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云起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2011年9月~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0例40条,都给予高位结扎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同时术后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评分有所下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 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腔途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的解剖入路探讨

    作者:黄耀光;黄东红;余刚;李强

    目的:探究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腔途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解剖入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精索静脉结扎术,另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手术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早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与对照相比显著较短(P<0.05).结论:将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应用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时,能显著缩短各项手术指标,患者康复更快,能尽早出院,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经腹股沟管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临床分析

    作者:梁锦超

    目的:对经腹股沟管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腹膜组50例,依据患者情况均进行腹膜后高位结扎;腹股沟组50例,均进行腹股沟管下精索静脉结扎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腹股沟组手术操作时间、阴囊水肿发生率、鞘膜积液发生率、睾丸萎缩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腹膜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腹股沟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庞振国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恢复快、无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初步疗效分析

    作者:张灵艳

    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初步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治疗,研究组行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初步疗效显著.

  • 睾丸横过异位二例报告

    作者:曹辛;吴骏;洪伟;高云鹏;白强;海波;张鸿

    本组2例,年龄分别为17及15个月,均以右侧腹股沟斜疝、左侧隐睾收入院.体检左侧阴囊发育不良,左侧腹股沟及阴囊均未触及睾丸,右侧腹股沟斜疝,右侧阴囊可触及正常大小睾丸,B超示左侧腹股沟及阴囊未探及睾丸,右侧睾丸未见异常.因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左侧睾丸,2例均采用腹腔镜探查,术中见右侧腹股沟管内环处有一睾丸,其血管供应来自左侧精索内血管,与位于右侧阴囊的右睾丸呈上下排列,2个睾丸体积正常,分别有各自的精索血管及输精管,2条精索靠膜性组织粘连,睾丸与附睾解剖形态正常,异位的睾丸未见引带,术中行右侧疝环高位结扎,松解游离异位睾丸的精索至足够长,将左侧睾丸固定于左侧阴囊内.术后分别随访7、15个月,疗效满意.

  • 腹腔镜单纯高位精索内静脉结扎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贾钧;刘钢;黄柳明;李龙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及其优越性. 方法经腹腔镜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中保留精索动脉. 结果 32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伤口感染、睾丸肿胀及发热.术后1天~3天出院.29例术后随访6月~12月,均无复发,无睾丸萎缩. 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保留精索动脉,防止睾丸萎缩,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行之有效的方法.

  • 瑞芬太尼泵注合并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薛兴;顾琦;秦玫;范坤;张晓兰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8月40例ASA Ⅰ~Ⅱ级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20例)和芬太尼组(20例),诱导满意后置入喉罩,术中两组均吸入1.0%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 ~ 0.25 μg/(min·kg)和丙泊酚40 ~ 60 μg/(min·kg)维持麻醉,芬太尼组持续泵入丙泊酚40~60 μg/(min·kg),切皮前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2μg/kg.记录诱导前(TO)、诱导后(T1)、喉罩置入后2 min(T2)、放气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毕拔出喉罩时间、复苏时间. 结果 2组麻醉诱导后MAP均下降,芬太尼组更加明显(P<0.05).瑞芬太尼组喉罩拔出时间和复苏时间[(6.3±2.2)、(14.5±5.4) min]明显短于芬太尼组[(12.5±4.2)、(20.4±6.4) min](t=-8.662、-5.382,P=0.000、0.000). 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进行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但可以缩短复苏时间,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 腹腔镜Palomo手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附22例报告)

    作者:张家伟;姜春晓;苏荣万

    对精索静脉曲线的治疗传统Palomo术式是采用腹股沟切口,经腹膜后将包括精索动脉在内的精索组织高位结扎,结扎所有的精索静脉.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需要做2个切口,从腹膜后单独游离出精索静脉予以结扎,易漏扎精索静脉分支导致术后精索静脉曲张复发.2002年5月~2008年12月,我们对22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行腹腔镜Palomo手术,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20例报告

    作者:王桂森;冯先炳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内静脉结扎治疗精索精脉曲张的临床价值. 方法腹腔镜下行保留精索动脉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20例. 结果全部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45min,术后平均住院3天,随访3月~24月,平均7月,无复发,无睾丸萎缩. 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 走出误区——提高腹股沟疝治疗质量

    作者:彭开勤

    点评:彭开勤教授撰写的"走出误区--提高腹股沟疝治疗质量"一文中提出三个误区:①不需要行疝囊的高位结扎;②无张力疝修补术不是都要放置人工网片,Shouldice手术至今仍为推荐的规范术式;③腹腔镜疝修补术不宜普遍推广.我同意这三个观点.

