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诺昔康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余亮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预处理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0例.分别静脉注射氯诺昔康4 mg(A组)、8 mg(B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C组)进行预处理,5 min后静脉注射1%罗库溴铵0.6 mg/kg,观察并记录每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疼痛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A、B两组罗库溴铵注射痛发生率均降低(均P< 0.05);B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A组(P<0.05);C组中重度疼痛患者显著高于A、B两组(均P< 0.05).结论 氯诺昔康预处理可有效防治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发生和减轻疼痛的程度,且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效果优于4 mg.

  •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防治丙泊酚注射痛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斯小龙;鲍红荣

    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静脉麻醉药,在临床使用相当广泛.其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引起注射性疼痛[1].为了减轻注射痛,人们尝试了各种办法,已有文献报道,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2].

  • 舒芬太尼、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应用探讨

    作者:俞欣;陈惠香;钟泰迪

    目的 研究不同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异丙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250例,ASA Ⅰ~Ⅱ,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均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3 ml,n=50)、舒芬太尼组(10 μg,n=50)、芬太尼组(100 μg,n=50)、瑞芬太尼组(15 μg,n=50)和2%利多卡因组(3ml,n=50),所研究的阿片类药物均稀释成3ml溶液.研究药物注入外周静脉后1 min后以0.5 ml/min的速度注射异丙酚(1%得普利麻)50mg.立即观察和询问注射处有无疼痛,并进行评估.结果 利多卡因组、舒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都显著降低了异丙酚的注射痛(X2分别=38.45、18.53、12、73和12.73,P均<0.05).但阿片类药物的明显有一副作用为咳嗽,同时阿片类药物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有效性不如利多卡因组(X2=8.73,P<0.05).所研究的4种药物有效性为利多卡因>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结论 三种阿片类药物都显著的降低了异丙酚的注射痛,阿片类药物除了中枢的镇痛作用外在外周可能有直接的局麻作用.

  • 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减轻小儿注射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彭文勇;上官王宁;杜光生;连庆泉

    目的 观察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是否能减轻小儿静脉麻醉诱导注射痛.方法 对择期儿科手术的1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组、L组、L+P组和M组,每组各40例.S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30s后注射丙泊酚2.5mg/kg(1%丙泊酚18ml+2ml氯化钠溶液);L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mg/kg(稀释成2ml),30s后注射丙泊酚2.5mg/kg(1%丙泊酚18ml+2ml氯化钠溶液);L+P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30s后注射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2.5mg/kg(1%丙泊酚18ml+2%利多卡因2ml);M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30s后注射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2.5mg/kg(1%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18ml+2ml氯化钠溶液).丙泊酚注射期间使用VRS四分法对患儿进行注射痛评分;并记录丙泊酚注射前和注射时心率,观察注射过程和注射后的不良反应,评价各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4组患儿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S组38例(95%),L组32例(80%),L+P组20例(50%),M组19例(47.5%),L组、L+P组、M组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S组38例(均P<O.05),L+P组、M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L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丙泊酚注射时心率均增快(P<0.05);与S组比较,丙泊酚注射时L+P组、M组心率低于S组(P<0.05),与L组比较,丙泊酚注射时L+P组心率低于L组(P<0.05);其余各组患儿丙泊酚注射时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能减轻小儿静脉麻醉诱导注射痛,与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注射效果相当.

  •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全麻诱导对全子宫切除术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钱玉芳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临床上常见的手术,麻醉方法大都选用全身麻醉.而丙泊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丙泊酚虽具诸多优点,但静脉注射痛的不良反应也非常突出,静脉注射痛与丙泊酚的制剂可能相关.早期的丙泊酚是以16%的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溶剂制成的1%的溶液,改良后丙泊酚能否降低这一不良反应?本文旨在比较丙泊酚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麻醉诱导时两种药物对注射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利多卡因安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彭丽君;郭芳;张晓琴;詹锐

    目的:通过是否预注利多卡因及预注的量及浓度来探讨静脉预注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0例静脉全麻无痛妇科门诊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生理盐水2mL,B组:1%利多卡因2mL, C组:2%利多卡因2mL)记录在给予不同预注液后静注丙泊酚的手臂疼痛程度。结果:B及C组明显优于A组(P<0.05),且C组不良反应少于B组。结论:1%利多卡因2mL预注可安全有效地减少丙泊酚注射痛。

