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经中;王昆峰;侯振宇;张超;王旺河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3例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42min,术后平均住院3 d,随访16例6~25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和开放性手术术后复发者可作为首选.

  • 经脐单孔腹腔镜保留睾丸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附26例报告)

    作者:庄志明;许振强;郑周达;江一心;林天旗;林建贵;沈在雄;刘洪杰;杨明根

    目的 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Ivanissevich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Ivanissevich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hamlock夹闭并切断精索静脉11例(hamlock组),应用超声刀凝闭并切断精索静脉15例(UAS组).结果 26例手术均获成功,睾丸动脉均得以保留.手术时间(23.5±9.8)min,出血量(6.7±4.6)mL,无腹腔脏器损伤或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69±0.92)d.hamlock组比UAS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保留睾丸动脉的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安全可行,随着技术的娴熟、更为高位的分离精索静脉、单孔套管及操作器械的改进和超声刀的应用,使得手术操作更为简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腹腔镜手术成为首选术式.

  • 电视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体会--附23例报告

    作者:张建英;江仕林;王存川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均为男性,年龄介于2~16岁,其中1例为双侧斜疝,术前诊断均为可复性斜疝, 术中见环口约0.5~2cm,术后2例有呕吐,3例有低热,对症处理后临床治愈出院.复发率为零,戳孔感染率为零,平均住院天数为2.8d.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李富江;段于河;苏南;鹿洪亭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Palomo术式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我们收治小儿精索静脉曲张21例,均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术中经脐直视下置入5 mm Trocar并置入单孔不带操作孔的腹腔镜,于腹腔镜下经皮穿刺套管钩针带2—0丝线,穿过后腹膜精索血管束后再将丝线带出皮肤,于皮肤外打结并结扎两道(Palomo法结扎精索血管束,不必分离精索内动脉).结果 21例均手术成功,其中1例因术中出血增加一个操作孔止血,全组病例手术时间(23.6±8.5)min,术后住院2~3 d,平均(2.26±0.37)d,随访6~1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脐单孔法腹腔镜Palomo术式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操作简单,不增加额外费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514例报道

    作者:杨虎;王鹏;何立鹏

    我院2001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经外环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14例,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嵌顿疝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低位结扎IMA与高位结扎IMA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疗效及术后生命质量比较

    作者:徐景志;吴家辅;赵跃鹏;郑伟

    目的:比较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与高位结扎IMA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疗效及术后生命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河北承德县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病例资料,根据IMA处理方式不同将以上80例患者分为低位结扎组(n=47)和高位结扎组(n=33).低位结扎组在左结肠动脉游离出来后进行结扎,然后行淋巴结清扫术,高位结扎组在与腹主动脉起点距离0.5cm以内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然后行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位结扎组排气时间(35.29±7.52)h,高位结扎组排气时间(44.83±9.6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位结扎组术后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是23.40%和19.15%,高位结扎组术后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是6.06%和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位结扎组术后整体生命质量评分(73.26±6.84)分,高位结扎组术后整体生命质量评分(78.30±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IMA处理方式均可达到直肠癌根治目的,低位结扎IMA后恢复较快,但与高位结扎IMA比较,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发生风险较高,术后生命质量较低.

  • 高位结扎加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右健;朱正则;郁卫新

    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我科采用高位结扎+泡沫硬化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120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疗效.结果 120例均治疗成功,术中无一例出现肺栓塞、卒中、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泡沫硬化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微创、美观、安全、操作较简单,值得推广.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华杰;李伯健;吴彬彬

    目的 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2月~ 2016年2月,将7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共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共3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总住院花费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传统手术相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创疗效确切、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高位结扎+远端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作者:罗文勇;付正才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远端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12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观察组68例采用近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远端血管注射高渗葡萄糖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06%,未见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对照组术后患肢肿胀、疼痛8例,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高位结扎+远端注射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疗效好、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等优点.

