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伤患者术后合并骶尾部巨大压疮及多处创面的护理
总结了1例多发伤患者术后合并骶尾部巨大压疮及多处创面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积极清除创面坏死组织,术后采取负压引流术及维持正确体位保护植皮区,密切观察创面外包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做好发热护理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患者顺利出院,创面全部愈合,随访3个月,患者能扶拐行走,生活自理.
-
37例尾部藏毛窦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尾部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的骶尾部皮肤上含有窦道的疾病.报告了37例尾部藏毛窦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对于急性感染期的病人先行局部切开引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道;术前1 d做好局部皮肤和肠道准备.术后护理重点为:2~3 d内尽量采用仰卧位,配合医生做好换药护理(排便后必须及时换药),观察窦道内是否含有毛发,并注意预防尿潴留.本组均行病灶切除术,创口愈合时间7~65 d,随访均未复发.
-
蝶形体位垫的制作和应用
手术时间过长平卧位患者容易造成压疮,以骶尾部多见[1],特别是年老体弱患者[2],我们为此自行设计了蝶形体位垫,并应用于980例平卧位手术患者,无压疮发生,发生臀部呈片状红斑10例,15-30min消退.现将体位垫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
1例骶尾部联体患儿分离手术的护理
联体婴儿是一种罕见的、并在重建方面具有挑战性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联体儿系单卵双胎于妊娠早期未能完全分离或分离不成功所致[1].绝大多数联体婴儿为胸腹连体,臀部连体的病例较少见.存活被分离的联体儿大多是女孩,女孩与男孩的比例为3∶1[2].至今全世界约有600对的联体婴儿生存.我院于2015年6月9日为1例骶尾部、臀部直肠联体婴儿成功的进行了手术分离,其中术中护理对术后恢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骶尾部藏毛窦治疗进展及临床选择策略
骶尾部藏毛窦( pilonidal sinus )是藏毛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它是指骶尾部臀间裂处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窦道,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反复发作[1]。本病在参与二次世界大战的英美军人中发病率较高,这些人长时间乘坐吉普车,故也称之为“吉普车病”。Mayo首先阐述了这一疾病,Hodges正式提出骶尾部藏毛窦疾病这一名称。本病多见于18至40岁的男性,且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三倍[2]。
-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臀大肌皮瓣治疗截瘫后臀部难治性褥疮
有严重基础疾病合并三期巨大褥疮或多发褥疮称为难治性褥疮[1].截瘫患者行动受限,易发褥疮,多见于骶尾部、坐骨结节等部位,而神经营养障碍对创面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臀部褥疮创面范围广泛,常合并软组织感染或骨髓炎,加之全身状况差,病情呈恶性发展,患者接受多次治疗,但疗效欠佳,为常见的难治性褥疮之一[2].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对6例截瘫后臀部难治性褥疮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臀大肌皮瓣转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改良式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治疗骶尾部藏毛窦
骶尾部藏毛窦(pilonidal sinus)系骶尾部的一种慢性瘘道性炎症[1].本病常发生在肛门后正中线骶尾部皮肤内,形成含有毛发的瘘道,故称骶尾部藏毛窦[2].本病为一种罕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男性多见,多在20~30岁发病,但也有文献报道1例73岁高龄患者[3],实属罕见,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易发病.本病起病缓慢,隐匿.在我国发病率低,较为罕见,误诊率高,复发率亦高,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本研究对1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采用改良式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报道如下.
-
菱形皮瓣转移缝合术治疗复发的骶尾部藏毛窦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发生于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窦道,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病较为少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肥胖、毛发浓密和臀间沟深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对于复发的藏毛窦仍然是治疗的难点.现通过回顾性分析11例复发的藏毛窦行菱形皮瓣转移缝合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其在治疗复发的藏毛窦的方法和效果.
-
直肠后壁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患者女,49 岁.因骶尾部包块2 年,咳嗽1 个月,于2005 年6 月18 日入院.患者于2 年前无意间发现骶尾部一小包块,约一"花生米"大小,无触痛,质软.近来自觉肿物增大并伴咳嗽而来我院诊治.
-
复发性骶尾部孤立神经纤维瘤恶变一例
患者男,51岁.因无痛性包块3个月,于2006年9月19日入院.查体发现包块位于骶尾部皮下,约1.5 cm×1.5 cm大小,与皮肤有密切关系.临床诊断:骶尾部皮脂腺囊肿.在局部麻醉下行包块切除术,病理报告:骶尾部神经纤维瘤.再因骶尾部皮肤硬红伴痒痛、快速生长6个月,于2010年12月15日人院.
-
双头联体双胎畸形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35岁,孕18周.超声检查:胎儿双胎头,双顶径均为4.5 cm,头颅及面部回声均完整独立,两头枕后自耳水平见软组织相连,颈部及以下躯干完全融合在一起,两胎脊柱靠拢并行,至骶尾部两脊柱距离明显增宽,分开明显(图1~4);只探及1个心脏、1个胃泡、1个肝脏,其他内脏显示欠清,可见双腿及双上肢.超声诊断为双头联体双胎畸形.引产后证实与超声所见相符,并可见双肛门,生殖器分辨不清(图5,6).
-
臀部与盆腔联合畸胎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50岁,因自幼左臀部无痛性肿物,近1年右臀亦出现肿物,排尿排便困难半个月余入院.查体:双侧臀部皮下各见1肿物(图1),表面光滑,无红肿发热,质软,边界清,无压痛,其中左臀近骶尾部肿物约10 cm×10 cm,触压略有波动性.右臀部肿物约10 cm×20cm,临床拟诊为脊膜膨出.
