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联合止血带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李莎;田伟千;季方兵;杨洁;李佳静;姚凤珍;郑曼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联合止血带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组(L组)、氟比洛芬酯+生理盐水组(F组)和氟比洛芬酯+利多卡因组(FL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在给药前均先以止血带阻断其局部静脉回流,随后N组给予生理盐水7 ml;L组给予2%利多卡因2 ml+生理盐水5 ml;F组给予氟比洛芬酯5 ml(50 mg)+生理盐水2 ml;FL组给予氟比洛芬酯5ml(50 mg) +2%利多卡因2 ml.2 min后松开止血带,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观察和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和术后24 h消化道出血、注射部位水肿炎症,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果 与N组比较,L组、F组和FL组患者无痛例数明显增加(P<0.05);与FL组比较,L组和F组患者无痛例数明显减少(P<0.05).L组、F组和FL组的罗库溴铵注射痛总发生率分别为40.0%、37.1%和11.4%,明显低于N组74.3%(P<0.05);L组和F组明显高于FL组(P<0.05).术后24 h无一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注射部位水肿、炎症,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论 在罗库溴铵静脉注射前缓慢预注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并联合止血带可有效预防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发生,并降低严重程度.

  • 静脉预注小剂量氯胺酮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邵庆祝;成干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六组:静注生理盐水(S组)、利多卡因0.5 mg/kg(L组)及氯胺酮25 μg/kg(K25组)、50 μg/kg(K50组)、75 μg/kg(K75组)、100 μg/kg(K100组)后静注丙泊酚2mg/kg.注射过程每隔5秒对患者行疼痛语言描述评分(VRS评分)并记录苏醒时间.结果 六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苏醒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K25、K50、K75、K100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26例(86.7%)、14例(46.7%)、13例(43.3%)、12例(40.0%)、12例(40.0%)及11例(36.7%);与S组比较,L、K25、K50、K75及K100组患者注射发生痛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K25、K50、K75及K100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有效的预防丙泊酚注射痛.

  • 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短预处理时间的临床观察

    作者:许铁翼;张瑞霞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短预处理时间.方法 符合条件的150例实施无痛人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T0、T15、T30、T40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先在穿刺点近心端10 cm用压脉带阻断静脉,抽取1%利多卡因4 ml或生理盐水注入手背静脉,研究组等待一定时间(分别为0、15、30、45 s)再按0.5 ml/s的速度推注丙泊酚,观察五组注射痛情况.结果 与D组和T0组比较,T15、T30、T45组无痛率明显升高;中度、注射痛、回忆痛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0、T15、T30、T45组重度痛明显低于D组(P<0.05).T15、T30、T4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压脉带阻断静脉推注利多卡因预处理15~30 s即可有效预防丙泊酚注射痛,随着阻断延长,预防效果不再提高.

  • 帕瑞昔布钠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闫诺;杨程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50例ASAⅠ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各组患者于注射丙泊酚前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20 mg(A组),40 mg(B组)和生理盐水(C组),均稀释至5 ml,注射完毕2 min后静注丙泊酚,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B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P<0.05),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静注40 mg帕瑞昔布钠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而静注20 mg帕瑞昔布钠仅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疼痛程度,但不降低其发生率.

  • 混合2.5%硫喷妥钠或5%碳酸氢钠减轻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机制探讨

    作者:黄亚辉;高梅;钱燕宁

    目的 测定丙泊酚乳剂水相中游离丙泊酚含量,探讨混合2.5%硫喷妥钠或5%碳酸氢钠减轻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机制.方法 将丙泊酚乳剂及不同混合液(3:1比例)分成四组:A组,丙泊酚乳剂;B组,丙泊酚加生理盐水;C组,丙泊酚加2.5%硫喷妥钠;D组,丙泊酚加5%碳酸氢钠;每组6份,用透析膜管分别在相应透析液中作用24 h,测定各组标本的pH值,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析液中游离丙?白酚含量.结果 C组、D组混合液pH值显著升高,游离丙泊酚含量显著低于A组、B组(P<0.05).结论 混合2.5%硫喷妥钠或5%碳酸氢钠,提高混合液pH值,降低水相中游离丙泊酚含量,可能是减轻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原因之一.

