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颈部血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身高158 cm,体重65 kg.因“反复胸痛5个月,加重5h”于2014年8月11日入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反复发作胸痛,位于心前区,性质为闷痛,症状严重时向左上肢放射,多在日间发病,活动后易发作,持续数分钟可缓解.入院前5h再发胸痛,部位、性质同前,持续不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格列齐特(30 mg,每日2次),血压维持在150/90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一般在7—9 mmol/L.
关键词: 桡动脉入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颈部血肿 -
颈部手术术后出血2例处理
2000年6月~12月,我科发生颈部手术术后出血2例.1例颈部术创绷带加压包扎;1例床旁拆除创口部分缝线.2例均出现颈部血肿、呼吸困难.1例发生窒息、呼吸心跳骤停.分别在全麻、局麻下打开创口、清除血肿、寻找出血部位、缝扎止血.现报告如下.
-
颈部外伤致气管食管瘘伴脓胸一例
患者男,36岁.左颈部外伤17日伴进食呛咳及食物自左颈漏出于2003年8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8月11日被铁钩击伤颈部,当即颈部左侧距中线4 cm平甲状软骨下缘处有一小裂口,伴少量活动性出血,数分钟后感胸闷、气急,半小时后被送至当地医院救治,予以清创缝合.数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并有颈部血肿及皮下气肿,当即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有所缓解.1 d后检查示"右侧胸腔积液",行3次胸腔穿刺抽液,抽出淡血性液体(具体量不详).次日患者出现低热,颈部创口红肿,予以拆线,行鼻饲,抗感染治疗.1周后患者自行进食时部分食物自气管套管内咳出,拟诊"右侧脓胸"收住本院胸外科.予以抗感染、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引流液渐转清,但有咳嗽、咳痰,部分痰液自左颈部瘘口处溢出.
-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预防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外伤骨折脱位、颈椎体肿瘤、炎症和畸形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易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其处理往往都比较困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颈脊髓损伤、术后颈部血肿、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食道漏、脑脊液漏、椎动脉损伤等。我院自2005年至今施行了244例颈椎前路手术,有9例出现了并发症。现将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做一探讨。
-
口腔颌面部术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见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在2013年至2015年3年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接收手术的患者共8623台次,其中术后出血且需要再次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处理的病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术后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级别、手术时间、出血发现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总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0.49%,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5:1),平均年龄49.1岁,出血的患者手术级别以3、4级为主,合计占术后出血的92.86%.发生出血大部分在6小时之内.出血患者的初次手术时间以超过6小时居多,占45.24%.结论 口腔颌面部术后出血的患者以男性居多,中老年患者、手术时间长、手术级别高的患者容易发生,出血发生的时间以6小时之内为多见.
-
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后并发颈部血肿的早期救护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常用、有效手术方法,通过前路减压彻底去除前方骨性或纤维性致压物,恢复椎间高度及颈椎的生理曲度,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但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气管、大血管、神经、重要腺体和器官、组织等均由此区域通过[1],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其中颈部血肿是颈椎前路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颈部血肿可导致气管受压、急性呼吸道梗阻,抢救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笔者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68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发生颈部血肿的6例病人早期急救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
1例颈椎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人的护理
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eell histiocytosis,LCH)是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育而来的郎格罕斯细胞异常增生和堆积所形成的一种疾病[1].LCH发病率为0.6∶1000000[2],以嗜酸性肉芽肿(eosinphilic granuloma,EG)多见.其骨损害常见于颅骨、长骨、下颌骨、骨盆和脊柱等,颈椎EG少见[3].我院脊柱外科收治1例颈6椎体LCH病人,经手术治疗和个性化护理,未发生颈部血肿、术后切口感染、植骨块脱落、进食时呛咳或窒息等并发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纤维支气管镜内镜通路喷洒局麻药表面麻醉用于外伤性颈部血肿患者清醒气管插管2例
颈部外伤累及血管,经手动压迫止血后,可能引起颈部血肿[1].此类急诊手术患者,由于颈部严重肿胀,咽喉部静脉回流障碍,咽部和声门常出现水肿,可导致困难气道;此外,大部分此类患者术前并未禁食.临床上常在患者清醒状态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进行气管插管.