  • 9例滑动性疝手术分析

    作者:沈雨宏

    回顾性分析滑动性疝手术修补过程,游离、回纳脱垂脏器,重建完整内环、疝囊,再作高位结扎和疝修补。熟练掌握手术解剖结构,术中严格操作,能有效减少滑动性复发和脏器损伤。

  • 经脐双trocar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配合

    作者:徐怡琳;陈秋英;施海丹

    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和腹腔镜器械、技术日益发展和普及,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报道越来越多,在伴随着腹腔镜手术优于开放手术的认可和质疑中,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手术有逐渐替代开放手术的趋势[1].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采用经脐双trocar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4例,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明显,术后远期效果理想,现将手术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 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小平;唐林

    目的:研究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予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对照组予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统计分析不同组别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3.5±5.2)min、(25.6±8.1)mL、(1.3±0.6)d、(3.1±0.4)d,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与对照组患者的2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可显著缩短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精索内动静脉高位结扎iNOS的表达与睾丸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作者:

    目的:探讨精索内动静脉高位结扎术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与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iNOS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计算PCNA增殖指数(PCNA-Labeling index,PI);原位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method,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分析iNOS的表达与增殖、凋亡的相关性.结果:iNOS在术后3~15d表达增强,第7 d呈强阳性表达.结扎组生精细胞PCNA增殖指数(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凋亡细胞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索内动静脉高位结扎,iNOS的表达与生精细胞PCNA增殖指数呈负相关,与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iNOS基因表达增强是生精细胞增殖减少和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

  • 盲肠嵌顿于左侧1例

    作者:槐业东;李丽;槐业伟;马凯

    患儿18个月,因发现左腹股沟肿物1年,不能还纳12h于2000年6月20日10时就诊,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无排气、排便12h。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脱水貌,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率12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饱满,无胃肠型,无肌紧张,叩呈现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左腹股沟区见一8 cm×6 cm×8 cm梨形肿块,局部张力大,不能还纳,透光试验(一)。诊断:左腹股沟斜疝并嵌顿。做好术前准备,行急症手术。术中所见:回盲部被嵌顿,盲肠约5 cm,回肠约6 cm,肠管胀气明显,充血,呈暗红色,由内环探查腹腔,见盲肠来自右侧,升结肠有系膜存在。阑尾肿胀、充血,行阑尾切除,观察嵌顿肠管颜色变为红润,将其送回腹腔,高位结扎疝囊并悬吊,逐层缝合伤口。  腹股沟疝内容物多为小肠或大网膜,若右侧为滑动疝,内容物可为盲肠;盲肠嵌顿于左侧者实属罕见。其发生机理为肠袢的盲肠结肠段转位过度,超过270°,致盲肠呈现于盆腔内;盲肠及升结肠都游离在腹腔中,成为活动盲肠。因其活动度增加,可成为腹股沟疝存在者的疝内容之一。本例患者因回盲部不固定,日后若患阑尾炎难以诊治;且阑尾因嵌顿肿胀,充血,日后患阑尾炎几率增加,故术中行阑尾切除。

  • 鞘膜导管高位结扎加鞘膜积液切开放液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探讨

    作者:何琳

    鞘膜积液在小儿中常见,但由于手术处理不当,常造成复发.作者于1996年3月~2000年3月,行鞘膜导管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30例,手术简单,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 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水平对直肠癌术后排粪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庆广;张彩坤;张豪英;王燕红;袁正强;翟超

    目的 探讨低位前切除术中不同肠系膜下动脉(IMA)结扎水平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粪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并拟行低位前切除术的12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至IMA高位结扎组(63例,距IMA根部1.0~1.5 cm切断)和低位结扎组(65例,距IMA发出的左结肠动脉根部0.5~1.0 cm切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月和1年的排粪功能情况及其他术后疗效.结果 高位结扎组与低位结扎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30)枚/例比7(2~28)枚/例,P=0.125];但高位结扎组转移性淋巴结数目更多[1(0~9)枚/例比0(0~8)枚/例,P=0.041].术后3月,高位结扎组平均排粪次数明显多于低位结扎组[5(2~10)次/d比3(1~8)次/d,P=0.035],而其他排粪功能评价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高位结扎组需要使用泻剂的患者比例高于低位结扎组[6例(11.3%,6/53)比1例(1.7%,1/58),P=0.038],而其他排粪功能评价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年,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分别有3例(5.7%,3/53)和2例(3.4%,2/58)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结论 低位前切除术中低位结扎IMA有助于保护患者的排粪功能.

