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中术后4h、12 h、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为C组低,显著低于B组与A组对应时刻的疼痛VAS评分(均P<0.05),同时B组也高于A组(P<0.05);A、B、C三组的术后出血率分别为71.0%、64.5%、54.8%,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术腔黏膜上皮化率均为C组高,高于A组及B组(均P <0.05),A、B两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见填充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CRS功能性鼻内镜术后应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止血海绵与自制辅舒良胶原蛋白海绵进行填充止血的止血效果接近,但自制辅舒良胶原蛋白海绵的止痛效果更佳,且利于术腔黏膜上皮化,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 吗啡与羟考酮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田开林;范本祎;秦勤;许军;彭波;袁俊斌

    【目的】对比研究吗啡与羟考酮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行PCNL术治疗的50名患者,根据术后给予不同的镇痛药物将患者分为吗啡组(25例)和羟考酮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如恶心,头晕,呼吸抑制和瘙痒)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及镇痛药的平均使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吗啡组患者不良反应恶心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羟考酮组(P <0.05)。【结论】吗啡与羟考酮对行PCNL术的患者镇痛效果相当,但吗啡较羟考酮可减少不良反应恶心的发生率。

  • 改良莫菲管配合内窥镜放置胶囊内镜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小琼;刘刚;张北平;付朝丽

    [目的]观察改良莫菲管配合内窥镜放置胶囊内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存在吞咽困难、功能性胃输出道梗阻、胃手术后及胃轻瘫等18位患者,使用改良莫菲管配合肠镜把胶囊内镜推送到幽门以下,进行小肠检查.[结果]18例均完成全部小肠检查,发现小肠病变率88.9%,出现咽喉部不适率为56.25%.[结论]改良莫菲管配合内窥镜放置胶囊内镜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低廉、安全和实用的优点,但容易损伤患者咽喉黏膜.

  • 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及粘连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军达;方军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及造成粘连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19例(194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分析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及粘连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119例(194侧)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治愈率为84.02% (163/194),无效率为15.98% (31/194);术后粘连17例,其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占35.29% (6/17),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占17.65%(3/17),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占5.88% (1/17),筛窦腔黏膜闭塞占41.18%(7/17).Ⅰ型治愈率稍高于Ⅱ型治愈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治愈率高于Ⅲ型治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9,P<0.01);Ⅱ型治愈率高于Ⅲ型治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1);术后鼻腔粘连与病变的程度、中鼻甲的合理处理、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是否及时随访等,与术后粘连的发生率有关(P <0.05或P<0.01).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效果好,但术后患者鼻腔病变程度、中鼻甲处理是否合理、手术熟练程度及是否按时随访是影响疗效和粘连的相关因素,充分认识影响其疗效和粘连的相关因素,对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技巧及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作者:佘康云;王冰;沈合群;周林;禹志军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操作要点.方法 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84例,男56例,女28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2.5个月,采用MacNab腰椎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日8 d,优50例,良28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达94%,有2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下床早,恢复快,优良率高等特点,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掌握好适应证,熟练操作要点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放大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内镜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进璇;胡珉;尚志刚;曾斌芳

    目的 探讨放大结合窄带成像(ME-NBI)内镜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依次进行普通白光内镜、ME-NBI并病理学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E-NBI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为74.07%、82.35%,高于普通内镜组的48.15%、64.71%(P<0.05).在ME-NBI组60例阳性病例中,伴肠上皮化生型占35.00%,亦高于普通内镜组39例阳性病例中的17.95%(P<0.05).结论 ME-NBI可较普通白光内镜明显提高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