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泛开展血栓与止血的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是一门研究止血机制及其疾病的边缘学科,涉及许多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由于止血机制的亢进可引起血栓病,相反可导致出血病.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血栓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日趋增高,已成为人类病死的头号病因.血栓与止血的诊断须以临床资料(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为基础,再借助于辅助检查(检验、超声、造影、病理)的结果,通过医师的正确思维,后得出可靠的结论.因此,实验室检查对研究和诊断血栓与止血有着重要的基础和临床意义,也是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之一.
-
"增水行舟"法治疗血栓病初探
"增水行舟"法一般用于治疗便秘,现将该法用于血栓病治疗,临床取得显著疗效.其机理在于"夫血犹舟也,津液水也,津液充沛,血始能行."实验证明阴虚是血栓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养阴生津法可有效改善血瘀状态.
-
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和对血糖血脂血粘度的观察
我们用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加用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3),并观察对血糖、血脂和血粘度的影响,为糖尿病所致的血栓病、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
-
妊娠糖尿病死胎合并非酮症高渗昏迷右下肢血栓病1例报告
1病例简介女患,27岁.停经近40周,呕吐1周,昏迷1天,于1996年12月14日入院.该患平素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为1996年3月9日,预产期为1996年12月16日.自怀孕早期出现多饮、多余、多食、消瘦及乏力症状,4个月始自觉有胎动.孕动未进行产前检查.入院前1周,该患自觉胎动停止,恶心呕吐、头昏,昏迷1天.既往无明确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肝肾疾病史.
-
抗血栓药物研究进展
由血栓引起的疾病是人类的常见多发病,溶栓疗法是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通过血栓形成机制来研究新的抗血栓药物显得极为重要,临床上用于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3类:抗凝血药物、溶血栓药和抗血小板类药物.
-
杨少山临证诊治经验探析——血栓性疾病临床经验浅谈
血栓病与中医血瘀证有许多本质的共同点,杨师认为阴虚津亏、津枯血燥是造成血栓病的根本病因,并且指出此与现代人在一生中阴阳之间多处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矛盾状态密切相关,而滋阴活血法则是治疗血栓病的重要方法.同时强调阴虚血燥所致的脾胃元气耗伤,必加重阴精亏损,而致病情缠绵难愈,因此也重视补益脾胃元气,但主张当"清养脾胃",以防伤阴.
-
纳米材料在诊断血栓病中的应用
目前血栓病发病率高,其对人类健康危害不亚于肿瘤等恶性疾病.但血栓形成至血管栓塞是一个较长期的慢性过程,待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时,往往已发生不可逆转的脏器损害.因此,提高血栓病的诊断技术、尽早发现和干预血栓形成是降低血栓病危害的有效策略.
-
爱维治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老年患者和各种疑难危重患者的手术日益增多,术后并发心、脑梗死及血栓性静脉炎等血栓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老年患者围术期多呈高凝状态,糖尿病更是引起血液高凝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围术期的防凝、抗凝措施及降低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本研究将爱维治用于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观察其对围术期高凝状态的影响.
-
通心络治疗非急性期脑梗塞87例疗效观察
通心络胶囊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该制剂选用水蛭、蜈蚣、全蝎、地鳌、僵蚕等多种虫类药并用,在君药人参的推动下,共同起到推陈致新的作用,使络脉瘀去血行.我院1999年5月至8月对起病2周后非急性期脑梗塞87例使用通心络胶囊,四周后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7例,包括血栓病病区住院病例17例,血栓病专科门诊70例.男67例,女20例.年龄40~79岁,平均57.9岁.诊断根据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本组病例均经过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其中CT确诊63例(72%),MRI诊断腔隙性脑梗塞24例(28%).病程2周~1月34例(39.1%),1月~3月28例(32%),3月~6月10例(11.5%),6月以上15例(17%).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40例,气短、乏力48例,偏身麻木25例,手指麻木、持物不稳12例,意识障碍15例.
