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雌激素复制的肝内胆汁瘀积动物模型的比较

    作者:姜妙娜;贾玉红;贾玉杰

    目的:肝内胆汁瘀积是许多肝病所共有的基础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雌激素性肝内胆汁瘀积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因此,模拟人类雌激素性肝内胆汁瘀积病变,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前提.目前,国际上多采用乙炔雌二醇(et hinylestradiol,EE)造模.E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它多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但是,药物避孕在我国并不常用,并且EE价格较为昂贵且其体内代谢过程不同于体内天然雌激素,因此本实验试图采用一种即符合我国国情又与体内天然雌激素相近的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benzoate,,EB)造模,并且设立EE对照,从而为雌激素性肝内胆瘀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方法:本工作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以EB皮下注射制备肝内胆汁瘀积模型,同时以国际上常用的EE造模作为可行性对照.通过检测血清学、胆汁流、胆盐分泌速率、毛细胆管膜结合酶-碱性磷酸酶(ALP)的胆汁分泌速率、分离纯化的肝细胞亚膜(毛细胆管膜与窦膜)上酶活性及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来对比研究上述两种雌激素复制的肝内胆汁瘀积动物模型.结果:EB同EE一样均可明显降低胆汁流及胆盐分泌速率,引起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胆汁ALP分泌速率增加,胆汁ALP与胆盐分泌速率之比增加,窦膜Na+-K+-ATPase活性明显降低,而毛细胆管膜与窦膜ALP及窦膜Mg2+-ATPase活性增加,两者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

  •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雷继敏;彭海军;严炳存;陈湘

    雌激素可抑制妇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并可致血管阻力的降低。雌激素产生这些效应的机制不明。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即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平衡失调,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本研究旨在观察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鞍区黄色肉芽肿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齐春晓;王宁;朱宏;战华;孟祥喜

    目的 探讨鞍区黄色肉芽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黄色肉芽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病人术前头痛,右眼视力0.8,内分泌检查提示甲状腺功能低下,其他未见异常.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 病人术后头痛症状消失,视力好转,垂体功能低下无改善,并发尿崩症.3个月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但垂体功能低下及尿崩症仍未消失,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 鞍区黄色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复发少见,但常并发垂体功能低下.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杨营营;卢琳;姚勇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是一种少见的、以淋巴细胞浸润垂体为组织学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中枢性尿崩症及头痛等症状.由于缺乏大样本随机研究,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大剂量激素冲击的疗效、观察随访的可行性、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时机及手术干预的必要性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旨在为LYH的治疗提供参考.

  • 雌孕激素替代治疗雷公藤所致卵巢早衰的疗效观察

    作者:郝丽;卢文;林辉;吴永贵

    目的通过雌、孕激素序贯性干预治疗,探讨雷公藤(TW)所致卵巢早衰(POF)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雷公藤多甙片(TWP)治疗后继发性POF患者21例,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性替代治疗(HPT),观察治疗前及停药后的临床症状、性激素变化和月经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临床表现和性激素测定均符合POF的诊断.与替代治疗前相比,HPT治疗停止3个月后卵巢分泌雌激素(E2)明显增高[(329.90±77.53)pmol/L比(83.47±8.46)pmol/L,P<0.01],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6.70±2.24)U/L比(110.87±20.34)U/L,P<0.01]和黄体生成素(LH)[(5.91±2.67)U/L比(52.62±15.65)U/L,P<0.01]则明显下降(P<0.01),围绝经期征候群改善,总有效率为90.47%.结论TW可造成育龄期妇女卵巢功能减退或衰竭,及时停药和规律地雌、孕激素干预治疗有较好疗效.

  • 雌激素诱导神经细胞突生长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马明星;杜伯涛;史青利;周丽丽;王嘉琳;徐丽君;赵越;张秦溪

    目的 探讨雌二醇(E2)诱导神经细胞突生长作用及其细胞内分子机制,为激素替代疗法(HRT)预防及延缓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生物显微镜观察E2诱导神经细胞突生长作用,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2对细胞骨架构建参与蛋白Rac1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天然孕酮及人工合成孕酮对此作用的影响. 结果 (1)E2组长神经突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及E2+MP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2组与E2+P4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Rac1蛋白活性在E2作用5 min时达高峰.(3)E2组Rac1蛋白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及E2+M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与E2+P4组Rac1蛋白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E2诱导了神经细胞突生长,诱导作用可能与活性Rac1蛋白高表达有关.(2)以往HRT中人工合成孕酮的应用实际上可能抑制了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而天然孕酮无此影响.