  • 保留左结肠动脉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伍颖君;李民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结扎和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4 年7 月至2016 年7 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6 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留左结肠动脉46 例(低位结扎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50 例(高位结扎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高位结扎组术中有8 例出现降结肠缺血性改变,需扩大游离部分结肠;而低位结扎组则无一例出现结肠残端的缺血坏死(P =0.004).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5 例,低位结扎组则无(P = 0.035).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空障碍和排粪失禁的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分别有8、5和7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1、0和1例(P<0.05).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6.2±1.8)枚和(5.5± 1.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术不仅能降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减少对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而且能达到清扫直肠第3站淋巴结的临床目的.

  • 结肠癌切除标准化手术——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作者:李国新;赵丽瑛

    为了将结肠癌切除术标准化,学者们提出了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的概念,即在直视下连续锐性分离,将脏层筋膜层从壁层分离,获得被脏层筋膜层完全包被的整个结肠系膜,保证安全地暴露并结扎供血动脉起始部.CME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手术步骤,大化地清扫肿瘤负载区域的淋巴结,从而进一步提高结肠癌的手术疗效.CME的肿瘤学优势为保证获得由完整结肠系膜包被的肿瘤标本,防止因结肠系膜内血管及淋巴引流暴露而增加肿瘤播散的概率;从根部结扎血管可以保证获得多的淋巴结检出数量.初步研究显示,CME并血管高位结扎可以明显提高Ⅲ期患者的疗效,对于其他分期患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尚未得出腹腔镜是否适合行CME手术的结论.

  • 选择尾侧入路

    作者:池畔

    传统开腹手术多采用头侧中间入路。进入21世纪微创外科时代,日本的Fujita等[1]首次于2001年报道了腹腔镜下尾侧中间入路(腹侧)右半结肠癌根治术。2013年,日本的三毛牧夫[2]在他主编的以筋膜解剖和组织胚胎学为基础的手术技巧《腹腔镜下大肠癌手术》一书中,描述了从尾侧回盲部背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2015年,邹瞭南等[3]也总结了类似于三毛牧夫尾侧回盲部背侧中间入路的右半结肠癌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目前,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分为头侧(腹侧面,即前面)入路与尾侧(腹侧面和背侧面,即前面或后面)中间入路。哪一入路更易学习掌握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存在争议。郑波波等[4]与韩亮等[5]总结认为,头侧较尾侧入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更易操作。但国内外大多数作者认为,尾侧较头侧入路更易找到右腹膜后间隙,并行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与高位结扎[2-3,6]。当然,经尾侧的腹侧或背侧入路也有争议。三毛牧夫[2]及邹瞭南等[3]认为,尾侧将回盲部向头侧翻起的背侧中间入路较尾侧在回结肠血管下方(腹侧)中间入路,更易找到正确的右腹膜后间隙,然后将回盲部复位,转向腹侧行血管淋巴清扫和高位结扎更易进行。

  • 肠系膜下动脉的高位结扎

    作者:秦长江;宋新明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出现之后,直肠癌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明显提高。虽然TME已经得到了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可,但是,对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MA)的处理方式仍有争论。目前,IMA的结扎水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位于IMA根部的高位结扎,即自腹主动脉发出后的IMA起始处结扎;一种是低位结扎,即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 LCA)的结扎。本文结合笔者经验与体会,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过程中是否需要高位结扎IMA。

355 条记录 13/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