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总动脉中膜厚度与脑梗死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袁亮方;邱莹;张超;姜国晶

    近几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病的80%~85%,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地影响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是由于颅外段动脉狭窄而不是颅内段动脉的直接狭窄造成的.

  • 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作者:惠波;武越;许文亮;刘玉昊;王旭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患者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或糖尿病肾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可预测心脑血管病,也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1].通过测量颈动脉IMT、斑块可间接反映冠心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范围和严重性[2],而颈动脉斑块面积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3].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颈动脉超声测算IMT、内中膜横切面积(IMCSA),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 射频数据处理技术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评价

    作者:徐进

    目的 应用射频数据处理技术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形态结构和弹性功能的改变.方法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无斑块组(A组)75例,有斑块组(B组)55例,正常对照组(C组)108例.应用QIMT技术和QAS技术获取各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管僵硬度指数,并对其参数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①A组与B组的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弹性系数α、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局部收缩压(LOCPsys)均较C组高,顺应性系数(CC)均较C组降低;B组的IMT、α、β、PWV、LOCPsys均较A组高,CC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弹性参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α、β、PWV、CC间相关性明显.结论 射频超声技术能够定量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形态结构和弹性功能的改变,为早期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低壁面剪应力分布的探讨

    作者:黄志芳;陈明;王超;张宇辉;刘秋云

    目的 采用血流剪应力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分别测定健康人和内中膜增厚患者的颈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分析WSS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提取50例健康人(健康组)和50例内中膜增厚患者(增厚组)颈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DICOM文件,运用血流剪应力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绘制颈总动脉WSS二维空间分布图、三维空间分布图和WSS数据,进行图像和数据分析.结果 健康组WSS的变化范围在4~14 dyn/cm2之间(1 dyn=10 5N),增厚组WSS的变化范围在2~6dyn/cm2之间.增厚组WSS平均值[(2.87±0.59)dyn/cm2]显著低于健康组[(6.91±1.20)dyn/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28,P=0.000).结论 内中膜增厚患者颈总动脉局部产生了低WSS区,说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的WSS降低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有关.

  • 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壁剪应力分布的研究

    作者:黄志芳;陈明;张宇辉;董云;魏颖;丁方;刘秋云

    目的 采用血流剪应力可视化定量分析技术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壁剪应力(WSS)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21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排除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内中膜厚度、斑块数量、大小及颈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动态图.采用WSS可视化定量分析技术计算颈总动脉WSS,并绘制相应的WSS空间分布图.结果 对照组颈总动脉WSS的变化范围在4~14 dyne/cm2之间,糖尿病组颈总动脉WSS的变化范围在2~8 dyne/cm2之间.糖尿病组颈总动脉WSS平均值[(3.14±0.79) dyne/cm2]显著低于对照组[(6.96±1.17) dyne/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80,P=0.00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侧颈总动脉均出现一个斑块,其中,产生斑块侧的颈总动脉WSS平均值显著低于对侧无斑块生成的颈总动脉(t=7.324,P=0.000),且所有研究对象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与WSS呈明显负相关性(r=-0.76,P<0.01).结论 与正常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与其WSS的降低相关联.WSS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和严重性增加的一个额外的因素.

  • 巨大甲状腺瘤切除术后并发颈动脉假性动脉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王晓玲;郭徐林

    患者女,43岁.颈部包块30余年,逐渐增大3年.术前超声提示: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②甲状腺多发性实质性肿块伴钙化液化灶.行右侧甲状腺全部及左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理结果:双侧腺瘤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第3 d,自诉右侧颈部疼痛不适,切口右侧颈总动脉旁可见一搏动性肿块,大小约0.7cm×0.6 cm.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缩窄致高血压1例

    作者:张在斌;郑雪松;刘同意;迟海燕

    患者男,32岁,因发现血压波动性升高伴双下肢活动后无力2年就诊.曾药物降压治疗效果欠佳,收缩压波动范围7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作性头痛头晕.查体:肱动脉血压右侧185/100 mm Hg、左侧180/100 mm Hg,双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双肾段动脉、叶间动脉及主肾动脉血流频谱明显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加速时间明显延长,呈持续前向低速低阻锯齿状血流(图1).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血流频谱表现同肾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内壁光滑,内中膜无增厚,管腔内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示血流充盈良好,但管径随心动周期改变明显,脉冲多普勒示血流频谱呈高阻力型.