-
应重视血栓与出血的实验检测
国内实验室目前常规开展的血栓与出血检测项目,多数是基于纤维蛋白形成为终点的检测,对于不同出血病和血栓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较大差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凝血因子Ⅷ活性、瑞斯托霉辅因子活性的检测可以诊断多数的vWD,但精确分型还需结合其他试验加以诊断和鉴别诊断.在凝血因子制剂替代治疗、华法林等药物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方面,实验室检测可以判断药物治疗无效和药物拮抗过度.通过对遗传性出血病或血栓病先证者实施基因检测可以对家族中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筛查.血栓与出血的实验检测可以为血栓病和出血病的诊断、疗效监测、个体化治疗及转化医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
微血栓病的诊断和治疗
微血栓病(micro-thromboembolism)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在微血管内形成以血小板与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多累及肺、肾、肝、脑、皮肤及肾上腺等器官,导致血液灌注减少,功能障碍和全身性多脏器损害.临床上常见的微血栓病主要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和糖尿病性肾病(DN)等.本文就它们的诊治作一简述.
-
脑血康滴丸治疗血栓病的血液流变性的观察
目的 观察脑血康滴丸治疗血栓病并高粘滞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80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5项指标.结果 经脑血康滴丸治疗后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脑血康滴丸能有效地改变血栓病高粘滞状态,对防治血栓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常用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
由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危害性,国内外一直将其列为研究的重点.80年代以来,国外首先提出了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S)的概念,认为绝大多数血栓病患者在血栓出现以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PS,而诊断PS的主要标准是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1).同时人们发现,在接受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其疗效与出血的发生,常与血栓及止血指标的变化有关.因此,掌握与使用这些指标,对PS和血栓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
心血管病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一)
据1990年全球各地区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病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包括心肌梗塞、脑梗塞及其他血管疾病的死亡。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在于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全身许多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颈动脉、胸及腹主动脉,以及下腹的大动脉等,造成这些动脉的狭窄、急性或亚急性堵塞。危险的血栓性事件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塞、脑梗塞及危急的下肢缺血。粥样斑块的破裂或裂隙是血小板的血栓事件的基础。
-
溶血栓药物研究进展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和脑梗死等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溶栓被认为是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之一.近年来溶栓药物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为通过基因工程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改造的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药物,另一方面为新来源的溶栓药.本文将先概述溶栓机理,并对近年来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蕲蛇酶治血栓病疗效肯定临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我在省市区卫生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在遵义市第三医院、南明区医院(曾合并为遵义医学院二附属医院)成立血栓病防治中心,并担任科领导.
-
血凝-纤溶系统动态分析图的临床应用探讨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凝血和纤溶两大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以维持血液循环.这一相对平衡受到破坏,将出现病理性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一系列疾病.止血与血栓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是用免疫法和化学法检测其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与含量.
-
血栓病血管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与应用
血栓病分子标志物包括血管壁、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等多方面的分子标志物.本文仅就与血管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及应用作一简述.
-
稀土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十几世纪后期以来,国外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了稀土在医药方面的研究.1949年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先后收载草酸铈进入药典,用于治疗晕动症和妊娠呕吐.六十年代后,陆续发现稀土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药效,是钙离子拮抗剂,可广泛用于治疗烧伤、皮肤病、血栓病等,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稀土化合物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通透性、细胞膜表面A11P酶活性、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以及细胞有丝分裂、DNA合成等多种途径,对细胞生长产生不同影响.目前稀土化合物作为药物使用的临床实验和有关机制仍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研究领域.本文就稀土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
-
动脉和静脉血栓实验室检查的进展
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发达中国家它是死亡的重要原因,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都与它密切有关.据估计每年有1‰的人发生静脉血栓,其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增加1%[1]..重要的是如何才能鉴别个体是处于血栓的危险状态?早期鉴别、忠告和预防性的治疗可大大地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