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的联合基因治疗
1 不同目的基因之间的联合应用1.1自杀基因与免疫基因之间的联合应用将HSV-tk基因与能增强抗瘤免疫力的免疫基因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Chen等于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上,直接瘤体内注射含mIL-2基因和HSV-tk基因和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发现,单用tk基因或与mIL-2基因联合均有明显的肿瘤坏死和消退.
-
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护理
目的 观察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方法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采用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等量混合液瘤体内局部注射.结果 本组病例38例(38眼),发病部位多位于眼睑周围皮肤和眶周皮肤,经过瘤体内注射,家长对患儿眼部外观效果满意.结论 氟尿嘧啶联合曲安奈德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确切的注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注射前充分做好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注射中操作者与协作者密切配合、同时加强注射后的健康宣教,对于眼部血管瘤的治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瘤体内注射TNF-α治疗浅表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瘤体内注射在浅表性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5例浅表性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同时,瘤体内注射TNF-α100~200万u/次,每周1次,连续注射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和支持治疗.结果30例表浅肿瘤患者(43个瘤体)注射2个疗程后,CR14例(32.56%),PR24例(55.81%),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22例患者(39个瘤体),经常规化疗2个疗程后,CR3例(7.67%),PR9例(23.08%),总有效率(30.77%)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瘤体内注射TNF-α可以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显著地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核酸治疗裸鼠皮下种植胰腺癌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基因转染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反向插入VEGF165cDNA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SW1990细胞,MTT法检测重组腺病毒转染对细胞生长的影响.Northern blot和ELISA检测转染前后SW1990细胞VEGF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裸鼠皮下种植瘤瘤体内注射重组腺病毒,CD31染色观察反义VEGF重组腺病毒转染对裸鼠种植瘤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并不影响SW1990细胞的生长速度.Northern blot和ELISA检测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证实反义VEGF重组腺病毒转染对体外培养的SW1990细胞内源性VEGF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体内实验表明反义VEGF重组腺病毒转染可减少肿瘤内微血管数量,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反义VEGF165重组腺病毒可以抑制胰腺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为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双介入联合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
目的:评估双介入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术(PEI)、CIK细胞回输3种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共128例,其中在TACE、PEI双介入的基础上,采用CIK细胞静脉回输与瘤体内注射相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36例(研究组),并与同期病情相当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双介入治疗62例(双介入组)和单纯的TACE30例(单纯组)相比较.结果:研究组、双介入组、单纯组有效率分别为91.6%、75.8%和43.3%,研究组的AFP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卡氏评分升高均优于双介入组和单纯组,研究组的1 a生存也得到显著的延长(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联合CIK细胞可以弥补单一治疗方法的不足,增强了抗癌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
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病一例
患者男,67岁。因全身多处皮肤肿物3年,渐增大伴溃疡出血于1999年7月16日就诊 。右下背、右下肢皮肤已在外院活检,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查体:神志清,面部、颈 部、胸背部、腹部、双上肢、双下肢50余处痣样皮肤小肿物,大小从0.2?cm×0.2?cm~1 .5?cm ×2.0?cm不等,呈黑色表面不平,边界清楚,有两处溃疡形成,触之少量出血,全身浅 表 淋巴结未触及。为明确诊断,再次取外鼻、颈部、左右背部、右腋下、左腹股沟活检,病理 诊断结果:背部基底细胞乳头状瘤,其余部位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病综 合征型。 讨论: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病综合征文献报道仅近300例,为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在儿童期 或青春期即开始出现痣样小结节病变,多发生于有毛的皮肤区,生长较慢。结节的大小和数 目逐渐地增加至数百甚至数千个,到成人时结节可发生溃疡,晚期基底细胞上皮病具有明显 的浸润破坏性,甚至发生转移。组织学上无特征性构型,呈现一般基底细胞上皮病的图像, 可有实体性、腺样、囊性、角化性和硬化性基底细胞上皮病的结构。患者除皮肤病外,大都 同时有多发性骨骼异常。追问病史,患者十几岁时即发现全身皮肤多处散在痣样小结节。其 父亦有相同病史,但未就医故诊断不明。兄妹5人及儿女3人中有2人全身皮肤散在痣 样小结节,但拒绝活检。该病治疗方法和其它皮肤癌相同。若原发肿瘤较小,且未侵犯骨组 织 ,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放射治疗和局部化疗几乎都能达到同等满意的疗效;但手术切除后 有复发倾向。另外,用二硝基氯苯或重组α-2干扰素瘤体内注射的免疫治疗已被认为是一 种 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患者因病变部位广泛、经济困难拒绝任何治疗,随访1年各部位 病变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转移,亦未发现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异常变化。