  • 混合0.3%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王恒;汤为香;汤黎黎;陈立建

    目的:探讨混合利多卡因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佳浓度,并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病人(ASAⅠ~Ⅱ级)809例,采用阶梯式递增、递减模式,滴定混合利多卡因的佳浓度.病人静注舒芬太尼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A组)静注1%丙泊酚;对照组(B组)预注利多卡因40 mg后,静注1%丙泊酚;试验组(C组)注射0.3%利多卡因及0.83%丙泊酚的混合液.注射期间对注射痛评分,同时观察记录注药前后血压、心率(HR)及氧饱和度(SpO2)、清醒时间及呼吸、循环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调查病人满意度.结果:3组病人用药前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收缩压均高于A组(P<0.01),用药后1 min、3 min 3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HR用药前无差别,用药后1 min均下降(P<0.05~P<0.01),用药后3 min A组HR仍低于用药前(P<0.05),B组、C组HR均低于用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C组HR高于B组(P<0.05);SpO2用药后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用药后3 min SpO2较用药后1min明显升高(P<0.01),且B组、C组明显高于A组(P<0.01).3组疼痛发生率比较:C组B组>A组(P<0.05).3组病人低SpO2、低血压、低心率、恶心呕吐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0.3%利多卡因的丙泊酚可以安全、有效消除注射痛.

  • 预注小剂量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临床观察

    作者:吕爱俊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静注异丙酚前注入4 ml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组(n=50),静注异丙酚前注入1%利多卡因4ml,然后给予1%异丙酚5 ml注射.用VAS法对疼痛进行评分记录.结果 对照组34例发生疼痛(68%);利多卡因组8例发生疼痛(1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附60例分析)

    作者:赖峻松

    目的探讨氯胺酮预防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予异丙酚静脉注射前30秒预注.在静注异丙酚20s内询问病人手背及上肢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K组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氯胺酮可有效预防异丙酚所致的注射痛.

  • 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福清;杨明华;林智平;林沛艾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PH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疗效,并和芬太尼进行比较.方法 将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患者于注射丙泊酚前缓慢注射芬太尼50 μg(A组)、氟比洛芬酯50 mg(B组)、生理盐水5 mL(C组),注射完毕60 s后推丙泊酚注射液行麻醉诱导,观察每组疼痛发生情况,并根据Ambesh法评分.结果 A、B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疗效与芬太尼相近.

  • 中长链丙泊酚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黄庆清;郑艳庄;黄孟华;翁迪贵

    丙泊酚是速效、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的特点[1],故其成为麻醉诱导、维持的首选药,广泛地用于临床麻醉的各个领域.而中长链丙泊酚乳剂是一种以中链甘油三酯替代传统丙泊酚脂肪乳剂中的部分长链甘油三酯制成的新型丙泊酚乳剂,由于其具有注射痛轻微、对血脂影响较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丙泊酚麻醉仅有的绝对禁忌证是罕见的过敏反应,尽管Laxenaire等[2]曾经描述过3例过敏反应;但其总的发生率仍低于较其他静脉麻醉药.笔者近日在临床工作中碰到1例罕见的中长链丙泊酚过敏,现报告如下.

  •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混合液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钦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依托咪酯混合液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应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比较.方法 选择拟行全身麻醉的患者90例,根据诱导所用药物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丙泊酚与依托咪酯混合组(H组)共三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诱导前1min(T0)、插管前1min(T1)插管当时(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5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给药后注射痛及肌震颤的发生率.结果 P组MAP、SBP、DBP、HR在T1、T2、T3、T4时均比T0时明显降低,而且低于E组和H组同期(P<0.05).H组、E组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P组、H组肌震颤发生率低于E组(P<0.05).结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混合液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小,同时可减少注射痛、肌震颤等不良反应,优于单独使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

  • 瑞芬太尼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作用

    作者:汤汝;郭婷

    注射痛是丙泊酚的主要不良反应,也是全身麻醉诱导时的常见问题,其机制可能是丙泊酚进入血管后接触内皮细胞激活激肽原的释放[1].据报道,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为30%~90%,经手背静脉注射时发生率更高闭.