  •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混注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观察

    作者:苑江;李学仁;张倩

    手背静脉注异丙酚疼痛发生率几乎达100%.异丙酚普遍用于门诊手术麻醉,不利因素是注射痛.本文研究利多卡因混注异丙酚减轻注射痛的佳剂量.

  • 高乌甲素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

    作者:杨扬;沙美兰;顾连兵

    丙泊酚作为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具有很多优点,但注射痛是其缺憾之一.临床上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方法,一为静注中枢性阿片受体阻断药(芬太尼、哌替啶等)或是非特异性阿片受体阻断药(曲马多等),二为静注局麻药(1%~2%利多卡因)或镁剂(MgSO4).本文着重观察非阿片类镇痛药高乌甲素对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

  • 预注艾司洛尔对丙泊酚注射痛的缓解作用

    作者:顾新;王尔华

    目的:评估预先注射艾司洛尔对丙泊酚注射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需行宫、腔镜探查术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艾司洛尔)组、阳性对照(利多卡因)组、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各组受试者先静脉注入试验药物,30s后静脉注入丙泊酚.观察询问各组受试者注射丙泊酚期间的疼痛情况,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艾司洛尔组和利多卡因组受试者疼痛程度及注射痛发生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预注艾司洛尔后心率比注射艾司洛尔前及注射丙泊酚后明显降低(P<0.05),其余数据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与利多卡因相似,预先注射艾司洛尔也能安全有效地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 预注雷米芬太尼缓解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亚辉;谈珊柏;梁萍;刘存明

    目的:观察预先注射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选取150例接受全麻的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3组:雷米芬太尼50μg组(Ⅰ组)、利多卡因40mg组(Ⅱ组)、生理盐水组(Ⅲ组).各组患者预先静脉注入试验药物,30 s后注入异丙酚(2 mg/kg).观察询问各组患者的疼痛分级及不适反应,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Ⅰ组、Ⅱ组较Ⅲ组疼痛程度及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6%、24%、86%,P<0.05),各组用药前后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预注雷米芬太尼能显著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 5.0%碳酸氢钠和2.5%硫喷妥钠对139例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梅;钱燕宁;张人胜

    目的:比较加入5.0%碳酸氢钠或2.5%硫喷妥钠溶液的不同丙泊酚混合液对局部注射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选取139例接受全麻的择期外科手术患者.丙泊酚混合液总容积为20 ml,按两种容积比(1:19和5:15)及混入药物的不同分成7组,在静脉全麻诱导时,记录各组患者的疼痛分级、用药前及用药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结果:各组丙泊酚混合液的pH值不尽相同,与单纯馄入生理盐水组相比较,不同容积比混入硫喷妥钠的丙泊酚注射液的pH值均≥9.0,局部注射痛能明显缓解(P<0.05);5:15的碳酸氢钠丙泊酚混合液pH值为9.0,注射痛也能明显缓解(P<0.05),但1:19的碳酸氢钠丙泊酚混合液pH值为8.4,注射痛仍存在(P>0.05).结论:缓解丙泊酚注射痛与混合液的pH值有一定关系.与2.5%硫喷妥钠相比较.加入丙泊酚混合液的5.0%碳酸氢钠容积比须相应增加,方能缓解注射痛.

  • 瑞芬太尼对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引起的缩肢反应的影响

    作者:愤智勇

    目的:探讨在麻醉诱导期预注射瑞芬太尼对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引起的缩肢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成年女性随机分成3组各30例:生理盐水组(组1),0.5μg/kg瑞芬太尼组(组2)和1μg/kg瑞芬太尼组(组3).瑞芬太尼注射30秒后以2.5mg/kg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异丙酚注射20秒后,0.6mg/kg罗库溴铵静脉注射(注射速度0.5mL/s),对患者的缩肢反应进行评估,同时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结果:组2和组3比生理盐水组的缩肢反应显著降低(发生率分别为3%和0%,生理盐水组为70%).瑞芬太尼降低了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分钟的心率和MAP.结论:预处理0.5和1.0μg/kg的瑞芬太尼可以预防注射罗库溴铵引起的缩肢反应,降低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 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中的作用

    作者:张斌;刘成龙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对全麻诱导期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C组(生理盐水6 ml)、L组(利多卡因20 mg)、T组(托烷司琼5 mg)和LT组(利多卡因20 mg复合托烷司琼5 mg),后三组药物均稀释到6 ml.麻醉诱导前,前臂上止血带并注射相应药物,药物注射后30 s松开止血带,给予丙泊酚2 m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发生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其他三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P<0.05).与L组和T组相比,LT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P<0.05).四组HR和MAP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托烷司琼能降低丙泊酚注射痛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

