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达那唑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陈丽萍

    目的 比较达那唑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应城市蒲阳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与阴道给药组,各45例.口服给药组患者予以达那唑口服治疗,阴道给药组予以达那唑阴道给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子宫内膜厚度、血清糖类抗原CA125、前列腺素F2α(PGF2α)、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阴道给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口服给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SH、E2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给药组患者FSH、E2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口服给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125、PGF2α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给药组CA125、PGF2α及MMP-9水平低于口服给药组(P<0.05).阴道给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给药组(P<0.05).阴道给药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口服给药组(P<0.05).结论 达那唑阴道给药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优于口服用药,其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学表达,降低子宫内膜厚度,且安全性高.

  • 达那唑的多种临床应用

    作者:杨永革;王虎军;夏卫华

    达那唑(Danazol)也称丹那唑、炔睾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17α-乙炔睾丸酮的异恶唑衍生物.由于引入了异恶唑环,故男性激素活性较弱,然而具有选择性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临床上首先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用于其他妇科疾病及血液病等.达那唑治疗多种疾病所需的疗程较长,副作用较多,但其疗效比较肯定.近年来本品临床用途日见扩展,现将临床上多种用途介绍如下.

  •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潘爱容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又称子宫内膜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变,其中-部分病变属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正确、及时地治疗对防止病变进展意义重大.

  •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晓艳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病变或局限病变.以痛经和经量增多为主要表现.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与生育功能的难以治愈的疾病.1 药物治疗1.1 雄激素类衍生物:①达那唑为合成的17α-乙炔睾丸酮,能阻断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直接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的合成,并可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相结合,从而使子宫内膜萎缩而导致患者短暂绝经,又称假绝经疗法.用法:200 mg,3~4次/d.持续6~9个月.可有效缓解疼痛.不良反应有体质量增加、水肿、乳房缩小、多毛、潮热、性欲减退等.但发生率低,且症状多不严重.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出现肝损害停药.②孕三烯酮是19去甲睾酮的衍生物,有抗雌激素和抗孕激素作用,并有雄激素样活性.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引起卵巢分泌功能抑制,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另外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受体,发挥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的作用,从而使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萎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达那唑,但程度略轻,近年应用广泛.用法:2.5 mg/次,2次/周,6个月为1个疗程.

  • 补肾活血汤结合达那唑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班文芬;蒋红英;何文晖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结合达那唑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2例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达那唑治疗,200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肾活血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痊愈率50.00%,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临床痊愈率23.33%,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719,5.985,P<0.01).观察组血清TNF-α,IL-6、MMP-2和VEGF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结合达那唑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增生,提高临床疗效.

  • 中药合达那唑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作者:王缨;陈满才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达那唑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并与单用达那唑比较.方法:随机分成2组治疗:中药加达那唑组(治疗组)21例,单用达那唑组(对照组)2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有效率6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8±4)天,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13±3)天;6个月后血小板仍大于50×109/L的病例治疗组占52.38%,对照组占20%.以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亦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达那唑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提高疗效,延长有效期,降低副反应.

  • 新疆首次诊断遗传性血管性水肿3个家系报道

    作者:董旭南;王惠妩;支玉香;陈璇;向阳冰

    1一般资料先证者1,男,22岁,汉族.反复躯体局限性肿胀6年,于2011-11-30入院.患者16岁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单手肿胀,水肿不伴风团、红热及瘙痒,多5d后自行缓解.发病初期每年发作4~5次,以后逐年次数增加,程度加重,时伴面部肿胀.2004年6月和2007年5月无明显诱因面部肿胀,继之颈部肿胀、极度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均行气管切开治疗后好转出院.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反应",常用"H1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及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

  •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研究进展

    作者:陈曦;徐丛剑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有多种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15%,有明显升高的趋势.EMs虽然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病变,但却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并且有一定比例发生组织学改变,转变为癌瘤[1].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恶性肿瘤与异位子宫内膜并存于同一病变,认为EMs可以发生恶变.目前研究认为,EMs的恶变率约为0.7%~1%,其中80%发生在卵巢,而直肠阴道隔、结肠等部位的病变较为罕见.

  • 达那唑对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

    作者:蔡艳

    目的 观察达那唑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ITP患者,以达那唑为主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后,完全反应17例,部分反应7例,微小反应5例,无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3%.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提升.结论 达那唑治疗ITP的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

    关键词: 达那唑 ITP 治疗机制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

    作者:曹慧琴;任羽;苏保雄;郝彩霞;刘卉;刘宇宏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5例难治性ITP患者分为3组,试验1组(12例):应用rhTPO联合达那唑;试验2组(8例):单用rhTPO;对照组(15例):单用达那唑.结果 试验1组: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为6(1~15)×109/L;治疗后第14天,血小板为97(43~136)×109/L(P<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开始治疗后28 d,血小板计数降至48(22~76)×109/L.试验2组: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为6(2~13)×109/L;治疗后第14天,血小板为93(33~152)×109/L(P<0.01),第28天血小板计数降至32(12~44)×109/L.试验组近期有效率为80%,其中显效9例(45%),良效7例(35%).30%患者使用TPO达有效的平均时间为7 d,达峰值为13 d.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73%,其中显效6例(40%),良效5例(33.3%).第14天,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PO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rhTPO联合达那唑比单用达那唑起效快,能更好地控制出血症状.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小剂量米非司酮辅助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贾君容;温岩;贾云霄;徐跃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米非司酮组(M组)37例,米非司酮10 mg口服,每日1次;达那唑组(D组)35例,达那唑200 mg口服,每日2~3次.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用药后的副反应及用药3个月时性激素水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相似.米非司酮组潮热、阴道出血、腰背疼痛、体重增加、痤疮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P<0.05).米非司酮组雌二醇(E2)为(204.9±45.3)pmoL/L,保持在卵泡期水平,达那唑组为(94.3±33.0)pmol/L,为绝经后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停药13~15天,米非司酮组E2水平为(1 221.6±384.2)pmol/L,较用药前(排卵期)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达那唑组为(815.1±376.0)pmol/L,较用药前(排卵期)明显下降(P<0.05).米非司酮组停药后基础体温上升和月经复潮时间较达那唑组为短.结论: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疗效与达那唑类似,但副反应明显减少.10 mg/d米非司酮3个月治疗可使血清E2保持在卵泡期水平.

