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肿瘤超声造影灌注显像特征的初步观察

    作者:赵红佳;董宝玮;许荣;黄松雄;欧阳秋芳;林晴;王况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SonoVue造影剂对76例患者的78个乳腺病灶(恶性47个,良性31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和增强方式.结果 乳腺肿瘤超声造影时相可分为早(注入造影剂后1 min)、中(注入造影剂1~4 min)、晚(注入造影剂4~6 min)三期.超声造影早期89.36%乳腺癌表现为不均匀"爪形"增强,而88.37%良性病灶表现为均匀点样增强,两组增强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1).造影晚期89.36%乳腺癌可见少许造影剂滞留,而仅9.68%的良性结节于晚期可见造影剂滞留,两组造影剂廓清方式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8.59,P<0.01).早期不均匀"爪形"增强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6%、83.87%、87.18%,晚期造影剂滞留分别为89.36%、90.32%、89.74%.结论 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多脾综合征1例

    作者:张利;杨桂芳

    患者女,54岁,右上腹不适2月余,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所见:脂肪肝、脾区多发结节样占位病变,其内血流丰富。诊断:脾区多发占位病变。CT检查:肝实质密度减低,CT值37.9HU,脾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大为4.2cm×4.0cm,小为1.2cm×1.2cm,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光滑清晰,增强后与正常脾脏密度和增强方式一致。胰腺短小,胰体尾缺如,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下腔静脉与奇静脉于右肾区上方连接,右侧膈角内见扩张奇静脉影(图1,2)。诊断:多脾综合征、脂肪肝。  讨论 多脾综合征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多系统畸形综合征,国内报道较少。Baillie在1788年报道第1例。多脾综合征特点为多个大小不等的脾脏,数目从2~16个不等,通常为右侧,偶尔双侧,本例为左侧,约半数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等)及双肺两叶畸形,65%伴有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伴奇静脉连接,57%伴腹部内脏异位,如对称肝,右侧胃,肠旋转不良,胆囊中位或缺如,短胰畸形。本征死亡率低。1岁以内死亡为50~60%,多脾综合征的生存期主要决定于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及其严重程度。本例虽有多种腹部畸形,但无先天性心脏畸形,故无明显临床症状。

  • 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钆塞酸二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

    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是一种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通过在Gd-DTPA分子结构上添加脂溶性乙氧基苯甲基(ethoxybenzyl,EOB)得到的Gd-EOB-DTPA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Gd-EOB-DTPA一方面通过缩短组织T1弛豫时间,可得到与Gd-DTPA相似的多期动态增强效果,从而观察肝脏病变的常规多期动态增强方式及其表现;另一方面,肝功能正常者注射Gd-EOB-DTPA后10~20 min肝实质大程度增强,同时胆系也可显影,该期相称为肝胆特异期。

  • 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冯剑秋;徐志锋

    目的:分析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某院114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患者仅进行单筒团注对比剂,B组患者先注射对比剂,随后注射生理盐水,C组将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按60:40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同步注射,对比3组主动脉(包括弓层面、水平面、分叉部位以及整体)CT值、图像质量以及上腔静脉伪影.结果:3组患者平均延迟时间以及对比剂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相比,B、C 2组平均延迟时间、对比剂使用量减少(P<0.05);3组主动脉弓层面、水平面、分叉部位、主动脉平均CT值以及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CT值以及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3组患者1、2、3级上腔静脉伪影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1级伪影少于A组,3级伪影多于A组(P<0.05).结论:相比单筒高压注射增强方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增强方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较好,上腔静脉伪影较少.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作者:郑笑娟;张永奎;彭敏霞;乐涵波;周国平;陈丽萍;王昊;邹曙东;陈燕芬;林燕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合造影能量多普勒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进行比较,观察分析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探讨超声造影在PTMC诊断的价值.

