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化调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吴娜

    目的:分析评价强化调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HTK选取该院收治的ACS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予以1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予以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HTH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较参照组患者的血脂改善,组间数据统计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无明显改变.另外,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心电图ST段回落、硝酸酯类药物的减量使用与参照组比对变化明显,治疗总有效率(96.7%)同参照组(70.0%)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统计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H结论:ACS患者予以强化调脂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对心肌损伤进行控制,其不良反应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董艳丽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睡眠质量、焦虑评分( SAS)和抑郁评分( SDS)。结果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睡眠质量、SAS和SDS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护理

    作者:曹荣;刘莹;任红;闵英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康复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20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对已经出现功能不全的器官有针对性护理,防止合并症;对可能出现的功能不全器官,术后密切观察,积极预防,给予行之有效的康复指导.结果 本组患者三个器官功能不全49例,病死率12.2%;四个器官功能不全21例,病死率28.6%,四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5例,病死率60.0%.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病情危重,但PCI术后结合精心护理策略,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脑利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吴素铭;张立春;张馨;齐爽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病人中明显升高,已得到证实。目前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脑钠肽关系已成热点。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本实验就是研究脑利钠肽在 ACS 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与病变程度的关系。

  • 血小板中蛋白激酶C活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的变化

    作者:杨旭玲;葛华

    测定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50例正常人(NC)的血小板胞膜、胞浆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显示:UA和AMI组血小板胞膜中的PKC显著高于NC组(P<0.01),而UA组高于AMI组(P<0.05)UA和AMI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1),而UA组低于AMI组(P<0.05).提示PKC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长斌;张蕾;石琳琳;刘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系.方法测定ACS患者4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以及20例非冠心病对照者血清CR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冠脉综合症各组CRP水平无显著性增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包括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CRP浓度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血清CRP水平关系不甚密切.CRP浓度可能不适合作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监测指标.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 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研究

    作者:陈芳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脑利尿钠肽( BNP)以及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9例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37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42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另选同期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C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D组,研究四组的CRP、BNP、D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炎症水平的关系。结果:CRP、BN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为A组﹥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病变支数的CRP、BNP、D二聚体水平为三支﹥二支﹥单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RP、BNP、D二聚体水平可有效诊断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还可依照病变冠脉支数明确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浅谈血管内超声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贾磊

    超声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各个领域.介入性超声的开展使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应用血管内超声研究斑块形态、分布、构成及其对介入治疗的影响,了解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变基础,阐明血管内超声在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并探讨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

  • 以急性冠脉综合症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胡晓峰;杨明;韩杰;孙颖;李贵森;赵振梅;张杞

    目的:探讨以急性冠脉综合症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 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以急性冠脉综合症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以急性冠脉综合症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管病变支数、程度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0.05).结论:在积极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同时,还应控制血糖,包括强化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二者协同治疗方能控制疾病进展,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疗效

    作者:徐桂安;宋付凯;柴建文;赵友民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用硫酸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用硫酸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脂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吡格雷能明显抑制ACS的炎性反应,显著降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

  • 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作者:曹占霞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8以及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每天40mg,对照组使用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每天10mg,用药两个月后检测其血脂、白介素-18以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18的表达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中的血脂,其中高剂量比低剂量效果更明显.

  • 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钙)至腹部皮下血肿预防对策

    作者:林洋

    低分子肝素钠(钙)广泛用于预防、治疗血栓、急性冠脉综合症等,目前临床上选择腹部注射,据国外资料报道,低分子肝素钠(钙)导致大出血发生率为3.1%.因此正确操作可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69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存堂;高万强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Q波心肌梗死(AMI)、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1].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血小板的激活在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发病机理均为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聚集已经成为ACS的主要治疗手段.奥扎格雷钠为选择性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剂,对TXA2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对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奥扎格雷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48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一浩;李宏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ACS常见于老年、男性、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和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

  •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作者:李景君;王蕊;徐京育

    目的:探讨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加味小陷胸汤,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比较,分别为70.00%、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NsT、∑ST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陷胸汤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剂,能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的表现.