  • 预注氟比洛芬酯对依托咪酯引起的注射痛及肌震颤的影响

    作者:邓伟武

    目的 观察预注氟比洛芬酯对依托咪酯诱导引起的注射痛及肌震颤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舒芬太尼0.4μg·kg-1、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1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前15 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观察组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观察并记录2组诱导前(T1)、预注用药后(T2)、注射依托咪酯完毕即刻(T3)、注射依托咪酯完毕3 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SPO2值;注射依托咪酯后观察3 min,评估2组注射痛及肌震颤发生情况与程度.结果 2组T3、T4时点HR、MAP均较T1、T2时点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2组各时点SPO2均维持在99%以上.观察组注射痛与肌震颤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肌震颤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8%比32%,P<0.05).结论 预注氟比洛芬酯可减轻注射依托咪酯时引起的注射痛,并可有效地抑制依托咪酯引起肌震颤的发生或降低其发作程度.

  • 氟比洛芬酯用于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丹;罗振中;袁林辉;蔡俊赢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5例.各组患者于注射丙泊酚前均在前臂用止血带人为阻断血流2 min后分别静推利多卡因40 mg(A组)、甲氧氯普胺10 mg(B组)、氟比洛芬酯50 mg(C组)、生理盐水5 mL(D组),注射完毕1 min后松开止血带,静推丙泊酚注射液行麻醉诱导,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并根据Ambesh法评分.结果 A、B、C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与利多卡因、甲氧氯普胺的疗效相当.

  • 芬太尼提前1 min 预注射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宋志平

    目的:观察芬太尼提前1 min 预注射能否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40例,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芬太尼预注射组(F 组,n=20)和对照组(C 组,n=20),比较2组患者罗库溴铵注射痛评级等指标。结果F 组罗库溴铵注射痛评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结论芬太尼提前1 min 预注射可以减轻麻醉诱导过程中罗库溴铵注射痛程度。

  •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注射痛的预防效果观察

    作者:杨骥云

    探讨分析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注射痛的预防效果.选取160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组,A组仅给予丙泊酚注射,B组给予的丙泊酚注射液中含有10ml0.5%利多卡因,C组给予的丙泊酚注射液中含有10ml1%利多卡因,D组给予的丙泊酚注射液中含有10ml 2%利多卡因,E组在注射丙泊酚之前给予利多卡因40mg/2ml;用药后五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A组患者与B、C、D、E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A、C、D、E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与A、B、D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与A、B、C、E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用药后疼痛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用药后五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丙泊酚注射液中加入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注射痛,尤其是注射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降低疼痛效果佳,并且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注射液对麻醉效果未造成影响,可推广.

  • 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效果观察

    作者:黄起汶

    丙多卡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无蓄积、苏醒迅速而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其静脉注射痛是其缺憾之一.临床上预防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方法有许多报道,本文着重观察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

  • 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对全麻诱导期依托咪酯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金仙;顾晓霞;蔡树云;刘奕君;杨引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预处理对预防全身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注射痛及肌阵挛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 组)和对照组(N 组),各30例。D 组术前30 min 鼻内滴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 -1);N 组术前30 min 鼻内滴入同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麻醉诱导时每组均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 -1。记录两组预给药前(T0)、给依托咪酯前(T1)及给依托咪酯后1 min(T2)、2 min(T3)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采用词语等级评分法(VRS)评估依托咪酯注射痛;观察并记录静注依托咪酯后2 min 内肌阵挛发生情况。结果:与 T0比较,D 组 HR、MAP 在 T1、T2、T3明显降低(均<0.05),N 组 T2、T3明显降低(均<0.05);D 组 HR 在 T1、T2、T3较 N 组降低(均<0.05)。D 组 MAP、SPO2在 T1、T2、T3时点较N 组稍降低(均>0.05);D 组肌阵挛各级发生率均较 N 组降低(均<0.05);与 N 组比较,D 组依托咪酯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术前鼻内滴注,能有效减轻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注射痛,还可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所致肌阵挛的发生,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环境。

  • 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预注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

    作者:柯炜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预注防治罗库溴铵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择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注射罗库溴铵前2min,分别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Ⅰ组)、利多卡因40mg(Ⅱ组)、格拉司琼3mg和利多卡因40mg混合液(Ⅲ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及单纯生理盐水5ml(Ⅳ组).观察并记录每组患者缩肢反应,术后24h内恶心呕吐、注射部位水泡和红肿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Ⅳ组比较,其他3组患者总缩肢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Ⅱ组比较,Ⅲ组缩肢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Ⅰ组、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P<0.05).四组均无一例注射部位水泡、红肿等不良反应.结论 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预注可有效缓解罗库溴铵注射痛,并且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187 条记录 6/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