  • 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对比

    作者:钱肖斌

    目的 探究阿仑膦酸钠、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相关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受影响较大;两组患者骨代谢情况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均可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前者对于患者的激素水平影响更小,同时不良反应更少.

  • 激素替代疗法加速精神衰退

    作者:

    关键词: 激素替代疗法
  • 激素替代疗法对乳腺癌的危险性评估

    作者:阴慧娟

    要点★激素替代疗法是否对乳腺癌有附加危险,危险性有多大,这是有争议的.将数据个体化有助于解答这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没有实施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乳腺癌的累积绝对危险度逐渐下降.★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只轻微增加个体的累积危险度.但对群体乳腺癌发病率的影响很大.

  • 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性激素治疗的认识再认识

    作者:罗新

    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提出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与雌激素不足有关,补充雌激素可以预防这种骨质疏松.20世纪60年代认为给予雌激素可以预防或治疗绝经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因而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成为在临床上为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的正式方法推广应用开来,雌孕激素联合应用的HRT也约定俗成逐渐成为性激素替代治疗的代名词[1].

  • 激素替代疗法对不同绝经年龄妇女子宫内膜及乳腺的影响

    作者:曹茵;马利亚;王永霞

    目的对不同绝经年龄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并观察子宫内膜、乳腺腺体的变化,为合理规范用药提供理论根据.方法将身体健康,子宫内膜小于5 mm,无乳腺增生的绝经妇女120例根据绝经年限分为2组,即A组(0~5年)、B组(6~10)年.每组随机抽取30例作为对照组C、D;A、B两组服用激素,C、D两组服用维生素C,服用前后通过阴道B超,高频B超和钼靶监测子宫内膜、乳腺腺体的变化.结果A组用药后子宫内膜显著增厚,有些病例有出血现象;乳腺增生明显;B组用药后子宫内膜有增厚,乳腺腺体回声变化不明显.C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变薄,乳腺腺体萎缩.D组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及乳腺腺体变化不明显.无一例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发生.结论激素替代疗法能够使绝经年限短的妇女子宫内膜增厚、乳腺增生,对绝经时间较长的妇女子宫内膜及乳腺影响不大.

  • 补肾调经膏方对肾虚型卵巢早衰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碧红;李茂清;熊思艺;赵晓东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膏方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肾虚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均分为中药组、膏方组和西药组各25例.中药组给予补肾调经方辨证治疗,膏方组给予补肾调经膏方治疗,西药组给予激素替代治疗(HRT).3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月经改善情况、性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3组各脱落2例,实际共69例完成试验.②中药组、膏方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78.26%,优于西药组的52.17%(P< 0.05).③治疗后,中药组、膏方组能明显地改善各项临床症状(P< 0.05或P<0.01),而西药组仅月经异常改善(P<0.01),中药组、膏方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组(P< 0.05或P<0.01).④中药组、膏方组的月经改善率、月经改善时间优于西药组(P<0.05),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⑤中药组、膏方组在升高血清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方面优于西药组(P< 0.05或P<0.01).⑥中药组、膏方组的不良反应率均为4.35%,低于西药组的13.04%(P< 0.05).[结论]补肾调经膏方具有药物浓度高,作用较稳定、缓和、持久,携带和服用方便的优点,其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的疗效确切,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月经和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患者月经异常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 武氏"蟠龙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淑敏;武连仲

    [目的]比较武氏蟠龙通督调神针法、普通针刺法及西医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M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普通针刺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武氏蟠龙通督调神针法选穴治疗,普通针刺组给予临床上常规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HRT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并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普通针刺组为86.7%,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2)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均下降(P<0.05),血清E2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血清FSH、LH水平和升高血清E2水平方面均优于普通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3)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组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照组出现乳房胀痛10例次,阴道出血1例次,消化道不良反应15例次,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武氏蟠龙调神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优于普通针刺治疗与HRT治疗,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