-
儿童眼睑血管瘤局部注射治疗引发视网膜动脉阻塞一例
儿童眼睑血管瘤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一种眼部良性肿瘤.针对儿童眼睑血管瘤的治疗有多种方式,其中局部瘤体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方法为首选[1-3].而儿童眼睑血管瘤局部注射治疗引发视网膜动脉阻塞实属罕见.现将我院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引发视网膜动脉阻塞一例报告如下:
-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颈部巨型淋巴管瘤临床报告
淋巴管瘤是胚胎性淋巴囊发育异常的淋巴系统良性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大型淋巴管瘤常沿组织间隙扩展,侵及范围广,且多包绕重要的组织结构,外科手术往往不能彻底切除,势必影响治疗效果.我科于1996年6月开始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法治疗婴幼儿颌面颈部巨型淋巴管瘤2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小12天,大5岁,其中1岁以内者12例.肿瘤范围均达到超过2个解剖区域,其中腮腺区及面颊部者5例,耳后区及颌下区者8例,颌下区及颈部者8例.本组中囊状淋巴管瘤12例,海绵状淋巴管瘤9例.2 治疗方法治疗前常规进行胸透、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者方可接受本法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了解其变化情况.方法是将平阳霉素(天津市河北制药厂生产)6mg-8mg与地塞米松5mg和2%普鲁卡因4ml~6ml制成浓度为1.5mg~2.0mg/ml的混合液,进行瘤体内注射.给药量应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和肿瘤范围适当增减.注射前尽量抽出瘤腔内液体,每周注射1次,直至瘤体消失.本组中7例注射2~3次,平阳霉素总量16mg~32mg;8例注射5~7次,平阳霉素总量40mg~56mg;6例注射8~9次,平阳霉素总量64mg~72mg.结果1 疗效标准:治愈:瘤体完全消失,局部形态和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无复发.有效:瘤体缩小50%以上,无功能障碍,随访无继续发展.无效:肿瘤无缩小,畸形无改善.
-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目的通过对应用平阳霉素治疗的颌面部血管瘤病例的分析,探求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新方法.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颌面部血管瘤患者32例,行平阳霉素硬化治疗,或配合局部环扎术,观察平阳霉素的疗效.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愈,半年内无复发.结论平阳霉素作为一种硬化剂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且简便易行.
-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6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胸部 X 线片。对照组患者血管瘤注射液的配制:2%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1ml(2mg)。治疗组患者血管瘤注射液的配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阳霉素8mg。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镜下微波及药物治疗食管上段癌17例
我院于2000年1月-2001年3月应用内镜下微波加内镜下瘤体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食管上段癌17例, 报道如下.
-
婴幼儿颈部巨大囊性水瘤的综合治疗
我科自1992年以来,对婴幼儿颈部巨大囊性水瘤先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再手术切除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8个月至2岁半;肿瘤位于右颈6例,左颈4例;肿瘤大直径18cm,小10cm,首次抽出囊液多100ml,少30ml.二、治疗方法:确诊后作胸透、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检查.结果正常者可接受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在用药过程中多次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每次用平阳霉素4~8mg,地塞米松5mg配以1%普鲁卡因2ml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按1.0~1.5mg/kg计算).平阳霉素大一次剂量不超过8mg.每次注药前尽可能抽尽腔内液体,除单囊型瘤体外,属多囊者应进行多点多腔注射.用塑料盖中心钻孔瘤体外加压固定.5~7天注药1次,2~3次待肿块明显缩小后,1~2周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
-
经皮肺穿刺瘤体内低渗化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经皮肺穿刺瘤体内直接注射低渗化疗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护理.[方法]将11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MVP方案全身化疗的同时,给予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注射低渗化疗药;对照组单纯给予MVP方案全身化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9%,对照组为38.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相似,治疗组有8例病人出现发热、16例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均轻微,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经皮肺穿刺瘤体内直接注射低渗化疗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副反应小.
