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庆大霉素致膈肌高度痉挛1例报道

    作者:周君桂

    由于价格低廉,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庆大霉素在抗感染治疗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例使用庆大霉素引起休克并发膈肌高度痉挛在临床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 第二代头孢药物头孢美唑呋新在犬胆汁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孙桂华;宋鸿;周兰;李有志

    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已广泛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第一代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强大,且抗菌谱广.胆道感染是消化系统较常见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从理论上讲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应该实用于治疗胆道感染性疾病,为了解此类药物应用价值,应明确该药在胆汁中的药物浓度.因此,我们选择了第二代头孢类中的常用药物头孢呋新(西力欣)、头孢美唑(先锋美他醇),测定了其在犬胆汁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意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开放性骨折行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换药后创面细菌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武春雷;寇宁招;郝明;李梦男;张彬;彭阿钦;张英泽

    目的 比较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和常规换药两种方法处理开放性骨折后其创面细菌学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1例开放性骨折且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男88例,女33例;年龄为4 ~ 75岁,平均39.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16h,平均6.0h.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清创及内固定、外固定或截肢术,根据术后伤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VSD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0.6±17.0)岁,术后伤口应用VSD持续创面引流;换药组61例,男4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7.3±13.4)岁,术后创面常规换药处理.分别取两组患者的感染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比较其创面的细菌学结果.结果 VSD组60例患者分离出60株细菌,共8种病原菌.换药组61例患者分离出69株细菌,共11种病原菌.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细菌多为革兰阴性菌[VSD组占83.3% (50/60),换药组占91.3% (63/69)];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致病菌[VSD组为36.7% (22/60),换药组为49.3% (34/69)].VSD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20.0% (12/60),换药组为60.9% (4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菌中仍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VSD组占83.3% (10/12),换药组占81.0% (34/42)],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VSD组为9.1% (2/22),换药组为44.1% (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开放性骨折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创面行VSD能明显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 关注阿莫西林安全性

    作者:汪复

    阿莫西林为口服半合成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均具良好的抗菌活性,体内分布广,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能获得满意疗效,本品己成为儿童及成人院外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 广州地区3500株革兰阴性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

    作者:肖庆忠;苏丹虹;江洁华;钟南山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医院感染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分布特征和耐药特点.方法2001年7月~2003年8月,用Kirby-Bauer法检测了从广州地区13家医院分离获得的3 500株革兰阴性细菌对临床常用15~21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并按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2000年判断标准进行判断,用WHONET-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分离出的3 500株革兰阴性菌中前3位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1 244株(占35.5%)、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Kpn)900株(占25.7%)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547株(占15.6%).广州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菌株的总检出率为31.0%(1 084/3 500),在各种常见菌属中的检出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为38.7%(482/1 244)、肺炎克雷伯菌为37.9%(341/900)、铜绿假单胞菌为5.3%(29/547)、阴沟肠杆菌为55.2%(117/212)、不动杆菌属为8.2%(17/208)、其他肠杆菌属为27.7%(53/19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33.3%(37/117)、变形杆菌属为9 2%(8/87).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获得革兰阴性细菌多,为1 463株(占41.8%);其次为泌尿道标本,为943株(占26.9%).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总体耐药率低为亚胺培南(8.7%),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3.3%),而高为氨苄西林(90.5%),其次为奈啶酸(69 3%).亚胺培南对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其他肠杆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1%、0.5%、0.6%、3.2%、0.8%和0%,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0.8%和15.9%,大部分细菌呈多重耐药.产ESBLs菌株对15~2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不产ESBLs菌株(P<0.05).结论细菌耐药性仍是目前广州地区临床用药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产ESBLs菌株有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对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株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以作为广州地区临床经验用药的候选药物.