  • 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气虚血瘀型)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马建波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气虚血瘀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强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方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和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及肝肾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6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71,P=0.003).治疗组治疗后咳痰、口唇发紫、困重、舌苔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IL-8、TNF-α及S100β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 均低于对照组,而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GGT、BUN及Scr等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且无肝肾损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刘丽娟;王强;梁尹;高修仁

    目的:探讨入院前他汀药物预处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9月我院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650例,他汀治疗组(n=350)和非他汀预处理组(n=30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在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预处理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和总的MACCE事件低于与非他汀预处理组,分别为0.9%(VS 1.3%)和2.9%(VS 4.8%).结论:他汀的预处理可以减低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阃死亡率的风险,为住院期间死亡率和总MACCE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素.

  •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替罗非班对行急诊介入的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的影响

    作者:吴亚栋;李沅敏;陈清勇;梁昌;李伟明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TEG)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情况,探讨对于ACS患者行急诊介入时,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100例拟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CS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随机分为干预组(在3分钟内推注替罗非班组10 μg/kg,以0.15 μg/kg/min速度静脉维持泵入36小时,共50例)和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共50例),分别于入选后即刻、替罗非班应用后24小时、停用后24小时抽血,采用血栓弹力图记录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率(IPA)及活性.结果:两组之间的入选后即刻I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应用后24小时血小板聚集抑制水平达到高峰,IPA为(92.6±8.6)%,显著高于对照组[(33.3±9.8)%,P<0.01],停用替罗非班后24小时,两组之间的I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应用24小时后,血小板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46.7+ 10.2) mm比(59.7+ 7.8) mm,P<0.01].结论:TEG能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全过程,全面评估血小板功能及凝血情况,指导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方案选择.在进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较常规口服药物能更好地达到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可以获得更好的即刻造影结果,减少术后缺血性事件发生,提高临床顸后情况.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晗;赵侃;尹雪松;彭成海;任仲桥;张吉红

    目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及调脂治疗是基础的治疗方案.近来有学者提出,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都经过细胞色素CYP 3A4途径代谢,二者因存在竞争性抑制,有可能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活性.本试验将针对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75 mg/d).随机分配为A、B两组,A组(n=20)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B组(n=22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 mg/d).分别于氯吡格雷服用前、服药治疗后3天、服药治疗后7天后采静脉血送检,测定ADP(10 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A组)及瑞舒伐他汀组(B组)相比,服用氯吡格雷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服用氯吡格雷3日及7日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3.85± 2.58)vs(3.09± 2.27),(0.65± 0.88)vs(1.05±0.95),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的确可以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同时,短期之内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未受到他汀类的影响,包括经过CPY3A4途径的他汀,如阿托伐他汀.

  • 不同程度内质网应激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马美娟;张英梅;马颖;张乐;刘敏;孙中婵;张荣庆;李聪叶;李妍

    目的:采用ApoE-/-小鼠建立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衣霉素,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40只6-8周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手术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Perivascular carotid collar placement,PCCP),同时给予高脂喂养.9周末分别取对照组和手术组小鼠颈动脉,H&E染色观察小鼠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成功造模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PCCP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正常对照组和单纯PCCP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分别给予小剂量衣霉素、大剂量衣霉素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通过H&E染色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聚集,抗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斑块内巨噬细胞聚集,Western-blot检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自噬标志蛋白Atg7、P62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颈动脉腔内的斑块脂质池减少,斑块结构较为完整且相对稳定;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脂质含量显著降低(P< 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巨噬细胞的含量显著降低(P< 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干预诱导的一定程度的内质网应激可以适度上调自噬(P< 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结论:PCCP手术加高脂饮食可以短期成功建立小鼠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较高,而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可以使得颈动脉管腔内斑块相对较小,内部脂质池明显较小,纤维帽变厚且结构更完整,斑块结构较稳定;斑块内脂质含量降低;巨噬细胞含量明显降低,且小剂量衣霉素组自噬水平适度上调.因此,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引起的适度的内质网应激一定程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保护作用.

305 条记录 7/16 页 « 12...45678910...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