-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67例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瘤是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体表良性肿瘤,尤其在头面部血管瘤必须掌握时机,尽早治疗,否则瘤体快速增长有毁容的危险,导致终身遗憾.同位素放射疗法如果剂量掌握不当,可致局部皮肤呈花斑状、色素脱失、溃疡、瘢痕形成;平阳霉素低浓度0.3~0.5 mg/kg瘤体内注射,毒性低、副作用小[1,2],通过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超声引导经皮注射无水酒精硬化治疗甲状腺腺瘤
我院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25例29个甲状腺腺瘤和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法(CDFI)引导下经皮甲状腺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PFI),通过二维图像及CDFI和频谱观察并判断其疗效.
-
介入性超声在甲状腺腺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超声引导甲状腺腺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旨在探讨介入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
瘤体内注射消痔灵对荷H22肝癌小鼠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瘤体内注射消痔灵(XZL)对荷H控肝癌小鼠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予瘤体内注射生理盐水(NS),瘤体内注射XZL,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CTX).瘤组织固定、脱水、石蜡包埋,3μm切片,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瘤组织内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镜下见NS组瘤组织排列致密,核大、深染;XZL组可见坏死组织,核固缩或碎裂、XZL组和CTX组的Bcl2蛋白都有所下降而Bax蛋白表达增加,而NS组相反,与N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调Bax蛋白的表达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是XZL发挥起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儿童嚼肌海绵状血管瘤综合治疗2例
儿童患嚼肌血管瘤临床上少见,近两年我科收治2例,经手术部分切除,残存瘤体缝扎及直视下注射平阳霉素,经半年至1年的随访观察,瘤体无复发,面部畸形明显改善,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儿,男,6岁。因右面颊部肿块4年入院。外院曾行肿块穿刺抽出暗红色血液。体检:右侧面部嚼肌处明显隆起,可触及6cm×5cm×3cm包块,中等硬度,边缘清楚,无压痛,咬牙 合 时包块隆起更明显,口腔内无异常。CT显示:右侧嚼肌肥厚,有强化显影。手术见嚼肌增宽肥厚,肌肉深层见4cm×3cm迂曲扩张的血管团,以静脉为主,管壁菲薄,部分呈窦腔样,极易出血。因分离瘤体时出血多,无法完全切除瘤体,即切除浅部瘤体,深层瘤体行密集缝合结扎,至无隆起无出血为止,然后向缝扎后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5mg,分层关闭切口,皮肤伤口行皮内缝合,不放引流,加压包扎。病理检查: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侧面部明显肿胀,半个月后减轻,1个月后恢复正常。经1年随访,面部对称,无凹陷,瘤体无复发,下颌运动无异常,咬牙 合 有力(图1)。
-
平阳霉素治疗头面部海绵状血管瘤致患儿抽搐二例报告
1 病例介绍例1,患儿女性,4个月.于2004年4月20日因右侧颞部有一紫色软性肿物来就诊,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约为1.5cm×1.2cm×0.8cm),并给予平阳霉素3ml(平阳霉素8mg+7ml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1ml,即1mg/ml药液)瘤体内注射,患儿除哭闹外无其他反应.
-
经纤支镜瘤体内注射抗癌药治疗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瘤体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纤支镜瘤体内化疗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纤支镜瘤体内局部注射化疗药物卡铂300 mg;另选取22例全身静脉化疗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静脉滴注卡铂500 mg.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纤支镜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闷、气短缓解率68.18%,对照组患者胸闷、气短缓解率27.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7);观察组咳嗽、咳痰、咯血和发热均有缓解,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2例中支气管腔内瘤体完全消失(CR)2例,肿瘤明显缩小(PR)13例,有效率68.18%;对照组22例中支气管腔内瘤体完全消失(CR)0例,肿瘤明显缩小(PR)8例,有效率为3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5);不良反应观察组胃肠反应5例,白细胞下降3例;对照组胃肠反应13例,白细胞下降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纤支镜行瘤体内化疗能缩小瘤体、缓解呼吸困难,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良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适用于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