  • 黄芩苷对代谢性炎症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探讨

    作者:刘思颖;邝枣园;张韧;谢伟群;陈健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高脂血症模型代谢性炎症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2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剂量为50 mg· kg-1·d-1)、黄芩苷低剂量组(剂量为25 mg· kg-1· d-1).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2个黄芩苷用药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黄芩苷灌胃5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脂水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内毒素水平,采用Miseq平台对小鼠肠道粪便微生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黄芩苷高剂量组的TNF-α、IL-6、内毒素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芩苷低剂量组内毒素水平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门的水平,模型组脱铁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增多,疣微菌门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减少.在属的水平,模型组Christensenella、unculturedPeptococcaceae、脱硫弧菌属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增多,而粪球菌属、Akkrmans ia及unc uhure d_Lachnospirace ae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减少;黄芩苷高、低剂量组脱硫弧菌属丰度均较模型组降低.各组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数目之比,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黄芩苷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芩苷能治疗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性炎症,这可能与黄芩苷能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关.

  • 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动态变化特征及分析

    作者:陈万青;叶晓光;张志海

    目的 分析本地区2003年1月~2006年6月期间常见革兰氏阴性茵(大肠埃希茵、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该期间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近4年来,该4种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茵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变化显著,对大肠埃希茵保持较强抗茵活性而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诺培南、阿米卡星;肺炎克雷伯茵对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环丙沙星耐药率变化显著,对肺炎克雷伯菌保持较强抗菌活性而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诺培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变化显著,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较强抗菌活性而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多粘菌素E;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较强抗茵活性而耐药率<30%的抗茵药物有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诺培南、阿米卡星.结论 本地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茵、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茵耐药性的增长.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红勋;卢青松;黄远忠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耐药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鉴定及采用表型确证实验进行,对我院2004年2月~2005年11月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64株革兰氏阴性菌作ESBLS的检测,比较抗菌药物对产ESBLS革兰氏阴性菌体外抗菌作用.结果产ESBLS革兰氏阴性菌119株占全部分离菌的45.08%,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产ESBLS阴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西力欣片剂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33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为民

    西力欣又名头孢呋肟脂,系葛兰素公司开发的第二代头孢菌素,活性成份为头孢呋辛,其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有效.作者用西力欣片剂治疗33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戴良成;吴昊;劳志刚;茹晃耀;王素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住ICU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检出449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330株(73.5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居前三位,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比例各为76.79%、70.83%;革兰阳性菌119株(26.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株比例达92.45%.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感染菌株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无一对亚胺培南、美若培南耐药,非发酵菌对常用的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无一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ICU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14.48%)、金黄色葡萄球菌(14.03%)、肺炎克雷伯菌(12.47%)居全部感染细菌的前三位;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很关键.

  • COPD患者院内ENGB肺部感染与抗酸药关系的研究

    作者:谢海波;沈伟忠;叶海峰;林奇龙

    目的:通过对比应用抗酸药的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与普通COPD患者院内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ENGB)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合理预防COPD患者院内ENGB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发生于呼吸内科院内肺部感染的COPD患者108例(应用抗酸药的23例为A1组,未用抗酸药的85例为B1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进行比较分析.108例中共发生ENGB感染43例(应用抗酸药16例为A2组,未用抗酸药27例为B2组),对两组的病源菌分布、耐药情况、治疗后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1、B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A1组ENGB感染机会高于B1组(χ2=9.274,P《0.05).治疗后A2组的细菌清除率要低于B2组(χ2=6.331,P《0.05).A2、B2两组患者的细菌耐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OPD患者应用抗酸药院内ENGB肺部感染机会增加,ENGB 清除率降低.对于Hp(+)胃炎的COPD患者住院期间建议应用硫糖铝,但对于有确切溃疡患者,还是建议应用抗酸药,因其比硫糖铝有更好的疗效.

  • 静滴头孢哌酮致暂时性血尿1例

    作者:许好芹

    头孢哌酮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并具有抗β-内酰胺酶的作用,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系、胆囊炎、腹膜炎等治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在近 3~ 4年使用中,发现致暂时性血尿1例.

  •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廖国林;谢跃文;刘建;李芳

    目的:研究我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分离的886株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分离率占前几位的革兰阴性杆菌是大肠埃希菌(32.7%)、肺炎克雷伯茵(18.2%)、铜绿假单胞茵(10.8%)、不动杆茵属(11.5%)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茵、铜绿假单胞茵、不动杆菌属对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产生较高的耐药率,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医院主要感染病原菌,加强对其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合理选用经验用药及减缓耐药菌的发生尤为重要.