  • 颈总动脉周混合性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连娟;宋海屏

    患者女,29岁,因左侧颈部原因不明包块1年余来我科就诊.应用ATL超9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超声显示:左侧颈总动脉85 mm处外壁可见略低回声团块包绕(图1),其横断面外径37 mm×22 mm(图2),单侧厚约12 mm不等.团块内测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团块外缘可见血流显示.病变段颈总动脉内径6.6 mm,无受压、变形.该处血管内膜光滑,内膜-中层清晰可见,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频谱多普勒显示阻力偏高,Vmax 65 cm/s,Vmin 14 cm/s,TAV 28cm/s,PI 1.77,RI 0.77.超声诊断为"左侧颈总动脉周肿瘤".

  • 先天性左侧锁骨下动脉第二段发育不良致重度狭窄超声表现1例

    作者:张新华;张学兰;陈秀琴

    患者女,57岁。因头晕、头痛半年,加重2 d 就诊。查体发现左上肢血压未测及且无脉而收入院进一步检查。查体:双上肢对称,无手指发凉、怕冷、疼痛、苍白、麻木,无疲乏无力、肌肉萎缩等。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超声检查:左侧锁骨下动脉管腔明显细窄,管腔内径2.4 mm,内中膜光滑无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血流变细,色彩明亮,呈五彩镶嵌血流,频谱呈高速射流,峰值流速达438 cm/s(图1);左侧椎动脉血流方向与双侧颈总动脉一致,流速较对侧略增高,左侧颈总动脉内径5.6 mm,内中膜光滑无增厚,流速63~158 cm/s,左侧椎动脉内径3.1 mm,内中膜光滑无增厚,流速37~71 cm/s(图2);左上肢动脉走行正常,血管内膜光滑无增厚, CDFI 示与健侧比较血流暗淡,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减慢,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呈“单向小慢波”。超声诊断: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多考虑先天性血管发育不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高度狭窄位于锁骨下动脉第二段(椎动脉发出之后)(图2)。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降主动脉缩窄并左椎动脉起源异常1例

    作者:张文君;王贤明;赵珊珊;刘莎;丁大成

    患者女,49岁.因高血压5年余,头晕2年余来院就诊.体格检查:胸骨上窝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并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双上肢血压明显高于下肢血压:右上肢17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下肢120/100 mm Hg;左上肢160/76 mm Hg,左下肢110/90 mm Hg.超声检查:心脏各房、室不大.胸骨上窝切面显示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20 mm处降主动脉管腔明显狭窄,内径约8mm,并见隔膜样回声,其上见约3 mm缝隙;左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之间可见一纤细管腔结构源自主动脉弓并向上延续(图1).

  • 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动脉干1例

    作者:文烈明;周启昌;孙巍;章鸣

    孕妇,31岁.孕34+3周.超声检查:胎儿左枕前位,双顶径89 mm,肱骨长61 mm,股骨长65 mm.前壁胎盘Ⅱ级,羊水指数200 mm,胎心率129次/min.胎儿各房室大小:右房13mm,右室17 mm,左房11mm,左室15 mm.可见两组房室瓣,活动尚可.卵圆孔8 mm,室间隔上段回声中断9 mm,于心脏中央见一条干动脉发自左右室,内径11mm(图1),干动脉弓发出4根分支,依次为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侧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于降主动脉腹侧同一水平发出两个侧支(图2),分别进入左、右肺.CDFI: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阻力指数正常.心脏收缩期左右室的血流均进入干动脉内,Vmax 90 cm/s.降主动脉两个侧支Vmax 120 cm/s.超声提示:①超声测值与预测孕周相符;②胎儿永存动脉干Ⅳ型可能性大;③羊水偏多.

  • 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壁面剪应力分布及作用的探讨

    作者:黄志芳;陈明;张宇辉;夏良华;曲俊朴;王超;涂志兰;黄东雅

    目的 探讨家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过程中动脉血管壁上壁面剪应力(WSS)的分布及其对AS进程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饲料喂养,12只)和实验组(采用空气干燥加高脂饮食制造AS模型,12只).空气干燥术后2、4、8、1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处死实验组兔4只,处死前检测血脂,并做病理切片观察颈动脉病变的形态特征,对照组兔在第4周全部处死,获得相应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各项血脂指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从实施手术开始至术后4周,颈总动脉低WSS数目的分布增加,实验组左侧颈总动脉内约45%的WSS集中在0.2~0.4 N/m2,右侧约36%,左侧颈总动脉WSS降低的速度比右侧进展快.至术后8~12周,实验组颈总动脉低WSS分布反而减少,而高WSS血流点数目增加,实施干燥术后12周,实验组颈总动脉管壁逐渐僵硬、增厚,脂质沉积增加,平滑肌移行增殖,胶原增生,弹性降低,实验组左侧颈总动脉AS程度重于右侧.各项实验结果均证实实验组出现较典型的AS改变.结论 随着AS进程的延长,实验兔颈总动脉局部WSS逐步降低,低WSS进一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出现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及血管重构,提示颈总动脉WSS减低与动脉AS的形成有关.

