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美托咪啶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罗毅;黄振宇;刘路培;毛文雄;黄善华;龙春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急诊科患者气管插管时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需要紧急行气管插管的成年患者50例,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啶组插管前使用右美托咪啶1μg/kg ,咪达唑仑组插管前使用咪达唑仑0.1 mg/kg。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插管前1 min、插管时及插管后1、3、5 mim的收缩压(SBP)、血压、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插管时及插管后1、3 min的血压、HR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患者(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插管前1 min和插管时SpO2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插管前1 min和插管时SpO2有一定下降,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比咪达唑仑更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而对患者呼吸功能几乎无影响。

  • 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 Robertshaw 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卢增停;马钧阳;曾丽蓉;钟梅英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 视宁康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洲;刘奕

    目的:探讨视宁康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术前预估为困难气道的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普通喉镜组(n=30)和视宁康组(n=30)。由助手帮助记录患者入室后10 min 平静时(T0)、麻醉诱导后(T1)、声门暴露完好准备置入气管导管即刻(T2)、气管插管成功后5 min(T3)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每个患者插管时间,插管操作次数,术后随访每个患者有无气管插管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所下降,气管插管过程中有所上升,但视宁康组患者较普通喉镜组患者波动较小(P <0.05),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普通喉镜组(P <0.05),插管时间明显较短(P <0.05),术后插管并发症也少(P <0.05)。结论视宁康可视喉镜操作简便,插管成功率高,引起插管并发症少。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烧伤患者全身麻醉气道管理的Meta分析

    作者:欧英余;张薏

    目的 比较喉罩(LMA)与气管插管(ETT)在烧伤患者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气道管理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从建库以来至2017年5月国内外所有发表的关于LMA和ETT应用于烧伤患者全麻气道管理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出相关文献325篇,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RCT),573例患者.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57,95%CI∶0.91~2.70,P=0.10).其中LMA组插管即刻(T3)和拔管即刻(T5)心率变化明显低于ETT组(MD=-13.8,95%CI.-17.17~-10.42,P<0.01;MD=-15.09,95%CI∶-18.89~-11.28,P<0.01).与ETT组比较,LMA组拔管反应(RR=0.09,95%CI.0.04~0.20,P<0.01)、声音嘶哑(RR=0.13,95%CI∶0.02~0.70,P=0.02)、咽喉不适(RR=0.20,95%CI∶0.12~0.35,P<0.01)明显减少.结论 在烧伤患者全麻气道管理时应用LMA,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拔管反应、声音嘶哑和咽喉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ETT.

  • 阿奇霉素对气管导管内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作者:王瑛;王东;郭治;石书梅

    目的:观察流感嗜血杆菌是否可在气管导管内形成生物被膜并评价阿奇霉素对气管导管内流感嗜血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选取 Wistar 大鼠12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感染组及给药组;流感嗜血杆菌制备成琼脂小珠,接种于气管插管大鼠,扫描电镜观察气管导管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并通过细菌计数评价疗效。结果接种细菌后第1天扫描电镜可见导管壁表面凹凸不平,外被黏液样物质,并可见细长的菌体被覆其中,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后,感染组和给药组均可在气管插管形成生物被膜,但给药组细菌数明显降低。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可在气管插管形成生物被膜,阿奇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气道内导管早期生物被膜有一定抑制作用。

  • 可疑慢性粉尘接触致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报道

    作者:刘娟;向萍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是以肺泡及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内富含类似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脂质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点的肺部罕见疾病[1‐2]。由于该病患病率较低,起病隐匿,病因及发病机制也不明确,临床上常导致误诊。现对本院以全肺灌洗术成功治疗的1例PAP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探讨PAP的诊断与治疗,从而减少误诊。

  •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蓉;彭泽民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解痉、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死亡率及疗效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有所改善;两组动脉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O2和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血气分析,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国产UE可视喉镜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非鼾症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乐

    目的 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行非鼾症手术中运用可视喉镜经口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将中重度OSAS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选用德国KAWEI喉镜),B组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选用国产UE可视喉镜).观察并分析两组气管插管时收缩压(S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插管次数、插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插管难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及声门暴露分级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管后的HR、SBP明显低于A组,SpO2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牙齿、牙龈损伤及咽喉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患者行气管插管时选用可视喉镜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具有损伤小、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等特点,可作为临床OSAS患者行非鼾症手术中较好的插管工具.