  • 两种双管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

    作者:穆巍;汪洋;朱斌;余正贤

    CT检查中的造影增强技术,是一项已被公认的标准CT检查技术[1].螺旋CT及高压注射器的使用,使CT增强方法和影像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获得高质量的影像,不少学者对扫描技术、增强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大量观察并提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鉴于双管注射明显优于单管注射,故本文探讨高压注射器的不同注射方式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和对疾病诊断检出的帮助.报告如下.

  •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

    作者:沈钧康;汤群锋;杨晓春;陆之安;钱铭辉

    近年来,随着MRI设备和技术的发展,MRI开始用于胃癌检查.本文就胃癌MRI表现,尤其是动态增强方式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进行初步分析.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对比

    作者:李欣竹;李玲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CT特征与诊断效果.方法 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超声造影和增强CT造影特征,记录增强强化方式.结果 25例患者中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总共检出72个病灶.CT平扫所见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均未见包膜征象,动态增强表现为类似于血管瘤的向心性强化倾向;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平均大直径为(33.87±12.94) mm,平均小直径为(8.12±2.91)mm.在72个病灶中,50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整体增强,22个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增强CT显示48个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4个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HE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方式可为HEHE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联合应用两种影像学检查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 超声造影诊断肝占位性病变39例报告

    作者:谭青;赵瑞华;刘磊;林红;万本秀

    超声检查是检出肝脏占位性病变使用广泛的影像学方法,但常规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新型超声造影剂及超声造影相关专用成像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其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查诊断技术已趋成熟,基于病灶与正常组织微循环的不同,造影时,性质各异的肝占位出现不同的增强方式,从而使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加以鉴别成为可能.本文应用该技术,对39例筛选出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以研究其诊断价值.

  • 超声造影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玉玲;赵迎忠;帕提玛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总结38例46枚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超声影像资料.常规超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以及胆囊壁是否光滑完整,超声造影以同深度的肝脏增强方式作为参考,实时观察胆囊壁及息肉的增强时相及增强模式.结果:常规超声表现38例46枚胆囊胆固醇性息肉中,直径4 ~ 25 mm,平均9.5 mm,<10 mm 33枚,≥10 mm 13枚;单发9例,多发29例,多发时选取大一枚进行观察,或在同一切面上观察多枚病灶;菜花形21枚,长椭圆形10枚,乳头状15枚.彩色多普勒显示10枚胆囊息肉内测及血流信号(10/46),其中<10 mm4枚,≥10 mm6枚.实时超声造影显示:增强方式上,46枚病灶均有增强,胆囊壁光滑整齐与病灶界限清晰,其中:高增强39枚(39/46),等增强7枚(7/46);病灶动脉期增强快于肝实质38枚(38/46),与肝实质同步8枚(8/46);蜂窝样增强31枚(31/46),整体增强15枚(15/46);在减退方式上,慢于肝实质减退36枚(36/46),与肝实质同步减退10枚(10/46);29枚病灶可见明显的蒂.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血流显示率;蜂窝样增强,基底较窄,可见蒂,慢于或同步于肝实质减退是诊断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主要超声表现;超声造影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迪丽努尔·买买提明;尹科;吕涛;马富成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96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病变的增强方式及时间-强度曲线方式进行分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以不均匀增强及周边增强为主,良性肿瘤以无增强和均匀增强为主,二者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及明显减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4.21%,87.18%及85.42%.结论 超声造影的增强方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超声造影对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艳;赵大昕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造影病灶增强的强度分为高-等-低回声,分析胆固醇性息肉增强的特点,证实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在45例胆固醇性息肉中,41例(41/45,91.1%)病灶增强快于肝实质,4例(4/45,8.9%)与肝实质同步增强,而其中38例(38/45,84.4%)胆固醇性息肉多表现为蜂窝样增强,7例(7/45,15.6%)为整体增强;减退方式上,21例(Z1/45,46.7%)减退慢于肝实质,22例(22/45,49.7%)与肝实质同时减退.结论:①超声造影可提高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血流显示率;②慢于或同步于肝实质减退及蜂窝样增强对于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