  • 颈总动脉注射瘫康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45例

    作者:苏永巧

    目的探讨提高腔隙性脑梗死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方法对45例腔隙性脑梗死应用瘫康液(维脑路通与654-2)经颈总动脉穿刺及静脉滴注治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33例,仅静脉用药.对比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急性期治愈率为48%,对照组治愈率为27.8%. 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病人,急性期采用颈总动脉兼静脉给药治疗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静脉治疗,且无副作用.

  • 喉癌术后并颈总动脉破裂死亡1例

    作者:魏芳芳

    患者,男,55岁,主因声音嘶哑1年于2007年7月29日入院.纤维喉镜检查:右侧声带表面灰白色菜花样肿物,质脆,易出血,右侧声带固定.

    关键词: 喉癌 颈总动脉 破裂
  •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晓霞;李俊;汪俊元;王安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总动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 2)表达的影响及其改善血管重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13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SHR组(0.5%阿拉伯胶浆15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30 mg·kg-1·d-1)、缬沙坦组(20 mg·kg-1·d-1);8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0.5%阿拉伯胶浆15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和颈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浓度;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和中膜增生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颈总动脉ACE 2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颈总动脉ACE 2 mRNA的表达.结果 (1)与SHR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缬沙坦组内膜增生程度显著降低(P<0.01),且缬沙坦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但2组中膜增生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SHR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缬沙坦组颈总动脉Ang Ⅱ浓度降低(P<0.01),血浆Ang Ⅱ浓度、ACE 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缬沙坦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与其降低颈总动脉Ang Ⅱ浓度、升高ACE 2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 全麻患者喉罩通气下右颈内静脉穿刺位点的选择

    作者:马浩南;李恒林;李一

    喉罩对气道刺激小,操作简单,临床广泛应用.但采用喉罩通气时,颈内静脉穿刺难度增加,常误伤颈总动脉以及周围组织.因此,喉罩通气下应该如何选择适宜的穿刺路径从而避免误伤颈总动脉以及周围组织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全麻患者喉罩通气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的适宜位点,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 置入喉罩对患者双侧颈部血管位置的影响

    作者:沈亮;陆志俊;俞颖;许婷;于布为

    喉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有研究表明,置入喉罩后右侧颈部血管位置发生改变,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覆盖程度增加,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程度增加,右颈内静脉高、中位穿刺困难,低位为适宜穿刺位置[1].而置入喉罩对左侧颈部血管位置的影响与右侧是否不同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置入喉罩前、后双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相对位置的变化,探讨置入喉罩后对患者双侧颈部血管位置的影响,为临床血管穿刺等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 左颈总动脉变异1例

    作者:于利民;刘宏伟;沈超;诸清华;唐兴国

    在解剖一男性尸体时发现其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个分支,而左颈总动脉则发自于主动脉弓的右后壁,与左锁骨下动脉呈前后重叠的位置,其口径明显大于右颈总动脉,四条动脉被压扁后直径测量结果为:右锁骨下动脉0.86mm,右颈总动脉9.23mm,左锁骨下动脉9.75mm,左颈总动脉13.21mm.左颈总动脉位于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与气管颈段之间的部分,与左喉返神经的关系密切.左喉返神经先行于左颈总动脉的内侧,继至其后方,再于气管、食管沟中走行.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变异 解剖
  • 彩超检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颈总动脉血流频谱的改变

    作者:张学法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图检测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和频谱,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的改变,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 血管夹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损伤的研究

    作者:余宽宽;梁向党;孙赓;郭占芳;邹秀强;房卓群

    目的:探讨血管夹对大鼠颈总动脉的挤压损伤。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只,用改进后的血管夹分别对两组大鼠的左侧颈总动脉给予30 g和90 g的压力进行15 min的夹闭,右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术后正常饮食喂养3周。通过大体观察、超声血流检测、组织形态学观察、血管创伤评分对血管损伤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损伤修复完好,超声血流通畅,HE染色内膜无明显损伤增生,与右侧颈总动脉比较血管创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夹在血管吻合的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不可避免,但这种仅因夹闭造成的暂时性损伤可通过自身修复。

673 条记录 12/34 页 « 12...9101112131415...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