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肢不同部位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张燕;秦元玲;张迎宪

    目的 进行上肢不同部位在丙泊酚静脉注射时疼痛的比较性研究与预防.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447例,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实施上消化道内镜诊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肘正中静脉组(EI组)、桡静脉组(RI组)及手背静脉组(HI组),每组149例.EI组在无痛上消化道内窥镜诊疗下于肘正中静脉缓慢匀速注射丙泊酚注射液;采用同样方法对RI组与HI组注射,除常规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三组除记录麻醉药物用量和辅助用药情况,均需连续监测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内容.结果 丙泊酚推注可使局部出现刺激性胀痛与放射性疼痛,HI组与RI组较EI组疼痛明显,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EI组局部疼痛减轻,但放射痛仍然存在.实施护理干预、缓慢诱导、匀速注射及复合利多卡因等预防注射痛效果明显.结论 上肢不同部位丙泊酚静脉注射痛比较显示,肘正中静脉、桡静脉与手背静脉疼痛依次递增,采取复合利多卡因的方法则能有效预防.

  • 经鼻给予布托啡诺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王云珍;王保国

    目的:比较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ASAⅠ~Ⅱ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经鼻给药.Ⅰ组给予生理盐水0.3 ml,Ⅱ组给予布托啡诺2 mg,Ⅲ组给予布托啡诺3 mg.以5 mg/s速度给予患者1/4总剂量的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时采用4点法对疼痛评分,0=无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严重疼痛.结果:Ⅰ组有70%患者诉疼痛;Ⅱ组和Ⅲ组分别为53.3%和26.7%.Ⅲ组跟Ⅰ组比较,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麻醉前15 min经鼻给予布托啡诺3 mg能预防丙泊酚注射痛.

  • 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及程度的研究

    作者:秦旭

    目的 比较了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差别.方法 使用4分法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各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统计学分析表明各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与C组(安慰剂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注射痛严重程度比较结果 同上.结论 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kg或40 mg并保留止血带1 min,均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 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小燕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液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300例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组、丙泊酚+阿托品组,丙泊酚+阿托品+利多卡因组.观察患者的诱导时间、诱导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效果分级、注射部位疼痛分级.结果 丙泊酚+阿托品+利多卡因组患者诱导时间、诱导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效果分级、注射部位疼痛分级都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阿托品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可增强丙泊酚的镇痛效果、消除注射部位疼痛,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 氟比洛芬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葛曙光;李平;刘娜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佳剂量、佳时间,评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丙泊酚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做对照,比较静注各组药物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通过注射给药部位刺激性试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常规体外溶血试验评价各组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与静注生理盐水相比,0.75、1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均能明显降低注射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与1.5 mg/kg丙泊酚的混合液组和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组的注射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并优于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1 min组;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后立即注射丙泊酚组的注射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高。各组注射部位没有充血、出血、肿胀以及坏死等异常;豚鼠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无一死亡;且均不引起家兔红细胞溶血或凝聚。结论: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中,0.75 mg/kg的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即可达到较理想的镇痛效果;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与1.5 mg/kg丙泊酚的混合液的效果与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相当,并优于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1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后立即注射丙泊酚的镇痛效果差。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以及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丙泊酚注射液无明显的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安全可靠。

  • 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用于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对比研究

    作者:房洁渝;江楠;荣健;李偲;许淼

    目的 比较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和混合注射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ASAⅠ~Ⅱ级,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瑞芬太尼Ⅰ组(R0.25)和瑞芬太尼Ⅱ组(R0.5),每组50例.利多卡因组患儿注射丙泊酚(AstraZeneca)2.5 mg/kg,混合利多卡因浓度为丙泊酚100 mg混合利多卡因10 mg,瑞芬太尼组Ⅰ(R0.2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 靏/kg,瑞芬太尼组Ⅱ(R0.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 靏/kg.60 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用Cameron 的疼痛评分方法 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 利多卡因组、瑞芬太尼组Ⅰ、瑞芬太尼组Ⅱ分别有1例(2%)、5例(10%)、2例(4%)患儿重度疼痛.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之间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Ⅰ(R0.25)的疼痛程度比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0.5 靏/kg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利多卡因注射对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较好,两者疗效相当,而预注0.25 靏/kg瑞芬太尼的效果较差.