  • Airtraq可视喉镜在急诊中的应用

    作者:沈文明;岳茂兴;李瑛;尹进南

    目的 评价Airtraq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需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分为两组,Ainraq可视喉镜组42例,Macintosh喉镜组42例,分别记录每例患者插管所用时间、插管成功率和插管中口咽与牙齿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Airtraq喉镜组插管时间(20.5±6.6)s,Macintosh喉镜组(29.7±7.3)s,Airtraq喉镜组插管时间明显少于Macintosh喉镜组(P<0.05);Airtraq喉镜组成功41例,口唇、牙齿、咽部损伤2例,与Macintosh喉镜组成功36例和口唇、牙齿、咽部损伤13例比较,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irtraq可视喉镜与普通Macintosh喉镜比较,在急诊应用中,能明显减少插管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 喉罩和气管内插管用于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比较

    作者:李强;卢彬

    目的 比较喉罩和气管内插管用于全身麻醉(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吸气气道压力峰值以及麻醉复苏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5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26)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n=26).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图、心率(HR)、无创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后5 min (T3)、经喉罩/气管导管置入纤支镜即刻(T4)、拔管前(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5 min (T7)各时间点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pO2等;记录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P1)、经喉罩/气管导管置入纤支镜即刻(P2)、拔出纤支镜即刻(P3)的气道压力峰值等;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清醒及拔管时间.结果 T组在T2、T6时SBP、DBP及HR高于L组(P<0.05);两组其他时间点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P2时气道压力峰值高于L组(P<0.05);两组P1、P3时气道压力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通气用于全麻下纤支镜检查优于气管内插管,易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小吸气气道压力峰值的波动幅度且复苏平稳、快速.

  • 不用管芯紧急气管插管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任勇

    目的 研究不用管芯紧急气管插管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急诊科50例气管插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5例)气管插管时不用管芯;B组(25例)气管插管时使用管芯.观察两组插管时间及气道黏膜损伤的比例.结果 A组插管平均时间(8.0±1.3)s,B组(20.0±4.7)s;A组对气道黏膜损伤率为4.00%(1/25),B组80.00%(20/25).两组插管时间及对气道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用管芯的紧急气管插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且气适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故不用管芯的气管插管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无肌松剂条件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上肢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戟;赵俭;何志文

    目的 探讨无肌松剂条件下表面复合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应用于上肢骨折内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80例需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且无困难插管表现,随机分为无肌松剂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诱导,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气管插管全麻,其中A组诱导时予复合咽喉及气管内表面麻醉,B组诱导及维持中按常用剂量使用阿曲库铵.对两组的插管条件,诱导及插管致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波动情况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肢体活动和呛咳反射及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出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条件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优秀率显著高于A组(P<0.01);诱导及插管致两组患者MAP、HR均有明显波动,但B组较A组稳定;术中两组患者均无呛咳反射,A组仅有3例有轻度肢体活动;A组患者中无喉痉挛者,咽喉不适或疼痛者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出PACU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无肌松剂条件下表面复合静脉气管插管全麻可安全应用于ASA Ⅰ~Ⅱ级上肢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