  • 后腹膜乳糜囊肿误诊为胰腺囊肿一例

    作者:张斌;季林华;赵刚;吴志勇

    患者男,20岁.3年前体检时发现胰尾囊性占位,大小约30 mm ×20 mm.无明显腹痛、腹胀、发热等不适,且进行性增大.入院前1个月复查B超,囊性占位增大为77 mm×43 mm.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腹部CT见"胰尾下缘葫芦形囊样病灶,边界光整且无强化,主胰管无明显扩张".2011年5月行剖腹探查,见"后腹膜囊性肿块,约80 mm×60 mm ×40 mm大小,位于胰腺下方、屈氏韧带左侧,呈分叶状,包膜完整,与胰腺疏松粘连,与小肠系膜粘连致密,囊液乳白色,可见一管道在胰后上行,通向乳糜池方向,估计与乳糜池相通".将囊肿完整切除,高位结扎管道.病理为"不规则淋巴管和静脉性血管,符合脉管瘤",囊液乳糜试验阳性.患者恢复顺利,术后10d出院.

  • 左侧腹股沟斜疝伴隐匿性脾破裂误诊一例

    作者:张国臣;孟龙;亓国成

    患者男,41岁。2012年12月3日因“左侧腹股沟出现可复性包块1周”来诊。患者自述10年前劳动后出现左侧腹股沟包块,约核桃大小,还纳后未再复发。1周前,左腹股沟再次出现包块,且渐增大,可进入阴囊,伴有明显下坠感。查体:T 36.7℃,P 76次/分,R 19次/分,BP 100/80 mmHg。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软,左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左季肋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左侧腹股沟可及一约6cm×8cm×6cm大小包块,边界清,质软,无明显压痛,平卧后可消失,外环口可容纳两指尖。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收入院,准备手术。术前彩超:脾脏体积增大,内见约4.7 cm ×2.0 cm低回声区,未见腹腔积液,疑似脾破裂。随即行CT检查(图1),脾实质破裂。反复询问病史,患者忆起40 d前骑电瓶车摔倒,但否认腹痛病史。腹腔穿刺结果为阴性。血常规:WBC 4.4×109/L, RBC 5.0×1012/L, HGB 133 g/L, HCG 36.6%。补充诊断:隐匿性脾破裂。在局麻下行疝修补术,术中寻找疝囊时见蓝色管腔,误认为是曲张的精索静脉,仔细分离周围组织,多次使蓝色管腔破裂,流出黑褐色血液,反复结扎破裂口。后发现蓝色管腔与腹腔相通,证实为疝囊,共流出淡黑色血性液体约30 ml。此时,我们意识到腹腔积血。考虑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腹股沟管已切开,决定行疝高位结扎并修补,脾破裂则在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2012年12月12日出院时 CT 检查结果(图2)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嘱患者回家继续卧床3个月、定期复查,患者未按医嘱执行。电话随访1年,患者无不适反应,能正常生活。

  •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与否的Meta分析

    作者:任龙;张云;沈正海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否安全有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ino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 863例患者,其中高位结扎(HT)组937例,低位结扎(LT)组926例.与HT组相比,LT组吻合口瘘发生率(OR=2.77,95%CI=1.73~4.42,P<0.001)、游离脾曲(OR=13.00,95%CI=3.90~43.37,P<0.001)及预防性回肠造口(OR=2.29,95%CI=1.55~3.38,P<0.001)均下降;两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数(WMD=0.03,95%CI=-0.14~0.21,P=0.69)、总淋巴结清扫数(WMD=0.40,95%CI=0~0.80,P=0.05)及复发转移率(OR=0.96,95%CI=0.68~1.35,P=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组手术时间短于LT组(WMD=-7.06,95%CI=-10.75~-3.36,P<0.001).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在吻合口瘘等近期疗效指标有获益,但在复发转移无获益.

