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
接骨板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如为了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常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广泛显露,剥离骨膜,加重了骨折部位已经出现的血运破坏,终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感染的发生.另外,由于接骨板固定所获得的稳定性是通过钢板与骨之间的磨擦来实现的,二者之间大面积和长期的接触可使接骨板下皮质骨发生坏死,这将导致暂时性的骨质疏松,严重时甚至可以形成死骨[1].对范围广泛、粉碎严重的骨折进行切开复位解剖重建和坚强固定时可引起稳定性的丧失、接骨板的折断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后应力遮挡效应的研究进展
坚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 RIF)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颌骨骨折内固定新技术.它改变了以往颌间固定和单颌固定的传统固定模式,其治疗机制较以往任何方法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实现骨折直接愈合的直接手段[1].但是随之而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RIF中广泛使用的坚硬金属接骨板阻挡不良外力的同时也遮挡住了部分对骨折愈合部位骨质改建有利的正常应力作用.这会使接骨板下骨组织愈合的同时导致局部骨质疏松,在骨折实现一期愈合并取出接骨板后易发生再骨折[2,3].这一现象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手术损伤和接骨板固定时骨外膜微血管遭到破坏后,骨内血循环障碍所致[4].
-
应力松弛接骨板对骨折愈合骨痂及板下骨改建的影响
目的明确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骨痂及板下骨改建的影响.方法将兔胫骨干横形截骨后,分别以应力松弛接骨板(Stress-relaxation plate SRP)和坚硬接骨板(Rigid plate RP)固定.术后4~24周,偏光及透射电镜检查对两组骨痂及板下骨改建进行研究.结果早期两组间骨痂及板下骨结构改变相仿,表现为骨痂胶原排列紊乱,折光性弱,板下骨吸收腔形成.
-
接骨板扭转与冲击实验研究
研究了拱形交叉固定接骨板,天津产接骨板、张家港产接骨板抗扭转拔钉和抗冲击性能.选用拱形交叉固定接骨板、天津产和张家港产接骨板各6块,将接骨板固定在内径为25mm、外径为32mm、长300mm的硬质塑料管上,中间横断,模拟长骨横折,在计算机自动控制K-50型扭转试验机上进行实验,将试样装夹到扭转试验机的夹头内,将试样原始尺寸输入计算机,驱动机器以15°/mim的实验速度对试样施加扭矩,观察试样拔钉情况,计算机自动记录试样拔钉时的扭矩与扭转角度.
-
微创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占全身骨折约3%,多由直接暴力所致,治疗上大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病例,手术方式有接骨板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等.作者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1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了微创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该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固、骨折愈合快、对肩、肘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现总结如下.
-
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附85例报告)
交锁髓内钉技术源于20世纪40年代Kunnscher.从此交锁髓内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严重骨折的固定及长骨骨连接不正、骨不连的治疗.而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无外固定支架的缺点,具有髓内固定优点亦无接骨板固定后欠稳定的缺点[1],且对髓内血运破坏干扰较小,骨愈合快[2],其应用逐渐增多.本院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85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
儿童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6例报告
我们近年用手术方法治疗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6例中男孩5例,女孩1例,年龄10~14岁。其中5例为外伤起,1例为尺骨外生性骨疣引起。发病时间5月~4年。其共同特征是:在肘关节前外侧可触摸到脱位之桡骨小头,肘关节呈过伸外翻畸形,其中4例桡骨颈过度生长伴头颈发育不良,桡骨头超过肘关节间隙1~1.3cm。肘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2.治疗方法:本组6例分为三型,Ⅰ型为单纯陈旧性脱位;Ⅱ型为脱位伴桡骨颈过度生长;Ⅲ型为尺骨外生性骨疣引起。治疗方法有所不同。Ⅰ型治疗以手术切开复位桡骨小头和环状韧带重建。现介绍型和Ⅲ型治疗方法。Ⅱ型手术方法:采用肘关节后boyd切口,于尺骨骨膜下剥离旋后肌,避免损伤桡神经深支。切开关节襄暴露肘关节和尺骨上段,先作肘关节下方4cm尺骨上段截骨,截骨呈矢状位“Ⅰ”字形,截面长3cm,切除原桡骨小头处的纤维疤痕组织,桡骨小头复位采用骨膜起子撬拔。复位后可见尺骨截断处自然延长,助手用手暂固定桡骨小头,用长4孔普通接骨板固定尺骨,纠正其成角,恢复尺骨原有生理弧度,此时屈伸和旋转肘关节,见桡骨小头不稳定,易向前外侧脱位。在同一切口内切取1.2×10cm肌筋膜条,蒂部在肘关节平面,光面朝外对折缝合,在尺骨嵴平桡骨颈处钻3.5cm骨孔,筋膜条穿过此孔环绕桡骨颈,把其缝合在蒂部,松紧适宜。以桡骨小头转动时不脱出为标准,转动困难说明太紧,易滑动则太松。再屈伸和旋转肘关节见桡骨小头稳定,同时肘关节外翻畸形得到矫正,修复关节囊。术后石膏托外固定屈肘90度中立位3周,去除石膏后作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功能锻炼。术后即刻拍片,证实桡骨小头已复位,尺骨成角纠正,尺骨延长平均1.2cm。
-
3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对克氏针、钢板及记忆金属环行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组144例,采用克氏针固定组60例,钢板固定组60例,记忆金属环行接骨板固定组24例.结果:本组获平均随访18个月(1~3年),疗效满意,优良率95.83%.克氏针固定组60例中2例畸形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钢板固定组60例中1例骨不连;记忆金属环行接骨板固定组24例中2例内固定松动.结论:3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确切,固定可靠,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早期功能恢复,便于护理.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28例
自1991年以来,我院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明显错位的锁骨骨折1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分析:本组男112例,女16例;年龄1~64岁.左侧38例,右侧90例.1枚克氏针固定79例,2枚克氏针固定38例,四孔接骨板固定11例.