-
超声诊断罕见胎儿联体畸形一例
患者女,27岁,孕1产0,孕5个月.产前超声检查:宫内见2个胎儿,只探及1个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横切面呈"哑铃"状,2个大脑实质融合在一起,两端各见一小脑回声,1双眼球从颅骨长轴方向向前突起(图1),其同侧颜面部可见鼻、唇回声;在同时显示两个脊柱的纵切面上,2个脊柱从骶尾部至颈部逐渐靠拢(图2),即2个胎儿头、胸、腹联在一起;
-
产前超声对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胎儿骶尾部畸胎瘤产前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产前超声检查及剖宫产娩出后手术病理检查证实骶尾部畸胎瘤的15例胎儿的超声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胎儿产前超声表现:(1)8例胎儿骶尾部肿瘤大小(4.3±2.7) cm,其内以囊性为主回声5例、囊实混合性回声2例、实性为主回声1例,其内见钙化样强回声7例,未见钙化样强回声1例;肿瘤内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畸胎瘤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Ⅳ型3例;手术病理均诊断为成熟性畸胎瘤.(2)7例胎儿骶尾部肿瘤大小(11.6±5.1) cm,其内均以实性回声为主;多血供5例,少血供2例;7例均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分散于低回声内;合并羊水过多5例;超声诊断畸胎瘤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1例;手术病理均诊断为未成熟性畸胎瘤.结论 产前超声可显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产前超声正确诊断对胎儿预后判断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的效果观察
我们对32例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9岁~85岁,平均48岁.四肢复杂创面18例,均有骨质或肌腱组织外露,其中车祸损伤6例,火焰烧伤4例,电击伤3例,糖尿病感染合并坏疽4例,机器撕脱伤1例;头部复杂创面3例,均有颅骨外露,其中2例为机器撕脱伤,1例为头皮肿瘤切除后创面;骶尾部褥疮创面7例,创面均深达骶骨;腹壁切口裂开创面4例,均为全层裂开.32例均存在轻重不等的感染.
-
CSLP钢板内固定治疗骶尾部骨折脱位
骶尾部骨折脱位临床较常见.治疗大多以手法复位较多,临床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2],但有一些病人因复位不佳,而留下一些后遗症,如顽固性疼痛等,需行尾骨切除术方可治愈.自2000年10月~2002年11月对6例骶尾部骨折伤后翻身、提肛运动时疼痛较剧烈,有直肠刺激症状的骶尾骨骨折脱位明显的患者,用CSLP钢板经后路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双侧"V-Y"推移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21例
目的:观察采用双侧"V-Y"推移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采用双侧"V-Y"推移肌筋膜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21例.结果:21例骶尾部褥疮患者中,19例患者1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术后手术切口部分裂开,经对症换药后,延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现象,经对症换药处置后好转,延期愈合.所有患者供区无植皮,推移的皮瓣不损伤臀大肌,也没有坏死的病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采用双侧"V-Y"推移皮瓣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有效手段,手术操作简便,术中损伤小,术后效果良好.
-
骶神经电针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意义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马尾神经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37(17~6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后给予骶神经电针刺激,20次为1个疗程。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扳机点叩击排尿法以及 Kegel 训练(盆底肌训练),并做好排尿日记。在治疗结束后从导尿到首次反射排尿用时、平衡膀胱建立的时间、排尿量及残余尿量比、膀胱安全容量生活质量评估( quality of life,QOL )、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并在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患者,出现漏尿8例,其中有2例因反复低热、全身乏力以及不能接受家庭清洁导尿而终选择手术治疗。首次排尿用时(7.80±4.82)天。平衡膀胱建立用时(22.20±7.17)天,有效建立平衡膀胱率75%。反射性排尿量与残余尿量比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半年均有明显提升,分别为4.06±5.21、7.51±6.80。在膀胱安全容量方面,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P>0.05)。QOL评分由治疗前(4.35±1.27)分减少到治疗结束时(2.40±0.99)分( 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更低为(1.15±2.45)分( P<0.05)。在评价菌尿的指标中,WBC及BAC检出率均明显降低,分别由治疗前90%、80%降低到治疗结束时的65%、57.9%以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的40%、40%( P<0.05);治疗结束时尿菌落数82.6%与治疗前92.6%比较,变化不大( P>0.05),但治疗结束后半年菌落数明显减少到50%,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尿路出血指标RBC检出率及B超显示上尿路积水情况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半年的变化都不明显(P>0.05)。结论骶神经电针刺激对于马尾神经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的重建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促进排尿、减少残余尿量,建立平衡膀胱后能有效减少感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腰椎管内血管瘤1例报告
患者女,45岁.因"骶尾部疼痛3年,加重伴左下肢疼痛6个月"于2006年5月10日人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酸痛,久坐时明显,在当地医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按摩等治疗1个月,疼痛明显缓解.
-
脊索瘤手术治疗1例报告
患者男性,36岁.腰骶部持续性疼痛3个月,保守治疗症状不减并进行性加重,腰部僵硬,功能活动受限,性功能下降,大小便正常.于1998年5月7日收入院.查体:骶尾部背侧稍隆起,肛门指检在S3~4处可触及一4×3×1cm大小之骨性包块,表面光滑,基底不移动.骶尾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CT提示S3~4椎体大部分松质骨与椎间孔呈现膨胀溶骨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