  • 表型筛选法检测革兰阴性菌AmpC β-内酰胺酶

    作者:马雪莲;应群华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革兰阴性菌AmpC β-内酰胺酶的表型筛选法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指导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以控制AmpC β-内酰胺酶所致耐药性的蔓延.方法:采用表型筛选法对196株革兰阴性菌进行AmpC β-内酰胺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6株革兰阴性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产AmpC 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共22株,占11.2%(22/196),以肠杆菌属及不动杆菌属为主.结论:表型筛选法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可靠,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 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冯福英;张亚彬;苏丽萍;王德春;黄晓辉

    目的:了解我院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分布、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样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分析多重耐药发生率、菌种分布、样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检测菌株间的同源关系.结果:多重耐药株发生率为92.37%(605/655);分离率居前3位的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23.05%)、大肠埃希菌(22.29%)和铜绿假单胞菌(15.73%);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分离的各菌种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他唑新虽有较高的敏感率,但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发生率分别为61.54%(32/52)和47.83%(22/46);存在ESBLs菌株在院内的传播扩散.结论:临床上应重视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和严格消毒措施.

  • 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邓赞章;朱红军;杨宏生;李行勇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结果:在6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分别为101株、212株和26株,总检出率分别为15.5%、32.6%、4.0%,其中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出率高,为54.5%,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高,为56.7%.产酶菌株对前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单环类抗生素氨曲南及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均高度耐药,其耐药率均高于80%,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仍保持高度敏感性,其耐药率分别为0%和20%左右,另外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亦有一定的敏感性.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比非产酶菌株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状况已十分突出,其多重耐药机制严重影响各类抗菌药物的治疗,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及时、准确的检测AmpC酶与ESBLs菌株,为临床提供细菌的耐药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延缓耐药的产生,控制耐药株传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降钙素原识别早期血流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刘厚强;冉建民;马永辉;张锐;尹海燕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对识别早期细菌性血流感染及鉴别革兰氏阴性(G-)菌、 革兰氏阳性(G+)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167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34例血培养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浆PCT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观察组分为G-菌亚组及G+菌他组,分别为84例和83例,并对两亚组患者的PC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PCT阳性率为80.2%、 中位数浓度为7.53 ng/mL,高于对照组的47.8%、0.47 ng/mL(P<0.05);血浆PCT识别早期血流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当截断点为1.25 ng/mL时,灵敏度为64.1%、 特异度为76.9%.血培养阳性的两亚组中,G-菌亚组患者的血浆PCT阳性率为88.1%、 中位数浓度为17.54 ng/mL,高于G+菌亚组患者的72.3%、1.60 ng/mL(P<0.05);血浆PCT鉴别G-菌、G+菌血流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当截断点为6 ng/mL时,灵敏度为61.9%、 特异度为68.7%.结论 血浆降钙素原对识别早期血流细菌感染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可在一定程度鉴别G+菌或G-菌血流感染,进而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PCR扩增16s~23s rRNA区间序列在细菌检测与鉴定领域的应用

    作者:杨文敏;何敏

    传统的细菌学检验与鉴定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及一系列生化反应或免疫学检测,环境样品中的细菌检测与鉴定还需要前增菌培养、选择性培养及生化鉴定等程序,既费时又费力,对有些细菌尚不能给出理想的鉴定结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1985年产生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该技术以快速、敏感和特异等优点迅速地应用到微生物检测领域.90年代初建立了PCR扩增16s~23srRNA区间多态性分析的技术,尤其是近两年,这一技术在细菌学检测与鉴定等研究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已涉及到了临床细菌学检验、环境细菌学检验、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被检测的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分枝杆菌及支原体等[1,2].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 血流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降钙素原和C 反应蛋白水平差异的研究

    作者:汪云霞;黄东平;薛春玲

    目的:探讨血流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不同细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119例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细菌培养和 PCT、CRP 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后,患者血清中 PCT、CRP 水平的差异。结果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血清中 PCT 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 水平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与革兰氏阳性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的血流感染菌,对于疑似血流感染者,血清 PCT 水平可用于初步鉴别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依据。

  • 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58例分析及防治

    作者:刘志胜

    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CTX)为广谱抗生素,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和放线菌有抗菌活性[1],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特点.随着该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道逐渐增多.

407 条记录 15/21 页 « 12...1213141516171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