  • 腹腔镜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姜伶俐;吴娣;李惠新;柳洲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经腹腔镜手术确诊并治疗的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24例)术后第5天开始肌肉注射曲普瑞林第1针,以后每隔28 d肌肉注射1次,共6次.B组(22例)术后第5天开始肌肉注射曲普瑞林第1针,以后每隔42 d肌肉注射1次,共4次.C组(22例)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达那唑0.2g/次,2次/d,共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A、B、C组有效率分别为87.50%、90.90%、86.36%;复发率分别为14.29%、10.00%、10.53%;妊娠率分别为37.50%、31.82%、36.3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的类型有所区别.肝损率分别为4.17%、0.00%、27.27%;体重增加率分别为8.33%、4.54%、63.64%,低雌激素率分别为79.17%、68.18%、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曲普瑞林治疗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尤其间隔42 d肌肉注射用药方便,不良反应相对低,且更为经济,有助于提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

  • 香莪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苏萍;韦艳萍;李远珺;潘晓菊

    目的:观察香莪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香莪胶囊组31例,采用口服香莪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每天6 g;达那唑组32例,每次口服达那唑200 mg,每日3次,共600 mg,两组治疗疗程共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NRs)、外周血及经血中雌二醇(E2)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含量,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NRS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香莪胶囊组31例,临床痊愈12例(38.71%),显效8例(25.81%),有效6例(19.35%),无效5例(16.12%),有效率83.87%;达那唑组32例,临床痊愈11例(34.37%),显效8例(25.00%),有效7例(21.88%),无效6例(18.75%),总有效率81.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经血中E2和IL -8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和经血中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血清E2水平无明显变化,而经血中E2水平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经血中E2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香莪胶囊组血清和经血中IL -8水平明显降低,而达那唑组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香莪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及经血中IL -8水平有关.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管晓丽;赵淑华;韩丽英;李荷莲;王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过程是渐进性的,虽经手术等治疗,但往往不能根治而有复发的可能性,行保守性手术5年内复发率20%~40%.过去传统方案治疗EM疗效是肯定的,但它们存在着较多的副作用,诸如肝功能损害,绝经症状,男性化表现,低雌激素综合症和骨质丢失等,发展一种新的长期服用没有或较少副作用的有效的药物是EM治疗方面有意义的工作.本研究对保守手术后复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以达那唑治疗为对照,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行性.

  • 单纯手术及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达那唑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葛小红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极易复发.本文对已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的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下称米非司酮组),并与单纯手术、术后服用达那唑(下称达那唑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副作用等方面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米非司酮与达那唑片治疗子宫腺肌症对比分析

    作者:刘亚典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与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以进行性痛经、经量过多、子宫增大、不孕等为主要表现.本文将米非司酮与达那唑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联合达那唑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静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和达那唑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01 ~2013-01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经腹腔镜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和对照组40例(经腹腔镜术后口服达那唑),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平均月经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停药后2年内患者的症状、体征、妊娠率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服药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相比于对照组少很多,停药之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和达那唑均具有良好效果,而米非司酮更优于达那唑,值得推广应用.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孕三烯酮与达那唑应用比较

    作者:徐晓华

    目的 探讨孕三烯酮及达那唑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37例,随机分为3组,孕三烯酮组(54例);达那唑组(40例);未用药组(43例).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经统计分析,孕三烯酮组及达那唑组复发率与未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复发率与达那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达那唑能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减少复发,提高妊娠率.而孕三烯酮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

  •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作者:张浩;王宪兴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于1999年因胎位异常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胎儿正常.术后6个月出现月经紊乱,时有痛经.于2002-01自觉腰痛、腰酸,出现肉眼血尿.腹部无明显触压痛,右肾区轻微叩痛,故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见:右侧输尿管狭窄,右肾盂轻度积水,输尿管病变位于下1/3段;肾图提示:右侧肾功能尚可.遂住院手术,行输尿管病变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探查盆腔可见多处紫褐色斑点和小泡,病理示增生的子宫内膜.术后予以口服达那唑200 mg/次,2次/d,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1年,症状消失,肾积水消失.

  • 复方血竭贴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吕洪清;刑建伟;汪慧敏

    目的 评价复方血竭贴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疗效. 方法 采用手术移植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酶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PGF2α水平,并对异位病灶进行体积和重量的测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PGF2α水平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复方血竭贴膏组和达那唑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PGF2α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复方血竭贴膏组和达那唑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和重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 结论 复方血竭贴膏能够抑制异位内膜生长和降低血浆PGF2α水平.

139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