  •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的水相浓度的影响

    作者:杨柳;曹殿青;梁艳丽;郑荣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右美托咪定丙泊酚混合注射液的水相浓度,探讨右美托咪定影响丙泊酚注射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待测的丙泊酚注射液按右美托咪定的浓度分为三组,每组5例样本。其中A组为单纯丙泊酚注射液组,B组丙泊酚注射液含右美托咪定0.75μg/mL,C组丙泊酚注射液含右美托咪定1.25μg/mL。反透析法得到游离在水相的丙泊酚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样本丙泊酚水相游离浓度,比较三组注射液水相浓度。结果:A组丙泊酚水相浓度高,C组低,三组水相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降低丙泊酚水相浓度影响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

  • 芬太尼、利多卡因对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冯光霞

    目的 观察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75例ASA分级I-II级行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丙泊酚注射前给予生理盐水2ml;利多卡因组:异丙酚注射前给予1%盐酸利多卡因2ml;芬太尼组:丙泊酚注射前给予25ug/ml芬太尼2ml.采用行为模糊指示法进行评分观察丙泊酚注射痛程度.结果 芬太尼组和利多卡因组之间注射痛无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均能明显降低丙泊酚注射痛,同时芬太尼还能减轻流产手术所致的疼痛反应.

  • 脐周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速碧林的效果观察

    作者:兰鑫洁

    目的:比较脐周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速碧林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脐周注射方法对照组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注射痛及出凝血时间.结果:实验组注射痛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脐周注射法能减轻患者注射痛,且不影响疗效.

  •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琛;袁志浩;马维根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3~10岁),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组(A组)和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混合注射组(B组,0.2 mg/kg;C组,0.6 mg/kg),各40例。丙泊酚诱导剂量2.5 m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评分、患儿应答、血流动力学指标、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32.5%)显著低于B(62.5%)、C(50.0%)两组(P<0.005)。B组注射痛评分2~3分者(16例)多于C(7例)、A(5例)两组。三组用药后血压均下降(P<0.05),B、C两组差异显著(P<0.01)。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无差异。结论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提前30秒预注0.4 mg/kg的氯胺酮优于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注射。

  • 布托啡诺和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全麻患者依托咪酯致肌阵挛影响的比较

    作者:赵晓虹;李金宝;邓小明;熊源长;赵建华;宁吉顺

    依托咪酯是一种短效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起效迅速,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适用于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常发生肌阵挛和注射痛,其剂型由水剂改为乳剂后注射痛的发生率降低,但肌阵挛发生率仍高达50%~80%[1,2].研究表明芬太尼可降低依托咪酯致肌阵挛的发生率[3].布托啡诺是一种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其对依托咪酯致肌阵挛的影响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比较芬太尼和布托啡诺预先给药对全麻患者依托咪酯致肌阵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 依托咪酯丙二醇溶剂与脂乳剂和异丙酚临床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董庆龙;欧阳葆怡

    依托咪酯丙二醇溶剂(Eto-PG)有注射痛、肌阵挛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近年将剂型改为脂乳剂(Eto-LE)。本文观察依托咪酯两种剂型的临床效果,并与异丙酚进行比较。

  •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钟瑛;黄光俊;苏敏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将ASAⅠ~Ⅱ级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静脉注射;试验组先予以利多卡因20mg静脉注射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瑞芬太尼混合液.2组患者均按照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给药速度为0.5~1ml/s,待患者入睡后再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异丙酚.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注射痛发生情况进行评级;观察2组用药前、用药后3min及检查结束3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以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3min时点MAP、HR均低于同组检查前;试验组注射痛评分、用药3min时点SpO2、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仅麻醉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 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朝华;唐莉