  • 疝囊高位结扎和脐内侧襞加强耻骨肌孔在儿童腹股沟复发疝腹腔镜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余义;马彦生;陆燕;李万福

    目的:探讨疝囊高位结扎和脐内侧襞加强耻骨肌孔在儿童腹股沟复发疝腹腔镜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疝囊高位结扎和脐内侧襞加强耻骨肌孔治疗小儿腹股沟复发疝的患者资料。结果25例完成单侧手术,2例完成双侧手术;1例脐正中襞和左右脐内侧襞较窄,不能实施原计划手术,行内环口高位双重结扎。术后1例患侧阴囊气肿,持续5 d后消失;1例患侧腹股沟区牵拉疼痛不适感,口服可缓解,持续12 d逐渐消失。结论该手术是治疗大龄儿腹股沟复发疝的新方法,但有长时间的腹股沟区牵拉疼痛不适感,远期效果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和大宗病例的治疗效果。

  •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临床研究(附100例报告)

    作者:李学春;鲁成军;王世军;王亦农;梅芙蓉;田玉森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 采集我院1996年3月至2011年3月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100例,其中右侧60例,左侧30例,双侧10例.术前挤压积液变少50例,积液无变化40例,积液能完全挤入腹腔1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及积液抽出术或积液挤入腹腔内.结果 手术时间单侧平均5 min,双侧10 min,术后平均1.5 d出院,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小儿疝合并睾丸精索鞘膜积液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及积液抽出或积液挤入腹腔内,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无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疗效满意等特点.

  •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巨大嵌顿疝23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国稳;秦科宇

    腹股沟嵌顿疝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巨大嵌顿疝也不少见,巨大嵌顿疝合并肠梗阻、坏死、穿孔是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危急生命.急诊手术行复位、高位结扎及一期无张力疝修补常可减轻患者痛苦,又避免了再次手术,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2006年8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腹股沟疝246例,其中巨大嵌顿疝23例,均急诊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现总结如下.

  • 单孔法与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作者:仵永泉;夏联山;邓静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5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本组患儿分别行单孔法及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及复发率.结果 单孔组手术时间(12.4± 2.0)min多于双孔组(11.3±1.4)min,阴囊血肿发生率(11/72)高于双孔法(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儿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两种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单孔法手术时间稍长、阴囊血肿发生率稍高.

  • 疝囊转移癌一例

    作者:战学雷;吴非

    患者男,57岁,因“左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半年”于2013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半年来自觉腹股沟区肿块,偶有胀痛感。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结膜未见明显苍白,巩膜未见明显黄染。心肺无显著变化。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左腹股沟区肿块可降入阴囊,用手按肿块并嘱患者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肿块还纳回腹腔后,以手指通过阴囊处皮肤伸入浅环,可感浅环明显扩大、腹壁软弱。用手指按压腹股沟深环,让患者起立并咳嗽,肿块不复脱出。双侧睾丸对称,大小正常。术前拟诊:左腹股沟斜疝。常规行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后,于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2]。术中见疝囊与精索关系密切,近心端粘连尤为紧密。疝囊壁厚,质地韧,触之有结节感。游离精索与疝囊,探查见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剖开疝囊,见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组织,疝囊体、疝囊颈部见散在多个粘液胶冻样肿物,直径0.5~0.8 cm。疝囊切面增厚,部分呈鱼肉样改变。术中诊断:左腹股沟斜疝、疝囊转移癌。向患者家属告知并获得同意后,决定高位结扎疝囊、切除远端疝囊并送病理;缝合腹横筋膜修补内环。术后病理回报:粘液腺癌腹膜种植。术后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距齿线约7 cm 直肠占位,经活检病理证实为直肠粘液腺癌。

  • 精索囊肿嵌顿合并腹股沟斜疝一例

    作者:顾纪明;向从明;朱红飞

    患者男,59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逐渐增大6个月,不能回纳伴疼痛1 d”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史30年,近7年间先后行肝左叶肝癌切除及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查体:肝病面容,右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站立位见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突出,呈卵圆形,约7 cm ×5 cm 大小,张力高,有压痛,不能推动。彩色超声示:右侧腹股沟区皮下囊性暗区。入院诊断为:(1)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肝癌术后。行相关准备后急诊手术。术中见右侧精索囊肿,约7 cm ×5 cm大小,嵌顿于腹股沟外环口,内侧端延伸至内环口(图1)。松解外环口后完整剥离、切除囊肿,并于精索前内侧找到1 cm ×2 cm大小斜疝疝囊,予高位结扎。置入网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手术顺利。病理报告:腹股沟囊肿,囊壁为胶原纤维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伴慢性炎性反应。术后诊断:右侧精索囊肿嵌顿合并腹股沟斜疝。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异常。

355 条记录 2/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