  • 七氟烷慢诱导全身麻醉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宇;姚翊;孔高茵

    目的 探讨七氟烷慢诱导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在成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UPPP的OSAS男性患者3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35~48岁.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MR组)和七氟烷组(S组).MR组诱导采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联合咪达唑仑50μg/kg、瑞芬太尼0.8μg/kg静脉滴注,S组诱导采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联合6%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均采用瑞芬太尼0.08 μg/(kg·h)静脉持续泵入.两组均在保留自主呼吸情况下先使用Macintosh喉镜显露声门,如Comack-Lehane分级小于3级,直接经鼻气管插管;Comack-Lehane分级大于或等于3级,盲探经鼻气管插管1次,如果失败改行纤维镜下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患者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两组诱导时间、插管次数以及诱导期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诱导插管过程中SPO2>95%.两组T1时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组T2时MAP和HR较T1时明显下降(P<0.05),S组T2时HR较T1时明显下降(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诱导时间明显长于MR组(P<0.05),S组Macintosh喉镜明视气道Comack-Lehane分级优于MR组(P<0.05),S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MR组(P<0.05).S组呼吸抑制、呛咳和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MR组(P<0.05).结论 6%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1%丁卡因表面麻醉慢诱导应用于OSAS患者UPPP治疗,不仅可以妥善处理困难气道相关问题,并且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诱导方案.

  • 喉罩在气管切开术中的运用

    作者:章利财;邱利权;李强;卢彬;缪冬梅

    目的:观察喉罩用于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P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成人颅脑损伤术后需行PT患者38例,分为喉罩组(LMA组)和气管插管组(ETT组),每组19例,记录两组患者行PT前置入支气管镜3 min(T1)、PT时(T2)、PT完成后3 min(T3)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气管内结构可视化程度分级患者数,通气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行PT期间各时点PaO2均有下降,PaCO2均有上升,但ETT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L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内结构可视化程度, LMA组良好率为73.7%(14/19),明显高于ETT组的42.0%(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T组中3例发生气管导管滑脱,1例气管后壁划伤,重新ETT行PT,而LMA组中仅1例置入喉罩失败,行ETT后顺利完成手术。LMA组行PT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TT相比,LMA在气管内结构的可视化程度及避免因气管导管滑脱发生缺氧危险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清晰的视野不仅降低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 插管型喉罩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临床观察

    作者:赵秀梅;刘川

    目的:探讨插管型喉罩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8月在该院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先置入插管型喉罩,调整好位置后再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直接插入气管导管。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T0)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插管即刻(T2)和插管后1 min(T3)的收缩脉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管型喉罩可有效预防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 颈部气管横断伤麻醉体会

    作者:杜彩凝

    目的 探讨颈部气管横断的麻醉方法,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对24例气管横断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实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气管横断伤的麻醉保留自主呼吸进行插管安全可靠,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治愈率.结论 颈部气管横断伤麻醉插管以保留自主呼吸为宜.

  • 颈部气管横断伤麻醉体会

    作者:杜彩凝

    目的 探讨颈部气管横断的麻醉方法,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对24例气管横断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实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气管横断伤的麻醉保留自主呼吸进行插管安全可靠,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治愈率.结论 颈部气管横断伤麻醉插管以保留自主呼吸为宜.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再次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探讨

    作者:郭秀艳;马立鑫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再次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对2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再次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中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3例;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引导插管1例;塑料带气囊套管直接与呼吸机相连全身麻醉4例;将金属套管换成带套囊塑料套管麻醉1例;将金属套管去除后经口重新插管1例.结果 20例患者全部麻醉顺利,保证了各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术前从技术和设备上做好充分准备,插管时沉着冷静,动作准确轻柔,麻醉过程中注意观察管道和各监护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可使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再次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顺利进行.

  • 经口鼻气管插管安置胃管方法比较

    作者:袁文洁;雷玲;赖翠莲

    目的 比较经鼻胃管安置法与经口胃管安置法相关指标,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56例经气管插管患者安置胃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经鼻安置胃管,观察组经口安置胃管.结果 观察组在安置胃管所需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误入气管,引起黏膜损伤、呛咳、呕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置入胃管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对患者刺激相对较小,可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 腹腔镜妇科手术中气管导管位置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颖

    经腹腔镜妇科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内环境干扰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新兴的手术方式.术中为了更好地暴露术野和方便操作,需要气腹(气腹压力为15~20 mmHg)和头低位25度~30度.腹腔压力增高和头低位后.腹腔脏器向头侧移位,膈肌抬高.容易引起气管内导管移位,导致严重并发症[1-3].本组3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病人术中气管导管位置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427 条记录 64/72 页 « 12...61626364656667...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