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射频消融成功治疗婴幼儿心房扑动一例
患儿,男,13个月.出生后4个月家长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于当地医院诊治时心率200 bpm,经按心力衰竭治疗心率下降至150 bpm.2个月后来我科检查,生长发育基本正常,心律不整,心室率150~160 bpm.心电图显示典型心房扑动(AFL),AFL频率300~340 bpm,心室率150 bpm,Ⅱ、Ⅲ、avF导联房扑波形方向朝下,房-室呈2~3∶1传导.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右心房略扩大,心肌酶学检查正常,柯萨奇、单纯疱疹及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抗体阴性.给予胺碘酮和倍他乐克口服治疗,临床症状改善,但AFL持续存在,心室率90~150 bpm.每2~4周复诊一次调整药物剂量,随诊8个月仍为持续性AFL,来我院行射频消融手术.射频消融过程:全身麻醉后,穿刺左侧股静脉放置5F"Arrow"三孔鞘管至下腔静脉并插入相应电极3根,分别置于高右房、希氏束和右室心尖部.穿刺右侧股静脉放置7F消融电极导管,于AFL心律下行射频消融.选择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峡部之间以10~15 W功率作线样消融,AFL转为窦性心律.目前随访6个月无复发.
-
猫叫综合征一例
患儿女,50 d.因体重不增,喂养困难入院.患儿为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1 800 g.生后窒息20 min,后即嗜睡、少哭少动、不进食.5~7 d后始清醒,喂养困难,进食少,体重不增.母孕期无感染史,父母非近亲婚配.体检:体重2 050 g,身长50 cm,头围32 cm.精神弱,发育营养极差,哭声尖细似猫叫声.皮肤苍灰,弹性差,皮下脂肪菲薄.头小而圆,前囟2 cm×2 cm,稍凹,眼神欠灵活,眼距较宽,耳位低,下颌小而后缩.双肺散在痰鸣,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部可见胃肠形,肝脾不大.双下肢交叉位,肌张力偏高,髋关节外展不到位,远侧掌屈指纹终止于第2指间隙的垂直处.浅反射正常,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病理征阴性.肛门外观小,外阴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血生化各指标未见异常;血CMV-IgM(++),尿巨细胞包涵体(-);染色体46XX,del(5),pter→p12;心脏彩色超声可见直径2 mm大小的房间隔缺损,房间隔膜部瘤;头颅CT示脑部发育落后;耳鼻喉科检查示喉软骨软化,外耳正常;眼科检查示视神经萎缩;脑电图示各导联偶见不典型睡眠波,全导联可见广泛弥漫性δ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左侧延长,双侧阈值增高,视诱发电位双侧延长.入院后观察患儿不能抬头,对声光刺激反应迟钝,无对视,不会追物,无自发微笑,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
-
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关于"新生儿喘憋5天"的讨论
1本病例的特点1.1足月畸形儿,宫内发育迟缓,患儿出生体重2580g,在正常体重的第十百分位以下(P102710g,P52560g);身长50cm,在正常范围(P5049.8cm);头围32cm在P10以下(P1032.4cm,P531.8cm).头的发育落后于身长的发育.
-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致纯红再障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年龄3个月,无明显诱因生后进行性面色苍白3月余,生后无明显黄疽.患儿第一胎第一产,母孕期无特殊病史,生后母乳喂养,近日苍白加重伴烦躁人院.
-
免疫组化检测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MV)是造成全身感染的一种病毒,是引起巨细胞包涵体病(CID)的病原.许多文献均将巨细胞包涵体细胞(CCIC)作为诊断CID的主要依据[1].笔者对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阳性的患者,留取尿样作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证明患者尿中巨细胞包涵体内存在CMV,现将36例结果报道如下.
-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黄疸误诊分析
巨细胞包涵体感染是由EB病毒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性感染,其中之一为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小婴儿[1],尤其是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我国较常见.据报道,国外活产婴儿感染率为1%,我国与此相近,但脐血CMV抗体阳性率达97%[2],因此CMV感染是造成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
-
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2岁,以"咳嗽1周,发热4天"为主诉,于2004年12月27日入院治疗.患儿阵发性咳嗽,不喘,无胸痛,无吐泻,进食少.查体:T38.6℃,神志清,状态可,热病容,呼吸略促,周身未见皮疹.咽赤,双侧扁桃体Ⅰ度大,充血.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音有力,律整.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良.于耳后、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活动良好的淋巴结,触痛阳性.实验室检查:WBC 33.1×109/L,Mon 27.6%,GRA 25.5.%,Lym 46.9%.末梢血象示淋巴细胞71%,异淋18%.肝功能:ALT 112 U/L,AST 71 U/L,TBIL4.22 μmol/L,DBIL 1.9 μmol/L.心肌酶谱:LDH 942 U/L,HBDH409 U/L,CKMB17U/L.病毒抗体检查: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EB病毒抗体阴性,尿中未见巨细胞包涵体.入院第2天彩超示双颈部及腮腺内淋巴结肿大,左侧大2.16 cm×1.06 cm,右侧大2.9 cm×1.5 cm.1周后,彩超提示肝肋下4.01 cm,肝内静脉显示清晰.按照"传单"诊治给予抗炎、抗病毒、降酶、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患儿病情趋于好转,热渐退,无咳嗽、进食好.于入院2周后痊愈出院.
