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及接诊对策

    作者:李中琴;尚姝环;刘剑波

    本研究对32例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的肝酶学及病原学进行检测,发现有7例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或谷草转氨酶值升高.另有2例患者抗HCV阳性,1例患者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而血清酶水平未见改变.本研究结果提示,对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在询问相关病史的同时,应常规进行肝功能和肝炎病毒的检测,还应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在接诊过程中发挥的潜在作用.

  • 血清肝酶谱和NAG测定对肝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建军;顾炳权;齐为民;刘茂贤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只有少量存在.有资料表明在某些肝脏病变时,其在血清中的活性显著增高[1].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脂酶(CHE)均是反应肝功能的灵敏指标,本文测定104例健康人和167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上述酶的活性以进一步探讨其对各类肝病的临床意义.

  • 黄磷、亚砷酸钠亚急性肝损害大鼠肝脏酶组织化学定量研究:(Ⅰ)线粒体标志酶的变化

    作者:詹道友;李玉绿;卢迪生;韩英士

    在中毒性肝损害中线粒体作为毒物作用的"靶细胞器",对各种毒物非常敏感,其生化功能首先受到干扰,后导致其结构破坏[1,2].镁ATP酶(Mg2+-ATPase),单胺氧化酶(MAO),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O)作为线粒体内外膜标志酶,经组织化学(组化)方法原位显示酶的活性,并定量观察中毒性肝损害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对评价毒物的毒理作用及各种毒物不同的作用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黄磷,亚砷酸钠中毒大鼠肝脏上述酶的组化染色,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肝小叶各区带酶活性定量测定,并结合光镜及电镜下毒物结构损害的特点[3],探讨黄磷和砷肝损害的酶学特点及其中毒机制.

  • 3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酶学研究

    作者:王霞;张弛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酶学变化,为诊断与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酶学指标.根据肌酸激酶(CK)水平分为肌酸激酶正常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组(CK正常甲减组)和肌酸激酶升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组(CK升高甲减组),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转氨酶、心肌酶学、甲状腺功能等情况.结果 与CK正常甲减组比较,CK升高甲减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下降,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LDL-C、CK、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肌酐(Cr)、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K、LDH、Mb、Cr均与FT3和FT4呈负相关(P<0.05),LDH、CK、CK-M、Cr与TSH呈正相关(P<0.05),以CK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好;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后CK、LDH、AST、Mb明显下降,FT3、FT4明显升高(P<0.05).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以出现血清酶学指标升高,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下降.

  • 微量元素身价不凡

    作者:

    元素医学里有它,因它是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
      现代医学里有它,因它是细胞学及酶学的基础物质;
      传统医学里有它,因它是五行学说及阴阳学说的理论基础;
      营养科学里有它,因它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重要营养素;
      保健科学里有它,因它是人体养生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
      环境科学里有它,因它是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的有力指标;

  • 急性毒鼠强中毒治疗研究

    作者:

    王保全,张卫红,陈立辉,等.中国急救医学,2001,21(7):423.66例误服毒鼠强中毒患者,年龄12岁至15岁,轻型47例,重型19例.其中白细胞增高15例(10.2×109/L~12.1×109/L),AST增高41例(52U/L~300U/L),ALT增高11例(68U/L~142U/L),肌酸磷酸激酶(CPK)(181U/L~17320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17.2U/L~48.8U/L),乳酸脱氢酶(LDH)(199U/L~1116U/L),α羟丁酸脱氢酶(α HBDH)(166U/L~649U/L),心电图异常28例.给予催吐、洗胃、抗感染、苯巴比妥钠控制抽搐等处理,还予二巯基丙磺酸钠0.25g肌肉注射以解毒,生脉注射液(红参、麦冬、五味子)30mL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以降低AST、ALT.经过上述治疗后,轻型患者3日自觉症状消失,酶学7日内恢复正常;重型患者抽搐6小时至10小时停止13例,21小时至26小时停止6例,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5日至10日,酶学11日内恢复正常.28例异常心电图5日内恢复.作者认为生脉注射液有明显的降酶作用,而二巯基丙磺酸纳的解毒机制虽然尚未明确,但其在动物实验中却有一定疗效.在没有特效药治疗毒鼠强中毒时,本文病例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黄立虹摘)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梗死扩展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丘春玲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心肌梗死扩展(MIE)的前瞻性研究,国内外偶有报道,对MIE的了解尚不是很充分.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采用了适应基层医院情况的以心电图(ECG)改变为主要指标及辅以酶学改变、症状、体征的方法,观察了AMI住院患者的MIE发生率,表现形式及病死率等,希望给临床医生在诊治AMI方面以有益的启示.

