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模型的构建
目的:建立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纳米粒子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以不同终浓度、不同时间作用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用细胞毒性实验(MTT比色法)观察其细胞毒性,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观察凋亡在形态学和生化方面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凋亡发生的时间和程度.结果: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50-200mg/L的纳米粒子处理48h后,形态学上,肝癌细胞表现为细胞皱缩、核质浓缩、核碎裂、细胞起泡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DNA"梯带".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0,50、75、100、150、200mg/L浓度下凋亡率分别为2.2%,20.3%,25.3%,29.8%,45.1%和53.1%.50 mg/L作用12h后肝癌细胞出现凋亡,48h达高峰,12,24,36,48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3.5%,6.3%和21.4%.结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既能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生,又能诱导其凋亡,该凋亡模型的成功建立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纳米粒子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
脑心通对H2O2诱导的大鼠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现代的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为血管内皮完整性的破坏,其中内皮细胞凋亡与增生的不平衡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吸烟、高脂血症、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均可导致内皮细胞过度凋亡、血管内膜解剖结构的破坏及血管功能的紊乱.目前,对细胞凋亡及抗凋亡机制的研究较多,抗氧化、抑制氧自由基是研究的热点.脑心通为中药复方制剂,我们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采用H2O2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模型,并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含脑心通血清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肠上皮细胞缺血缺氧凋亡模型的实验研究
我们建立了以体外人工基底膜为表衬的肠上皮细胞(IEC)原代培养,模拟临床缺血缺氧损伤后IEC的脱落凋亡变化的实验模型,报道如下.
-
瘦素拮抗缺氧诱导胎肺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瘦素(leptin)是ob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密切[1].近,发现瘦素可以促进胎儿肺发育,但其机制不明[2-3].有报道认为,瘦素促胎肺发育的作用可能与瘦素增强细胞分裂蛋白激酶活性和促进气管上皮细胞增殖有关.也有研究证实,瘦素可以调节大鼠肺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的分化[4-5].而瘦素是否能够通过阻止AECⅡ凋亡来改善肺发育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为此,本研究建立了缺氧诱导胎肺AECⅡ凋亡模型,并观察瘦素对AECⅡ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旨在从细胞水平上探讨瘦素促进胎肺成熟的可能机制.
-
培补肝肾中药对 MPP+ 诱导 PC12 细胞凋亡的影响
培补肝肾中药由肉苁蓉、枸杞子、何首乌组成,临床实验证明其治疗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有一定疗效 [1,2].本实验采用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 ) 建立 PC12 细胞凋亡模型,观察培补肝肾中药对 MPP+ 诱导的 PC12 细胞凋亡的影响.
-
体外培养的家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体外培养的家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实验组为加入浓度分别为0、100、200、400、600、800和1 000μmol/L的吲哚美辛(IN),对照组为加入等体积无水乙醇,分别作用家兔RPE细胞24 h,用MTT法测量OD值来观察细胞凋亡的数量,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IN浓度分别为200、400、600、800、1 000 μmol/L作用RPE细胞24 h,其OD值分别为0.2094±0.0113、0.0799±0.0809、0.0685±0.0746、0.0538±0.0512和0.0501±0.0616,与对照组OD值0.3012±0.0395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浓度≥200 μmol/L的IN可以诱导RPE细胞有实验意义的凋亡.
-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大鼠软骨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是诱导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主要细胞因子,对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目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大鼠软骨细胞凋亡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药物对软骨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清洁级4周龄SD大鼠,采用机械-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膝关节软骨细胞,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0,10,20,30,40μg/L)诱导建立软骨细胞的凋亡模型,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的形态结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软骨细胞,MTT检测软骨细胞的活性,DAPI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胞浆呈棕黄色,为阳性细胞;②软骨细胞凋亡率,干预48 h肿瘤坏死因子α10,20,30μg/L明显高于0μg/L(P<0.01),肿瘤坏死因子α40μg/L明显高于10μg/L(P<0.01);③软骨细胞活性,干预48 h肿瘤坏死因子α10,20,40μg/L明显低于0μg/L(P<0.01),肿瘤坏死因子α20μg/L明显低于10μg/L(P<0.05),肿瘤坏死因子α40μg/L明显低于10μg/L(P<0.01)、20μg/L(P<0.05)。④结果说明,2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能成功建立炎症介导软骨细胞凋亡模型。 -
顺铂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常见凋亡诱导剂顺铂(Cisplatin)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凋亡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抗凋亡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Vero细胞48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Gimesa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以未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1、2、3、4、5μg/mL的顺铂处理的Vero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9.02±6.10)%、(68.84± 4.42)%、(56.66±4.07)%、(46.83±3.76)%、(29.04±5.93)%(P<0.01);经顺铂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出现膜小泡和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0、1、2、3、4、5μg/mL的顺铂处理的Vero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1.66%± 0.19%、16.65%± 1.26%、24.82%±1.03%、36.22%±1.04%、48.49%± 1.24%、43.34%±1.17%(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顺铂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凋亡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目的基因在Vero细胞凋亡作用的的分子机制.
-
二烯丙基二硫启动人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目的 寻找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启动点,建立DADS启动HL-60细胞凋亡模型.方法 实验没未处理组、处理组和撤药组,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Western blot等方法,绘制生长曲线,检测凋亡率、活化的caspase-3表达率以及DNA Ladder、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结果 3.6 mg·L-1DADS作用HL-60细胞1 d,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没有明显变化,而作用2~6 d,细胞数分别减少24.1%、36.5%、44.2%、52%、53.6%.DADS作用1、2 d,凋亡率分别为3.1%、4.3%,与未处理组(3.0%)差异无显著性,而作用3~5 d的凋亡率分别达到8.5%,15.2%,27.4%,均高于未处理组(P<0.05).DADS作用2~5 d撤药后再培养至d 6,凋亡率分别为7.9%,12.4%,16.5%,18.8%,高于未处理组的3.3%(P<0.05).处理2~5 d后,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0.4%、14.9%、17.3%,均高于未处理组5.4%(P<0.05).处理组中DADS处理4 d后DNA凝胶电泳出现梯状条带,而DADS作用2~5 d撤药后再培养至d 6均出现明显梯状条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从作用2 d起,caspase-3表达开始上调,而Bcl-2表达开始下调.结论 3.6 mg·L-1DADS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启动点为处理2 d.
-
Tau蛋白在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机制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复氧( 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PC12细胞凋亡模型中tau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情况。方法:类神经元PC12细胞体外培养并传至第三代,进行相应处理,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 control组)、模型组( H/R组)。 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凋亡率以确定模型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使用RIPA裂解液提取蛋白;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tau蛋白及其磷酸化、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0.05),提示模型构建成功;Westem blotting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R组中tau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且tau蛋白Ser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Bax/Bcl-2显著升高(P<0.05)。结论:Tau蛋白可能参与了缺氧/复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
亚低温抑制神经元凋亡的机制
亚低温(直肠温度33~35℃)有很好的脑保护作用,同时无明显并发症[1],因而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近年来人们对亚低温脑保护展开了大量的动物实验,探讨其机制.Shibano等[2]采用血清剥夺培养PC12细胞作为神经元凋亡模型研究发现:在37℃时发生凋亡的细胞超过90%,在33~35℃时神经元发生凋亡的百分比为42.5%,因此亚低温对神经元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Lin等[3]用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研究发现:TUNEL染色显示凋亡的神经元数随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脑损伤48 h后达高峰.亚低温治疗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的凋亡细胞在24 h、48 h、72 h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亚低温治疗对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低温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是什么呢?本文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