-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
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infection)是由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CMV感染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多在婴幼儿时期发生。CMV属疱疹病毒科,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征。病毒在受染细胞内复制时,可产生典型的巨细胞包涵体(cytomegalic inclusion)。CMV在复制早期(1~3小时内)产生前早期抗原(immediate early antigen,IEA),3小时后产生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然后于6~24小时产生晚期抗原(late antigen,LA)即结构蛋白,如pp65等。CMV一旦侵入人体,将长期或终身存在于体内,在绝大多数免疫正常个体,常呈无症状感染;但在免疫抑制个体,胎儿和幼小婴儿可出现明显病症。CMV感染的靶器官与宿主年龄密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各种先天畸形仅见于先天性宫内感染的胎儿。婴幼儿以肝炎、肺炎多见,而较大儿童多无症状。
-
E-B病毒相关性血细胞吞噬综合征
一、病毒性血细胞吞噬综合征概念明尼苏达大学Risdall(1979)指出的病毒性血细胞吞噬(噬血细胞)综合征(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VAHS)的特征如次:①以病毒感染为发病原因;②19例中5例无基础疾病,余14例中13例系发病于肾移植后,另1例为SLE;③15例有明确的病毒感染(余之4例的病毒检查不充分,但依临床经过分析亦可定诊为"VAHS");④13例有细菌或真菌之重叠感染;⑤死亡6例(2例无基础疾病),尸检5例中4例查到巨细胞包涵体;⑥14例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取得症状缓解.
-
婴儿黄疸巨细胞包涵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利用巨细胞包涵体检测方法,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取患儿的尿液及其母亲的尿液、乳汁和唾液标本进行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巨细胞包涵体,找到巨细胞包涵体为阳性,即巨细胞病毒感染.未找到巨细胞包涵体为阴性.结果观察组31例婴儿黄疸,巨细胞包涵体检查阳性21例,阳性率为67.7%;巨细胞包涵体阳性患儿母亲的尿液、乳汁和唾液标本,巨细胞包涵体阳性率分别为100%(21/21)、42.9%(9/21)、23.8%(5/21);对照组30例正常婴儿及其母亲的标本均为阴性.结论巨细胞包涵体检查可明确巨细胞病毒感染,确定产毒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婴儿黄疸的主要因素之一,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其母亲密切相关.
-
新生儿黄疸巨细胞包涵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利用巨细胞包涵体检测方法,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取患儿的尿液及其母亲的尿液、乳汁和唾液标本进行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巨细胞包涵体,找到巨细胞包涵体为阳性,即巨细胞病毒感染,未找到巨细胞包涵体为阴性.结果:31例新生儿黄疸,巨细胞包涵体检查阳性21例,阳性率为67.7%;巨细胞包涵体阳性患儿母亲的尿液、乳汁和唾液标本,巨细胞包涵体阳性率分别为100%(21/21)、42.9%(9/21)、23.8%(5/21);30例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的标本均为阴性.结论:巨细胞包涵体检查可明确巨细胞病毒感染,确定产毒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之一,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其母亲密切相关.
-
儿童皮肌炎15例临床分析
儿童皮肌炎(DM)指14岁以下的皮肌炎患者,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例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7例,女8例.发病年龄3~12岁.平均7.2岁.发病前有明确感染史4例,其中1例发病前有甲肝史,另1例查巨细胞包涵体CMV-IgG(+),EB病毒VCA-IgA(+).临床以皮损为首发症状者8例(53.3%),7例经2周至1年后出现肌肉酸痛、肌无力;皮炎与肌炎同时发生者6例(40.0%);1例首发症状为不规则发热.面部紫红斑14例(93 .3%),Gottron征阳性13例(86.6%),皮肤钙化5例(33.3%),肌痛、肌无力13例(86.6%),心肌炎3例(20.0%),间质性肺炎与吞咽困难各1例.
-
新生儿黄疸巨细胞包涵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利用巨细胞包涵休检测方法,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取患儿的尿液及其母亲的尿液、乳汁和唾液标本进行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巨细胞包涵体,找到巨细胞包涵体为阳性,即巨细胞病毒感染,未找到巨细胞包涵体为阴性.结果:31例新生儿黄疸,巨细胞包涵体检查阳性21例,阳性率为67.7%;巨细胞包涵体阳性患儿母亲的尿液、乳汁和唾液标本,巨细胞包涵体阳性率分别为100%(21/21)、42.9%(9/21)、23.8%(5/21);30例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的标本均为阴性.结论:巨细胞包涵体检查可明确巨细胞病毒感染,确定产毒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之一,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其母亲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