  • 端粒酶启动子结构及其调控

    作者:黄雁西;赵学军

    约 22年前, Blackburn和 Gall从长满纤毛的嗜热四膜虫( Tetrahymena thermophila)中发现不寻常的核苷酸重复结构区( 5' GGGTT 3')前后排列在染色体末端,这一发现丰富了我们对染色体末端,即端粒的认识。早在二十世纪 30至 40年代人们就已推断端粒是完整的真核细胞生物染色体重要组成部分。以后的研究结果证实脊椎动物 (包括人类 )的端粒是由数百至数千个前后重复的核苷酸序列 TTAGGG以及相关蛋白组成。

  • 实验性血管痉挛中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表达

    作者:傅强;傅向阳;傅晓华;姜立

    目的研究内皮eNOS基因表达与兔实验性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将16只兔随机分成内皮剥脱+普通饮食组(n=8)和内皮剥脱+胆固醇饮食组(n=8).血管造影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前后以及普通饮食和高胆固醇饮食喂养8周后麦角新碱诱发血管痉挛情况.原位杂交和Northem bloting法定位和定量检测各组血管eN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内皮剥脱+胆固醇饮食组可诱导出局限性血管痉挛.原位杂交显示eNOSmRNA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痉挛血管节段内皮细胞内表达减少,Northernbloting法定量显示痉挛血管节段eNOSmRNA相对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减少.结论高胆固醇和内皮剥脱使eNOS基因转录和翻译下调,血管内皮eNOS mRNA表达降低可能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诱发高度相关.

  • 三七总皂甙增强人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启动子活性

    作者:张丽华;贾钰华;孙学刚;邢飞跃;刘志锋;宋革;姜勇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tPNS)对人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以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eNOS基因启动子区(-1~-1 600 bp)驱动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eNOS-Luc,采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基因共转染技术将peNOS-Luc、空载体pGL2-Basic和β-半乳糖苷酶表达质粒pCMV-β共转染NIH3T3细胞,用细菌脂多糖(LPS)、tPNS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等因子分别刺激转染后的NIH3T3细胞,检测并比较荧光素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以确定LPS、tPNS和TGFβ1对人eNOS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1)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证实重组载体peNOS-Luc构建正确;(2)重组载体peNOS-Luc在NIH3T3细胞中有效表达;(3)在LPS刺激下,人e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降低,而在tPNS和TGFβ1刺激下,其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增强,其中,TGFβ1较tPNS所致的转录活性更强.结论正确构建了人eNOS基因启动子区(-1~-1600bp)驱动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eNOS-Luc:tPNS在NIH3T3细胞中增强人eNOS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对人胚胎肾293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录的调控

    作者:郭爱华;龚小卫;阚文宏;秦清和;邓鹏;王静珍;姜勇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家族四种亚型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转录调控.方法以人胚胎肾293(HEK 293)细胞为靶细胞,采用脂质体(LPS)介导的细胞基因共转染技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别将FLAG-tagged p38 MAPK4种亚型、含有鼠iNOS基因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iNOS-Luc)、空载体(pcDNA3)、β-半乳糖苷酶表达质粒(pCMV-β)共转染,检测并比较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结果 (1)未加刺激时,在HEK293细胞中,p38 MAPK中仅有p38α能够诱导iNOS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2)在LPS刺激下,p38 MAPK 4种亚型均能够诱导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其中,p38β所诱导的转录活性高,p38α的诱导作用亦很明显.结论 (1)LPS能够在HEK 293细胞中诱导iNOS基因转录活性;(2)在HEK 293细胞中,p38 MAPK参与了静息时及LPS刺激下对iNOS基因的转录调控.