关键词: 清醒气管插管 表面麻醉 颈部血肿 困难气道 纤维支气管镜(FOB) -
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甲状腺手术是指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癌的手术.其术后并发症也经常出现,常见的有:术后出血引起颈部血肿导致呼吸困难;甲状腺危象引起高热、心率过快、大汗淋漓、高血压等;喉上神经损伤引起吞咽困难;喉返神经损伤则导致声音嘶哑;甲状旁腺损伤导致低钙,引起手足抽搐.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通过对1997-2002年收治的127例甲状腺手术病例的回顾,分析甲状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
等离子微创技术在甲状舌管囊肿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等离子微创技术在甲状舌管囊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等离子刀局麻下行颈前正中舌骨水平皮纹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向上掀起皮瓣,沿白线切开并向两侧分离带状肌,见肿物后沿囊壁分离至舌骨附着处,消融舌骨附着处囊壁黏膜,咬骨钳咬断1 cm舌骨.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5例均顺利接受手术,术中出血少,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住院均为3日,出院时无喉水肿、急性出血引发的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导致的呼吸困难等症.结论 等离子微创技术治疗甲状舌管囊肿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术后组织反应轻等优点.
-
甲状腺术后头痛、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常规的甲状腺手术要求患者颈部过伸,使术野显露佳。但此体位虽使手术医师操作满意,患者术后头痛(post-operative headache)、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相对较高。文献报道甲状腺术后头痛、颈部痛的发生率约为44.6%,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0%~76%[1~3]。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术后出血,导致颈部血肿,产生气道梗阻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
-
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颈部血肿1例报告
星状神经节的作用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疼痛治疗中被得到重视,国内外文献有诸多的报道.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确切的治疗效果,已在临床中广泛用于颈椎病、头痛、头晕、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雷诺氏病等的治疗,但颈部结构复杂,在操作中随时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现将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并发颈部血肿1例报告如下: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59例颈部血肿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护理及术后颈部血肿情况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注意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重点观察呼吸道通畅和颈部血肿情况,及时发现颈部血肿,对2例术后并发重度颈部血肿的病情重点观察,对高危患者加强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护理.结果:本组能及时发现颈部重度血肿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后加强呼吸道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加强术前指导和术后严密观察呼吸形态、频率、节律、幅度的变化,能有效及时发现颈部血肿患者,避免颈部血肿危及患者生命.
-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矫形术后的康复护理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的一种颈部先天性畸形,俗称"歪脖".多是由于产伤造成颈部血肿、机化,以致胸锁乳突肌硬化挛缩,牵拉使颈部歪斜,头偏向一侧,严重者面部畸形,甚至斜视,如婴幼儿未合理治疗,随年龄的增长畸形加重,其疗效也大大降低.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右肩颈部血肿1例
患者,男,55岁,因劳力性心前区闷痛1月余而于2006年12月1日9:00入院.患者有吸烟史30余年、高脂血症及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年,未积极治疗.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动脉损伤致颈部巨大血肿1例
颈部血管的损伤是一种凶险的外科急症.其解剖结构复杂,包含有气管、大血管、神经、重要腺体和器官组织等均由此狭小的区域通过[1].一旦损伤,可因大出血、窒息、空气栓塞等引起死亡,因此抢救的时机和方式很重要.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疗抢救的前提[2].近期作者医院收治1例颈部外伤病人,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甲状腺动脉损伤致颈部巨大血肿,后行介入造影及颈部CT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
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致颈部血肿的报道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已逐步开展.但经桡动脉途径也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桡动脉痉挛、血管扭曲、上肢血管破损致上臂血肿、无名动脉损伤致纵隔血肿,大量出血压迫大血管、气管导致死亡.关于颈动脉分支血管损伤致局部颈肩部血肿报道较少见,2008年6月我科收治了1例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引起颈动脉分支血管损伤致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治疗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现报道如下.
-
自发性颈部血肿1例
患者男,37岁,主因左侧颈部突然肿胀2h入院.患者人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颈部肿胀,伴轻微疼痛,轻度呼吸发憋,无发热,无咳血,无恶心、呕吐,急来我院,门诊行颈部彩超提示:左颈总动脉后方实性肿物,故以“左颈部肿物待查”收入院.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处明显肿胀,喉结被推向右侧,触痛明显,无波动感,未触及动脉搏动感,间接喉镜下见左侧咽侧壁明显肿胀,表面黏膜呈淡紫色,与会厌接触,会厌无肿胀.化验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根据查体情况初步考虑为颈部血肿.
-
椎动脉损伤的特点及诊治体会——附2例报道
颈部大血管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较常见.损伤后常常出血凶猛,大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也可形成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同时还可伴有气管伤引起误吸和窒息.如不能准确地诊断,给予迅速合理的治疗,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上颈部血管伤通常以颈外动脉、颈外静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颈前静脉损伤多见.椎动脉损伤的患者及有关椎动脉损伤的检查、治疗报道较少.我科近年收治了2 例椎动脉损伤的患者,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