  • 稀释溶媒对迈普新皮下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卞红霞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无痛注射也已成为护理操作的目标之一.我科对肿瘤患者皮下注射迈普新以提高其机体免疫能力,依据药品说明书用灭菌注射用水作溶媒稀释迈普新,患者感觉疼痛较明显,影响了护理满意度.通过实践观察,采用生理盐水稀释相同药物,可相对减轻患者注射后的疼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的效果

    作者:张永俊;洪涛;廖建文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利多因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90例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F组,接受芬太尼100 μg/2 ml;L组,接受利多卡因40 mg/2 ml;C组,接受牛理盐水2 ml.结果 C组、L组和F组注射岁库溴钱时的退缩反应分别足66.7%、36.7%和13.3%.结论 芬太尼和利多卡因都可以防治岁库溴铵静脉注射的疼痛和退缩反应,而且芬太尼较利多卡因更有效.

  • 氯胺酮预注对罗库溴铵注射痛及诱导期血压的影响

    作者:王维思;王群;杨秀娟;周洁;朱琳;李晓;王猛

    目的 探讨预注氯胺酮对罗库溴铵注射痛及诱导期血压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麻醉诱导前,S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作为对照;K1、K2和K3组分别静脉注射氯胺酮0.25、0.5和1 mg/kg.30 s后评估患者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观察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后的注射痛和血压变化.苏醒期间均未见氯胺酮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K1、K2和K3组的罗库溴铵注射痛发生率低于S组(60.0%、33.3%和3.3% vs.90.0%)(P<0.05),K3组又低于K1和K2组(P<0.05).K3组诱导期10 min内SBP和MAP的大下降幅度低于S和K1组(P<0.05).结论 预注氯胺酮1 mg/kg可以有效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且有利于维持全麻诱导期血压稳定.

  • 硫酸镁对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

    作者:王宏伟;钟泰迪;俞欣

    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全麻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少,但注射痛常见[1].为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临床上可使用很多方法,包括选择近心端较粗的静脉,稀释丙泊酚的浓度,降低丙泊酚的温度,给予其他药物预先镇痛[2].

  • 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痛临床探索

    作者:斯小龙;鲍红荣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90例ASA Ⅰ~Ⅱ级采用丙泊酚注射液诱导全麻病人,随机分成六组,各15例.A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含量50mg),6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B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3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C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1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D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后用压脉带扎于肘部60秒后开始静推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E组静推氟比洛芬酯60s后开始静推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F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后即刻开始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结果 疼痛发生率及疼痛评分: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F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组或F组与A组或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对预防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有效,用药后即刻予丙泊酚注射液时对注射痛预防效果好.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唐恩辉;徐华琴;蔡明珍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预处理对麻醉诱导期间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羟考酮5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ml)和0.9%氯化钠注射液5ml,5min后分别缓慢注射丙泊酚2mg/kg和舒芬太尼0.4μg/kg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完全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注射时间<5s.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注射罗库溴铵期间的体动情况和注射舒芬太尼后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发生率6.7%(4/60),低于对照组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4,P<0.05);观察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10%(6/60),低于对照组的3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2,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预先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5mg可有效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并减少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 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相关体动反应的预防作用

    作者:程远;陈淑萍;郑洁萍

    罗库溴铵是临床常用的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迅速,但其引起的注射痛不容忽视,发生率达50%~80%,在小儿更是达到83%~94%[1]。疼痛刺激可引起交感兴奋,与其相关的体动反应则易导致静脉留置针脱出、患者意外损伤等,甚至引起反流误吸[2],需引起重视。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镇痛,但鲜见用于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的报道。作者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将氟比洛芬酯应用于使用罗库溴铵的病例,观察其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相关体动反应的影响,从而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提升患者在麻醉诱导期的安全性、舒适性。报道如下。

  • 异丙酚混合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减少局部注射痛

    作者:盛佩池;方浩;崔铁群

    异丙酚由于起效快、苏醒快,目前被广泛用于门诊手术麻醉.但异丙酚在麻醉诱导期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作者以混合小剂量利多卡因来减少异丙酚引起的注射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87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