  • 对500名广州妇女关于激素替代疗法态度的调查

    作者:张清学;杨冬梓;谢梅青;闫琳丽;曹绚

    [目的] 了解广州妇女对激素替代疗法(HRT)的态度.[方法] 对500名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记录她们对绝经症状以及激素替代疗法的认识和态度.[结果] 59%的妇女认为对绝经症状应该求医,41%妇女采取消极忍耐的态度,76.2%的人选择妇科就诊,19.8%的妇女选择内外科或精神科;仅有22.1%的妇女听说过HRT.绝经后妇女应用HRT的有5.9%,24.4%的人不知道HRT的益处,知道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分别有17.8%和10.8%,59.8%的人不知道HRT的副作用,13.6%的人不知道在哪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HRT,40.4%的人不知道何时开始应用HRT.[结论] 我们认为广州妇女的围绝经期保健意识不强,对HRT的了解很少,对HRT的利弊认识不足,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科普教育工作.

  • 老年人肾病肾穿刺活检24例临床分析

    作者:祝玲;方晓武

    目的:了解老年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现状.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1993年5月至2003年5月住院行肾穿刺活检的老年肾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60岁以上肾穿病人共24例,水肿(79.2%)为常见首发症状,79.2%老年肾小球病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Scr升高多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66.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及小管间质性疾病占33.3%,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病多;其次是IgA肾病.小管间质性疾病多见.只有37%的病人为单一病变.治疗后完全缓解16.67%,部分缓解41.67%,无缓解20.83%,死亡20.83%.结论:老年肾病原发多于继发,好行肾活检确诊,制定个体化方案.较少剂量的MP冲击目前认为效果好且副作用相对少,对无禁忌证的老年患者可试用.

  • 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疗效观察——附60例报告

    作者:何志晖;张晓薇;王子莲;游泽山

    目的:观察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轻、中度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分为A、B 2组(各60例),A组予以口服替勃龙2.5 mg/d治疗,B组予以口服维生素B6 10 mg/d治疗,且2组均每周2次行心理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周期(28日为1个周期).监测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与Kupperman绝经指数(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A组治疗前HAMD评分为(22±4)分、KMI为31±5,疗程结束后HAMD评分为(6±3)分、KMI为8±3,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B组治疗前HAMD评分为(22±4)分、KMI为31±5,疗程结束后HAMD评分为(17±4)分、KMI为26±5,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抗抑郁治疗总有效率为97%,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8%,B组抗抑郁治疗总有效率为42%,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总有效率为37%,A组较B组更为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组的不良反应皆轻.结论:单用替勃龙治疗轻、中度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使用安全,可不加用抗抑郁药物.

  • 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附15例报告

    作者:古健;杨冬梓;王良岸;尹松梅;邝健全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对绝经后妇女凝血系统中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5名血脂正常的绝经妇女,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绝经妇女使用HRT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的含量,并以15名同年龄未绝经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绝经组血小板活化率CD62P及相对荧光强度CD62P、CD41较对照组高(P<0.05).使用HRT前后,其CD62P(0.36±0.06)降至(0.30±0.06)、CD62P(Ⅰ)(38±6)降至(27±5)、CD41(Ⅰ)(470±74)降至(303±7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妇女血小板活化率较同龄未绝经妇女的高.使用HRT 6个月后,血小板活化率显著下降.

  • 激素替代治疗降低绝经期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作者:

    作者于1991年1月到1995年12月进行一项研究,以评价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期妇女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的影响.5000名健康绝经女性,年龄50岁至74岁.其中从未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者3879名为对照组;半年内接受过或目前正在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者分别为266名与855名,列入治疗组,其中口服雌激素占79%,注射雌二醇占21%.随访观察两组AMI发生率的差异.

  • 雌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贾红蔚;邱明才

    进修医师 请问什么是雌激素替代疗法,它在临床中有哪些治疗作用?教授 雌激素替代疗法是为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而设计的各项治疗方案.其益处很多,主要的是可预防或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其次,它还可以预防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可有效地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 ③用黄豆能代替雌激素,行吗

    作者:陆曙民

    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落建议绝经期停用激素替代疗法来改善绝经后症状,其理由是雌激素和孕激素长期联合用药增加乳腺肿瘤、心脏病发生的危险性,这为一部分长期使用激素的妇女带来了恐慌和迷茫.假如不能用的话,这些人如何改善绝经后的一些不适呢?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种植物"雌激素"——黄硐.

564 条记录 23/29 页 « 12...20212223242526...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