  • 吸虫种株基因差异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睿;黎学铭

    吸虫分类是一个复杂而又有争议性的话题,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吸虫分类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传统的吸虫分类主要依据虫体形态、中间宿主地理分布、交叉繁殖及生理生化等参数,后来应用了蛋白质和酶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发展,应用DNA技术研究种株的基因差异,分析种株的遗传变异及分类被认为是一种直接而可靠的方法。本文就近10年来吸虫种株在核糖体RNA、线粒体DNA、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液中NSE、LDH、CPK、AST的改变分析

    作者:黄月艳;李强;林娜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种酶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乙脑患儿5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51例和正常儿童31例(对照组)脑脊液标本,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NSE,用酶连续速率法测定LDH、CPK、AST.结果乙脑组NSE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和对照组(P均<0.01).乙脑组和化脑组CPK及A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化脑组CPK、LDH、AST水平明显高于乙脑组(P均<0.01).乙脑患儿脑脊液中NSE水平随着临床分型而升高(P均<0.01).结论对脑脊液进行NSE、LDH、CPK、AST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乙脑和化脑,并有助于判断乙脑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 端粒酶及端粒酶催化亚基对膀胱癌及腺性膀胱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思

    端粒酶(telomerase)及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在多种肿瘤中均有较高的表达.膀胱肿瘤发病率日趋增高,腺性膀胱炎可能是膀胱癌的癌前病变.故对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 双酚A对小鼠生殖内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鹃;胡淼;崔克勤

    目的 观察双酚A对小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 小鼠经不同剂量的双酚A染毒3 d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睾丸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睾丸组织内睾酮(T)水平.结果 各染毒组LDH活性、T含量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4 μmol/kg组G-6-P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雄性和雌性小鼠血清E2浓度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剂量达到80 μmol/kg时,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双酚A对小鼠具有一定的生殖内分泌毒性.

  •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及酶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蔡仁平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酶学指标测定在各型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酶比色法对125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总TB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C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总TB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急性肝炎高、肝硬化与肝癌次之、慢性肝炎较低. 结论 提示血清总TBA是一项反映肝功能损害较灵敏的早期检查指标,尤其是在肝功能常规指标改变不明显时,对各种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血清酶学检测标准化和溯源性进展

    作者:齐天琪

    血清酶学作为辅助诊断多种重要疾病的生化项目,其检测标准化和溯源性至关重要.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已建立了7种血清酶的参考测量程序,并推荐厂家试剂校准品溯源至酶学参考系统.通过研发具互通性并由参考方法赋值的参考物质,在室间质评活动中引入正确度评估计划,推动具溯源性的试剂校准品的生产,扩大其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占有率,是促进酶学标准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酶学 标准化 溯源性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实验诊断应用进展

    作者:寸树兰;屈柯瑄;牛华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侵入血液并播散到脑膜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病所导致儿童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目前对TBM的免疫学诊断尚缺乏有力的手段,该文对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反应以及近年来主要针对脑脊液(CSF)实验室免疫学、酶学检测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心肺运动试验在频发室性早搏患儿心脏储备功能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吴克义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在频发室性早搏(FVPC)患儿心脏储备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FVPC患儿7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给予磷酸肌酸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和血清心肌酶谱检查,对照组进行一次心肺运动试验和血清心肌酶谱检查,比较两组结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大摄氧量(VO2 max/kg)、每搏摄氧量(VO2max/HR)、无氧阀时每搏摄氧量(VO2/HR AT)、达到无氧阀时摄氧量(VO2 AT)、无氧阀占预计大摄氧量百分比(AT/ VO2max pr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研究组总运动时间(TET)、无氧阀时心率(HR AT)、大心率(HR max)、大运动量(AT/ VO2 max pred)和无氧阀时功量(Load A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率(HR re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反映FVPC患儿心脏储备功能,对学龄前期、学龄期FVPC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及一氧化氮对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作者:张文一;白海青;王竫华

    目的研究在免疫活化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被诱导、产生NO时,其底物精氨酸的来源;产生的NO对RPE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方法用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RPE-J)细胞,Northernblotting、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RPE-J细胞内精氨酸再生系瓜氨酸NO循环的相关酶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和环磷酸腺苷(cAMP)对iNOS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产生的NO对RPE-J细胞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 结果活化的RPE-J细胞中,iNOS和精氨酸的再生系瓜氨酸-NO循环相关酶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同时被诱导,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L)没有被诱导,同时产生NO,cAMP可以增加NO的产量.NO不仅以精氨酸为底物产生,而且也可由瓜氨酸产生.产生的NO破坏RPE-J细胞的紧密连接功能,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合成量减少.结论在活化的RPE-J细胞中产生NO时,由瓜氨酸-NO循环再生的精氨酸是RPE-J细胞中产生NO的底物精氨酸的主要来源;NO对RPE-J细胞的紧密连接起破坏作用.

159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