-
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兔胫骨截骨后骨折的形态学观察
本实验旨在观察应力松弛接骨板(SRP)固定对兔胫骨截骨后骨折愈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011.用Le Fort I骨切开和下颌骨切开的经口腔进路切除巨大脑垂体腺瘤
[英]/Myoken Y…∥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0,29(2).-128~130病例报告女性患者,54岁,因尖锐的头痛和轻度视觉障碍做头颅CT,发现一涉及枕骨斜坡的肿瘤包块,组织活检诊断为无功能的脑垂体腺瘤.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经随访1年后,患者头痛加重并伴复视,磁共振(MRI)发现颅底巨大边界不清的包块,占据整个蝶鞍和蝶窦并向上扩展至下丘脑区.手术切除肿瘤已成为必然,经口腔插管麻醉后,首先从中线处切开下颌骨,然后行上颌骨Le Fort I型骨切开术,并用牵引钩向下牵拉,同时切除下鼻甲和鼻中隔,这时已获得一个宽敞的空间,成为接近枕骨斜坡的佳途径.暴露充分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切除肿瘤,然后复位上、下颌骨,用微型接骨板固定.术后患者头痛及复视症状消失,无神经损伤,咬合关系正常.复查MRI见肿瘤大部分被切除,术后局部放疗,目前已术后3年,患者状况良好.讨论对颅底蝶鞍附近的巨大肿瘤采用手术治疗基本有3种进路,一种是经唇下颌骨切开术后可进入到1~4颈椎前部,但很难暴露斜坡,而且留有明显的皮肤瘢痕.另一种是利用半侧上颌骨切开的上颌进路,它可以暴露蝶骨到第五颈椎范围的颅底中线区,但留下了面部瘢痕.第三种是利用LeFort I型骨切开的上颌进路,它是暴露从蝶鞍至寰椎椎弓区域的好路径,它的缺点是必须切除鼻甲和损坏鼻中隔.本病例独特地采用了下颌骨正中切开,不但为口腔内的气管插管提供了空间,而且能使Le Fort I型骨切开的上颌骨充分向下牵移,彻底暴露了从蝶鞍到寰椎椎弓的手术区域,这种进路面部不留瘢痕,没有不良并发症.[程晓兵赵晋龙摘毛天球校]
-
下颌角骨折内固定新方法--口内切开经皮穿刺固定术
下颌角部骨折用单皮层接骨板固定,目前常用手术进路为口外下颌角后下方切开,使颌面部留下明显疤痕,也有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危险.我们介绍一种下颌角骨折内固定新手术方式--口内切开经皮穿刺固定术.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浅述应力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骨组织对应力刺激有良好的适应性,骨折愈合的好坏与其力学密切相关.接骨板固定、骨外固定的力学性能不同,构成的力学环境有异,因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亦不相同.应力刺激骨折愈合的机制仍不清楚,骨细胞具有感受力学信号的功能.
-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接骨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目的:探讨经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应用接骨板治疗大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5年6月经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应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20 d,平均7.5 d。术前待患肢肿胀消退后,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接骨板治疗后踝骨折。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5.4个月。42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X 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1~21周,平均16.4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2~25周,平均15.1周;术后12个月 AOFAS 评分为75~94分,平均88.4分。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拆除接骨板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愈合,其他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接骨板治疗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有效复位和妥当固定,用于治疗后踝骨折时疗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