    目的 通过比较依托咪酯、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对注射痛、肌震颤和循环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探讨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在麻醉诱导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患者根据诱导期用药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异丙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组(E-P组)各40例.所有药物均采用注射泵以200ml/min的速度泵注,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记录每分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的时间,以分级法记录患者注射痛和肌震颤的发生率以及麻醉诱导所使用的药物总量.结果 P组用药剂量明显高于E组和E-P组,且意识消失时间快于E组和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组注射痛发生率高,E组次之,E-P组无注射痛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E-P组均未观察到肌震颤,但E组观察到明显的肌震颤,评分分布为0级8例(20.0%)、1级17例(42.5%)、2级4例(10.0%)、3级11例(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2组相比,E-P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变化小,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与单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相比,依托咪酯-异丙酚1:1混合液可消除注射痛和肌震颤,并维持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是诱导期值得推荐的一种组合药物.

  • 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流术局部注射痛的影响观察

    作者:杨勇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时对局部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孕6~10周拟行无痛人流术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孕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2%利多卡因40mg,并观察麻醉效果、注射部位是否疼痛、采用疼痛分轻、中、重度.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注射部位疼痛者35例(58.3%),B组注射部位疼痛者5例(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术中,以40mg利多卡因加入异丙酚-芬太尼合剂中,能有效的缓解局部注射痛.

  • 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佳浓度监测

    作者:尹丹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静脉注入芬太尼1.0μg/kg后,A组静脉注射总量为10 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含2%利多卡因1 ml);B组静脉注射总量为10 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含2%利多卡因1.25 ml)。观察两组注射痛发生率及评分情况。结果 A组注射痛发生率30.00%,高于B组的5.00%( P <0.01);A组注射痛评分(1.94±0.17)分,高于B组的(0.54±0.03)分( P <0.01)。结论总量为10 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含2%利多卡因1.25 ml),即混合液中利多卡因浓度为0.25%,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佳浓度。

  • 不同剂量芬太尼混合丙泊酚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彭玉梅;陈建龙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混合丙泊酚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1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40例.A组注射生理盐水2ml后注射丙泊酚5ml,B组注射芬太尼0.1mg后注射丙泊酚5ml,C组注射芬太尼0.1mg和200mg丙泊酚混合液5ml,D组注射芬太尼0.2mg和200mg丙泊酚混合液5ml,均以0.5ml/s的速度输注.使用语言评定量表(V-R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的程度.结果: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95%(38/40)、80%(32/40)、38%(15/40)和10%(4/40).C组、D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D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200mg中加入0.1mg、0.2mg芬太尼可有效减轻丙泊酚注射痛,且加入0.2mg芬太尼的效果优于0.1mg.

  • 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几种方法评估

    作者:涂昕祥

    目的:比较芬太尼、利多卡因、托烷司琼3种药物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静脉麻醉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Ⅱ组:静脉注射25μg/mL芬太尼2mL;Ⅲ组:静脉注射1mg/ mL托烷司琼2mL;Ⅳ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各组从静脉给予实验药物60s后,5 mg/s恒速推注丙泊酚,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与Ⅰ组(疼痛发生率80%)相比、Ⅱ组、Ⅲ组、Ⅳ组用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7%、30%、33%,均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发生率(P<0.05),而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丙泊酚注射之前60s,芬太尼50μg、托烷司琼2mg、利多卡因40mg的缓慢注射均可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

  • 丙泊酚注射痛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靖;刘玲丽

    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它的其中一个不良反应—注射痛较常见,有报道其发生率在28%~90%,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丙泊酚注射痛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回顾。为治疗注射丙泊酚引起的疼痛提供新思路。

  • 静脉预注小剂量地佐辛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陈丽艳;梁清有;钟群飞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佐辛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120例门诊在静脉全麻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三组:静注地佐辛0.05mg/kg(D组)、利多卡因0.5mg/kg(L组)、生理盐水(W组),3分钟后静脉慢注丙泊酚(1.5-2.0)mg/kg,观察三组丙泊酚注射痛情况。结果 W、D、L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34例(85%)、15例(37.5%)、16例(40%);与W组比较,D组和L组丙泊酚注射痛程度明显下降(P<0.05),D组缓解丙泊酚注射痛程度较L组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注小剂量地佐辛可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187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